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人口红利末期学校体育对其的缓解功能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13 共6091字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人口红利。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9 2%,比上年末下降0 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 3%,比上年末提高0 59个百分点。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首次出现下降。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到21世纪50年代可能超过总人口的30%,而劳动力数量开始减少,进入人口红利的“末端”。对此,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力资本,使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成为必然选择。

  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人力资源的“加工场”,以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红利亦成为必然之选。学校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群众体育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如萨马兰奇所说:“由于体育运动有助于将身体置于为心智服务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需求中都值得具有一席之地”。

  何振梁先生也说过,“失去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学校体育在对未来人力资本的预投资和提升人力资本健康存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我国通过获得人力资本红利,抵消因人口红利削减造成的不利起着重要作用。
  
  1 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

  1 .1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或称一次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红利是由生产与消费的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据世行估计,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30%以上。一般而言,人口红利向经济增长红利转化通过四种机制:一是劳动力数量增长让社会总产出更低廉、更丰富;二是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配置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三是有关改善劳动力的一系列投资,包括让劳动者再教育、人力资本培训,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四是劳动力和资本组合的优化,让劳动力升级可持续。长久以来,人口红利一直被看作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并且主要依赖前两者获得,然而当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数量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离中国渐行渐远,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转向依赖后两者,即从劳动力数量比拼转向人力资本比拼,以通过人力资本红利来获得发展。人口红利的内涵是人力资本,当人口红利削减之后,加强教育和提高人民健康,增强人力资本投资,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是国家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人口红利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人力资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人力资本成为经济社会长远而持续发展的动力。

  1 .2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增加劳动者价值的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劳动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才能。它由投资所形成的、能够提高劳动力资源质量的各种要素在人体融合后形成的综合成果。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天赋、身体健康、知识技能和精神品质等,这些要素协同作用决定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任何一种要素的增减都会影响其他要素,从而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其中身体健康要素是基础,它决定了人的生命、肌体力量的强度和耐力,还是精神活动的载体,决定了精神活动的效率。

  2 学校体育促进人力资本红利生成的前提:体育锻炼是健康投资,可以促进健康资本增值
  
  健康是人力资本的要素之一,相对于人力资本的其他要素,健康投资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也是决定人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的要素,是一切其他人力资本要素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相当有限,这种有限主要来自一个人的体力、精力和生命年限等自然条件的约束。在有限的生命年限内,保证健康水平的投资是保证其他形式人力资本存在与效能正常发挥的先决条件。通常每个人通过遗传都能获得一笔初始的健康存量,虽然这种与生俱来的存量随着年龄渐长而折旧,但也能够通过健康投资而增加。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时间的集中性,特别是在生命体的成长和发育期,这期间的健康投资对整个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投资越多,收益越少,健康资本减低,将直接影响知识、技能资本的升级与更新的程度,从而也会影响个体获得的社会回报和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人到20岁时大脑开始衰老,30岁时,新陈代谢能力开始下降,40岁时心脏开始老化,而肺在20岁时就开始衰老,人在41岁时骨质疏松开始出现迹象。人们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限,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健康,并进行持续的追加投资。人也只有不断地对身心进行养护,才能减缓健康资本的贬值和折旧速度,为人类知识、技能等其他人力资本要素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提供必要条件。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获得健康的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现代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身体锻炼都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修饰、改变人类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功能而生效,对提高体质水平确有可靠的作用。运动能推迟机体免疫系统衰老并逆转系统的机能减退,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体育消费,参与体育运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时尚潮流。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显然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生产健康”的过程,对于提高健康资本具有更经济、更有效、更持久的作用。

  学校作为有组织,专门化传播知识的机构,使得体育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学变得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因此,通常人们获得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等,主要来自学校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必然要承担促进人类健康的重任,为提高健康资本的投资与增值服务,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红利的生成。

  3 学校体育教育是对未来人力资本(在校学生)健康要素的预投资
  
  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承担着向学生系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重任,也是培育学生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所提供的基础之一是通过体育教学与课外强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熟练自动化的运动技能,为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技术基础上的保证”。

  一个接受完整体育教育的人从小学到大学,一般要经历15 16年,这个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既是体育习得的过程,也是改变身体形态、改善身体机能的过程,同时还是累积与消费健康资本的过程。学校体育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一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通过体育锻炼获取健康资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职业生涯的时间限度和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力度。我国体育人口的主力军在学校,从目前在校学生人口来看(1222岁),这部分人是未来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为人口负债阶段(2030年)的主要劳动者,他们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比例最高,锻炼机会较多。此外,还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将突破2亿人,高中与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将接近4亿人,大大超过美国总人口(约3 4亿人),相当于美国劳动力总量(1 7亿人)的两倍,在考虑到中国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加速趋同的情况下,将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世界人才资源强国、世界创新型国家提供最丰富、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基础。令人 可 喜 的 是,国 家 体 育 总 局 和 教 育 部 发 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遏制,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中小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举措终于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奉献了一枚香甜的果实;但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在继续,我国19至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

