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建筑创作的实态调查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发布于:2016-04-21 共41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设计发展探究
  【第一章】新时期建筑创作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我国建筑创作(设计)机制的演化及现状
  【第三章】建筑创作的实态调查
  【第四章】市场经济特征影响建筑创作机制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建筑创作行为及特征研究
  【6.1 - 6.4】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理想目标及基本思路
  【6.5  6.6】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机制体系的建构
  【结语/参考文献】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创作机制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建筑创作的实态调查
  
  3.1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了更好的进行建筑创作[23],协调好建筑创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开展了两项实态调查:
  
  3.1.1问卷调查
  
  调查的问卷是在香港城市大学薛求理教授《中国建筑师及其设计实践》[4]的调查问卷和同济大学的余琪《关于建筑师职业身份认同的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20]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有10道问题,主要统计青年和中年建筑设计人员的建筑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和观点,运用统筹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力求客观的揭示出真实的趋势。这次实态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符合要求。同时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尽可能统计不同地方、不同机制、年龄范围尽量全覆盖的各类设计师。调研的主要单位有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西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西北勘察设计院、上海尧舜建筑设计院西安分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商业建筑设计院、上海复旦建筑规划设计院等七家单位。
  
  3.1.2实地调研
  
  选择事业单位、传统机制下的国有企业单位、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单位、民营设计企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仔细记录他们的运营情况和较为真实的建筑创作流程,与建筑创作人员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从而总结出在实际运行中,各类不同机制下的设计机构的真实情况,为本文的分析提供基础材料。
  
  3.2调查问题及分析
  
  1、您在参考资料翻阅的同时,脑海中想的是什么?(答案可多选)
  A、看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与设计任务相符的设计事例。(46.2%)
  B、看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相似的解题参考方法。(21.8%)
  C、看能不能将翻阅的资料中需要的内容收集在一起以备将来使用。(12.6%)
  D、想起相关的经历从而获得建筑创作的灵感。(19.4%)
  分析:建筑创作在搜集前期设计资料阶段就已经明确的传达出不同信号的设计想法和不同的创作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这种不同和差异在创作开始之初就已经基本决定了建筑创作成果的差异和最终表现结果,通俗点说就是创作成果是原创的还是把别的作品稍加改动后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2、你查阅设计资料的时间在哪个创作阶段?
  
  A、建筑创作的总体构思阶段(23.9%)
  B、建筑创作的平面构思阶段(27.8%)
  C、建筑创作的立面构思阶段(36.2%)
  D、建筑创作构思的表达阶段(12.1%)
  分析:在这个项目的调查中很明确的传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建筑造型是各个方面关注的主要问题,甚至超过了总体构思和功能布局这两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建筑造型不仅在日常的工作中为甲方和其他各方面所关注,而且也成为建筑创作人员进行创作首要关注的方面,是唯造型论的具体体现,为什么会出现百城、千城一面,恐怕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3、假如在创作过程中,手边没有效果图书籍,您认为会对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A、无所谓,凭经验会起到作用。(25%)
  B、没有也行,但对我的创作会有一些影响。(28%)
  C、影响较为严重。(36%)
  D、影响严重到无法进行创作。(11%)
  分析:美国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大家能够在印象里和资料中找到相关的知识,并把它融合在自己的成果当中[5].而极度的依赖设计资料,特别是外观造型书籍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两种结果:首先创作成果将不再在是你自己的构思,也不会完全贴切展现建筑物本身所生长的环境和氛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那么建筑物就丢失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对年轻建筑师的成长有害无益,这也是目前国内建筑师成长缓慢地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建筑造型方面的书籍的使用频率会逐步降低,这种反比例的关系可以从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得出。
  
  4、您对业界存在的模仿或抄袭现象如何理解?
  
  A、设计人员工作繁重,存在抄袭现象可以理解。(40.2%)
  B、设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是一方面原因。(28.8%)
  C、不可能每个建筑都保持原创,借鉴是必须的。(24.2%)
  D、感到不屑。(6.8%)
  分析:对于业内存在的模仿抄袭现象,从调查问卷当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都理解和认同,这说明模仿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这就值得我们对模仿想象进行进一步的认识。至少从目前的状态上来看,模仿现象的存在可能是一种创作者常用的一种创作过程模式,但模仿行为的把控不当的话,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如何在模仿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需要的内在精神是创作的方向。
  
  5、项目的设计成果能够被甲方及相关方面认可的核心是什么?
  
