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衡阳地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调研
【第一章 第二章】
衡阳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研究方法
【3.1 3.2】
衡阳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情况
【3.3 3.4】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
衡阳市高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3 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3.3.1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状况
体育锻炼频率是体育锻炼者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运动生理学认为,频率标准是人体参与体育锻炼每周 3 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体育锻炼的频率是评定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指标,保证锻炼效果的前提,长期、不间断的参与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和健康的必要途径,也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手段,自由懒散任意而为或急功近利会取得相反的效果。生理学认为:每周至少参与 3 次体育锻炼,才能维持稳定的最大吸氧量;如果每周锻炼次数不足 2 次时最大吸氧量变化不明显;锻炼者持续每周锻炼 3-4 次运动积蓄效果最好。本文分别调查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周一至周五和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深入了解平时与节假日参加体育活动的区别。
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率调查表 10 显示,周一至周五高校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为 34 人,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为8.9%;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1-2 次的人数为 273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71.7%;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 3-4 次的人数为 65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17.1%;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 5 次或 5 次以上的人数为 9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2.4%.
表 11 显示,几乎没有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人数为 155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40.7%;只参加 1 次课外的体育活动人数为 130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34.1%;参加 2 次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为 88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23.1%,有 8 人次参加课外体育的活动 4 次或 4 次以上,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2.1%.结果显示:几乎没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男、女生比例存在着很大差异,分析其中差异的原因应与男、女生理和心理有关。
表 12 显示,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为 69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18.1%;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总人数为 254 人,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为 66.7%;经常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人数为 57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15.0%.
从调查数据得知,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维持在每周 1-2 次,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平常日占 8.9%,周六、日则占 40.7%和长假占 18.1%,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至少 3 次及阳光体育运动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利因素,也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受到影响。
3.3.2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状况
持续时间是指每次的锻炼时间,锻炼的时间决定了运动量大小,影响锻炼效果。如果持续锻炼的时间过短,运动对机体的刺激强度不够效果不好;如果持续锻炼的时间过长,使机体过度的疲劳,机体未恢复情况影响下次的锻炼效果,伤害身体[1].据体育人口评判的标准:每次持续锻炼的时间在 30-60 分钟之间最佳。因此,适宜的运动时间是取得好的锻炼效果的前提,持续时间过短或过长锻炼效果都不好。
从表 13 显示,被调查的高校大学生里,周一到周五每次参加锻炼的持续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除外)的人数为 61 人,占被调查学生的比例为 17.6%;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 30-60 分钟的人数为 161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46.4%;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 60 分钟以上的人数为 126 人,占被调查的对象比例为 36.3%.
表 14 显示,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里,周六、周日每次参加锻炼的持续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不参加体育活动的除外)的调查人数为 69 人,占被调查的学生人数比例为 18.1%;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 30-60 分钟的人数为 254 人,占被调查的学生人数比例为 66.7%;每次参加锻炼的持续时间在 60 分钟以上的人数为 57 人,占被调查的学生比例为 15%.由此得出:男、女生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男生、女生差异表现为男生明显强于女生。
综合表 13、14 分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方面,男生参加活动持续时间好于女生,周末比平时更明显,但是男、女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有待提高。
3.3.3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强度状况
运动强度是指体育活动对人体的生理刺激程度。运动强度是运动科学的核心概念, 运动只有在合适负荷下才能有好的效果。运动生理学认为:体质最合理的心律范围是最大心率为 60%至 80%之间。而一般个体的最大心率根据年龄的不同计算方式为 220-年龄,运动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在合理范围内效果好,超出最大范围和不足最小范围效果都不会好[1].因此,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是锻炼取得一定效果的前提,而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是合适的运动强度即以自己心率为指标设定,强度超过人体最大限度则易伤害机体,而强度过小锻炼效果不好。
运动强度决定体育锻炼的效果,测量运动强度方法复杂,主要测量方法包括生理相关指标测试和心理学测试手段等。从心理学层面主要是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来评判体育锻炼后的自我感觉:“无感觉或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称为无强度;“稍出汗”称为小强度;“中等出汗”称为中等强度;把“出大汗”定为大强度。调查数据表15看到,运动后出大汗的人数为4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为12.1%;运动后中等出汗的人数为 174 人,占被调查的人数比例为 45.7%;运动后稍出汗的人数为 145 人,占被调查的人数比例为 38%;运动后无感觉或没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为 16 人,占被调查的人数比例为 4.2%.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大学生中只有 57.8%的人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没有达到中等强度的学生占 42.2%,可见有相当部分学生的运动负荷量度偏低。由此可以推断出:虽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不排除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把课外体育活动当作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手段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并不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
