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解决台湾问题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章】文化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中华传统文化与台湾地域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中华传统文化在加强两岸交流与统一的作用
【第四章】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台湾问题中起作用的条件
【第五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文化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的意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中华传统文化在加强两岸交流,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提出的八项主张中就明确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9”.文化更多的是以一种观念形态展现在大家视野当中,毛泽东在论及文化时说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0.”因此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给人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作用。而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并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加强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过程中要努力贯彻这些精神,以这些共同的意识、观念为纽带。
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认识这些作用并正确利用这些作用是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促进祖国完全统一中重要作用的关键。我们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给予中华传统文化更广泛的作用。
3.1 中华传统文化架起了海峡两岸相互了解和认同的桥梁
了解是认同的基础,认同是了解的升华。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两岸民众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了解、形成共识,从而达到相互认同的目的,起到了打好基础,促成升华的重要作用。
3.1.1 中华传统文化架起了两岸相互了解的桥梁
两岸人民相互了解是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增强两岸人民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台湾地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既有同根同源的密切联系,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虽然改变不了台湾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一事实,但是在两岸的关系发展和相互认同过程当中带来了不少的消极因素。这些差异的存在时必然的,但是有些民众不了解这些差异,把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消极因素看成两岸人民不可跨越的一条鸿沟,更有一些不良势力和敌对分子夸大这些差异,过分的宣扬两岸的差异性来达到愚昧民众,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秘密。
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我们要以“求同存异”为方法、“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统一”为目的。承认两岸文化存在差异的同时积极发挥两岸文化之间现有的共性,发掘出两岸交流的文化潜力,促成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为两岸的相互认同打下基础。
3.1.2 中华传统文化架起了两岸相互认同的桥梁
文化是两岸人民相互认同的重要桥梁。两岸人民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关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习惯。同是炎黄子孙的两岸人民祭拜共同的祖先、同时黄皮肤黑眼睛的两岸人民写着相同的方块汉字、同是端午吃粽中秋团圆的两岸人民过着相同的节日。思想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不仅对大陆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台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2011 年的辛亥百年“和平钟”纪念活动下厦门和金门同时举行,虽然两岸人民相隔一方,但两岸人民的心、两岸人民的思绪、情感此刻却被辛亥革命紧紧连接起来,大家一起缅怀辛亥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一起关心两岸关系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再次展现了浓浓的中华情、民族心。两岸同胞也从辛亥百年找到更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交集点。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文化在两岸人民之间架起了了以文字认同和根祖认同为代表的认同桥梁。台湾的文化是地地道道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台湾民众和内陆居民在相互交流过程当中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点,使两岸人民更容易去了解对方,认同对方,减少交流的阻力,促成两岸交流的发展。
3.2 中华传统文化开拓了两岸交流的新渠道
建国初期,两岸关系一直处于紧张态势,两岸文化交流更是无从谈起。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倡议,海峡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11”,“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12”,首次提出了两岸文化交流之旅,两岸的文化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序幕。祖国大陆一直为“三通”的实现做了不懈的努力,直至 2008年 12 月 15 日,在两岸隔绝 60 年后,两岸“通邮、通航、通商”全面启动。以文化为内容,载体多样性的交流方式开始成为两岸沟通的主流方式。
3.2.1 中华传统文化开创了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新渠道
在大陆“三通”的倡议提出后,1987 年 11 月,台湾当局开始允许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之后,岛内文化界人士开始与大陆同行接触,一些台湾歌手来到大陆演唱,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开始。两岸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2010 年“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10 月 8 日至 12 月 26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展出来自两岸及日本十余个博物馆的大量南宋时期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全方位展现南宋在文化与艺术方面的成就。继 2009 年的“雍正大展”后,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规模更大的“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通过 410 件南宋文物全方位展现南宋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此次展出的南宋文物涉及书画、器物与善本图书等,分为“文化振兴”“艺术创新”“生活美学”和“传播与融合”4 个单元。台北故宫博物院精选了馆藏的 103 件书画、80件器物、86 件古籍,还向台湾、大陆及日本的博物馆、收藏机构商借了 141 件文物。代表性文物有南宋高宗皇帝的《赐岳飞手敕》、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夏珪的画作《溪山清远》、陆游的《自书诗》以及官窑青瓷尊和青瓷菱花式盘等。这些以文艺活动为渠道的两岸交流活动更好地加深了两岸民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两岸人民关系的正常发展。
3.2.2 中华传统文化开通了两岸经济交流的新渠道
随着两岸交流的进步和深入,文化交流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文化展出等方面,开始适应时代需要的多方面内容交流开始出现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其中以两岸的经济往来最为显着,两岸之间举办了多届的“经济贸易文化论坛”就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以适应两岸间经济互通的需要。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两岸经济关系也开始进入了制度化合作的历史新阶段,这对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在文化不断对两岸经济交往拓宽渠道的同时在两岸经济往来中如何促进文化也交流也成为两岸双方共同关注的话题。文化拓宽两岸交流渠道,两岸交流渠道的拓宽又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两岸的交流中不仅起着催化剂作用,更是起到了永动机的效果。海峡两岸的文博会一直是两岸交流的创新平台,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2011 年 9 月两岸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拉开序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以“一脉传承 创意未来”为主题,在认真总结前三届文博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两岸在产业投资方面的交流,提高文博会市场化运作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次文博会项目签约金额超过了 100 亿元,现场交易金额超过 4亿元,参展参会的重要采购商和文化企业 1000 家以上。台湾文化产业界对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热情很高,截止目前,台湾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已确定设置 512 个展位,较上届增加 25%,占本届展会总展位数的 30%以上13.海峡两岸文博会已经成为大陆地区吸引台湾企业参展最多的综合性文化展会。
