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患者主要的结石部位胆囊、肝内胆、胆总管等 ,只要是肝胆内部结构的结石都属于肝胆结石疾病。根据患者结石的性质可以将划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几类。肝胆结石临床中病情复杂 , 发病肥胖、中年、胃切除术患者较多。该疾病在临床中比较普遍 , 目前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
体质是人体在其生命阶段所具有一种固有特质 , 除了受到先天的影响外 , 后天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领导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 30 多年研究后发现 , 中国人群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9 种类型[2]。中医理论是中医体质学的指导理论 , 中医体质学是根据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研究 , 对人体疾病的发展进行了解 , 积极的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学科[3]。体质受到遗传的影响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但是因环境、饮食、区域等影响是可以变化的 , 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进行调整 , 对疾病进行预防。研究肝胆结石患者的体质特征和规律 , 能够为治疗肝胆结石疾病提供参考 ,为找到中西结合治疗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帮助 , 格局饮食习惯以及膳食结构的影响 , 可以找到干预的方法 , 预防肝胆结石的产生 , 现将本院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 2010~2012 年接收的 862 例肝胆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 , 为这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量表研究 , 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 2诊断标准
1. 2. 1肝胆结石的诊断标准 参考《外科学》[1]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2011 年制定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依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 CT 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1. 2. 2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年 4 月由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4], 对《中医 9 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的全部问题进行回答 , 由临床调研人员填表、计算原始分、计算转化分 , 根据判定标准来判定患者的体质类型。
1. 3纳入及排除标准
1. 3. 1纳入标准 患者均是在本院接收检查并且确定是患有肝胆结石的患者。
1. 3. 2排除标准 所有患有器质性疾病且在用药治疗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丧失语言沟通能力的患者、非自愿参与的患者均不在此次研究纳入范围内。
1. 4实施步骤 此次参与研究的主治医生均是经验丰富 ,对临床流行疾病有足够了解的医生 , 且明确此次研究的目的 ,责任心强 , 对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病史询问 , 收集临床研究信息 , 根据要求填写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2结果
肝胆结石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为主 ,实性体质居多。9 种体质类型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列 , 处于前 3 位的肝胆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 :湿热质 395例 , 占 45.82% ;痰湿质 363 例 , 占 42.11% ;气虚质 228 例 ,占 26.45% ;平 和 质 67 例 , 7.77% ;偏 颇 体 质 795 例 , 占92.23% ;单一体质 ( 类型的人数为 )281 例 , 占 32.60%, 兼夹体质 581 例 , 占 67.40%。实性体质 491 例 , 占 56.96%, 出现虚实夹杂体质 235 例 , 占 27.26%。
3讨论
临床中肝胆结石患者较多的症状就是腹痛、黄疸、呕吐等 , 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根据中医理论研究 , 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饮食问题、情志问题 , 患者如有酗酒以及肥胖等情况 , 那么脾胃受损严重 , 肝胆不得疏泄 , 导致疾病的产生[5]。
饮食不当对于脾胃的负担比较大 , 营养不良也会导致体质的变化 , 引起疾病的产生。湿热质多是患者饮食喜好肥腻 ,习惯性饮酒 , 湿热在体内积聚所导致的体质状态。饮食没有节制、脾胃失调、酗酒伤胃、湿热内生 , 这些都是会让患者形成湿热体质的因素。水液代谢障碍是痰湿的主要原因 , 脾、肺、肾这些器官出现异常时则会导致津液敷布和排泄发生障碍 , 产生了痰湿体质状态。患者如果平时的饮食习惯比较偏好特定的几类食物 , 就会给体内的应用分布带来失衡 , 部分营养过剩 , 其他营养不足 , 这样就是偏颇体质。肥腻和甜食的偏好亦容易变成湿热和痰湿体质。人的体质虽然天生和遗传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 但是后天的影响也不小 , 像是环境、精神、饮食等都会给体质带来变化 , 肝胆结石患者的病变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 且是长期的影响而让脾胃功能受损 ,最终产生了疾病。
中医体质因饮食问题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根据患者平时饮食习惯的不同 , 其摄入的营养有差异 , 体质也会在长期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尽管人体的体质具有稳定性 , 但是也会发生改变。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体质变为偏颇体质类型 , 对于体质的改善具有正面的影响[6]。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可以给人体提供需求的各类营养 , 促进体质的增加 , 在长期的坚持下 , 偏颇体质可以变为平和体质[2]。
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健康饮食、合理运动 ,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基础。肝胆结石患者平时生活中偏好于肥腻食物 ,因此体重肥胖患者居多 , 体质也是以湿热、痰湿、气虚这三类为主 , 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 , 能够促进患者的体质转变 , 起到了预防肝胆结石的作用。
总之 , 肝胆结石患者临床中的发病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其饮食不当导致了体质的变化 , 因此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 ,患者能够健康、科学饮食 , 将会降低肝胆结石的发生几率。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 , 吴肇汉 . 外科学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3:567-576.
[2] 王琦 . 中医治未病解读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7:64,69.
[3] 宋红普 . 对中医体质调研的几点思考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07,41(3):50.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ZYYXH/T157-2009).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9, 4(4):303-304.
[5] 王琦 . 9 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5, 28(4):1-8.
[6] 吴玉娥 , 朱燕波 , 邬宁茜 , 等 . 我国 9 省市 8448 例一般人群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2, 6(1):64-67.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其多继发于急性阑尾炎、胃肠溃疡病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热,部分患者可...
在临床上,肛瘘术后易复发,创面愈合较为困难,究其病理机制,肛瘘术后创面切口属于开放式,在肠内外细菌作用下,易发感染,形成感染性伤口,因此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相关研究显示,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疗效往往欠佳,而经由中医辨证...
从医学史的发展来看,外科学的历史要早于其他各科,因为它是先民在与大自然抗争中,与毒蛇、猛兽搏斗中,疗伤愈病的经验积累。《山海经》记载的砭针被认为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周礼天官疾医》中记载有疡医,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西汉着录于《汉...
本研究通过不断的回顾、追溯、分析、讨论,从而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制度及流程规范,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用科学的评估工具,加强护士责任心,帮助临床不断减少烫伤事件的发生,真正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约15%~25%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预后差。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迄今国内外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已证实炎症介质在其发病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清胰汤具有活血化瘀、通里攻下和推陈致新等功效,...
疮疡、褥疮、淋巴结结核、骨结核、慢性骨髓炎属于中医疡科范畴,是常见...
复方南瓜藤软膏为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外科常用自制外用制剂,已通过了数十年的临床应用。经笔者早期进行的实验研究证实,复方南瓜藤软膏具有明显的解毒消炎作用,其机理可能是促进创面脓液的渗出,使脓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增高,巨噬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
肛瘘为肛门直肠瘘的简称,中医亦称肛漏,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多由肛门痈肿溃破后出现脓水淋漓、久不收口之症;该病是临床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之一,仅次于痔疮,占肛肠科病例的16%-36%[1];肛瘘的发病,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体...
祖国医学认为,精主藏于肾,主骨生髓,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成熟及衰老均受肾精制约。若肾精充实则骨骼坚固,强健而有力;而肾精亏虚则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骨质疏松。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以补肾活血为原则[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髋部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