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应用国内外大量强震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并结合工程经验和考虑经济技术条件,构建了设计反应谱、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由上升斜直线段、最大值段和下降段三部分组成,特征周期和下降段的形状控制着设计反应谱长周期部分的谱幅值。
设计反应谱曲线的适用范围为结构特征周期6s以内的结构,对超过6s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没有规定。王亚勇认为强震加速度记录中长周期成分的缺失,而高层和大跨建筑对地面地震加速度的反应迟钝、滞后,导致现行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进行抗震验算已经“力不从心”,而基于加速度的时程分析又有较大的局限性.吕西林指出长周期地震波对超高层结构位移响应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耿淑伟,陶夏新等通过对美国西部和台湾集集强震记录分析,发现与短周期段许多反应谱幅值大于标准化反应谱的最大值的情况相反,长周期段谱型都相当保守.于海英,周雍年研究了台湾SMART-1台阵记录的长周期反应谱特性,实际强地震动的长周期谱值较小,为了保证长周期结构有一定的强度安全,规定的长周期设计谱值要比实际强震记录的长周期谱值大得多.随着超高层建筑、特大跨度桥梁等各种长周期结构数量的迅速增加,长周期结构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和ATC-63(AppliedTechnologyCouncil)推荐的强震记录,探讨了反应谱长周期部分的变化规律和衰减特性,提出了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谱长周期部分的取值建议。
1 强震记录的分析
1.1 2008.05.12汶川地震
按场地类别和断层距将所选汶川地震主震四川省台站的记录分类见表1,按断层距分类统计得到平均反应谱见图1.可看出,长周期部分的谱值均明显小于规范值,长周期成分不丰富。规范谱6~10s部分是通过规范的直线下降段延伸得到的。【表1.图1】
1.2 2011.03.11日本地震
从图2(a)和(b)可以看出,长周期成分不敏感。图2(c)中速度谱大于3s之后,曲线基本持平。图2(d)中位移谱在2s后,曲线一直趋于上升,接近线性分布。说明位移是长周期部分的主要控制因素。【图2】
1.3 ATC-63推荐的23条记录
从图3可知,ATC推荐的23条记录除了个别之外,大部分的长周期成分也是不敏感的。【图3】
2 长周期地震作用影响系数的三种方案
2.1 三种周期6~10s的建议方案
以下分析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取9度多遇地震时的数值0.32.
(1)方案1:“规范谱_延伸”,直线下降段从6s延伸到10s(见图4).按照规范谱下降段的斜率从6s延伸到10s,必然会出现不同阻尼比谱曲线“交叉的现象”,即大阻尼谱曲线“反超”小阻尼。随着特征周期的增大,交叉点不断后移。需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参数调整消除“反超”现象。
(2)方案2:“规范谱_拉平”,从6s开始水平延伸到10s(见图5).【图4.图5】
(3)方案3:“规范谱_第一下降段延伸”,第一下降段,即曲线下降段从5Tg延伸到10s(见图6).【图6】
2.2 建议方案曲线与最小剪重比的对比
比较了将方案1“规范谱_延伸”、方案2“规范谱_拉平”、方案3“规范谱_第一下降段延伸”、或按现行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一次的衰减曲线四种方法下的地震作用系数的差异及其与规范最小剪重比限值的对比(见图7),发现最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低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比较了6,7,8,9度设防、Ⅱ类场地下的弹性反应谱曲线,发现除7.5度外对6s以上的情况均是剪重比控制,而且计算地震响应低于剪重比要求。【图7】
3 结论
(1)对汶川地震等强震加速度记录分析,其加速度反应谱影响系数(动力放大系数)对长周期均不敏感。对长周期结构,可按速度谱或位移谱调整地震波的加速度。
(2)无论采用直线段延长还是6s后水平延伸的模式,相关参数计算结果除7.5度外均是剪重比控制,长周期结构如何达到最小剪重比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调整地震作用或层剪力,不提高结构刚度)
(3)将现行规范直线段延伸后,出现不同阻尼比曲线“交叉”问题,大阻尼比下影响系数大于小阻尼比的情况是不合理。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亚勇,张海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一)[J].建筑结构,2010,40(12):135-138.
[3]王亚勇。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二)[J].建筑结构,2011,41(1):135-137.
[4]王亚勇。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三)[J].建筑结构,2011,41(2):137-141.
[5]王亚勇,戴国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J].建筑结构学报,2010,31(6):7-16.
[6]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7]吕西林,李学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建筑结学报,2002,23(2):13-15.
[8]耿淑伟,陶夏新,王国新。对设计反应谱长周期段取值规定的探讨[J].世界地震工程,2008,24(2):111-116.
[9]于海英,周雍年。SMART-1台阵记录的长周期反应谱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6):8-11.
[10]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6):33-37.
[11]郭恩,周锡元,彭凌云,等。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中速度大脉冲及其影响范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8(2):243-249.
[12]丁洁民,吴宏磊,赵昕。上海中心大厦罕遇地震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2:231-233.
[13]JTC/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引言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是最新推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由建筑结构设计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规划进行的综合运用,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运用概念设计,能够帮助设计师正确、合理地处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具体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
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说,其发展进程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缓解了我国人口巨大带来的压力,因此,可以说:快速的城市建设能够为我国人民的和谐带来积极效益。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城市建设的速度发展过快,在一定限度上,城市建设的各项技能发展没有充足的...
引言筒体结构具有造型美观、受力合理以及整体性强等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最高的100幢高层建筑约有2/3采用筒体结构;国内100m以上的高层建筑约有一半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筒体结构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精心编辑10篇之第四篇: 分析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改革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大批复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容易出现薄弱层破坏,因此结构抗震设计意义重大。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可以提升...
橡胶垫隔震的原理是在建筑物的基础设置柔性的橡胶垫,隔震结构可以降低基础与主体结构连接处的水平刚度,从而增大了建筑物的自震周期,减少建筑物与场地发生共振的频率,降低了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
引言安全系数和技术标准差距较大,是当前我国建筑业中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还有结构设计和实际建造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关于耐久性的结构设计问题,关于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等。对于以上这些问题,通过提升技术的标准,加固安全系数,加固...
清水混凝土分为普通、饰面和装饰清水混凝土3类,其具有质朴厚实、素面朝天的外观特性,并省掉了抹灰和装饰等工序,被行业内称为绿色混凝土[1-4]。清水混凝土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发展,但多集中在建筑工程领域,且非常注重其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的艺术...
1工程概况辽宁省沈阳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由超高层公寓式酒店、商务综合楼以及多层商业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18.8万m2,本文就其中的公寓式酒店塔楼的超限高层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进行介绍。该塔楼总高度为175m,地上42层,设有3层地下室;采用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城市建筑也为城市面貌增光添彩。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建筑结构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确保建筑安全,成为建...
在空间结构领域,建造更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一直是结构工程师不懈的追求[1-2].近三十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形式的不断涌现,在相对成熟的结构分析理论支撑下,目前世界范围内跨度150m的建筑已为数不少,跨度300m的建筑也有若干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