3.2.3 中华传统文化开拓了两岸教育交流新渠道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本,有着共同文化基础的两岸人民对教育也十分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体制上得差异,两岸的教育交流未能有效开展。如今有着共同文化基础的两岸民众开始共同关注两岸的教育发展,积极加强双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2011 年 7 月 19 日,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和台湾师范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文化传承与大学生成长”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师范院校大学生论坛。这次论坛展示了海峡两岸学生彼此的优缺点,通过相互切磋和学习交流,两岸学子们受益匪浅。2011 年 7 月 23 日,第三届“浪漫之旅”海峡两岸文化研习营开营,来自台湾地区的中兴大学、成功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义守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的 44 位青年学子将和大连理工大学 17 位学子一道,通过为期 8 天研习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建立友谊,并与祖国大陆亲密接触、感受大陆发展、体验大陆的风土人情、增进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届“浪漫之旅”海峡两岸文化研习营以“览辽宁风貌,感千载文明”为主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学术交流、讲座论坛、互动联欢和参观游览等形式向台湾师生展示该校“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中国大陆东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3.2.4 中华传统文化开拓了两岸民间交流新渠道
贾庆林在论及两岸民间交流时就指出,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两岸同胞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两岸同胞意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4.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民间交流逐渐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要形式,两岸的民间交流也开始向多元化、深层次发展。
在 1992 年 8 月,由 12 名大陆艺术家组成的“大陆艺术家演出团”首次进入台湾,实现了两岸的双向文化交流。2011 年 9 月 9 日两岸民间最大的的交流活动 2011 台商庙会在沪举办人民网上海举办,作为两岸民间最大的的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共有台湾 12 个县市和岛内 20 个行业公会组团赴会,两岸共计 3000 多家台商(台企)参展。今年的台商庙会更加突出台湾夜市文化特色,一系列原汁原味的台湾特色节目给游客带来阵阵宝岛风情。相比往届而言,此次庙会更突出心灵文化的弘扬,引入两岸的文化产业和优秀心灵团体,使观者在玩乐同时沐浴爱心与智慧的洗礼。这次台商庙会充分展示台商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树立台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拓展台商在大陆的销售渠道,举办台商庙会,利于进一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双向化,推动两岸经济深入交汇合作,促进两岸文化市场融合。2011 年 8 月两岸民间机构组织的跨海峡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平台也开始启动,开始了两岸公共医疗领域的合作,在医疗专业领域也加强交流和探讨。两岸的民间交流能以增加相互信任感,使两岸双方有更强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能有效的带动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3 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带动两岸的沟通和来往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15.”就是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这种文化的联结更是带动了两岸历史上的联结。“礼”传承两岸文化共同秉承的中华传统,而互赠礼品在两岸交流中更赋深意,强调两岸文化同源,相互释放善意拉近了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礼尚往来”在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0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就提出了《富春山居图》,希望两幅画能合二为一,两岸不要因为 50 年的政治而丢掉 5000 年的文化。随后,两岸人民积极响应,极力促进《富春山居图》双卷合璧。 2011 年 6 月 1 日,在备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中,因历史关系而分隔两地 360 年之久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卷》与后段《无用师卷》在台北实现了首次合璧。
从陈政高访台带来修建张学良纪念园的善款和赠与张学良铜像,到山东省长姜大明获台湾鲁籍老乡赠与国画《牡丹图》,来来往往的交流中,反映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传统文化。在两岸交流过程中,互赠礼品不仅仅只是礼节上的有来有往,是双方一种互释善意和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对于两岸传承的中华文化指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根源,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思想16.除历史文化礼品,互送珍惜动物也成了两岸之间“礼尚往来”的新途径。台湾方面赠送大陆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大陆方面赠送台湾白老虎等,作为两岸交流中的一部分,如今梅花鹿在大陆生下幼崽,而台湾方面也在为大熊猫如何受孕而积极努力。看似是普普通通的动物异地繁衍,却代表着两岸人民之间的彼此尊重和信任,是两岸交流的伟大成果。
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与承载,两岸的沟通和来往才得以方便、快捷,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势继续发展。正是这些海峡两岸间文化的共性才使得以文化为内容的多种交流渠道才能正常有序的在两岸之间运行,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开拓更宽更广更多的交流渠道,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粉碎“台独”所谓的“文化台独”阴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概念,是在整个核心价值观中最具传统文化根源的一个思想。和谐意和睦、友好、调和;谐,由言和皆组合,原意大家同时发音.因此,和谐就是...
我国向来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崇尚礼仪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高等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更是国民素质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一部分的大学生礼仪却存在比较严重的示范现象。那么,我们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呢?大学生礼仪课程应该...
首先对舞狮运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论述,其次介绍了舞狮运动的作用与价值,最后重点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舞狮运动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和辉煌的事迹,在世界文明的范围内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民族繁衍和生存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染和影响,而作为汉字及其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又蕴含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人文情怀,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领悟和体会到。因此,书法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
在我看来,现在是时候根据当下中国的情况来重新评价中国了。我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领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文化如此古老而卓越的国家,像如今的中国一样日新月异。建立文化的基础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下去。我们今日所看到的中国远非稳定...
结论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台湾地域文化来自于大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情节和民族情节,这些情节正是维系两岸人民紧密不分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之处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1文化自信与中国传统道德的关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的要求,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时,要讲清楚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讲清楚中国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习...
在互联网驱动下我国饮食文化变迁伴随餐饮行业互联网化发展而进行,从最初的点评网站到团购、外卖等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不断改变大众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与文化,为大众提供更便捷的餐饮服务体验,帮助餐饮企业提高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