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上的困扰。在美国的一份社会心理抽样调查报告中说明,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89%的人承认自己经历过沉重的压抑;20%的人肯定自己曾经有过濒临精神崩溃的感觉;全美每年有0.6%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再加上我国特有的人口多、独生子女多的社会现象,使我国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心理疾病的患病率统计来看,50年代初2%,70年代7%,80年代仅15岁以上人口就已达10.5%,90年代达20%以上。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有75万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有关专家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病症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联合国劳工组织调查报告认为心理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并加强对心理疾病的研究治疗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 心理疾病体育锻炼疗法概况
常见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类型: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疑病症、恐怖症以及强迫症等,其中焦虑症占心理疾病的一半,其次是抑郁症和神经衰弱。在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开展较早。他们通常是采用心理疏导、暗示、行为治疗等方法,也有部分治疗人员采用野外旅行和景观疗养等放松调节的手段进行治疗。目前,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放松休闲的生活方式,已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布伦特兰博士在世界卫生日指出,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对人体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后果,每年全球约有200万人因此而夺去生命。研究表明,长期身体锻炼与一次性身体活动可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规律、有计划、重复性的,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体育锻炼通过身心两个方面来增强机体健康,它对生理的促进作用已广为人知。有学者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谓心理治疗的第一“处方”。美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 750名心理医生中有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60%的心理医生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消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对学生做跑步试验,发现跑步可以减轻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而且发现步行(达到最大吸氧量的35%~65%)也能降低焦虑状态。
我国着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在已发现的可降低个人生活中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有研究显示,正常人运动后感到原有的焦虑、抑郁或愤怒情绪减轻,特别是定期有氧锻炼(有氧锻炼:有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进行运动,能源来自体内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可以减少正常自主反应引起的紧张,这种自主反应是焦虑等一系列情绪的生理基础。
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应对方式,运用这种方式个体一方面可以转移情绪指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社交途径以获得比较多的社会支持。有的学者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①体育锻炼促进机体的健康,获得一种自我效能感和机体控制感。这种自我效能感带来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个体上表现为自信、外向、容易与人相处;②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人体不愉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③体育锻炼作为“缓冲器”,使个体在面对应激时,反应强度减弱,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反应也随之减弱,使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或不出现,从而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④长期保持体育锻炼可以使交感兴奋的强度阈值上调,从而在一定反应强度内,机体内分泌减少,降低免疫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是情绪的生理基础,这种活动的减弱又反过来能进一步减少情绪的波动,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2 体育锻炼调节与治疗心理疾病的可能机制
体育锻炼调节与治疗心理疾病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应激刺激,导致人体释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脑啡肽、内啡肽和其他神经因子,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免疫力,预防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同时,人的肌肉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可从大脑传递给肌肉,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也可以使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产生兴奋。肌肉收缩的频率和强度高,肌肉向大脑传递的神经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性就高,表现出人的情绪心情就会愉快高涨。国外有精神病专家报道,跑步者在慢跑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种欣赏音乐一样的快感,就是因为运动能影响大脑分泌一种心理“愉快”素———R-内啡肽,这是大脑分泌的多种肽类物质中生物活性最强的一种物质,它能使人体保持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预防和改善心理疾病。
现代运动心理学表明:焦虑和紧张状态会随着体育锻炼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强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进而降低人的应激水平。情绪在心理活动中有支配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发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大脑中神经核团的丘脑和下丘脑不仅能控制情绪,而且还会激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又支配影响着机体的内脏器官和免疫系统。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以导致生理疾病,如易激动、性格过于暴躁、固执的人易罹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压抑、失望、愤怒的情绪中,常常是癌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管是躯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就有可能相互转化,导致病上加病,通过合理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紧张程度缓解,情绪趋向稳定。不同强度、速度、方向和节奏的体育锻炼,能起到阻碍心理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作用,消耗患者大量心理能量,最终达到身心平衡,解除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
3 常见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它有别于一般运动训练和体育娱乐活动。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体育娱乐活动则是通过各种轻松和愉快的体育游戏活动来活跃气氛、增添乐趣,进而达到身心放松和积极休息的目的。在正式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之前,首先要确定患者属于哪一类心理疾病,然后根据不同的心理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锻炼项目,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在锻炼过程中,方法、手段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注重多样性,避免单一、枯燥;第三,锻炼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锻炼强度)。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产生的良好治疗效果与锻炼强度有密切的关系。锻炼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常用10 s心跳次数作为控制强度的方法。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医学一般规定:锻炼的大强度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强度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5%~75%;小强度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左右。人体的最高心率可以用“220-年龄”表示。有研究资料表明: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锻炼的时间是每次约20~60 min,锻炼的频率是2~4次/周;第四,在锻炼中要适当注意营养,同时还要防止盲目锻炼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1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①选择趣味性较强或患者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游戏、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游泳、跳绳等。②采用速度快、强度大、幅度适中的练习。患者大运动后心率达到150次/min左右为宜。③活动时要特别耐心,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活动后要做足够的放松练习,让患者得到充分的放松。通过放松,忘却紧张烦恼,引导他们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3.2 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宜选择一些技巧类的活动项目,如足球、乒乓球等,强度强弱交叉,幅度大小与患者表现相结合,形式和内容上宜变化多样。①选择技巧性的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集体舞等作为治疗活动项目;②采用强度强弱交叉,幅度大小相结合,速度快慢交替,内容变化多样,患者活动后的心率可达到150次/min左右为宜;③要有意识安排患者与他人合作去完成任务,让其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趣,促进交流,树立自信。男性宜安排足球、乒乓球、排球等,女生宜安排健美操、集体舞等。
