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培养学生发展语言应用能力, 进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变换句式的方式把握语用规律, 通过结合语境理解的方式掌握语用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践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语用渠道。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 进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言应用; 核心素养; 特殊教育;
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无需直接将系统的语法知识灌输给学生, 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应用和实践的方式逐步掌握这些语法知识。教师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课本资源, 组织学生展开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促使学生掌握如何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展开沟通, 进而发展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变换句式, 把握语用规律
变换句式是一种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思考课文中的句子还有多少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然后尝试将其表达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对比, 尝试说说这些不同的句式在语义表达上是否有什么区别。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创造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把握语用规律, 进而发展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 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 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教师进而让学生思考:“这句句子还可以用哪些句式来表达而意思不变呢?”如有学生提出:“厄运无法打败谈迁, 他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谈迁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 没有被厄运打败。”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分析这几句句子的句式, 说说其在语义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这几句句子虽然意思一样, 但是重点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 放在句子最前面的是句子的主题, 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要强调的是谈迁, 就要用第一个句子, 如果要强调厄运, 则用第二个句子, 如果要强调谈迁完成史书的编撰则用第三个。”学生在变换句式中逐步掌握语用规律。
二、结合语境, 掌握语用方法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 不少学生都会为近义词而困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通过查询字典、抄写词汇解释的方式展开学习。然而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教师可以利用课本资源, 让学生在特定的文本语境中展开思考, 分析这些近义词的特殊语用方法, 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近义词。
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若干动词, 感受作者形象化的写作手法。如“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 这里的“扑”用得很有特色。在字典中“扑”是用力向前冲的意思, 但是如果光光阅读字典是无法理解“扑”在本文中用法之妙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冲”、“拍”、“打”等动词代入到句子中, 尝试在特定语境中思考这些词汇的意思。如有学生提出:“‘扑’有一种欢快的感觉, 如‘孩子扑进母亲的怀里’等, 而且‘扑’似乎指体态轻盈的事物, 如‘蝴蝶扑来’等, 因此用‘扑’比较合乎语境的特点, 能展现出水珠的轻柔。”除了“扑”以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思考“只觉得胸膛在扩展”的“扩展”和“扩张”、“扩大”在语义上的区别, 分析“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的“挟来”和“带来”的区别等。这样能让学生结合语境提高语用能力, 懂得在写作中该如何选择词汇。
这种结合语境学习近义词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词汇,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拥有更好的语感, 学生在展开口语交流时也能逐步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组织实践, 拓展语用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师要促使学生聚焦语言, 发现并运用写法。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 尝试运用和课文类似的写作手法展开创作, 这样便能让学生拓展语用渠道, 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在学习《姥姥的剪纸》时,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总结, 尝试说说文章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姥姥的形象。如有学生表示:“文章通过展现姥姥的剪纸技能体现姥姥的心灵手巧。同时还展现了‘我’和姥姥如何因为剪纸而形成缘分。”教师进而启发学生展开拓展学习, 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位家人对自己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尝试运用课文的手法进行仿写, 写出自己和这位家人之间的情感。如有学生尝试在写作中展现了自己和妈妈的情感, 文章中展现了妈妈的缝纫技能, 自己所有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的, 同时还展现出了作者和妈妈之间的深厚情感。在这样的练习中, 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尝试运用总结出的写作技法, 让作文增彩不少。
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 促使学生利用课本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应用和实践。在此过程中, 学生能逐步获得言语经验, 逐步掌握各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优化语文核心素养。
一、特殊教育教师与特殊儿童交往的伦理意义(一)有利于了解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促进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是特殊儿童预防、诊断和评估、教育训练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讲,特殊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家长咨询、医学和心理诊断等...
近年来,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出现学生离校出走情况,湖北、山西、山东、吉林等地一次性集体出走几名聋哑学生的现象,今年中央新闻报道贵州等地一次解救60多名残疾儿童,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孩子为什么要出走?他们去了那里?他们在外面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它们集中体现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
特殊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教育水平不仅体现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上,也体现在特殊教育当中。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和鼓励特殊教育。这也表示科学的特殊教育实现的途径,这会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殊教育专业是为我们正常有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是我们习得教学特殊儿童的方法、形成特殊教育意识的过程,这是普通人意识里的特殊教育。然而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授知识经验技能的过程,早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应运而生。...
一、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从美国传教士梅理士(CharlesRogersMills)夫妇于1887年在登州设聋生学校,创中国最早的近代聋生教育机构,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近代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入世界上残障人数最多的国度。[1]特殊教育在爱心人士继续...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逐渐成为衡量教师工作好坏的量化指标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制定高校发展方向的决策依据。同时,教学工作量也关系到教师的课酬计算、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目前大多数高校仍是由专人进行手工计算。一般由任课教师将所担任课程手工填报给所...
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招收了15个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相继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数目越来越大,其现状与发展也越来越受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盲生的注意力常为兴趣左右。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春游曹州牡丹园,活动之前老师不妨把曹州牡丹园的建地规模、壮观景色、乡土人情、历史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引起学生对曹州牡丹园的向往,增加春游的趣味性,相...
特殊教育学校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以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