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国际体育哲学学会及其2013年热点议题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14 共4990字
论文摘要

  体育哲学既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哲学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它从本体论角度追问体育存在,并反思和批判体育实践及体育理论的合理性。人们对体育的哲学思考由来已久,柏拉图既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摔跤运动员,他从多个方面对体育进行了哲学阐释;在古代东方,传统的武术搏击类运动以及传统的体育养生活动也处处渗透和反应古代东方的哲学思想。然而严格地从学术角度来讲,直到 1969年耶鲁大学保罗 ? 维斯(Paul Weiss)教授的代表作《体育:哲学的探索》(Sport: A PhilosophicInquiry)一书出版,才标志着体育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国际体育哲学联合会”(IAPS)是一个重要的体育哲学学术研究组织,在国际体育学术界享有盛誉,它引领着国际体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其年会的讨论议题也代表了国际体育哲学的研究热点。

  1、 国际体育哲学学会(IAPS)简介

  20 世纪 60 年代,在现代体育理论与实践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体育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很多哲学工作者以及体育工作者纷纷从哲学的角度与视野开始分析和思考体育。这一时期诞生了诸多的体育哲学类经典著作,如戴维斯教授(Dr.Davis)的《体育中的哲学过程》、《哲学塑造体育》,以及上文提到的保罗 ? 维斯教授的《体育:哲学的探索》,也正是在保罗 ? 维斯教授的倡导和推动下,“国际体育哲学联合会”(IAPS)的前身“体育哲学研究学会”(PSSS)正式成立。

  “国际体育哲学学会”成立于 1972 年,其前身为“体育哲学研究学会”,1999 年更名为国际体育哲学学会。学会的宗旨是推动体育哲学的科学研究,提升体育哲学在体育学术界以及哲学学术界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体育哲学研究的行列中,力争提出更多更好的体育哲学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成果的实践与应用,并组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及相关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出版相应的学术期刊与学术作品,与世界各地的体育哲学相关学术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学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体育哲学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发展。1974 年学会推出了自己的期刊《体育哲学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of Sport),这一期刊的推出不仅为体育哲学研究者提供了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成为学术交流与探讨的园地,人们开始在这里交流思想、发表观点、探讨体育哲学的属性与发展方向,可以说早期的《体育哲学杂志》对体育哲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及其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杂志由著名的劳特利奇出版集团(Routledge)出版发行,该期刊也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and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名录中的期刊。

  学会年会在学会成立之后的第一年—1973年正式举行,此后从未间断,每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举办地从最初的美国、加拿大,到后来的英国、日本、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澳大利亚、葡萄牙等国。2013 年第 41 届年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来自全世界近 30 个国家的 200 多位专家与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为期 4 天,采取大会报告、专题讨论、专题报告以及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会者就体育哲学领域的相关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起到了推动体育哲学学术发展和促进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2、 “国际体育哲学学会”(IAPS)2013 年年会议题

  体育哲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研究领域、研究视角与研究维度不断拓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体育哲学不仅回答体育是什么、为什么等一些基本的问题,它也不断关注体育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本次大会的议题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2.1 体育哲学的理论问题

  这一议题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体育哲学学科理论相关内容的探讨;其次是运用哲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阐释体育自身的一些理论问题。体育哲学要想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自身学科构架以及相关组成部分的问题,而体育哲学存在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从宏观上回答和研究体育的基本问题。

  本次会议对体育哲学学科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体育美学与体育伦理学上。关于体育美学的研究主要有:《体育美学的新认识》、《体育与崇高》、《美学体验影像的重要性》、《体育的美》、《自发的美》、《作为学生美育重要内容的体育教育》、《体育的美:运动员形象认同、传播、展现的媒介》。《体育美学的新认识》、《体育与崇高》主要从学科构建的角度对体育美学包括体育哲学进行了新的思考,研究认为人们应该对体育美学予以全新的认识,同时认为体育美学的组成部分以及研究范围应该调整与扩展。而《美学体验影像的重要性》、《作为学生美育重要内容的体育教育》、《体育的美:运动员形象认同、传播、展现的媒介》则是对体育美学的价值与存在意义的探讨,这些研究不是单纯的从理论到理论去探讨体育美学的价值,而是运用鲜活的案例去探讨其存在的价值,以及这一价值的应用。

  关于体育伦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体育伦理学—我们还应该关注些什么》、《体育的伦理与道德》、《体育:社会公信力与道德的论坛》、《幸运的获胜者,可笑的事实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练为什么不应该去开启运动员善良的性格》等。

  这些研究有从理论上追寻和探讨体育伦理道德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有从比较的角度对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进行系统分析的、还有从实践的角度运用伦理学的相关方法解决体育领域问题的。韩国学者黄金炫博士(Hwang Jung Hyan)的报告《幸运的获胜者,可笑的事实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文章分析了体育中由于身体素质原因、人体基因原因、人种原因、地域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原因等导致的公平问题,并运用哲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析。

  运用哲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阐释体育的理论问题一直都是体育哲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这一方面本次会议有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现象学主体专场中主要有《体育哲学与大陆哲学》、《体育的本质:现象学解析》、《体育从业者呼声的意义:以梅洛庞蒂理论解析》、《体育教育: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解析人类身体活动》。这些研究主要运用胡塞尔、梅洛庞蒂、萨特等哲学家的现象学理论来解析体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有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本质的研究、有用梅洛庞蒂的理论来分析运动员的“我思”从而分析“我在”、还有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解析人类的身体活动进而解释人类社会最为基本的教育形式—体育教育。

