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探究
【第一章】重庆文化金融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评述
【3.1 3.2】重庆文化业与金融结合现状分析
【3.3 3.4】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章】国内外文化产业与金融整合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第五章】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策略探索
【结论/参考文献】文化业与金融合作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重庆文化产业现状。
3.1.1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011 年是中国文化改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庆按照中央要求,提出加快建成"文化强市"目标,也掀起了"着力建设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重要增长极",推动重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热潮。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重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文化市场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市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坚持抓大、强中、扶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文化政策引导,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重庆文化产业逆市上扬、生机勃发,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了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4 年,重庆市生产总值达到 14265 亿元,增速达 10.9%,位居全国第一。三驾马车同时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5096 亿元、增长 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2 万亿元、增长 18%,实现进出口零售总额 955 亿元、增长 39%.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4 年,全市文化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490.18 亿元,增速为 15.2%,占全市 GDP 的 3.44%.
全市文化企业共 59344 家,注册资本金达到 1329.59 亿元。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产业司联合发布的 2013 年全国"文化消费指数"各省市排名情况来看,重庆市文化消费指数综合指数排名第十(77.3),表明重庆的文化消费现状及前景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从掌握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的 2%,占 GDP 的比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水平位于全国中游。
3.1.2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①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完善、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从门类看,覆盖所有产业大类。根据 2012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0 个大类,我市每个大类均具备,不缺项(表 3.3)。从特色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4 年,传统的新闻出版发行业和广播影视业同比增长仅为 1.5%、2.5%,占比也下降至 15.7%和 10.1%;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增速达到 38.4%,超过新闻出版发行业成为第一门类,这表明新兴、衍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从空间看,与区域发展相同步。全市文化产业区域分布呈现主城发展较好,主城以外发展较弱的态势,与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现状吻合。
②文化产业发展活力逐步增强。从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看,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增长。2009 年为 28.4%,2010 年为 26.95%,2011 年达到最高的 29.63%,经济新常态下,2012 年回落到 18.22%,2013 年回落到 16.16%,2014 年为 15.2%,仍较大幅度超过了同期 GDP 的增速(图 3.2)。从企业数和新增注册资本看,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4 年,新增文化企业达到 14855 家,同比增长了 29.66%;新增注册资本金 604.97 亿元,同比增长 83.49%.从企业结构看,小微企业成为创业主体。自 2010 年把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纳入微型企业扶持范围以来,重庆市微型文化企业数量稳定增长,2014 年底全市小微文化企业达 4.76 万户,占总数的 84.8%,对增加值的贡献率达 60%以上。2014 年 9 月,文化部在重庆召开了"全国小微文化企业政策及工作交流研讨会",31 个省市来渝交流学习。
③集群发展初具雏形。目前,重庆市已有 7 个国家级、41 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 5 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巴国城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红喜坊婚庆产业城,每年带动区域经济效益近 40亿元,产城融合示范效应初显。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入驻企业达到 100 多家,投资总额近 50 亿元。重庆广告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一期房屋综合出租、出售率达 100%.北部新区移动游戏创业孵化园开园,首批 20 家企业已签约入驻。猪八戒网文化创意虚拟产业园正式开园,累计孵化小微文化企业 1200 家。18个小微文化特色园区汇集了近 2000 家优质小微文化企业。
④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品牌产品。报业、广电、出版、新华四大国有文化集团支撑作用明显。民营企业成长迅速,笛女阿瑞斯跻身全国电视剧制作企业第一线,金夫人占据国内婚纱摄影第一品牌,猪八戒网成为国内最大文化创意交易平台,顶正包材等 3 家企业入围中国印刷企业 100 强,维普资讯、年度传媒、享弘影视等长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富有成效,形成一大批品牌,荣昌夏布出口创汇 3000 万美元,折扇销售额超过 1000 万元,陶器产值 11 亿元。重庆火锅、谭木匠木梳、永川豆豉、山神漆器、大足石雕等非遗产品全国知名。以四川美院为龙头的当代艺术产业在全国很有影响。
3.1.3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增长点。从重庆的具体情况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从发展的机遇看,一是重庆有文化产业的广阔空间。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定位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叠加效应,并在不断释放中。二是政策支撑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密集政策,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仅 2014 年中央就出台了 12 个相关文件。重庆市 25个重点改革专项中,有 2 个涉及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市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2010年至 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从 935 元增至 1723 元,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也从 239 元增至 442.87 元。根据国际经验,当地区人均GDP 达 8000 美元以上时,文化相关消费还将快速提升,重庆即将进入这一阶段。
