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当前我国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3782字

  一、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从美国传教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夫妇于 1887年在登州设聋生学校,创中国最早的近代聋生教育机构,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近代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入世界上残障人数最多的国度。[1]

  特殊教育在爱心人士继续努力下,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发展迅速。聋生教育权益得到保障和明显改善,自身素质显着提高。党的十八大又把“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未来高校发展的目标,对于聋生青少年这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就教育均衡来说,特殊教育理所当然也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从 2011 年首届中国国际听力康复大会开幕式上获悉,我国有约 2780 万听力障碍者,居各类残疾人群之首。据统计,目前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5 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 2775 个,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 51.9 万人。[2]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到 2009 年底,全国共有 11 个省市设置高等特殊教育机构 14 个,在校生近 3000 多人,近 2 万多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2008 年,我国特教学校专任教师 34990 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 10753 人,占 31%,2010 年,我国有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 147 个,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7674名,1057 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当年毕业 6148 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 4685 人,我国的残疾人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当前我国聋教育存在的问题

  聋生学校的教育与职业高中和技校不同。学校教育不仅要增长他们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食其力的精神,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但是,聋校教育的内容难以选择,国家没有课程标准,地方没有指导科目。配备的专业教师有限,设置的课程缺乏针对性。

  由于生理残疾的局限性,一部分聋生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不高,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交往范围小,就业困难。在犯罪分子的诱骗和胁迫下,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损害了聋生人的声誉,给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损害,给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一)聋教育研究的缺失

  作为特殊群体,有关聋生人群体的研究材料很少,研究聋生青少年个性的材料更少。[3]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我们要增加研究机构,加大教育投入,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聋生群体个性特点的研究,改善目前的教育条件,并及时恰当开展聋生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像常人一样发展。

  (二)没有专门的聋生教材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过程,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学校传播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媒体,其整体结构、教材之间的迁移关系以及教材在实践运用中的变化规律,都驾驭着学校的“教”与“学”,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我们在编制教材时,没有考虑生的接受能力,使教材的很多内容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师生不能充分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不能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不能真正融合到学校的教育之中。

  三、对聋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现在已由数量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到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结构模式,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4]

  聋教育是构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元素之一,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如何提升聋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聋生生素质教育应如何进行?

  (一)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模式

  国际残疾人高等教育有三种模式:“隔离式”特教学院、普通大学附设特教学院和普通大学中随班就读。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以下特殊教育模式:依托普通高校,由国家承办主要高等特殊教育,在发展残疾人初、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高等特殊教育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借鉴别国在己建立的特教学校招收一定比例的普通生的做法,方便残疾人融入社会。二是普通高校尽可能创办特教班、特教学院或系,集中招收聋、哑生,实施特殊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5]

  (二)注重聋生的素质教育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如何加强德育呢?1. 知行统一,把德育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使聋生接受、形成文明行为习惯。2. 用模范人物引导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3. 因人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其能力、悟性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讲解内容。依据聋生在心理发展差异,教师要针对性地做好工作。4. 以情感人,情感式教学是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情感有巨大育人功能,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取得学生的信任。

  对青春期聋生学生的情感教育,聋生进入青春期后和正常的学生一样,都有着对异性的好奇、对身体变化的惶恐。处理这些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结合聋生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教师、家庭都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爱”始终贯穿在聋生的情感教育中,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前途,看到未来的美好,帮助聋生学生平稳渡过青春期。

  加强聋生学生的审美教育,对聋生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帮助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聋生由于听力残疾,他们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能够保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做每一件事情,他们更容易在工艺、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获得成功。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可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表现美,创作美。

  (三)推进聋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课程的多样化,首先要保证参与课程设置的人员构成,现代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宽泛的领域,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的参与,应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反映 21世纪社会发展对特教教师的新要求。以课程理论指导,以社会生活为依据,设置多层次、多规格、多样性的因地制宜课程,保证结构合理,层次明晰,面向未来,兼顾综合性与一体化,构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四)减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压力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职业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职业倦怠、抑郁、沮丧、旷工和教师队伍的流失。[6]

  目前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的职业压力研究极少,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学校的教师。然而由于教育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特教教师比的职业压力更大。国外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实证研究很少,国内有关特教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则更少。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压力调查研究表明,61.3%的特教教师体验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源自于学生管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合理安排人员和课程,缓解特殊教育教师压力,使教师把心思花在如何搞好专业教育上。

  (五)加强对特殊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第一位聋人校长金·乔丹说的一句名言“聋人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做到! ”要从小听不到声音的学生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它他们靠双眼来了解身边的世界,了解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有力的工具。

  1. 强师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特教经费投入有限,特教教师收入水平不高、职称晋级困难,一些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十分短缺。(2)特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问题。特教教师缺乏培训和交流机会,专业能力不够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3)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少,特教需要懂得残疾人教育的特点的专业人才,有专业知识,能因材施教,还要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拓渠道我国的聋生教育不能停留在识字、数数的阶段,如今特殊学校也发展很快,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还有舞蹈、手工、书法等“艺体”培养,动漫、艺术设计课程的开设,特殊教育的内容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还应立足学生实际,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名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

  四、结束语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虽然对残疾人教育投入逐年加大,“两免一补”政策也使许多残疾人家庭受益,但目前的聋教育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无法完全达到聋教育的现实需要,在聋校开展教育内涵式发展,代表了特殊教育发展、前进的方向,是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保障残疾人充分接受教育,站在教育公平的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郭大松,曹立前。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启喑教育[J].近代史研究,1994(6):36-48.
  [2]全国有多少聋生人,聋生学校[EB/OL].[2011-09-20]
  [3]庄俊美。浅析对青春期聋生学生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2012(3):253-254.
  [4]王璐璐。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53-54.
  [5]宗占国,庄树范。创建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5(4):46-49.
  [6]王玲凤。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J].国特殊教育,2009,110(8):57-6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