3.3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①选择重意念或患者感兴趣如长跑、骑车郊游、游泳、太极拳、气功、爬山等治疗项目。②采用强度适中、速度和节奏缓慢的动作练习,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为宜。③练习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噪音的干扰。通过练习,使患者的情绪兴奋性降低。
3.4 恐惧症 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
①选择一些惊险性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溜冰、拳击、体操等作为治疗活动项目。②宜采用强度适中、幅度大小交替、速度快慢交叉,运动心率为120次/min左右为宜。活动中要求患者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战胜困难,从而克服恐惧心理。③当患者完成练习时,要及时表扬,让其树立自信心。
3.5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方式,选择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等。②宜采用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强度适中、运动幅度较小的活动,运动心率为120次/min左右为宜。运动中要求患者全身心投入,以转移其强迫症状。③活动量要循序渐进增加,并进行及时奖励和表扬。
4 体育锻炼治疗心理疾病的疗效评估
目前,在对心理疾病的疗效评估上,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科学性也难以作出评价。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疾病的疗效评估,主要是选择一些跟心理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作为评定指标,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4.1 症状变化比较 患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患者的社会适应状况:
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患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其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同事对患者的变化情况;心理医生的观察:心理医生通过观察,评估患者的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及症状改变情况等;运用心理测验,根据体育锻炼一段时期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
4.2 客观数据比较 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心理治疗效果用客观量化指标进行衡量是心理学界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但现代医学则认为,心理疾病是一种功能性障碍疾病,生理指标的变化极其微小。因此很难用具体数字作为心理治疗效果测试指标。通过查阅文献,目前较多的采用有如下几种。
4.2.1 医学生理指标 ①脑电波:α波和β波,测量的α波和β波之间的比例;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电位P300)。②皮肤温度和皮肤生物电。
4.2.2 生物学免疫指标 ①肾上腺素的阶段性比较;②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③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5 如何开展好疗养员体育锻炼工作
疗养院既不同于以治疗为主的医院,也不同于以康复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康复医院,它的选址和建立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自然疗养因子;二是具有优美的景观和安静的环境。各疗养院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季节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开展疗养员的体育锻炼工作。
5.1 特勤疗养 特勤疗养员由于从事复杂军事活动,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较大,且易受缺氧、噪音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身体和心理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保健疗养期间进行体能和心理训练是疗养活动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体能训练对强健素质、提升能力、放松身心有重要作用。①建立合理的疗养生活制度。疗养员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进行体能和心理训练的基础。②因地制宜、改进训练形式,提高疗养的质量和效果。利用自身优势,着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技巧性,充分调动疗养员参与的积极性,以提高其训练效能,达到身心放松之功效。
5.2 心理疾病患者 心理疾病患者的体育锻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特点,进行合理的体育活动。①要注意安全,注意疾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发生事故。
②体育锻炼作为调节与治疗心理疾病的训练形式,不是一般的娱乐活动,要想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要求。③尽管体育锻炼对心理疾病有调节与治疗作用,但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心理咨询和药物的治疗作用。理想的治疗模式应是心理咨询、药物治疗与体育锻炼相结合,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Elisabeth Zschucke,Katharina Gaudlitz,Andreas Str hle.Exercise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mental disorders:Clinical andExperimental Evidence[J].J Prev Med Public Health,2013,46(1):S12-S21.
[2] 唐 征 宇 . 试 论 身 体 锻 炼 与 心 理 健 康 之 间 的 关 系 [ J ] . 心理科学,2000,23(3):369-370.
[3] 张明园.二十一世纪 中 国 精 神 医 学 的 思 考———由《全 球疾病负担研究》引发的联想[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2.
[4] 宋子良.体育活动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效能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62-4264.
[5] Janney CA,Richardson CR,Holleman RG,et al.Gender,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and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activity: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03—2004)[J].Mental Healthand Physical Activity,2008,1(1):9-16.
[6] 姒 刚 彦 . 当 代 锻 炼 心 理 学 研 究 [J]. 体 育 科 学 ,2000,20(1):62-64.
[7] 宋子良.体育活动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效能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62-4264.
[8] Kim.A.Wright,Emma S.Everson-Hock,Adrian H.Taylor.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mong individuals with bipolar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J].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2009,2(2):86-94.
[9] 王丽萍.成都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和身体锻炼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 四 川 师 范 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6-30.
[10] 张 日 . 论 体 育 运 动 对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的 影 响 [J]. 重 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86-89.
[11] 腾 海 英 ,王 倩 云 ,熊 林 平 ,等 . 西 安 市 社 区 老 年 人 心 理健 康 状 况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J].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2012,33(10):1095-1098.
[12] 章 巨 焕 . 体 育 锻 炼 与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的 相 关 分 析 [ J ]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57-758.
[13] 王 凤 . 浅 谈 体 育 锻 炼 对 改 善 人 体 亚 健 康 的 作 用 [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60-63.
[14]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25.
[15] 姚 鸿 恩 . 体 育 保 健 学 [ M ] .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06:7-13.
[16] 刘 大 海 . 体 育 与 健 康 理 论 教 程 北 京 [M]. 北 京 :北 京 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31-35.
[17] 袁 玉 涛 ,田 振 生 ,刘 春 明 ,等 .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与 体 育运 动 的 相 关 研 究 [ J ] . 吉 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04 ( 1 ) :69-70.
[18] Ohayon MM,Carskadon MA,Guilleminault C,et al.Meta-analysisof quantitative sleep parameters from childhood to old agein healthy individuals:developing normative sleep valuesacross the human lifespan[J].Sleep,2004,27(7):1255-1273.
[19] William DM,Frank IK,Victor LK.Exercise physiology [M].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2001:888-893.
[20] 李 学 砦 . 大 学 生 身 体 锻 炼 对 心 理 健 康 的 影 响 [J]. 中 国临床康复,2002,6(13):1968-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