四是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高涨。2014 年,重庆市民营文化企业新增了 13471 家,同比增长31.25%,总数达到56579 家,占全市总量的 95.34%;民营注册资本新增了 535.46亿元,同比增长 103.41%,总额达到 1053.26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79.22%,行业覆盖率达到 85%.2015 年一季度,社会资本继续保持投资后劲,民营企业新增 4345家,增加注册资本金 184.17 亿元。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发展成支柱产业差距明显。按照重庆市生产总值 2020年达到 2.5 万亿左右计算,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增加值至少要达到 1250 亿元左右,6 年要增加 760 亿元以上,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市场主体实力偏弱。
当前,全年产值 1 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不足百家,只占全市总数的 0.32%.四大国有文化集团合计总收入未达到 100 亿元(图 3.3)。重庆至今没有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无一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三是文化产业聚集度不高。目前的基地和园区多是自发形成后命名,文化企业的关联性不高,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脱离,集聚配套能力不强。四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与工业、信息、旅游、体育、物流等尚未做到深度融合,文化的催生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新的文化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显现。
3.2 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3.2.1 银行信贷是主要合作方式,但量小力弱。
银行信贷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是近年来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主要方式。
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 号),2014 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 号),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重庆市强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加大对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服务也更趋多元。
金融机构给予文化企业授信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积极与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对接,探索长期合作机制和模式,制定了支持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2011 年,与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重庆市文资公司)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为纳入"十二五"规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供授信额度 150 亿元。工商银行重庆分行与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给予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100 亿元、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100 亿元、重庆市旅游局 100 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为区域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持。
金融机构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工商银行按照中型企业优化方案,对文化产业企业进行评级授信,建立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绿色审批通道,为文化产业配置了专用信贷规模。招商银行将文化行业列为重点支持类行业,按照"积极进入、区域侧重、择优支持"原则,积极支持动漫影视制作,电影院线建设和文艺创作;重庆农商行将文化产业作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通过贷款绿色通道、利率优惠、贷款规模优先保障等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按照人民银行分行业贷款统计数据,截至 2013 年末,全市文化、教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 43.8 亿元,当年贷款余额为 18005.69 亿元,仅占当年贷款余额的 0.2%;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425.04 亿元,占 GDP3.32%.用每个单位增加值配比的贷款额(贷款余额/GDP)比较,重庆市 2013 年每单位增加值配比为 70.2%,而文化产业每个单位增加值配比为 0.2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数据,在 2011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 444.5 亿元,同比增长 84.7%;上海市文化类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了 200 亿,深圳市达 108.7 亿。由此说明,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信贷力度,远远低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严重不足,信贷合作并不理想。
3.2.2 政府投融资平台逐步加强,但动力有限。
重庆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疏通文化产业发展瓶颈,投融资平台对文化发展繁荣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发挥"杠杆作用".重庆市财政从 2005 年开始设立每年 1000万元的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2012 年开始增加到 3500 万元,主要以"贷款贴息"方式,资助重点文化企业、重大文化项目建设。2014 年 8 月,重庆成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基金将投向文化产业 6 亿元,市政府安排了引导基金首期规模 25 亿元中的 1亿元在文化产业领域,使引导基金与社会资金投资比例达到 1:5,对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是重大利好。
成立重庆文化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2010 年成立以来,累计实现担保金额 69 亿元,支持了 568 家文化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发展。
成立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定位为"立足全国、面向全国"的文化权益资本市场,致力于建设以文化物权、股权、债券、知识产权、版权及艺术品等各类文化权益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目标是打造全国性的艺术品、文化产品的电子交易中心、登记托管中心、结算中心。目前重点创新文化资产交易、艺术品组合收益权在线交易。
总体来看,重庆市政府融资平台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呈现出逐步加强的趋势,但是驱动力并不足。以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为例,2005 年至 2012 年,8 年间无增加;尽管 2012 年增加到 3500 万元,但是同期财政支出已达 3800 亿元,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出竟然只有 0.009%,在全国处于最末端,无法企及其他直辖市、东中部省市,也远低于甘肃、西藏等西部省区市。同期,北京市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出达 2.9%.
