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史论文 >

中国体育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作者:赵玉婷
发布于:2018-11-19 共4219字

  摘要:中国体育史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中国体育史知识, 通过了解中国体育在古代、近代和当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充分挖掘中国体育史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素材, 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学习体育专业历史知识,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扩充个人的体育视野,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体育史; 爱国主义; 教育;

  Abstract:The history of Chinese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ports history teaching, learning Chinese sports histor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sports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make full us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hinese sports history of patriotism in the material, not only can enhance the learning of professional sports history knowledge, but also improve their cultural quality, expand the personal view of spor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sm.

  Keyword:sports history; patriotism; education;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传统的国家,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指出“不读史书, 则无从爱其国家”, “无历史即不见民族意识所在, 史学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增进爱国心的源泉和凭借。”指出历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1]。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 又指出一个人的历史知识丰富了, 眼界和胸襟自然大为开阔, 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 也是这个国家对自身的正视。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指出, 学校是对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2]。

  体育史学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 属于专门史的范畴, 与同属专门史的教育史和文化史、民俗史等存在着程度不等的交叉, 同时又和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在当下, 中国作为体育强国, 体育事业开展如火如荼, 在人们对体育事业渴望了解的背景下, 中国体育史的诸多素材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精神, 提高民族凝聚力, 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体育事业中来。中国体育史作为体育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讲章节, 包括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素材,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无形纽带, 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载体和切入点, 能够最直接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
 

体育史

 

  1 古代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古代体育被喻为人类文化宝库一颗明珠, 几千年的中华古代体育文化丰富多彩, 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内容既包括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 还有民族交往过程中, 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传统体育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3]。一切能够属于体育范畴并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考古发现、人物事件、教育宗教、军事科技、娱乐祭祀、文学作品、哲学思想以及民俗活动都是组成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 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 鸟瞰现代体育的诸多门类和形式, 仍可看到许多古代传统体育运动的影子。中国古代的角力、射箭、木射、牵钩、蹴鞠、马球、捶丸、拳术、导引养生、棋艺以及众多的民俗体育活动等, 无一不反映出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敢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笔者曾在课堂中讲解与现代高尔夫极其相似的古代捶丸, 介绍此运动项目产生于公元十世纪的宋朝, 比高尔夫在苏格兰出现时间早了将近500年, 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寺庙中也有壁画《捶丸图》得以考证, 并且在北京申奥期间, 萨马兰奇在《五千年中国体育历史展》中看到这幅壁画时大吃一惊, 说到“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了!”, 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奋情绪溢于言表。其实在中国体育史的教学过程中, 此类情形不胜枚举。毋须讳言一旦中国体育史教学的脚步迈进“盛唐三百年”的辉煌殿堂, 身处其中的学习者便会立刻充斥着感同身受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唐代国力强盛, 经济发达, 民族融合以及对外开放都达到了空前的鼎盛。社会的稳定为体育尤其是娱乐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经济的繁荣又为其不断创新和传播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唐代同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曾达到空前的频繁, 步打球、蹴鞠、射艺、武术、棋类等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这一时期传入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正如这样活跃的中外体育交流, 唐代体育强势体现了唐代深远的文化辐射力和绝对的国家实力。

  凡此种种, 学习者明确了古代中国体育经历过高度辉煌与发达的过程, 也深刻理解到体育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所谓“国运盛, 才会体育兴”, 与此同时, 也激发起广大师生内心最朴素的爱国热情和投身中华体育事业、发展中华体育的信心。

  2 近代中国体育的沧桑变化及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体育壮举, 能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中国近代史, 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史, 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的抗争史。这一百来年间, 社会动乱不堪, 人民饱经沧桑, 清政府夜郎自大, 闭关自守,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对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 体育承载了国人对于民族复兴之渴望,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国家强盛和振兴的象征。中华传统体育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艰难前进, 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据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 于潜移默化中得到普及与发展。

  当同学们在体育史课堂上了解到由于缺乏专业体育人才, 旧中国最初进行的一些体育竞赛和活动, 甚至完全是依靠外国人来组织和操纵的。在这相当一段时间里, 中国竞赛的裁判都是由外国人担任的, 公告、文稿、秩序手册和裁判用语都是英语, 可见半殖民地的中国体育受外国人控制的情形。与此同时期, 刘长春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艰险境遇, 以及冲破种种阻挠, 发出“我良心尚在, 热血尚流, 岂能忘掉祖国, 为傀儡伪国做马牛!”的慷慨豪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言而喻, 联系到现实实际和个人自我, 就是“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民族的兴衰和个人的存亡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唤起了同学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为复兴中华而奋发图强的责任感。值得一提的是, 当学生们通过体育史课堂学习到, 毛泽东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上, 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体育之研究》这一着名论文, 无不钦佩伟人的博古通今和以天下为已任的气魄。大家深深感叹, 青年时代的伟人生逢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便是关注体育运动问题的, 文章发表虽然已近一个世纪, 但今日读来仍有许多科学借鉴和发人深省的地方, 引起学生们诸多感慨。

  在复杂体会近代体育艰难挣扎这一过程的同时, 人们会产生铭记教训、知耻后勇、爱我中华的民族情节, 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会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 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实际行动中。

  3 当代中国体育不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迅猛发展, 能坚定学生确立在党的指引下, 参与到中华伟大事业中的民族自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党的领导下, 体育步入服务大众健康、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 体育运动也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 把增强人民的体质,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国运盛, 体育兴。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体育事业走过不平凡而充满激情的拼搏之路,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成为世界体坛不可忽视的力量。体育健儿在一系列国内外比赛中大显身手,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佳绩, 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 展示了中华儿女的崭新风采。

  一部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无不凝结着中华儿女忠心报国的忠心志向。新中国成立之初, 虽然条件艰苦, 百废待兴, 却吸引了一大批忠心报国的炎黄赤子。体育界的吴传玉、傅其芳、陈福寿、容国团等等, 决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 坚持回国, 投入建设伟大体育强国的事业中[4]。当回到祖国的土地, 才真正实现了他们的青春的梦想, 也真正挥洒了他们的一腔热血。80年代取得“五连冠”的中国女排, 为中华民众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财富, “顽强拼搏”“艰辛付出”的中国女排精神是光荣的且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民族精神, 也是当代中国人必须传承的精神。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用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画卷, 淋漓尽致地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 让人们在情境和感知中去认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和来之不易。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实力体现, 国家颁布各项体育法规与政策等等, 这些都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现化建设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缩影, 也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精彩写照。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并将这份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工作者的事, 应当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事, 更应当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应尽义务。体育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人民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使之从体育史这个侧面了解中国的历史, 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道理[5]。依此, 体育史教育工作者应从育人的角度, 在体育史教学内容与实践中自觉地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深刻了解, 才会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 进而产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尊敬之感。

  参考文献
  [1]徐丹。新时期高校有历史教育现状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40-42.
  [2]史国生。在体育史教学史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6 (2) :32-34.
  [3]崔乐泉。体育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2.
  [4]孙冰洁, 翟芳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3) :113.
  [5]曹守和。体育史学科现状之改进散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 (7) :4-6.
  [6]郝勤。体育科学的发展与体育史学的复兴[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 (7) :6-8.
  [7]苏肖晴。浅论体育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J].体育文史, 1999, (1) :41-42.

原文出处:赵玉婷.中国体育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01):56-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