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所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改革的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更加快速的发展,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对高校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课程学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学校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大多数学者认为,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显性课程是以直接的方式呈现的,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隐蔽课程是一种不公开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形成学生主体思想的各种因素、学校的环境等。比如学校的校风、校园文化、教师的奖惩方式、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等。隐蔽课程和显性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人才培养、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一、体育隐蔽课程的概念
隐蔽课程的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体育隐蔽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比较认同的是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定义。其定义如下,体育隐蔽课程是在学校范围内实行的,根据体育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目的规范化设计形成的,它的呈现方式是间接的,并体现了体育要素的总和。体育隐蔽课程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来进行理解。一是,体育隐蔽课程的依附主体是课程及隐蔽课程,并体现了它们的共性。二是,体育隐蔽课程是建设体育文化的需要,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三是,体育隐蔽课程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具有内隐性及间接性。四是,体育隐蔽课程也是体育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与体育显性课程共同实现了体育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概念可知,体育隐蔽课程被划分到了体育文化范围之内。
二、体育隐蔽课程的构成要素
体育隐蔽课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学校的物质层面、学校的制度层面、学校的观念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等。学校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的人为和自然环境;桌椅排列、教室布置、教学设施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等。学校的制度层面主要包括学校组织机构、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的管理与运行方式、惯例、规约等。学校的观念层面主要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办学方针、校风、行为模式、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等。行为层面主要包括学生的言行、教职员工的言行、社区与学校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教师间的交往、学生间的交往。
三、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
我国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停留在初级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理论逻辑分析的阶段。有学者在研究体育器材对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时发现,在比赛跳高时,使用沙坑的学生跳高成绩高于使用薄垫学生的跳高成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沙坑给学生的安全感较高,薄垫给学生的安全感较低。不同的学者对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解不同,张自力认为体育隐蔽课程具有行为规范、陶冶情感、认识导向的功能。姚蕾和方向丽认为,体育隐蔽课程提高了体育课程的系统完整性,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四、高校实施体育隐蔽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目前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并且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很快适应。想要实现这个教育的目标,学校的体育教学十分关键,它是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现在学校体育改革的十分明确的方向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大体育文化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育。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竞技技能,忽视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十分枯燥,会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出现倦怠的心理,扼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趣味性。对于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来说,体育课成了他们的负担,根本不能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学校素质教育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课程的单一性,只注重体育显性课程的教学,也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考试的分数,不注重学生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课程研究表明,学校的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两大类,显性课程实现了教学的基础目标,传授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基础的能力,初步形成他们的品德,但是显性课程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教学目标,学生的素质培养还需要隐蔽课程实现,隐蔽课程可以使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隐蔽课程补充了体育显性课程的时空缺陷“经验”缺陷、个体差异缺陷、学习压力缺陷。所以说,体育隐蔽课程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及系统性,促进了学生的品德及个性的发展,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体现了体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因此,只有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相互结合,才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对体育隐蔽课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体育隐蔽课程涉及的要素很多,包括学校的物质层面、学校的制度层面、学校的观念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等,它是体育显性课程的补充,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有实施体育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对隐蔽课程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研究不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加强隐蔽课程的研究力度,提出更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高航,高嵘,王建华. 北京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1:112-115.
[2]陈丽.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及对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2009.4.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中的健美操教学是学校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课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不但是力量和形体美的相互融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平台,深受很多学生的喜欢.健美...
前言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我们有义务去找到不足之处,努力去改正,从而促进体育事业更好地发展。下面我们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加以分析,然后研讨...
1终身体育思想内涵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指出:体育教育与运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抛弃体育活动是人一生中某一选定时期的短时行为这一错误观念,不能把体育活动视为一种肌肉活动,而使之与其他文化活动割裂开来,必须把其与现状、道德、艺术、...
乒乓球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社会普及程度高,群众接受范围广,乒乓球运动要想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需要领导阶层的重视,其次教师本身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其次学生也要树立积极参与的意识,对乒乓球运动有一个正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学习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与大学特殊的群体环境,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出现频率逐年加大。所以说,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而大学的体育教育...
一、前言人的素质主要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性素质等多种要素构成[1].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健康上。而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
中文摘要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青少年健康水平值得关注,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作为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和扩展,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效...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类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在线课程这一形式。慕课(MOOC)以其覆盖人群广、开放性强、访问学习便利、精巧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与有效的学习流程等特点,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的最新形式,自2011年以来席卷全球,被...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指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1]。慕课这一专业术语最早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
1健美操和瑜伽的异同点1.1两者的共同点首先,瑜伽和健美操都能满足学生对形体美的追求,能达到健身和健美的目标,有效提高人体的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瑜伽姿势能够让人的身体变的更加柔软,健美操能培养学生健力美的体形;其次,瑜伽和健美操都需要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