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

网络文化论文(热门推荐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2-24 共1217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网络文化论文的范文。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第一篇: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及治理路径研究

  作者:李茂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从过去的被动接受信息知识转变为有能力选择性浏览接受信息,并进一步发展为自主创作信息知识[1].各种文化观念相互交流碰撞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风险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特点及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网络文化安全;自媒体;治理;

  基金:社区风险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汇聚、时空融合分析与集成共享技术(2018YFC0809701);大数据驱动的大型活动全景式安全管理与决策方法(91646201);大型活动综合风险评估与社会化管理体系研究(2019LLYJGADX020);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和中国的外交。而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的网络空间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场、交际场、博弈场。自媒体时代,世界文化正在以网络空间为媒介进行碰撞、融合,网络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在丰富人们视野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传统主流文化也在被同步削弱。加之在一些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的传播入侵和美国网络霸权和文化渗透下,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人权主义等腐朽思想在我国网络文化中滋生蔓延,我国网络安全面列诸多风险挑战,对网络文化安全的治理迫在眉睫。

网络文化.png

  1 概念界定

  1.1 网络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网络文化则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发达的数据网络系统,运用一定的文字、音视频等来传播思想、文化,表达观点的文化沟通方式[2],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

  1.2 网络文化安全的定义

  网络文化安全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安全理念,是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正荣和姬德强教授从文化内容的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文化安全就是指我国文化领域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状态,这种状态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伦理秩序三个层面方面的内容;彭桂芳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化安全是指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内容在产生、扩散和发酵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能够为我国文化领域发展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积极影响的状态[3].

  2 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特点

  美国学者威理斯团队曾在2003年对自媒体的发展特征做过详细的研究,其认为自媒体作为一座桥梁,以数据网络系统为基础,将广大群众和整个世界相连,为网民表达观点、分享生活、学习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4].从理论上讲,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拉低了参与的门槛,基本上实现了"人人都是导演,人人皆可创作"的全民参与模式,因此也被传统媒体和学者形象的形容为全民DIY[5].

  2.1 开放共享

  网络空间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开放的空间,网络文化也体现为一个具有高度活力和无限扩展的开放性文化。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体现在网络文化是人类文化资源的自由汇集。网络空间蕴含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思想,为网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这些信息是完全开放的,没有访问门槛且可以无限制的使用,人们可以不受身份、地位、国家、地域等的局限共享网络文化资源。可以说,网络文化开启了全民平等共享的文化时代[6].

  2.2 创作主体广泛

  在自媒体兴起之前,获取信息主要依赖于传统新闻媒体和报纸期刊,其在文化领域信息传播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导权。而进入自媒体时代后,网络平台逐渐成了文化信息聚合的主要场所,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各大媒体都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适应性业务调整,逐渐失去其绝对主导地位,自媒体异军突起,诸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崛起,提供了一个知识汇聚的平台,在此类平台上,人人都可以进行创作,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和学习经验,传递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理论上讲,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拉低了群众参与的门槛,基本上实现了"人人都是导演,人人皆可创作"的全民参与模式[7].

  2.3 蕴涵内容丰富

  追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由于地理阻隔、技术落后,不同地区之间往往很难进行深入的文化交流,各地域的文化因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其各自独有的特色,而这种独特性也导致各地域发展方向的不同,因而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时空。科技革命的兴起则为人们打破不同文化时空的壁垒提供了契机,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短视频、直播、Vlog等各类网络在线平台的诞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文化沟通变得简单起来,真正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可领略世界风貌。

  此外,人们在工作学习中存在大量的知识获取的需求,而各类慕课网站、知识类账号等自媒体的存在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同传统的书本或广播传递知识不同,网络知识不仅充盈着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具有书本知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且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知识获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诸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崛起,提供了一个知识汇聚的平台,在此类平台上,人人都可以进行创作来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传递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同时通过平台观看自己需要的内容;此外,大数据网络会自动分析筛选受众广泛的视频,将其推广到你的网络设备上,或根据你的上网痕迹和网络使用习惯,精准分析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将一些创作内容主动呈现在你的面前。

  2.4 经济效益明显

  自媒体的崛起为网络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诸如网络直播、短视频分享等,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网络直播带货",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电商直播市场规模已经到达4338亿元。2021年2月3日,南方财经发布《2020年直播带货趋势报告--主播影响力排行榜Top100》,据根据该报告显示,仅排名前百位的主播在2020年下半年所创下的网络销售额便达到1130亿[8].