通过表 10-15 结果分析,衡阳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显示出性别差异。女生在锻炼次数、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与男生均有差异,在比例上女生低于男生。故此,学校还要强化培养女生健康意识,增强女生的体育兴趣及培养体育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3.4 大学生每天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状况
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了解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可以为衡阳高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
从调查表16得知,高校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种类多样,多数学生都有自己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衡阳高校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前后顺序分别是:羽毛球、篮球、跑步、乒乓球、排球、太极拳等;男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前后顺序分别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足球、跆拳道等;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前后顺序分别是:羽毛球、篮球、跑步、乒乓球、太极拳、排球;从表16可以看出,大多数男生喜欢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以及同场对抗性项群等竞争激烈的项目;女生多选择参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等项目。衡阳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实际参加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与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大致相同。
表17显示,衡阳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体育项目按照前后顺序排列:羽毛球、跑步、篮球、乒乓球、太极拳、排球等;男生体育运动项目按照前后顺序排列: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跑步、足球等;女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按照前后顺序排列:羽毛球、跑步、乒乓球、太极拳、排球等;从表17看出,大部分学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简单易学,容易操作,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篮球、排球、足球、跑步是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重要项目,所有高校都已经修建或在建了一定的场地来满足球类运动的需要。乒乓球场地和羽毛球场地不多,因这些项目在室外开展时受天气影响大,多数高校不具备室内场馆或开放的场馆少。所以各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单一,加上各种客观条件受限,可以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数不多,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学校要适当的增加新兴体育项目及改善体育设施的管理及投入,让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3.5 大学生每天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场所选择情况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场所选择情况,本次调查根据不同类型分为 7 类:学校体育场地、收费体育场馆、社区场所或空地、公共体育场所、广场、公园或绿地、其他场地。
表 18 显示,从衡阳高校大学生选择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地点看,大学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地点时有 282 人选择在学校体育场地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74%;有 14 人选择收费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3.7%;有 12 人选择在社区场所或空地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3.1%;有 23 人选择在广场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6%;有 24 人选择在公园或绿地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6.3%;有 20 人选择在公共体育场所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5.2%;有 6 人选择在其他场地进行锻炼,是被调查学生人数的1.6%.从数据显示看出,大学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场所上一致,绝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学校体育场地,大概因方便熟悉又免费,但是人数过于集中,使得器械使用不足,这样学生锻炼的次数和数量也相对变少。因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周边空地资源,创建一些健身设施,提供给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使用,来缓解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
3.4 衡阳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
3.4.1高校体育组织行政机构设置情况
衡阳 3 所普通高校的调查中,有体育学院、体育系和体育教学部三种结构,具体是根据教学规模设定。普通高校体育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为三层建制: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一级结构主要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学校体育运动管理委员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协同调配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二级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部)具有实体性质负责各项体育专业学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三级教研室是承担教学、训练、科研等。
3.4.2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情况
高校体育社团是指:由学生人为或自发组织起来的,以体育项目为主的活动内容,有组织有计划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特征:由一定数量成员,一般 2人以上;有一定形式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运动目标及内容;具稳定性;制定并履行组织章程。高校体育社团一般还具有教育功能、文化功能与娱乐功能。[1]衡阳高校都有体育社团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19):
表 19 显示,衡阳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人数 136 人,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35.7%;不参加体育社团的人数 245 人,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 64.3%;说明衡阳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积极性不高,应加强体育社团的组织和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让所有大学生来了解学校的体育社团。高校也应发展多种体育社团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各种需要。
表 20 显示: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体育社团组织,但是学生实际参与的次数不多,建议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学校社团的作用,利用学生带动作用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且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对已经有的社团加强管理,防止人员流失,增加社团活动内容和次数,使学生感受到在社团活动中得到愉快锻炼,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水平。
3.4.3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活动内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成效[1].
由表 21 可见,衡阳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为数不多,主要是传统的班集体活动。这主要是受各高校与社区体育师资、场馆、器械等资源不能共享,各高校硬件设施条件受限和使用管理不当,从而使高校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活动的开展受限制,建议高校在保证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加大和提升学校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合作开展活动的力度,以满足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