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6-03 共2228字
摘要

  在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等自身特性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手段制定合理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方案。然后在我国田径训练过程仍是运用着传统的训练模式,以较低的训练强度衬以极大的训练量来满足课程需求,往往导致学生力不从心倍感劳累,从而使学生体育潜能难以充分展现。对此,为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行合理安排,以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尤为重要,不单能使学生达到训练目标,提升其体育综合素质,还能使有效地改善田径教学水平。

  一、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联性

  训练量在田径短跑运动者表示运动者完成运动所耗时间及其奔跑距离,而训练强度则代表奔跑速度,运动者的运动成效直接受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变化与侧重程度的影响。倘若减少运动者训练的强度,要达到预期的运动成效则需提升训练量。根据相关资料发现,训练强度降低 40%,那么训练量需要提升 4 到 5 倍,由此降低训练强度能使运动者跑更远的距离。然而,对于诸如百米短跑的突破性田径项目,降低训练强度即便增加训练量也会导致训练成效大打折扣。同时,在田径长跑项目中,以增大训练量使训练强度降低的训练模式,极易导致项目训练预期目标难以达成,究根其底在于运动者的现有水平很难再次突破,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增加训练强度来达到降低训练量的做法,会使运动者的心理活动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大的压迫感,从而导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二、影响训练强度与训练的外在因素

  (一)社会环境

  培养新生代田径运动员,推动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教学针对学生开设田径训练所必要的。然而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对学生田径运动训练我国社会的关注度不够高,田径训练报道更是微乎其微,同时相关训练子都不够完善,使学生田径训练质量及其自身水平难以提高,严重抑制国家田径后人的储备。
  
  (二)家庭认知

  作为孩子的直接影响因素,家庭父母对田径运动的认知比较低,认为运动是运动员的事情,孩子只需搞好学习,从而导致家庭不支持田径运动,更甚是产生厌恶,致使体育教学的田径训练难以有效实施,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的发现与培养受到抑制。对此,应当将田径运动的知识进行普及,使其深入人心引起家庭的重视,督促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并使其积极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教师素质

  老师在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不单扮演着训练活动的发起者,还是整个活动过程中最直接的指导员,对学生的训练活动具有核心价值。但是,我国部分田径训练老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不够硬,田径运动的核心价值与认知较为模糊,不明确田径运动项目及其训练价值与发展理念,进而采用传统训练方法,使学生不能科学的进行训练,整体训练效果差。

  三、提升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措施

  (一)健全田径训练体制

  首先,田径训练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管理制度与训练管理制度并将此二者有效的融合,实施科学的训练模式使文化课程与田径训练两不相误,从而化解体育课与文化课长期以来的矛盾,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其次,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合理运用科学研究方式,使训练成绩与学生自身体能素质相关联,一般地学生训练成绩受自身体能素质直接影响。

  所以,在训练实施阶段,老师需要拓展自身体育知识面,分析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内在联系,在满足学生自身发展方向之上制定流程化的训练体制,使学生得以全面的综合性发展。

  (二)协调训练强度及量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老师须对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加以协调,使两者比例相对科学合理。唯有保证田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并执行,才能使田径运动的训练价值得到保障。同时,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专人专项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力、速度和力量得到有效地提升,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适度地降低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全面推动学生的身心素质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将普通训练模式与专项训练模式相搭配,逐步提高我国田径项目综合水平。

  (三)确保训练的结构性

  体育老师应针对学生自身素质等特征,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严格把控田径项目训练强度,科学合理地规划好训练目的与流程,保证训练强度不能太小,也不能过于大。过小的训练强度,会使实际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成效,不单浪费学时还会导致学生身心疲劳,使其体育素质难以提升,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过大的训练强度又极易导致学生出现软组织拉伤,若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出现后遗症,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田径冠军刘翔的训练模式是先进性力量训练,进而训练速度,这种训练模式能使学生在具备充沛体力的基础上使速度得以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径训练老师只有在训练过程中,以学生的身体心理综合素质的良性发展为前提,严格处理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两者的关系,不断实现田径训练的实际教学价值。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要对训练模式加以分析,以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两方面为出发点,制定具备科学合理性的田径项目训练体制,使学生田径项目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推动整体体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 谭广 . 浅谈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03:26+28.
  [2] 苏济海 . 浅谈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其训练量 [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1:292-293.
  [3] 张群 . 论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J]. 新课程学习 (中),2014,02:106-107.
  [4] 刘佳 . 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探析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10:194.
  [5] 张达义 .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J]. 文理导航 (中旬),2014,09:9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