  图1 2017-2021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市场规模(亿元)

1.png

  3 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

  3.1 主流文化受到挑战

  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争制高点"[9].自媒体时代,世界文化正在以网络空间为媒介进行碰撞、融合,网络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在丰富人们视野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传统主流文化的地也在被同步削弱。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才能保持正确的思想状态,避免社会主义建设走入歧途[10].因此,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不仅关乎我国的网络文化环境健康有否,更关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和发展。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凭借自身经济、技术和资源的优势,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入和文化渗透,推行其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不断地向中国倾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其所谓的"普世价值"、"种族优越论"、"文明等级论"等腐朽言论,企图在中国人民思想中种下自卑与失败的种子,在精神和思想上打击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拷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影响。当我国主流文化在网络空间失去其核心地位,各种腐朽文化大行其道,进而腐蚀人们的心灵,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念,着必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更甚之对我国文化根基造成冲击。而只有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稳定性和核心地位,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保证我国网络文化安始终维持在稳定、健康、安全的状态。

  3.2 非理性文化滋生蔓延

  网络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感。但网络参与者们对网络社会认同感的追求往往不是完全理性、自我驱动的,而是充满了盲从心理,在群体其他成员的驱动下诱发更多非理性行为[11],从而滋生出种种非理性的网络文化现象,诸如畸形发展的"饭圈文化"、网络谣言、道德审判……而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化、网民的匿名化特点,消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加之个体在一些不良自媒体和营销号的误导下,网民群体对某件事件的认识和估计产生错误,形成无秩序的社会群体化的网络暴力[12],让此类非理性文化产生的危害持续且程度渐渐加深。

  3.3 网络舆论难以把控

  自媒体的崛起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对时空和主体的限制,使信息传播呈放大效应,其与社会情绪重合后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而境外势力对我国舆论场的恶意渗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网络安全,甚至波及到社会治安的稳定。其通过网络制造谣言,歪曲事实,扭曲历史,刻意营造紧张氛围和对立局面,在网络空间挑起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网络舆论冲突甚至群体对立,不仅破坏网络舆论的健康状态,冲击我国的文化结构的稳定性,甚至会对社会秩序稳定造成消极影响和负面后果[13].其对我国网络文化的渗透主要可以分了两大类,第一类是围绕"港台疆藏"、国家主权、人权的政治类话题,散播谣言,往往这类话题也是以政府、政府官员、境外媒体、非政府组织公开发表相关言论得以体现。例如,"H&M碰瓷新疆棉"事件,就是境外势力通过外企、非政府组织抵制"新疆棉"炒作新疆问题。第二类则是社会事件、文化方面,主要是利用境内自媒体来传播相关观点,来引发群体对立,例如,利用"女权"等问题制造"性别对立"、"性别恐惧";利用突发事件,树立受害者、围观群众与监管者、事故方的对立并激化矛盾;利用环保等议题,将问题升级为国家问题、人的基本权利问题。

  3.4"歪屁股"科普误导群众基础认知

  自媒体的发展下,造就了一批网络大V,由于其具有一定规模的粉丝数,其言论在互联网上具有深刻的影响力。一些西方势力试图通过影响中国普通群众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从底层文化瓦解中华民族。主要表现在利用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人,通过资本攻势,收买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创作者为其卖命,主要人群包括旅游博主、教授、作家、科普研究者等,这类人通常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知识和专业素颜,有内涵、有文化,自带权威光环,同时还接地气。对网络的误导性极强。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案例可以发现,这些境外势力深谙"渗透"二字,熟知中国各类网络平台的特性。一是多通过以问答、知识型、科普类为主的社交信息平台作为阵地,言论中充斥着对中国的偏见和狭隘观点,但基于这些平台,注册的自媒体账号本身就披上了一层"严谨、开明、博学、观点碰撞"的外衣,对网民的误导性极强。二是从中国网民的视角出发,挖掘中国网民常识或不注意的生活细节(如监控摄像),推翻常识或普遍认知,建立新的、反对的观点,从而"诱变民众对本国国情的基本认知",进而改变价值观,树立他国优越形象,贬低中国形象,动摇国人对中国的基本认知。

