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浅析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对策及途径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安剑群,韩宝红
发布于:2018-10-24 共5535字

  摘要:通过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分析, 本研究厘清了体育理论和术科实践难题的根源所在, 融合体育理论前提与现有状态以及传统模式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时的经验与教训,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四维度二层次”多面向的融合路径.结论:1、基于PAD的大学体育“三七模式”从“四维度二层次”使体育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进行共体反思和行动, 可以达到真正的合作, 实现体育理论和实践真正的内在贯通.2、基于PAD课堂大学体育“三七模式”符合当前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国情, 切实贯彻体育“育”人功能.便于大学生体育知识积累和记忆, 操作灵活易行, 经济实用,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体育; 融合; 路径; 策略;

  Abstract:Having analyzed the college sports theor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root of the difficulties in sports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technical courses.At the same time, it integrates experience and the lesson of precondition of sports theory and the existing state when the traditional model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On the basis of this, a multi-oriented fusion path including " Four Dimensions and Two Layers" has been proposed.Conclusion:1.Based on PAD, the "Three-Seven Models" of college sports enab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flect and act together from the " Four Dimensions and Two Layers".This can achieve real cooperation and achieve the real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sports theory and practice.2.The " Three-Seven Model" of university sports based on PAD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ports and implements the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educate”people.It is conveni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and memorize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operate flexibly and easily, and is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It is conveni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and memorize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operate flexibly and easily, which can be twice as effective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word:college sports; integration; path; strategy;
 

体育理论

 

  1 问题提出

  1.1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欠缺时代性.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 教育中所盛行的“理论实践化”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变革.导致体育教师普遍存在“重术轻道”现象, 大多数体育教师只重视“如何教会”的模式, 对大学生体育需求背后蕴含的深层机理及其规律兴趣不高.只管告诉学生“如何”做, 做不做是你的事, 没有告诉学生太多的“为什么”做, 坚持做的过程能达到“怎么样”效果.

  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有限.由于贯穿整个中小学体育教育, 多年来没有形成系统的、有体系的体育理论知识, 体育技术技能实践也没构架出可持续发展体系, 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了12年的体育课程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走、跑、跳、投、滚、爬、翻”等正确自我保护的运动技能也不会, 也不懂学, 遇到应急问题不懂安全保护.普通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的正确认知观, 没有形成良好体育健康价值观, 缺乏体育思考, 认为体育就是出出汗玩玩而已, 多数学生认为体育理论根本没用, 更别提指导术科科学实践了.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 导致两者在合作假设、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存在差异, 阻碍了大学体育理论在术科实践关系的深入开展.要解决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的关系, 归根到底要放到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层面讨论, 两类主体的合作是二者关系新的深化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教师教育中所盛行的“理论实践化”之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变革[1].改革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大学体育教育的迫切需求[2].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成为笔者的主要研究问题.围绕着这一难题分化出四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其一, 体育教师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难题之症结根源在何处?其二, 体育教师教育为何应该采取融合的模式, 什么是融合的教师教育?其三, 从历时态和共时态来看, 既有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难题有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其四, 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策略才能促进体育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本研究由理论分析、教学实践和策略研究三大模块构成, 在理论分析部分, 避开了结构功能主义特质论和冲突主义权力论在专业判断方面的弊端, 从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职业和体育教师教育自身属性分析理论与实践关系应然状态.体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职业的专业性, 进而要求了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性;与学术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比, 专业教育本身即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体育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应是一种融合的教育.厘清教师教育的专业属性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逻辑前提, 也是实现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理论依据.理论分析是从体育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的特征来聚焦体育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应有状态———融合关系.本文借助学习心理学和实证主义社会学等学科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不同视角, 从论证体育理论和术科实践的融合策略及路径, 提炼出融合多维视野的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的策略及路径.

  2 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策略及路径

  2.1 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策略

  2.1.1 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策略背景

  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历来是有争议的.就从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来说, 第一种习惯习得理论认为“体育是习惯的体系”.学习体育要靠模仿记忆, 反复操练, 直到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这有它正确的一面, 因为体育是身体机能感知的过程, 体育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练习.但这种学习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条件反射, 完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逻辑思考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这是它的片面性.认知学习理论与听说习得理论恰恰相反习理论是指对有机体行为改变的心理机制的概括性解释, 是对学习实质、学习规律与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问题的回答.揭示习得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对体育教学有重要意义.对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观点的总结与概括, 旨在利用其理论和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

  2.1.2 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策略依据

  体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难题症结的根源在于过去常用一维的视野认识这对矛盾, 关注体育理论与实践要素的比例维度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结构维度、品质维度、背景维度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层次.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之因: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教育属性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关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以往线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简单相加, 涉及到教师职前教育构成要素、组合结构、实施理念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的关系上升到比例维度、品质维度、结构维度、背景维度四个维度, 以及从体育教师观的认识论层次与本体论层次论述, 一方面可以避免以往对这一问题的单维度省察之弊端, 同时也在为体育教学实践路径和策略提炼提供一个研究的工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2014年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创教学模式---PAD课堂[3].PAD课堂包括讲授 (Presentation) 、内化吸收 (Assimilation) 和讨论 (Discussion) 三个教学环节.其核心理念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参与, 既发挥教师课堂讲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又强调学生的自学和交互式讨论.