文化产业交易中心等的撬动作用也较弱。由此,重庆政府投融资平台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还较弱,"杠杆"作用十分有限。
3.2.3 资本市场合作有所进展,但存在缺项。
从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方式来看,十分单一,除政府财政资金外,高度依赖于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占比较高,直接融资占比较低,并未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截至 2014 年底,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合作仅有两起:2014 年,重庆成立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签约 4 支基金,总规模达为 11.39 亿人民币,投资猪八戒网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运营初见成效;重庆市文资公司进入债券融资市场,获资信评级为 AA+,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功注册发行中期票据,成为西部第一家发行中长期债券的文化企业,目前已经累计发行中期票据 22亿元,短期融资券 11 亿元,较有力地支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至今为止,重庆没有一家上市文化企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交易所方面,截至 2014 年末,境内上市的传播与文化业公司(证监会行业分类)共 51 家,占全部上市公司(2592 家)的 1.9%;上市公司市值 7057 亿元,占同期沪深总市值(35 万亿元)的 0.21%.2011 年证监会推出"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一些中小文化企业由该渠道获得融资。而重庆并未通过资本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获取更大推动力。产业投资基金方面,在 2012 年,全国就有 20 余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半年募集资金 300 亿元,重庆 2014年才成立,且体量小,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十分有限。银行间市场方面,截至 2014年末,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累计接受 128 家文化企业 4703.4 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注册,重庆仅有 1 家文化企业,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仅 25.8 亿元,占比仅 0.5%.
3.2.4 产品和服务有一定创新,但总体滞后。
重庆金融机构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针对文化产业创新了一些金融产品。中国银行推出"中银知贷通"产品,以文化企业拥有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向其提供不限于本外币贷款、开立承兑汇票、信用证等各类授信业务。三峡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评估+保险"的贷款模式,支持文化类、科技类企业利用专利权、商标权进行质押贷款。浦发银行主动梳理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特点的融资租赁保理、电子银行票据、内保外贷、对公保本理财产品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等创新金融产品,从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开拓境外市场。建设银行推出"民本通达-文化悦民"服务文化民生领域的综合服务方案,并针对广电影视、新闻出版等细分行业设计了专业服务方案,重点支持优秀文化作品的发展创作。工商银行重庆分行为重庆报业集团设计了专属的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为供应链客户累计发放贷款 4400 万元,同时为重庆文化产业企业提供包括企业年金、现金管理、信用卡、POS 收单、投资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
但总体看来产品种类少、应用范围窄,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创新金融产品均在"垒大户",集中在大集团、广播电视等传统文化产业,对于新兴小微文化企业则持观望态度。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同样面临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获得金融服务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文化企业甚至只能高息的民间融资,部分年息接近 50%,加大了文化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民营资本没能有效进入文化产业,互联网金融也缺失。
一、广西海洋文化以音乐代表作彰显笔者曾讨论过,以北海疍家人为代表的渔家游牧文化;以京族为代表的海洋少数民族文化;以山口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湿地文化;以三娘湾为代表的海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洋生态文化;以涠洲天主教堂为代表的海岛宗教文化;以北海...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既都为“朝阳产业”,国家重点支持培育;又都属于关联性较强的产业,较容易与其他产业黏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
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了西方良莠不齐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潮,一些偏激的观念通过网络等媒介渠道不断涌入,附加虚拟世界的信息失真与谣言滋生,极大冲击了高校健康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
本文将归纳从我国佛经翻译时期到20世纪初传统译论中的伦理思想,探究其儒家思想根源,从儒家文化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译论之间的关系。...
凤阳凤画又称凤凰画或龙凤画。在绘制技法上,凤阳凤画以民间工艺色彩为主,同时兼有年画的通俗画风。凤画中的凤凰象征着吉祥如意,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地域的审美需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民间艺术发展史上,凤阳凤画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风...
在新的时期,我国的群众文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广泛传播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这种文化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大众所需要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他是我国群众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国群众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我国当代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是我国...
第三章贵州苗族铜鼓民俗文化艺术第一节苗族铜鼓的分布和来源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自唐宋以后,经过元明和清朝数百年的迁徙和流动,苗族的分布形成现今以贵州为主的苗族聚居地,湖南和云南次之。目前,除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为人口...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延安红色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策略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分析当前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如借助新媒体进行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复杂多样的信息对主流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助力高校更好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运河世界遗产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条河流,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8个省市27个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 km.河南段是大运河与中西部的衔接,是向西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