  1975年美国Fishbein和Ajzen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RA),认为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受行为意向合理地判断,而且个人的行为意向又受到行为的态度和行为的主观准则影响的。而这些科普自媒体的对文化安全的影响可怕之处恰恰在于,在其别有用心的动机下的选择性科普,刻意贬低我国形象,企图在国人内心撒下自卑的种子,潜移默化中摧毁国人的认知和斗志,改变国人的行为习惯。如近来一些科普类自媒体账号指责"中国吃海鲜最多、野生捕捞最多",而绝口不提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的事实,以此来抹黑攻击中国。这种选择性的表达方式以树立他国优越形象,贬低中国形象,动摇国人对中国的基本认知。甚至部分网民年龄阶段较低,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主观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此影响之下,将导致我国青少年思想认知与我国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偏差,从这一角度来看,其足以对我国文化安全产生根本性、颠覆性的危害后果。

  4 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路径

  4.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网络文化安全治理工作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各政府机关宣传部门要打造自己的自媒体宣传平台,必须充分利用自媒体及时性、互动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扬先进人物事迹,让中国人民充分了解自己国家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让世界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客观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付出和贡献,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处于网络文化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其次,坚决反对和抵制错误观念,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敏感事件、突发事件等网上舆情,借助官方自媒体账号,掌握网络舆论的发言权,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14].

  4.2 强化网络舆情的监管

  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获取门槛低、传播速度快,要引导网络文化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就必须强化对自媒体的监督和引导,强化对网络环境的治理。习近平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首先要确保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网络舆情引导的基础,在网络舆情事件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充分尊重人们的知情权,及时发布情况说明,批评反对错误言论,稳定群众情绪;其次,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堵不如疏,一味地压制只为让网民情绪触底反弹,适得其反。网络舆情的监督引导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站在人民的立场处理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次,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法律保障措施,科学合理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导正向的网络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1].

  4.3 建立网络安全文化治理多方协同机制

  网络环境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社会环境,因此对网络安全文化的治理绝不能仅靠一家之力,而应该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协同治理。

  首先,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针对网络安全相关法律的颁布施行,是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取得进步的重要象征,但是,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现行法律仍存在一定模糊性和滞后性,应加强平台的运营管理、内容审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平台内部运营监管能力,完善平台监督举报机制,严格内容审核流程,守好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其次,监管部门应充分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建立网络文化安全动态预测预警和监管机制,及时发现阻断不良网络文化的发布、传播、扩散,打造清朗的网络文化空间。

  再次,自媒体平台在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配合国家打击不良网络文化严厉的同时,一要探索改善平台内部的运营监管方案,制定严格的审核流程和审核办法,严把网络文化安全关;二要创新平台管理机制,建立平台自治监管举报机制,激发用户的监督热情和责任心,通过广大用户的监督帮助共同维护平台的网络文化安全不受侵犯。

  5 总结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日益突出。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打造健康、晴朗的网络文化环境,就要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创新官方自媒体的宣传模式和形象打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站在广大网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文化建设,虚心听取意见,吸收借鉴优秀思想文化并加以推广;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文化治理,建立常态化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机制,坚决清理网络谣言,铲除一切恣意歪曲党史军史、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反动言论,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文化空间。

  图2 网络安全文化治理多方协同机制

2.png

  参考文献

  [1]姜林宏。自媒体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路径选择[J]现代交际, 2020(21):244-247.

  [2]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 1999(02):20-21.

  [3]胡正荣,姬德强。网络文化安全:概念、规范与趋势[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33(01):5-10.

  [4]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 .探索, 2006(02):134-138.

  [5]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新闻实践, 2006(06):18-20.

  [6]胡歌子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 2020.

  7]张仕林,刘雪彬,董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化安全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15):230-231.

  [8]李峥域网络不良文化治理的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04):67-69.

  [9]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矮员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56.

  [10]肖贵清,车宗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思想教育研究, 2020(01):14-19

  [11]肖盼基金饭圈化:网络传播时代的非理性狂欢[J].新媒体研究, 2021,7(08):88-90+98.

  [12]李小林,钟思琪,于敏章新媒体视角下的网络暴力行为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心理月刊, 2021,16(07):213-215.

  [13]林于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难点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1(02)-:29-34.

  [14]李聪,李娜网络强国视角下推进网络文化安全发展及策略研究[J].区域治理, 2019(52):87-89.

