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从身体的角度探析道家体育思想(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3 共14782字

  2.2身体功能观

  在老子笔下,身体 被提 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身体 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彰显,甚至一定程度上充满了身体崇拜的意味。如老子将女性生殖器与道相提并论,将其视为天地产生的根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竭”(《老子·第六章》)。对于动态发展中的身体,老子提出,婴儿 期 是 人 类 身 体 功 能 最 为 优 化 的 阶 段,他 将 “赤子”视为理想身体的典 范,“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 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五十五章》)。在老子看来,婴儿虽然筋骨柔弱,但拳头握得却很紧实,动物不会去伤害他们。因为元气淳 和,婴儿整天哭号,但嗓子不会哑。因为精气充足,不知男女 之事,婴儿的生殖器却能自然勃起。

  老子的身体功能观 在庄子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与老子一样,庄子也将婴儿作为功能最为优化的身体发展阶段。他指出,你看小孩子每天哭个不停但嗓子不会哑,每天握着小拳头但手不会发酸,眼睛一直睁得很大也不用眨眼睛,这便是“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 不 掜,共 其 德 也;终 日 视 而 目 不 瞬,偏 不 在 外也”(《庄子·庚桑楚》)。庄 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获得了道和德,那他的眼睛必然如新生命刚刚睁开的眼睛一样,“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庄子·知北游》)。庄子并没有将婴儿作为惟一的理想身体,只要能够达到“逍遥”与“齐物”,都可以成为理想身体。因此,在《庄子》中可以看到,代 表 极 度 枯 槁 的 “形 如 槁 木,心 若 死 灰”(《庄子·齐物论》)可以成为理想的身体;代表极度完满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可 以 成 为 理 想 的 身 体;而 代 表 呆 板 迟 滞 的“望之似木鸡矣”(《庄子·达生》)也可以成为理想的身体。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定程度上走向xuwuzhuyi的庄子并没有抛弃身体和精神中的任何一方,他认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必然是身体和精神功能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整体。

  他在《庄子·德充符》中曾借孔子之口讲到这样一则故事: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 者。

  少焉 若,皆弃之而走。不 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一只小猪的妈妈死 了,小猪跑过去吃奶,吃了两口 便跑开了。庄子说,猪妈妈的形体没有改变,但小猪却不认这个妈妈了,可见形体不是生命的惟一根源,正是神与形的结合才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小猪“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结合庄子“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庄子·天地》)之论,故事中所体现出的道家“形神双修”观自 然 是 极 其 明 显 的,即 “形 乃 神 之 基 础,神 为 形 之 本质”[19].

  在黄老道家的代表作《 冠子》中,身体的功能还一定程度上转向偏于儒家的经世致用,强调身体的示范功能。《 冠子·道端第六》一篇曾指出,对于一国之君来说,身体是国家 的 典 范,身 体 有 着 匡 乱 反 正 的 作 用,即“一 国 之邢,具在于身。以身考世,正以错国”.不过,黄老道家在谈到发挥身体的示范功能时,并没有像儒家那样强调礼仪教化的作用,反而对其大加批评,如《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一 段论述中,便明确指出礼是对人身体的束缚,是祸乱的元凶。与此相异,道家则从天道中得到启示,寻求发挥自然身体功能的正当所在。《 冠子· 道端第六》对此也曾有过论述,即“天者,万 物 所 以 得 立 也。地者,万物所以得安也。故天定之,地处之,时发之,物受之,圣人象之”.因此,圣人如果能取象天、地、时、物的规律,而加以效法,便自然能够发挥其身体的示范功能。

  从身心各自的具体功能层面考察,与儒家类似,道家主张人的感官肢体功能容易受到遮蔽。但在心的功能方面,道家与儒家有很大的差异。道家认为,心与其他身体部分一样,都容易受到迷惑,即老子所谈到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第十二章》)。有的时候,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对身心的功能发挥得越加充分,我们受到的迷惑就越大,这就是《列子·仲尼》中所讲的:

