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儒家文化基因探讨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王莹
发布于:2020-03-16 共5959字

儒家文化论文权威推荐10篇之第六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儒家文化基因探讨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新时代为背景,汲取儒家思想文化积极成分,立足于解决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为着力点所提出的一种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基因,与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亲仁善邻"、"义利合一"、"和而不同"、"万物一体"等思想不谋而合。以儒家文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助于彰显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儒家文化基因; 文化自信; 构建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儒家文化中的优良基因,立足于解决当今世界的难题,提供一套属于中国的方案,以促进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儒家文化中,主要从外交观、安全观、发展观、文化观、生态观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儒家文化的"天下为公"、"亲仁善邻"、"义利合一"、"和而不同"、"万物一体"等思想高度契合。儒家文化基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思想基础,挖掘儒家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新时代的繁荣富强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之中,以儒家文化为资源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彰显我国的大国形象。

儒家文化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思想渊源

  共同体思想,最早在1887年滕尼斯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涉及到,"主要以简单的血缘或情感导向为主"[2],后逐渐发展为利益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任何共同体的结合在其本质上都是共同利益的捆绑。面对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全球命运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为实现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大家萌生结成同盟的想法。中国坚持"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对外政策,为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的愿望,实现世界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以及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杰出代表,中国在汲取孔孟的"天下大同"、"和合思想"、"义利合一"等积极养分后,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维护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走向富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3]这里强调的是人类社会只有在实现共产主义中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坚持制度自信,实现中国的富强繁荣。中国从战略思维的角度,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希望世界各国人民也和中国一样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新的国际秩序建立,维护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儒家文化基因

  中华五千多年的优秀文明成果,博大精深,经过时代和实践的检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中华优秀儒家文化为土壤,透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寻找到儒家文化基因。

  (一)"天下为公"思想的大道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希望世界能够持久和平,在现实社会中就需要各国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尊重,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问题,和平共处。持久和平的目标与儒家所追求的"天下为公"即大同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礼运》篇中提到两种社会形态即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述的就是大同世界,一种儒家思想家毕生追求的理想状态。儒家社会中的大同世界就是选贤任能,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发挥孔子的仁爱精神,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出门不用闭户,不再遭受压迫和剥削,人人各尽其职,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一种具有大道精神的世界,它强调的是一种世间的大义战胜个人私欲的精神,启示人们要尚公去私,为了国家的大义去努力奋斗,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持久和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各国彼此之间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各国之间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不要搞称霸,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以一种仁道的方式来处理事情。遵循儒家的仁道精神,追求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发挥人类自身的主体意识,共同承担世界可持续发展责任,共谋人类的持久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之间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正义与仁道,建立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关系,各国发挥自己的所长,互帮互助,向发展处于弱势的国家尽可能多提供帮助,创造一种崇尚公义的氛围,推动世界各国朝着一种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亲仁善邻"思想的友善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安全观的角度说就是建立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在现实社会中就需要各国共同反对恐怖主义,以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各种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促进新的安全观的建立。普遍安全的原则与儒家文化中"亲仁善邻"有着相似之处。"亲仁善邻"一词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中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它是指我们的国宝就是对待邻邦和近邻要亲近友好,意味着各国之间互相互补合作,实现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希望世界上各国之间能够放弃偏见,与邻友好,友善相处,共创美好地球村。

  坚持友善精神,推动国与国间和平相处,促使世界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各国之间不论地区的大小、综合实力的强弱、社会制度的差异,始终都应该坚持着"友善、和平、发展"的原则,对每个国家持以友善的态度与之相交,对需要给予帮助的国家尽可能地提供援助,协调包容不同国家的差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各国之间要树立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国家安全观,互不干涉他国的私事,在应对威胁国家安全因素上保持高度一致,以积极对话的方式推动矛盾的解决,尽量减少"冷战"或"热战"的发生,以积极有为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创造一个良好的相对安全的环境。

