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1 共2214字
论文摘要

  儿童是教师劳动的对象,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而视障儿童的教师面对的是视力残疾的儿童, 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的丧失、环境影响、早期教育的不及时等因素常造成视障儿童动作发展迟缓、盲态、语言表达的语义不恰当,存在焦虑、依赖、自卑、自私、敏感、多疑等不良个性问题,所有这些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所以,这就对视障儿童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不只是科学文化技能传播和培养者, 还应顾及视障儿童的心理需求、情感满足和个性关照。 教师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 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一、潜移默化,激发乐观心理品质

  布鲁纳在 《教育过程》中写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直接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比较的人物。 ”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与某位教师相处久了,教师的举止言行、个性特征、处世方法都或多或少被学生模仿,通过学生再现出来。 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视障儿童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 快乐需要我们去创造,烦恼可以变成快乐。 历来我们都强调学生对人要有礼貌,见面要问好,这一文明的行为却给许多视障的学生带来烦恼。 调查得知,视障学生最不喜欢与教师见面打招呼, 原因是当他们好不容易判断出对面是哪位教师而打完招呼静静等待回应的时候, 很多教师的反应是平淡冷漠的。 见面学生先问教师好,这一常规为何不打破一下呢? 为何不给学生一个惊喜呢? 在师生平等相处的原则上,假如教师先向学生问好又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不妨尝试一下,当你看到孩子们流露出诧异激动的表情,其中还蕴含了几许满足和羞涩时,那将是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 学生间、 师生间的问候变得越来越主动和自然了,见面问好变成了“喜做乐做”的行为。 我们热情乐观的表现是学生最好的表率。 其实,寻常的一声问好、一个爱抚的动作,自然地流露出了师生间的感情。 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乐观就会就成为视障儿童的一种习惯、一种心态,即使在困难面前,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 学生也会乐观地从容处之,解决好发生的问题。

  二、身体力行,培育博爱之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要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召学生。 利用一切教育时机,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与视障儿童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我无处不在。 天热时,我告诉他们心静自然凉;天冷时,及时督促他们添加衣服,参加锻炼;雨天,叮嘱他们小心路滑;深夜,给他们盖好被子;回家的路上,提醒他们路上注意安全。 我还给爱哭的学生讲故事、讲笑话;给内向的学生表现的机会;给每一个视障儿童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 教师一点一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关怀和教育。 视障儿童是感情丰富的人, 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后,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爱教师,以至于扩展到爱周围的人。

  教师用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无私的榜样, 就可以在视障儿童心灵这块土地上播下优秀品德的种子,使他们学会了爱,并凭借爱心培养出其他优秀的品质。

  三、引导细节,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1.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 一个有修养的人会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讲话,不会随意插话,并能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对对方的内容给出一定的反应,且给予适当的安慰。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明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道理。

  2.客观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虚情假意的人是不会交到真朋友的。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在交往中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主张、观点,要展示自我真实的一面,要能够突出自己的个性。 不过有时也需要采用谦虚或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这既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也不会让别人难以接受。

  3.切记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 视障学生明眼辨是非的能力肯定不强, 这就更需要让他们切记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与非,这样的行为对人对己都无好处,也是人际关系发生冲突、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要拥有一个豁达的胸怀,善待别人亦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四、回归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归生活, 在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以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应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视障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不同, 或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

  我们不放过学校、家庭、社会中点滴的实践机会。 例如,活动课上先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只手,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结果大家一般都比较喜欢右手认为右手的作用比左手大些。 这时教师抓住契机组织进行穿衣服比赛活动,规则是先用双手合作穿、脱带有拉链的上衣,然后改为单用右手再来重复操作一遍。 结果学生普遍感受到:一只手太难拉了,两只手一起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实践体验再让学生谈谈对左右手的看法,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作为一种社会个体,力量也是有局限性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来做才能取得完美结果。

  总之, 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要我们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引导这些学生,他们就能在人格、能力、认识、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儿童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返回: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