  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口将爽者,先辨淄渑;鼻将窒者,先觉焦朽;体将僵者,先亟奔佚;心将迷者,先识是非。

  眼睛将要瞎的人,先看到秋天的毫毛;耳朵将要聋的人,先听到蚊子乱飞的声音;口舌将要失去味觉的人,先辨出淄、渑两水滋味的差别;鼻子将要失去嗅觉的人,先闻到烧焦的气味;身体将要僵硬的人,先喜欢奔跑;心灵将要糊涂的人,先识别是非。身体的功能开发得越充分,便越容易走向其反面。因此,道家反对刻意地去发掘身心的具体功能,即“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列子·仲尼》)。

  然而,让心不发挥 作 用 又 谈 何 容 易。因 此,道 家 便 创生出许多让心不受干扰的“撄宁”方法。庄子在这方面贡献尤多,他曾经连续提出过“心斋”、“坐忘”、“采真之游”、“刳形去皮,洒心去欲”、“ ”等许多使人心进入“渊默”状态的方法。《庄子·人间世》中提到“心斋”,指出心斋不是“不饮酒不茹荤”的祭祀之斋,而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 物 者 也。唯 道 集 虚,虚 者,心 斋 也”.与 “心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坐驰”,指的是内心不能空明朗澈,形坐而心驰。《庄子·大宗师》中曾谈到“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其后,又借孔子之口谈到了修心的重要原则,即同与化,“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庄子·天运》中提到“采真之游”,即“逍遥,无为也;苟 简,易 养 也;不 贷,无 出 也。古 者 谓 是 采 真 之游”.《庄子·山木》中鲁侯 曾问市南子自己如此用心,为什么还是不免于患呢?市南子给他打了一个比方,“丰狐文豹”这两种动物非常警觉,昼伏夜出,但也“不免罗网机辟之患”,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美丽的皮毛。因此,鲁侯想免患,也 要 放 弃 他 招 致 祸 患 的 外 在 牵 系---鲁 国。《庄子·庚桑楚》中还提出了“ ”的概念,告诉人们如何来摆脱内外牵绊的方法,即“夫外 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 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也就是说,人如果外在受到牵绊和束缚,那就应该内闭其心来防止侵入,而如果内心有所营营,那就应该闭其耳目等外在感官,杜绝心思外驰。

  2.3身体处置观

  在漫长的人生过程 中,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程度、对身体变化和死亡态度、对现实身体的养护原则,这些都可以归入道家身体处置观的范畴之中。老子格外注重个体 生命,身与外 物 相 比 较,他 主 张“名 与 身 孰 亲,身 与 货 孰 多”(《老子·第四十四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当然,老子对生命的尊重,并不是绝对地把一己的身体放到首要突出的位置。在 具 体 的 理 想 实 践 过 程 中,老 子 主 张 要 “后身”,如“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老子·第七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第六十六章》)。在对待身体变化和死亡的态度上,老子提出要持有“万物将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的立场,淡然地看待死亡,因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第二十三章》)。老子还曾就叵测难料的人生中人们该如何 养护自己的生命这一问题,提出了“摄生”的身体处置方法。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 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 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老子·第五十章》这篇主要讲人生在 世,有十分之三的人会自然长寿,有十分之三会自然短寿,这都是自然而然的情况。还有十分之三,因为过度养生而糟蹋了自己的生命。算下 来,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清心寡欲,过着朴质的生活,成为善摄生者。最终,也只有这一小部分善摄生者才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老子对待学问上强调做加法,但对待生命本质问题则主张做减法,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第四十八章》)。“重啬”便是老子养护生命减法原则的重要体现,“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 · 第五十九章》)。这其中的啬,指的是收藏神形而不用,即一些《老子》注本所讲的“啬以治身,则精不亏”,“爱精气不放逸” [3].

