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连通世界的重要媒介和纽带。中国古代的茶马古道、茶船古道、草原茶道彰显了中国和谐万邦的和平、友好精神。欧美、日朝等国的茶道精神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底色。以“清、敬、和、美”为核心的中国茶道精神,在新时代萌生新的内涵和新的阐释。
关键词: 新时代; 茶道精神; 清; 敬; 和; 美;
茶是中华文明的有力象征。2017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之后两党领导人进行了茶叙,畅谈中越共通的茶文化,共叙两党两国关系未来[1]。2017年5月18日,***总书记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致贺信。
1 、中国与世界互通的三条“茶道”
1.1、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分为川藏、滇藏两路。它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沿岸。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茶船古道
与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茶商在六堡镇收购茶叶后,从六堡镇合口码头用竹排或小船运至梨埠镇,改用木船运到广州封开,转大木船到广州、香港,再下南洋。这条连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六堡茶茶船古道,在中国茶运史上影响力不亚于普洱茶的茶马古道。六堡茶有1 500多年历史,《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全”。茶船古道的起点广西梧州市苍梧六堡镇,开始依照自身优势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3 、草原茶道
在中俄边境平坦地带上有一个小村落,俄罗斯在此规划设计并出资兴建了一个贸易圈—恰克图。恰克图是蒙语词,本义为“有茶的地方”,是中国至西伯利亚民间交易的最早场所之一。恰克图向南150多公里是库伦,库伦往南是归化,归化向南通至太原、汉口,沟通江南各省。向东连接张家口、北京、天津,延伸至华北地区。边境贸易使中国蒙古草原驼铃声绵延不绝;俄国的西伯利亚,雪爬犁来回穿梭,翻越乌拉尔山,直达莫斯科、彼得堡。大宗的茶叶、大黄、烟草、丝绸从内地由此出境,同时西伯利亚的皮毛也输入中国。这是一条全新的草原丝绸之路,其基本路线是:恰克图—伊尔库斯克—(往西)托博尔斯克—秋明—叶卡捷琳堡—(过喀山)莫斯科。
2、 中西茶道精神概览
2.1、 欧美茶道精神
西方饮茶大多停留在茶饮与调饮之间,如美国喜欢在茶内加入柠檬、糖、冰块等。欧美国家饮茶多属于格鲁吉亚式的清饮,这种泡法需要用100℃以上的水。能够用茶文化来诠释茶的精神,英国最为典型。英国是第一个用茶文化来体现自己思想的国家。这应当归功于英国皇后卡特琳娜。卡特琳娜原为葡萄牙公主,在她嫁到英国的时候,把中国已经传到葡萄牙的红茶带到英国,她认为茶能使人身材苗条。这是英国人第一次将茶与美结合在一起。
2.2、 日朝茶道精神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因此造就了日本人的勤奋与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和吸收。追溯中国文化传到日本的历史,要从徐福东渡日本开始。而中国茶文化(饮茶风俗)从中国隋唐到南宋期间(约公元7世纪—13世纪)大量输入日本。唐朝时期代表人物是荣西和尚,他在中国居住长达24年,将茶文化与禅宗佛理相融合。元朝时期,日本僧人更多地在中国学习唐式茶会,追慕秦汉唐宋风格。明朝时期,日本僧人千利休开创了日本茶道。其时的日本,诸侯争霸,战火纷飞,人们渴望和平。千利休利用茶,改变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以自省为基础,追求和平,正式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朝鲜茶礼为“清”“敬”“和”“乐”。
2.3、 中国茶道精神
林荆南先生将中国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范增平先生将其概括为“和、俭、静、洁”。周渝先生也曾提出“正、静、清、圆”为中国茶道精神;程启坤和姚国坤提出,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4字概括;庄晚芳提出,中国茶道精神是“廉、美、和、敬”;楼宇烈主张,“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应该从整体的角度看,从茶与我们生命的状态、健康联系在一起……既可以安安静静,也可以热热闹闹,这样茶文化才会有生命……”[2]陈香白释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3]。张立文主张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合”[4]。
纵观中西方对茶道精神的阐释,其主要集中于15个字。其中“静”字出现3次,“和”“美”“清”各出现两次,“健”“性”“伦”“正”“理”“敬”“圆”“融”“廉”“俭”“洁”各出现一次。我们大致将上述15字分成五组。第1组:和、圆、融;第2组:敬、静;第3组:健、美;第4组:正、理、性、伦;第5组:清、洁、俭、廉。经过归纳分析我们集中得出5个关键词,即“和,敬,美,正,清”。这5个字包含的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富有之谓大业,自由可谓生机活泼,可称为“美”;公正、法治可成为“正”;文明、和谐可成为“和”;敬业、诚信可成为敬。
3 、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的新义释析
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主要包含“清、敬、和、美”4个方面,并且前后有必然的逻辑关系,顺序不可颠倒。
其一曰“清”。物洁人清。水要净,物要洁,茶要真(一眼就能看清楚),人要清(轻身清心)。先把物之杂陈剥落尽净;人由忙碌混沌的物质世界回到安静的状态中来(水为什么会混?因为它没有静下来)人静下来时,忙碌尽消,身体得养,思想轻松,心欲得减。清可俭身廉事。《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5]清可守节雅志。韦应物的诗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可以为证。茶水之洁雅与隐逸之高洁的对应,无疑是建立在隐者对处身的操守要求之上的。