  2.2 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路径

  2.2.1 理论和实践交融的教学改革

  通过体育理论分析与实践教学分析, 本研究厘清了难题的根源所在、融合体育理论前提与应有状态以及以往模式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时的经验与教训,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四维度二层次”多面向的融合路径.基于PAD课堂对岭南师范学院公共体育健美操、瑜伽课堂进行二年的实践改革, 采用“三七模式”教学模式, 形成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融合关系具体表现在:在比例维度上, 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结构维度上, 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教育实践的交错并注重交锋的时机;在品质维度上, 批判理解取向体育教育理论与反思转换取向的体育教育实践;在背景维度上, 受到习惯认知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教育效能影响, 教育新技术迅速发展对体育教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师观上, 视体育教师为反思的实践者, 体现了本体论层面的创造观和重构观.大学体育“三七模式”形式上是把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错开, 调动学生课下主动内化吸收, 下次课上讨论学习.课堂时间2/3教师讲授, 1/3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 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 有备而来参与讨论, 体现在课后作业“亮闪闪”、“帮帮我”和“考考你”等方面, 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学习不仅是复制、理解, 更应该是运用和创造.基于PAD理念的“三七模式”重新分配了教学中的权力与责任, 使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转变体育认知, 学生自主能动性得到体现, 同时保留了传统教学优势,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 体育教师跟学生结成了共同体, 让学生学习也变成一个互相启发的过程, 也就是主体与载体的相辅相成关系, 教师就要开发学生的潜能, 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只有体育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进行共体反思和行动, 才能走向真正的合作, 实现体育理论和实践真正的内在贯通.

  2.2.2 回归体育“育”人功能

  中国教育一方面不能走向精英教育, 一方面基础教育存在功利思想.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 而教育恰恰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体育老师要努力地引导学生看到自己体育的短板项目、领略自我的优势, 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锻炼内容和运动处方, 锁定锻炼目的, 有效地学习和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中.基于PAD理念的“三七模式”设计就是从学生现实需求出发,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社会责任感、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做到学习方式三层次, 讨论交流三层次, 学习内容三重复, 便于学生记忆和知识积累, 再体育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大学生“会思考、会表达和会解决及时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后作业, 自主查找资料, 归纳和反思上节课教学内容, 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后主动思考、主动反思、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体育教师通过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到学生的体育观、价值取向和学习动态, 课堂讨论环节就能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及时做出教学等方面的调整, 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和鼓励, 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奋斗.体育教师通过PAD课堂去引导不仅是身体上觉醒, 更重要的是体育意识的觉醒, 这样学生才能付诸于行动, 在体育锻炼中不断体会知难而上, 团结协作的良好意志,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养教育, 才能不断体现体育“育”人功能.

  2.2.3 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改革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部核心素养框架课题组首席专家林崇德教授认为, PAD课堂能促进教师更好地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乐学善学、批评质疑、勤学反思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4].把PAD课堂理念引入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技能等方面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生认识自己欠缺哪些体育理论就会主动找资料、有目地学习, 学生把体育理论和运动实践相结合, 才能起到健身的效果.通过讨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反馈互动、答疑互动、作业互动等促进了彼此的对话和交流, 化解困境, 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师和学生结成共同体, 教学相长功能.体育课的书面作业,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转变了学生对体育的重新认识, 思维改变行动, 是学生把体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坚持的动力和源泉.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以成败论学生,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指导自己体育实践活动.只需调整体育教学流程, 挖掘传统课堂的精髓, 就能使体育教师从体力劳动者转变脑力脑力劳动者, 不但减负还缓解职业倦怠, 有效合理运用课堂90分钟时间做到不浪费, 教师和学生运动量适中.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从思想根源上重视体育锻炼, 了解自身健康水平, 使学生课外锻炼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养,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PAD课堂在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中操作灵活、简单易行, 无需大量投入, 经济、实用, 针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国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1) 基于PAD的大学体育“三七模式”从“四维度二层次”使体育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进行共体反思和行动, 可以达到真正的合作, 实现体育理论和实践真正的内在贯通.

  2) 基于PAD课堂大学体育“三七模式”符合当前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国情, 切实贯彻体育“育”人功能.便于大学生体育知识积累和记忆, 操作灵活易行, 经济实用,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PAD课堂是整个教育、教学理念的全面变革, 在简明的操作流程背后, 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是低门槛、无上限的, 任何人都可以用, 但能否顺利运用或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看教师个人的理解和素养.

  4) 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 以此带动科学研究.重视体育教师教训和经验自我隐形知识的积累, 对经验性隐形知识的规则化、显性化和传承化等隐形知识的理论归纳.体育教师必须主动把理论带入实践, 通过专业理论的帮助, 切实解决学生术科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立竿见影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卫红, 安剑群, 韩宝红.对分课堂之高校体育类课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4.
  [2]王念, 罗中华.基于PAD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与反思[J].时代金融, 2016, (1) :128-131.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 5 (12) :5-10.
  [4]中国网-传媒经济.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大趋势[EB/OL].http://media.china.com.cn/yxzg/2016-07-12/792183.html.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安剑群,韩宝红.大学体育理论和术科课程融合的策略及路径[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3):145-14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