  会议还将解释主义、传统主义、形式主义哲学流派对体育的解析放入了一个专题,这些研究主要以各流派的方法去分析体育理论问题。

  2.2  体育哲学的实践问题

  这一议题主要是指运用体育哲学的思想与方法来分析体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兴奋剂问题、性别问题、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商业化问题、民族与种族问题等。这些研究主要运用体育哲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对当代体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或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或提供不同的视角来认识上述问题。

  以兴奋剂研究为例,我们普遍关注社会学、法学以及自然科学角度的相关研究,很少关注哲学角度的此类研究,因而本次会议中从体育哲学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相关优秀成果非常值得关注。

  日本学者小田佳子(Mizuho Takenura)的研究《基因兴奋剂的伦理学思考》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基因兴奋剂—这一最新型兴奋剂的认识及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人们使用兴奋剂的动机与目的,其次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基因兴奋剂的使用对人类自身及体育运动本身造成的影响,最后从哲学思辨的角度阐释了如何认识与理解基因兴奋剂。整个研究并没有给出类似于是否应该使用基因兴奋剂这样的总结性观点,但呈现的是人类该如何面对与认识这一棘手的问题。

  国内的体育与性别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妇女体育参与、妇女体育开展等社会学研究,而本次会议关于体育与性别的相关研究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主要有妇女体育的参与角度、性别平等的维度、妇女体育的价值视角、妇女体育的开展问题、体育性别歧视的根源等角度。以美国学者乔纳森 ? 特瑞斯博士(Jonathan Trerise)的研究为例,主要从妇女体育价值的维度探讨了妇女体育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并针对妇女体育浪费金钱、创造较少的物质财富以及观赏性较低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分析,最后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得出了观点与建议。

  体育的民族与种族问题也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一个焦点,来自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韦小康教授的研究—《身体文化空间与民族村寨建设》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研究主要从身体文化及文化场域的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发展及价值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合理地运用了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关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报告结束后引起中外学者的热烈讨论。

  3、 对我国体育哲学研究的启示

  体育哲学是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体育研究的基础,解决人们认识与理解体育的基本问题,然而正是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1995 年李修珍老师曾在其文章《世纪之交的中国体育哲学》中指出:“中国体育哲学学科建设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填补体育管理哲学研究空白;开展体育系统哲学问题的研究;把体育战略研究纳入哲学问题;开阔视野,面对当代大体育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和中国体育实施“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工程计划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

  上个世纪末提出的相关问题,经过 20 年的发展,似乎仍然未能得到解决。我国体育哲学研究人才匮乏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学术研究团队,研究视野不够开阔未能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研究视角相对较窄相关问题关注不够。

  3.1 注重人才培养,构建科研团队

  从学科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体育哲学应隶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二级学科中,同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新闻学、学校体育学等并列。然而,在开展体育人文社会学教学与科研的相关院校中体育哲学教研室十分鲜见,人们较为常见的是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机构设置,只是个别教师从事体育哲学的相关研究,他们普遍存在于体育理论及上述提及的教学科研机构中。

  因此,我国体育哲学相关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只是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开设体育哲学的课程,或是指导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这一培养方式的培养数量与质量同其他平行学科是无法比较的。然而在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曾有过体育哲学研究的短暂热潮,涌现出了诸多的知名学者,这些学者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相关院校中,但热潮退去之后这些学者或是从事其他方向的研究,或是退出学术研究的领域,热潮并没有为体育哲学的发展带来持续的推动力。

  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以美国为例,粗略统计有来自 20 多所美国大学的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他们有的来自于体育系,有的来自于哲学或历史系,多学科的研究背景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动力。而在人员构成方面,有相关研究的博士、也有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学者、更有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由此可见,美国的体育哲学研究在研究领域与研究人员组成上都值得我们学习。

  3.2 开阔研究视野,实现国际接轨

  翻看我国体育哲学的相关成果可以发现,我国体育哲学研究的视野依旧不够开阔,更多地集中在体育哲学的本体问题以及对体育本体问题的认识上。毋庸置疑,体育哲学研究必须关注上述问题,但关注体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同样重要,不论是哲学还是体育哲学都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样作为亚洲国家的韩国就走在了前列,本次会议有多位韩国学者出席,他们来自于多所大学。抛开参会人数不谈,其研究的质量与选题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他们的研究不仅关注本国的体育哲学问题,还更多地关注了国际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体育哲学的研究者,我们有必要将国内的相关研究介绍给国外的学者,并积极汲取国外的相关经验以推动我国体育哲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栋.体育哲学:哲学对体育的反思与批判[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1):27-29.
  [2] About IAPS[EB/OL].[2010-01-18].
  [3] 王永顺,熊欢.国际妇女体育的研究热点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 2013(10):33-36.
  [4] 李修珍.世纪之交的中国体育哲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5(4):12-16.
  [5] 任海.体育哲学在北美的发展简况[J].体育科学,1990(1):83-86.
  [6] Morgan, W. J. and Meier, K. V. PhilosophicInquiry in Sport, second edition, Champaign[M].Illinois: Human Kinetics, 1995:115-133.
  [7] McNamee, M. J. and Parry, S. J. Ethics andSport[M]. London: Routledge, 1998:102-11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