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第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道德传承的总和,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振兴的坚实支撑,是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的整体走向是前进的和发展的,但是在道德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我国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中华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继承和弘扬;
***总书记在对传统文化论述中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意义,为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一步一步积淀下来的,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党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上,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给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道路。
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之阐发
1. 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东西,它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如果丢了这个指南针,就相当于丢去了方向、丢失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发展中各种道德观念、思想文化形成的统一整体,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伟大的凝聚力和极持久的生命力。
2. 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
2013年,***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既给了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上的鼓舞,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世世代代中国人在日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带有中华民族独特风貌的标识。这里总书记所提到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底蕴包括四点: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而这些文化底蕴正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自近代以来革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党和人民培育出来的文化结晶,是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成果。“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思想文化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世界儿女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宝贵精神食粮。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问题的回答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盘”和重要“稳定器”。它的涵养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灌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源泉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在我国古代都有明确的表达。就国家建设目标而言,富强在《管子·形势解》中被提到:“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即君主立功的最大之处就在于使国家变得富强。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尚书·咸有一德》提道:“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最早出自《易经》;孔子也提出“克己复礼……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礼这样一个最理想的境界。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自由与传统文化并没有脱轨。庄子的《逍遥游》以鹏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儒家思想中孔子称赞颜回箪食瓢饮却不改其乐的精神享受。平等在传统文化中的表达从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可以看出,兼爱就是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公正理念在古代典籍里随处可见,孔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体现了公正。韩非的“法不阿正”、荀子“隆礼重法”的主张都体现了法治的思想。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爱国从古至今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屈原自沉于汨罗江等,无不体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敬业是一种道德操守,《论语》记载的“敬事而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敬业的操守早已融铸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必须讲诚信。“仁者爱人”,还有六尺巷的典故,都是友善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表达。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支撑
***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首先需要以精神作为指导旗帜。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走中国伟大复兴之路离不开这种民族精神的引导。改革开放40多来,党领导人民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民族特色,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于实现伟大中国梦。道德上的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社会问题,匡正社会风气与教化人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3. 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自身的“标签”,也是这个民族对于世界的独特贡献。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仁爱、天人合一等优秀思想不断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吸收、借鉴。这些优秀文化基因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孕育了极大的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壮大贡献了中国智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西方强势文化高歌猛进,各种文化冲突与纷争日益加剧,使人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流失或沦落为西方文化的附庸深感忧虑。因此,保持适当的张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对“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的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借鉴的伟大文化创造。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诸实践,实现其当代价值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当前,我们正在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就是为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我们不难看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这一项工程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不仅是服务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由人民去判断、抉择,无论是继承发扬还是批判创新,人民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坚持“两创”的原则,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实际与现实条件,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的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进一步改造,使其拥有新的时代内涵。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时代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两创”方针的提出,既满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精神支柱的诉求,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应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其在顺应新形势、汲取新经验、借鉴新成果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继承和发展中再谱新曲,再创辉煌,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坚持“一兼”,对待传统文化要恪守兼收并蓄的准则。“我们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对待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指了明路。从历史来看,博采众长的态度让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繁荣,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愈演愈烈,中华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显得尤为重要。对待不同的文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吸取它的优秀成分,使其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相结合,发展出适合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7.
[2] ***在北京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3.
[3]***: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5]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中华传统文化在加强两岸交流,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提出的八项主张中就明确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
文化沉淀于人类主体劳动和社会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新时代下发展好文化这个情感纽带,国家和民族才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座谈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新时期,我国主要通过不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丰富文化设备和活动以及创新文化产业三条具体的文化实践路径来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4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台湾问题中起作用的条件在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台湾文化密切联系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与台湾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来帮助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还需要其它条件共同的作用:政策支持、文化的认同、对两岸...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分为川藏、滇藏两路。它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千百年来生活在湘黔桂毗邻地区,以水稻耕作为主,这个民族热爱自然,关注生态,一直传承着丰富的具有原生态特质的古俗文化.所谓古俗文化,民俗学意义上是指源自传统较早时期的被主流文化所超越了的民间古代风俗文化,是一种无法用主...
根据上文的描述,在如今音乐文化元素与市场营销思维相互融合发展的情况下,与音乐领域相关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他们的不懈坚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商业思维。...
2中华传统文化与台湾地域文化的关系2.1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经历了近百个朝代的代代相传的丰厚遗产,它曾长期领先与世界的其他文化而曾使中华民族位于世界之巅。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对中华民族有这样杰出的贡献,原因在于它有着自己独有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发展阶段,总结归纳了新时代下安全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并提出了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与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