  A、是一个比较均衡的设计,好的创意不多,也没有大的纰漏。(29.2%)
  B、创意好,特点多,成分满足出各方需求的同时又有地方特色。(32.1%)
  C、功能基本合理,与甲方的要求结合紧密,能够很快得到实现。(16.4%)
  D、没有突出的亮点,最大的特色是节省投资。(22.3%)
  分析:建筑师的建筑创作不能脱离开社会的大环境和创作赖以生存的基础,建筑师内心的自我评价与社会和公众的认可紧密相联系的,在保证没有大的纰漏的前提下创作一个具有新意、地方特色好的作品是设计者的共识,但是目前阶段他们需要更多地结合一些因素,比如实施的可行性,建筑造价的问题等等。
  
  6、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设计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A、受项目的特殊要求(12.8%)
  B、受时间的约束(21.2%)
  C、受具体技术要求(23.4%)
  D、任务量大(23.4%)
  E、设计周期短(19.2%)
  分析: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建筑创作的内部环境还是感到有较大的约束,一方面受访者受到来自任务的具体要求的约束,另一方面还受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上的要求和约束。让受访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增加了建筑创作的一些难度。
  
  7、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设计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A、项目方的约束(28.5%)
  B、单位领导的约束(16.2%)
  C、项目费用的约束(35.5%)
  D、项目时间的约束(19.8%)
  分析:对于当下的建筑设计外部环境方面来说,感觉建筑师怨言颇多[23].大部分的设计师对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感到不满,尤其是在设计费用不及时、较低廉的情况下,劳动强度大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情况下,由于项目方的不专业带来的反复修改更是难以让设计师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创作研究,反过来也影响着建筑精品的出现。
  
  8、建筑创作的决定者是谁?
  
  A、设计者本人(40.5%)
  B、项目方(占31.3%)
  C、行政长官(占15.8%)
  D、主管领导(占12.4%)。
  分析: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建筑师往往并不是方案设计的唯一主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往往受制于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制约。也就是说建筑师还仍需在这几方权利中,寻求平衡点。
  
  9、您认为目前导致有些设计作品品质低劣的因素有哪些?
  
  A、时间仓促(38.4%)
  B、设计费低廉(30.6%)
  C、人员素质(27.7%)
  D、技术因素(3.3%)
  分析:这表明导致设计品质的低劣的因素不是创作的硬环境的原因,而是软环境的原因。与薛求理教授2003年所做的调查相比较得知,时间仓促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但是技术因素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这说明,设计任务量这些年有增无减,但是设计技术却不断的再提高。
  
  10、请将下列设计阶段的工作的时间折合成一周内的天数
  A、与甲方会谈及准备阶段(约0.9天,占15%)
  B、建筑创作阶段(约1.2天,占20%)
  C、方案及施工图绘制阶段(约2.4天,占40%)
  D、协调工种阶段(约0.4天,占6.6%)
  E、施工配合阶段(约0.4天,占6.6%)
  F、组织新的设计任务(约0.7天,占11.8%)
  分析:在所有列出的项目中所占时间最多的是图纸的制作时间,与建筑方案设计的时间相比,说明设计阶段的工作重心有所偏差,用于构思和创作的时间明显偏少;而所占时间最短的两项分别属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协调,说明在内部配合上和工地的实践时间偏少;组织新的任务花耗时间不少,表明任务量大,同一个人可能会被安排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设计任务。所有以上的程序都在渐渐的消耗掉建筑师建筑创作的时间。
  
  由于国内的设计单位均有加班的现象,因此将一个星期工作时间确定为六个工作日,通过对工作时间的统计和分析,对合理安排建筑创作的各项步骤可以提供一个客观的基础。
  
  3.3实态调查的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归纳总结出设计工作的如下观点:
  
  1、建筑创作作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结合体,既有理论方面的要求也有实践方面的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们都会产生各自的观点,因此建筑创作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研究这个过程的学者们也就自然的会产生自己的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些侧重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既是对的又是不全面的,他们更多地集中于某些方面、某些因素的单独作用,而现实生活中这些因素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所带来的结果往往会更加复杂。
  
  2、将现阶段的建筑创作过程总结划分成若干类型,每个类型的处理办法、措施以及结果汇总提炼为解决这个类型的通用的定律,使得建筑创作过程从一种无规律、无序的创作进展到有规律、有序的创作,便于设计师们尽快掌握基本规律。换句话说,形成具体的理论模型,尤其是在建筑创作开始的时候就形成具体的模型是设计过程的必要因素[6].
  
  3.4小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全面细致的实际现状资料是总结出论点的基础和前提。从这一点上来看,本章节所担负的责任是重大和决定性的,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做到调研形式方面的全面覆盖;在机制上调研了国有和民营两类企业,做到机制调研方面的全面覆盖;在调查人员上尽量了解老中青几代设计师的想法,做到在调查人员范围方面的全面覆盖,通过这几方面的细致工作带来了较为丰富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为下面的工作提供了资料保障。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明确了建筑创作过程的复杂性,在对这种复杂型分析的过程中揭示出的针对不同类型运用不同解决方法,并使这种方法成为相对客观的一种规律加以推广和运用,这就是要建立具体的理论模型,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建筑创作过程应该对应不同的理论模型,只有这样的深入研究才能使建筑创作全过程真正走向有序的大同世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