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中药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中医药以其安全、副作用小、使用灵活等特点 , 也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 , 但同时也发现 , 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不断上升 , 究其原因 , 大多数为不合理用药所引起。实际工作中 ,不合理处方现象比较严重 , 其中以药名不规范居多 , 同名异物混淆 , 炮制加工不同及同属不同品种。本文通过对临床所见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1. 1 医师认识的误区 临床医师对各类中药注射剂的特点、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缺乏了解 , 对合理用药的意义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 , 导致出现无指征用药、用法不正确等问题。
1. 2 超时服用 药皆有偏性 , 长期服用可能会造成伤害。
如久服牛黄解毒片可致白细胞减少 ;长期过量服用人参 , 可出现兴奋、焦虑、胸闷、气喘、烦躁不安甚至精神错乱等“人参综合征”。超出说明书中的日用量 , 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 , 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 , 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 3 配伍不合理 违反“十八反”、“十九畏”, 如同时使用海藻与甘草、丁香与郁金、附子与半夏 , 人参与五灵脂等 ,虽然“十八反”在临床应用中有不同见解 , 但如果不能掌握其适应证和配伍比例 , 则应尽量避免使用 , 以防意外。有的处方根据药物性能堆砌或根据症状随便加减 , 不讲君臣佐使 ,不注意药物配伍是否合理。如同一处方中同时用石膏、生地、知母等凉性药和肉桂、干姜等热性药 , 冷热药性相抵 , 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1. 4 个体差异 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 , 对中药的耐受力也不同。如体弱的老人、幼儿、妇女月经期、哺乳期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 易产生不良反应。除中药本身的毒性外 ,某些人先天不能耐受某些药物 , 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1. 5 用药时间过长 临床上发现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急性期使用醒脑注射液 , 当病程记录患者神志清楚 , 对答切题时 ,仍在继续使用 , 这样不但浪费医药资源 , 而且存在药品安全隐患。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中病即止”。经治疗症状消失时 , 就要及时停药。
1. 6 其他不合理用药 虽然对中药的用药安全越来越重视 ,但仍有医师固执信奉“中药无毒说”, 不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不考虑药典规定的剂量 , 依赖经验用药 , 经常超剂量用药 ,给患者带来潜在危险。也有部分问题是由于粗心所致失误。2中药合理用药2. 1临床医务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 , 坚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把好发药关 , 认真查对 ,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注意检查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 , 避免重复用药 ;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 确保合理用药 ;注意药物的性能特点 , 当好用药参谋 ;向患者介绍用药的时间、方法、禁忌、可能发生的反应。开设咨询窗口 , 定期发放介绍有关药物的治疗、不良反应等资料;主动深入临床定期通报新药、特药、复方制剂的药性 、使用方法。
2. 2 遵守中成药临床运用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就规定 :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 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严禁同瓶配伍 , 谨慎联合用药 , 与其他药品序贯使用时 , 避免发生输液反应。
2. 3 严格要求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认真核对 , 发现药方中字迹模糊或者存在可疑问题时立即与临床医师证实 , 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拒绝进行调配 , 经过临床医师更改或重新签字确认后再进行调配。其余情况不得擅自更改药方或使用替代药物。
2. 4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 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 , 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 , 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2. 5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 对过敏性体质的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加强监测 ;对长期使用的 , 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3 小结
综上所述 , 临床药师要经常深入临床 , 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 引导医务人员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途径、疗程使用中药注射剂 , 并随机抽查运行病例 ,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 把临床所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医院情况的形式反馈给科室, 真正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卢红星 . 中药不合理用药寻因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6, l7(7):1361-1362.
[2] 章晓艳 , 凌益翔 . 中药不合理用药探讨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2006, 23(9):896-897.
[3] 石晓萍 . 不合理用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风险 . 临床合理用药 , 2010, 3(7):65-67.
[4] 闵泽春 . 对中药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与建议 . 时珍国医国药 ,2003, 14(1):61.
[5] 李亚玲 , 李俊 , 勾宗慧 . 中药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2009, 31(5):457-458.
栀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寒味苦[1]。栀子生于山野间,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栀子资源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台湾等省[2]。本文综述了栀子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为栀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1化学成...
半夏[Pinelliaterrtata(Thunb.)Breit.]又叫旱半夏,水半夏[Ty-phoniumflagelliform(10dd.)Blume]又名土半夏、山半夏,规范名称为犁头尖。两者虽都同属天南星科(Araceae),但前者为半夏属,后者为独角莲属;前者史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产于四川、...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的干燥全草,主要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如广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及西南等地,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其别名蛇舌草、蛇刺草、羊须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
活血祛瘀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扭伤、骨伤等。方中主要药物为大黄、当归、红花、肉桂等。为控制其制剂质量,我们采用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方中的大黄、当归、红花、肉桂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现...
鼻炎喷剂是顺德区桂州医院研发的一种医院制剂(批准文号:粤HB20111414),其处方组成含盐酸麻黄碱、环丙沙星、醋酸泼尼松龙等,具有抗菌、消炎、收缩血管作用。它的主要成分盐酸麻黄碱尚未建立含量测定项目,难以反映实际质量情况。本文增加盐酸麻黄碱的...
玛咖(Maca),又名Peruvianginseng、maka、maca-maca、maino、ayakchichira、ayakwillku等,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独荇菜属(Lepidium)高原植物,玛咖果实按颜色分为白、黄、紫、黑。它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植物,生长在海拔...
板蓝根为常用中药材,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是清热解毒类重要的代表药物,表告依春为板蓝根抗病毒的代表性成分之一[1-2].2010版《中国药...
苦参洗剂主要成分为苦参等,适用于夏季皮炎、痱子、皮肤瘙痒等皮肤病,临床疗效良好。为探讨苦参洗剂的药效学机制,更好的稳定制剂质量,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1中药处方组成及制备过程1.1处方处方:苦参6g,白芷2g,紫苏梗20g,百部6g,...
肿痛安是华佗始创明方玉真散,现有的胶囊剂是在原方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方而成,其中的主要成分有三七、天麻、僵蚕、白附子(制)、防风、羌活、天南星(制)、白芷。肿痛安胶囊口服后具有祛风化痰、行瘀散结和消肿定痛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风痰瘀阻引起的牙...
灌肠液Ⅱ号由黄柏、连翘、蒲公英、黄芩、大黄、青黛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燥湿、活血化瘀、止痢润肠、排脓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适用于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大便次数增多,便不成形,便中带脓者.本试验采用薄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