  江苏省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18 22岁年龄段学生(大学生)耐力素质指标仍呈下滑趋势,大学生的低体重率要高于7 17岁年龄段学生,在多数机能与素质指标的变化趋势上,大学生都不及中小学生。

  江苏省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近视率仍处于高位水平、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较高、高中女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下降等主要问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健康观念不科学等,但也跟一些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失有很大关系,如过度强调智化、专业化、职业化教育,不重视学校体育等。教育部最近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里面,连“体育”这两个字都没有。

  所有的70多所部属高校的“十二五”规划中,只有北京师范大学讲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由此可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最集中的一个基地,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规格里面,体育早就缺位了。然而,作为一所追求教育高质量的学校而言,必须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学生必定是身心健康的学生,离开了这个基本的判断标准,人力资本红利就失去了生成的基础条件,教育强国等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从当前我国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及针对高校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来看,都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从这些体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来看,也都体现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心理特点,以目标引领内容,有甄别、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设计,并对学习领域目标的水平进行了分级(小学为一、二、三级;初中为四级;高中为五、六级),既注重了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兼顾了体育教育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例如,在内容标准方面,就运动参与而言,在1 6年级,着重于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着重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大学阶段,着重于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就身体健康而言,小学生着重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初中着重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高中着重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大学着重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他们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而言,在义务教育阶段,着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高中阶段,着重使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大学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新课标》和《纲要》的制订中,既涉及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中的身体健康要素,又包含了知识技能要素和精神品质要素;既注重了对学生当前人力资本要素的提升,还关注成为未来劳动者健康资本的追加投资。

  旨在通过体育课程设置中有组织的、有目的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传授学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系统而科学的知识、必要的运动技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和强化他们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磨炼他们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的学习生涯保驾护航,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我国人口红利末端时期通过人力资本红利获得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 学校体育促进当下人力资本(社会大众)的健康增值
  
  学校不仅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同时作为政府投入的一种社会公共资源,还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社会效益。学校体育资源中的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资源是推动大众体育发展、促进大众健康的可利用资源。

  一方面,学校系统占有着国家和社会大部分的体育资源,拥有相对完备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在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在课余、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使学校体育资源有计划高效率地得到使用,从而缓解因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而不能满足群众体育锻炼需要的矛盾。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作为受过专门化教育与训练的专业人员,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为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

  据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中计划,5年中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要从65万人发展到100万人,城市达到每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达到每两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搭建平台,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成为“全民健身宣传者、科学健身指导者、群众体育活动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

  在2011年国家投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还特别指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审批中对受过专门的体育教育与训练的体育教师给予特许,直接批准授予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因此,体育教师在推动大众健身活动,促进大众健康资本的提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作为媒介、组织者和执行者,促进学校和社区通过体育途径进行互动,举行一些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科学健身的讲座及咨询等活动,成为宣传体育健身的窗口,既能促进人际间交流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又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提高生活理性,积极加入健身行列,远离赌博、消极娱乐等低俗活动,使体育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如学者易剑东所说“体育可以成为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应有之义,通过体育参与提升生活质量应该成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而群众体育关系到国民生命活力和社会活力,国民体质是国家财富和战略资源,理应逐渐成为共识”。有经济学家明确指出“对比健康、教育程度和年龄相仿的男子,健康状况差的每年平均要少工作1300个小时”,“身体健康状况不良的人的就业机会也明显减少”。

  在美国梅萨石油公司,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每年人均病假27个小时,保健费用为173美元;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职工每年人均病假44个小时,保健费用为343美元。西方企业家由此认识到,“付钱给员工锻炼身体,比员工缺勤和肢体障碍造成的损失更少”。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劳动力的健康存量,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限,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也可以使参加者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获得更多的社会回报。而作为非劳动力人口(退休人员及残障人员等),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减缓其因衰老或生理功能的限制而引起的健康资本的贬值,为国家和家庭节约医疗支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另一种获得形式的人力资本红利。因此,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可以推动和满足更多人的体育锻炼需要和健康投资需要,是提升当下人力资本升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5 结语

  在进入人口红利末端时期,教育对于国家长远发展,获得人力资本红利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社会体育资源的拥有份额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在人力资本红利的生成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需要改变部分学校“重智轻体”的教育理念,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的协调配合与统筹安排,整合和优化体育资源才能将体育育人、体育健民的功能最大化,才能使学校体育在人力资本红利的生成中发挥最大功能,产生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新华网[EB/ OL].
  [2]中国网[EB/ OL].
  [3]东 方 财 富 网[EB/ OL].
  [4]惠宁,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8(3):74 80.
  [5]张永军.人力资本视野中的休闲体育与健康存量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4952.
  [6]明天.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J].青年科学,2009(7):2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