其二曰“敬”。敬事爱物。在茶道之中要体现规范、庄重与虔敬,这是对自然、社会与道德主体的尊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中有礼。茶道过程中的礼仪规范无不体现对客人的平等与尊重,公开与透明。
其三曰“和”。天人物和。和有4个层面:一是水火茶相和;二是你我他相和;三是儒释道三道相和;四是天人物相和。当茶将生命之精华融入水中,当人把茶汤融进身体之中,这时候就实现了物与我、身与心的相和,天与人的相和。儒家阐释“中庸和谐”,明代朱权在《茶谱》序中就说:“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练之功,得非游必于茶灶,又将有婢于修养之道矣”。佛家讲求“和光同尘”,《杂阿含经·卷九》引佛佗说:“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道家追求自然无为之和。故"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老子·四十二章》谈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其四曰“美”。茶道是沉静的美,艺术的美。茶席的布置、茶室的装点、茶人的装扮,无不体现茶道美学。冲泡之凤凰三点头,泡茶之祥和,茶艺之程式,物(水、火与茶等)、人(您、我和他)、天(地球、时空和宇宙)相合,体现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儒家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6]新时代传承中国茶道精神,弘扬中华茶道文化,讲好中华茶文化故事,推动中国茶道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茶人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17-11-12(1).
[2]楼宇烈.中国茶道是活泼泼的[N].中国文化报,2017-06-30(3).
[3]陈香白.论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J].中国文化研究,1994(3):91-96.
[4]张立文.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J].学术月刊,1995(9):5-13.
[5]陆羽.茶经(图文版)[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7.
[6]***.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河洛文化即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文化,这一地区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核心文化的源头,如《周易》和儒道及中国化了的佛教都源自于河洛地区。...
一、前言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根据范宏贵等学者的研究,这些民族都是起源于古代的百越人,属于同根生的民族。而越南的岱族、侬族都是从中国迁移过去,17世纪以前从中国移居越南的称为岱,17世纪以后移入越南的称为侬。岱...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双重冲击的现代社会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提高和人们消费心理的转化,清明节这一承载着很强消费需求、赋有生机活...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第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道德传承的总和,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振兴的坚实支撑,是核心价...
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往往寄托在某件辟邪的事物上,以期待能够保佑自己或者是家人平安。其中清朝的花钱也具备同样的特色,以其中的辟邪花钱为例,它不仅是一种古钱币,还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象征,是清朝人民的一种信仰。辟邪花...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越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不仅体现在政治制度、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节日习俗亦然。越南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不仅节日名称与中国传统节日一致,来历缘由、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复合型的节日,它兼有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包括了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内容,是传统节日里节气与节日唯一重合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唯一追思故人的民俗节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农历24节气...
清明节(Tomb-sweepingDay)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
原标题:清明节、清明精神与清明社会。内容提要清明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祭祖、哀思与感恩纪念日。清明时节的季节转换预示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带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同时,清明节不仅有对死者精神的缅怀,也应有对历史错误的...
我国古人非常喜爱作为委婉语的“雅称”。用美好的意象或文雅的比喻, 来对事物进行指称和命名, 在文人社会中有着悠久的传统。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即是以传说中的酒神“杜康”来指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