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

贵州各民族铜鼓民俗文化艺术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2-20 共217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贵州各民族铜鼓民俗文化艺术
  
  第一节 贵州各民族铜鼓使用的历史和来源
  
  历史文献《涌憧小品》①中曾有明确记载,少数民族拥有的铜鼓有剥落侵蚀痕迹且声音洪亮者,一面价值千头牛,稍次者也价值百头牛。牛在古代不仅是人们耕作的必须品,除了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宗教地位,是少数民族普遍的崇拜对象。在古文献里虽然没有确切注明牛的具体数目,只是大概的描述。但也充分显示了铜鼓与牛相比在地位和价值上的不同。
  
  贵州省现今仍使用铜鼓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瑶族、侗族、布依族和贵州省与广西省接壤处的壮族。而在《贵州省志 民族志》中描述过曾使用过铜鼓的仡佬族、白族和彝族现如今铜鼓文化差不多均已匿迹。铜鼓代表着财富和权力,是少数民族最重要的礼器和重器。那些曾经因为某些原因(如:迁徙、战争、政策、自然损坏等)丢失铜鼓的民族,在条件变好的情况下,他们甘愿不厌其烦的多方打听获取铜鼓买卖的消息,然后省吃俭用,共同集资,千辛万苦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获得。
  
  历史文献中经常把铜鼓来源与诸葛亮和马援联系到一起,虽然研究发现铜鼓使用历史早于诸葛亮和马援的出现年代,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相信。因为铜鼓在流传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赋予了神秘莫测的文化内涵,被人们不断的神灵化。而这种神秘莫测对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是一种虚幻,这种虚幻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停歇就必须与历史事件或者名人相联系。这样就能在保存铜鼓流传的同时,还能增加其神秘莫测的传奇色彩和重器地位。
  
  铜鼓从铸造到使用经历了二千余年的历史,其间不断地经历着丢失、损坏、重新铸造和重新购置而流传至今,这不是单单一个民族或者家族能做到的。因此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近现代使用的大多数铜鼓都为晚期重新再铸造,而早期铸造的铜鼓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很难再展现在人们眼前更别提使用了。这种经历千年流传方式,造就了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由此也充分体现了铜鼓在少数民族心中的地位。
  
  现今存在的铜鼓,不管是古代文献中出现的,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代代传承或者偶尔从土地、河里、山里发掘的,其来源都无从考证,更别提它的铸造技艺了。所以这使得人们更加相信了铜鼓是具有神灵的这个说法,从而造就了众多关于铜鼓来源的传说。而且每个使用铜鼓的少数民族都有专属自己的传说,如:苗族认为铜鼓是天上掉下来的,布依族认为铜鼓是水里冒出来的,瑶族认为铜鼓是从猴王手中获得的,苗族和壮族喂喂铜鼓是某个神仙或英雄豪杰造出来的,彝族和壮族认为铜鼓是祖先铸造的,苗族、水族和汉族认为铜鼓是伏波将军马援和诸葛亮铸造的,不一而足。
  
  由于铜鼓本身的传奇性,人们为它创造出多种超自然的非凡来历,以回答他们自身没法解释的疑难,满足其好奇心理。
  
  第二节 贵州各民族铜鼓的使用习俗和用途
  
  关于铜鼓的使用民俗习惯,不管是古代文献记载,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各种资料一应俱全。虽然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故事繁多,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铜鼓是由专用于祭坛,发展到用于庆典和节日上的舞曲配乐。虽如此,但铜鼓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没有改变,依然会遵循一定的民间宗教仪式和禁忌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
  
  除此之外它们也有许多不同点。第一,祭鼓仪式上的不同,苗族在敲击铜鼓之前会在铜鼓上喷撒米酒和糯米。水族会先向神敬三杯酒后,再将酒喷在鼓内。瑶族会拿谷穗、米和酒从左到右祭祀铜鼓。布依族会以米酒、猪头和雄鸡等物祭祀铜鼓。而侗族会先用酸鱼、糯米饭和糯米酒敬铜鼓神,然后把米酒和糯米饭撒在铜鼓后,进行焚香烧纸。这些都做完后才算祭鼓仪式完毕,可以开始敲击铜鼓。第二,铜鼓的分类不同,大多数少数民族(如:苗族、瑶族、布依族等)都把铜鼓分为公母鼓、姊妹鼓和兄弟鼓等,而水族却有虎鼓和龙鼓之分,其中龙鼓尤其珍贵,龙鼓可以保护家族免受火灾困扰。而虎鼓代表着四季平安,家族不会丢失小孩。第三,少数民族敲击铜鼓者的性别上的差异。送旧岁迎新年时侗族都是年轻姑娘敲击铜鼓,男子只在旁边看热闹,很少参与其中。其他少数民族多为男子敲击铜鼓。铜鼓上精美的纹饰也与侗族妇女刺绣图案有着密切关系。第四,铜鼓对于少数民族的用途也有些许不同,水族会在某些祭祀场合,拿铜鼓作为放祭品的神案或者老人过世时更衣的坐墩,代表着老人与铜鼓生死相依。苗族认为铜鼓是其祖先的象征,敲击铜鼓可以指引死者找到祖先的发祥地。瑶族敲击铜鼓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内敲击铜鼓为家族性的祭祀活动,而室外为比赛性的活动。除此之外,瑶族会在丧葬活动时,敲击铜鼓砍牛祭祖。
  
  布依族敲击铜鼓是为了庆丰收,祝年节,思祖德,驱邪恶和畅心胸。壮族因其生产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铜鼓是以一种助兴乐器应用于祭天仪式,这从他们所使用铜鼓上的纹饰(多为太阳纹、青蛙纹、龙纹、云雷纹和水波纹等)也可以看出。
  
  铜鼓在古代有多种用途,概括起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显示其统治权力的象征。
  
  (二)相当于战鼓,用于征战时使用。
  
  (三)各个少数民族使用地区用于祭祖的必用器物。
  
  (四)用于驱疫逐鬼,消灾祈福等祭祀活动。
  
  (五)用于庆典宴乐中,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随着铜鼓适用地区社会的发展,中原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深入,于是铜鼓那种作为礼器重器的神秘感渐渐消失了。逐渐被普通大众当作常见乐器。从明代重要场合才会使用铜鼓,发展到近现代,瑶族、苗族、壮族、水族、布依族、侗族等各民族逢年过节都要击铜鼓,以鼓乐相伴,尽情欢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国民俗文化论文
返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