  老子的身体处置观在庄子那里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庄子同样主张尊重生命,在《庄子 · 让王》中,他曾对这一问题 有 过 集 中 论 述。庄 子 认 为,道 的 精 华 所 在 是 治身,其次才是国家和天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帝王的功业不过是圣人的余事,不能用来修身养性,“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因此,在庄子看来,很多人处心积虑地去追逐功名,甚至抛弃生命,这实在是太可悲了,“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 以 殉 物,岂 不 悲 哉!”.庄 子 做 了 一 个 形 象 的 比喻,追逐功名有甚于生命这种舍本逐末的事情,就好像用了一颗宝贵的珠子去打鸟,即“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为了阐明身 体 的 重 要 性 要 大 于 天 下,庄 子 还 举 了 一 个 例子:子华子有一次问韩昭侯,说如果天下人给你写一份契约,你拿到这份契约便可以统治他们,拥有天下,但按照契约,“左手攫 之 则 右 手 废,右 手 攫 之 则 左 手 废”,你 用 左 手拿,右手就废掉了,用右手拿,左手就废掉了,你还敢拿吗?

  韩昭侯立马回答说不拿。庄子认为,人安其性,便可以在有限的物资基础上实现快乐和逍遥。因此,多一份外在的羁绊便是拖 累,而 以 天 下 为 目 的,更 是 拖 累 中 最 严 重 的。

  因此,当善卷辞却舜所让出的天下时便这样说:“余立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宇宙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当然,有的时候,比较极端的人会为了实现自己对于本真生命属性的追求,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以防被玷污。舜辞天下以北人无择,北人无择的反应是他“欲以其行漫我。吾羞见之”,然后便自投清冷之渊了。庄子不但主张个人要珍惜自我的本真生命,统治者更应该将生命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有时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不惜出让自己的统治地位。大王亶父居 ,狄人来攻,大王亶父送财物、马匹、珠宝求和,都没有成功,便想着狄人来肯定是要我的土地,现在我不能因为土地让百姓白白牺牲性命,他们做我的百姓和做狄人的百姓也没有什么区别,最后便拄着拐杖离开了 地。庄 子 最 后 评价说:“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继承了化观万物的思想,以“化”的态度来看待身体的自然发展过程,以达观的态度对待生死。人都要经历病患和衰老,而庄子笔下的人物不但对这一自然现象没有丝毫畏惧和 厌 弃,反 倒 表 达 出 从 容 和 欣 赏 的 态 度。《庄子·大宗师》里讲到,有一个叫子舆的人,迟暮之年病得相当严重,“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即驼背腰曲,五脏的穴位随背向上,脸庞几乎藏在了肚脐里,肩膀比头顶还高,脑后的发髻朝天。当他走到水井边照镜子的时候,没有丝毫惊恐和不安,反而说我要好好看看“造化”要把我 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把我的左手变成鸡,我就用它来报晓;如果把我的右手变成了弹弓,那我就用它来打鸟;如果把我的尾骨变成车轮,把我的精神变成骏马,那我就骑着它,正好省了车驾。在庄子的理 念中,天地是熔 炉,造 化 是 大 铸 工,何 去 何 从 都 随 顺 自 然 便好,“以天地 为 大 炉,以 造 化 为 大 冶,恶 乎 往 而 不 可 哉!”(《庄子·大宗师》)。庄子的老婆死的时候,庄子的表现是“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盆而歌”(《庄子·至乐》)。庄子在《庄子·至乐》中讲过如下一则小故事:滑介叔有一次左 肘 上 长 了 一 个 瘤 子,他 的 好 朋 友 支 离 叔 就 问他,你讨厌这个瘤子吧。滑介叔回答说,生命本来就是 派生的,现在我和你可以一起看一看变化在我身上的样子,“观化而化及我”,我有什么厌恶呢。他在《庄子·知北游》中还讲到,生死都依赖于道,不要因为自己活着就试图让死的活过来,也不要因为自己死了便想让活着的都死去,“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生死有待邪?皆有所一体”.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