  (三)"义利合一"思想的共赢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旨在实现全世界的共同繁荣,在现实生活中这就要求所有的国家能够在关乎人类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保持着一致意见,注重人类的道义原则。共同繁荣的宗旨与儒家文化中"义利合一"的共赢精神息息相关。儒家思想文化注重义利之辨,正确的义利观就是重义轻利。《论语·里仁》中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72真正的君子在处理问题时始终选择把义放在首要地位,重义轻利。所以,真正的强国应该保持君子之风,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利益作为唯一的标准,我们必须达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和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共同繁荣,意味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在地位上是一律平等,在处理问题时,大家都要以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为条件,不能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关系,也不能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侵害他国的利益,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世界人民共享,利益风险由各国共同承担,从而达到合作共赢。中国愿意敞开胸怀,对一切愿意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国家都欢迎之至,同时愿意对需要帮助的国家实施人道主义的援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要坚持儒家文化中的"义利合一"的义利观,把维护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作为最终目标,视作最大的"义".各国之间运用正确的协调方式统筹兼顾各国的利益,尽量减少纷争,缩小贫富差距悬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繁荣。

  (四)"和而不同"思想的融合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文化方面想要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就要求各国跨越国度的界限,在尊重平等差异和超越各国间文明冲突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追求与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融合精神相差无几。"和"文化一直都是儒家文化中研究的核心问题,孔子最先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139《论语·子路》,它注重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坚持"和而不同",后发展为在文化交往过程中要坚持"求同存异"来包容世界上各国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吸收其精华,使得中华文化一直没有出现间断。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层面追求共同繁荣,说明世界上各国都应该放弃自己的狭隘思想,打破文化冲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认为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促进各国之间的文明对话,在交流中扬长避短,共同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格局,一些国家为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文化输出和文化渗透,抑制落后国家的文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各国主动交流借鉴,摒弃我国文化独尊思想,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文化差异性,既要坚持"引进来"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又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促进世界文化的大繁荣,为解决文明冲突对立问题提供方案。

  (五)"万物一体"思想的和谐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企图建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就要求各国要遵守自然界发展规律,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美丽的追求与儒家文化"万物一体"的和谐精神异曲同工。"万物一体"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而来,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本身是一体的,使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孔子提出的"畏天命"到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表明儒家文化一直提倡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生态文明的观点也在不断进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人与自然是一体,人类应该要有一种共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法则,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还整个自然界一片清洁美丽。"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4]340由此总结出唯有将自己的仁爱由个人推广到世间万物,对万物心怀感恩之心,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达到和谐状态,为更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有效的实现路径。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警示我们人类应该要正面处理生态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应对生态发展问题,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遵守国际制定各种关于应对生态危机的秩序,发挥每个国家的积极作用,携手共进来治理全球生态危机。

  三、以儒家文化基因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儒家优秀文化为基因,受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它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以儒家文化基因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与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影响力。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一)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对世界形势的准确判断,是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态度,是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一种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中国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使这一理念不断完善。中国在具体的国家政策中做出以下努力: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边缘地区的发展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依靠亚投行等多边合作平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中……中国在用自己的行动讲述着属于中国独特的故事。中国独特故事来源于从未间断的五千多年的文明,以儒家优秀文化为核心,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建立,证明儒家温和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要加强文化自信,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中华文化走得更远。宣扬中国的儒家文化,用优秀文化成果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文化宣传,传播中国声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借助新闻媒体的平台,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彰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互联网在新时代的宣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各国间的文化软实力。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影视作品和音乐等文化渗透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传输自己的文化思想,增强其他民族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可度,扩大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加强我国的文化宣传,传播中国声音,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国近年来推出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战狼》、《厉害了我的国》等等,这些优秀作品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优秀影视作品的取材大部分来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的正能量,不断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证明我国中华文化的魅力。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更大程度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三)践行中庸之道,提出中国方案

  中庸之道即"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思想,主要指不偏不倚,强调折中。中庸之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仁爱思想为实践依据。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践行中庸之道,坚持天人合一和仁爱的思想,提出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注如何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中庸之道",用适中的方法解决所有人面临的共同难题,以实现合作双赢的目标。积极推进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类发展的共同需要和世界人民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为目标,打破国与国的对立转态,使大家拧成一股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中国一直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各种冲突,以儒家的中庸思想为指导,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包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儒家文化的优良基因,在"天下为公"、"亲仁善邻"、"义利合一"、"和而不同"、"万物一体"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难题,提出一套属于中国式的解决方案。中国以自己的儒家文化为宣传资源,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更健康更健全的方向发展,为早日解决世界性难题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2]张志旻,赵世奎,任之光,杜全生,韩智勇,周延泽,高瑞平。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94.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点击查看>>儒家文化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王莹.儒家文化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6):28-3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