  文献来源:李茂源。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及治理路径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2):148-150.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第二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蔡瑶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网络文化具有大众性、多样性、多变性等特征。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的受众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即处理信息碎片化,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蔡瑶,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2021年党建课题研究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2021QJJW04);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21年党建与思政研究资助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杭州市十所高校的调查分析"成果之一;

网络文化.png

  一、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文化,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匡文波提出:"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1]于文秀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获取、传播、交流、创造文化信息为核心,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2]以上观点反映出不同的学者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不同的,人们对网络文化的概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把全体网民作为对象,将电子产品作为文化传播媒介,是现代技术和文化内容的结合体,是信息时代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1.大众性。

  根据最新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超过10亿,互联网普及率超70%[3].网络愈发便捷,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使更多人得以进入互联网,这使人们能够通过一个巨大的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同于以往专家话语权强大的状况,普通民众也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文化不受群体、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制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新媒体应用中,就同一个问题提出各色的回答,如微博、知乎、百度问答、微信等。

  2.多样性。

  文化像一个万花筒,网络文化也是如此,有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网络文化的大众性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优秀文化,其中有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人们的学习能力被大大增强,可以通过这些优秀文化了解、学习许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看到自己生活圈之外的世界;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也同时代表着其不可避免的低门槛化,大众以极低的成本便可获得大范围内的表达能力,这让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有了可乘之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等糟粕文化出现在大众面前,影响大众价值观,甚至扰乱社会安宁。

  3.多变性。

  由于网络流量速度快,在网络时代,各种信息传播迅速,昨天还不为人所知的消息今天就可以家喻户晓,今天脍炙人口的消息明天就无影无踪,信息海量化且巨变性强,这带给了互联网用户更多的不确定性,网络文化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内容不被人们所预知。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当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似乎已成为大学生入学标配,网络中的信息多元、新颖,符合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网络文化也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的受众之一,网络文化必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是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教育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局限性,提供给不同的群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和资源。不同行业的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人生经历,供其他人改进、学习,能够在网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大学生在关注别人生活的同时,反观自己,汲取别人的优点,利用网络中大量的学习资源,制定未来规划,提高自身技能,努力全面发展。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与深入,更多的大学生将网络作为自己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和平台,他们选择在网络中寻找资源,或是学习专业课知识,或是拓展课外技能。通过在网络平台的学习、拓展,越来越多大学生意识到当今社会需要真正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很多大学生在设立人生目标时,更加注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正是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具有信息容量大、涉及范围广的特性,这就使得大学生都能够在网络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教育的内容,都有机会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二是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式大多数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形式相对是单一的,内容不够丰富。而网络文化信息量的丰富性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补充[4].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查找、整理各式各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借助微信、微博、思政专题网站等多种载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在课堂上听不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充分的补充。

  与此同时,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网络能够让大学生快速了解国家最新政策、理论,并看到社会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从而开阔视野。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国家思想,能够增加思想政治知识储备量,积极关注并理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内外局势,从而跟紧时代的步伐,将自身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三是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互联网信息是多元的、新颖的,符合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并且,网络文化的互动性、交互性强,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5].因此,当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网络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报告、会议、讲座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而是将影像、文字、声音等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了原有的枯燥、厌烦的状态,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优秀网络文化的传播使更多大学生化思想为实践,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青年大学习""感动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大学生的优秀品质,鼓舞他们投身实践。如在疫情期间许多高校举行的"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们上传的许多优秀作品流露出他们对祖国的深切担心,一些大学生争当社区志愿者,为抗疫出一分力,更是体现出他们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报效祖国的决心。

  (二)消极影响

  1.处理信息碎片化。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资讯、短视频等为追求短时间内有多个记忆刺激点,多以碎片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它们往往是不严谨、不全面的,即"信息碎片化"[6].大学生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被动地接收信息,浅层地理解知识,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肤浅化、难以进行深入思考。

  网络中有不同种类的信息,但人是有偏见的,弗洛伊德曾说:"人有三个人格:本我、自我、超我。"网络的个性化推送,再加上个人根据自己的偏好寻找信息,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悖论:每一个人在网上看到的信息,是内在的我要的信息,而与客观世界没关系。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将会出现"后真相时代",这对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利的。

  2.冲击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存在着多变性、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性,容易冲击着大学生还未成熟的价值观,容易出现价值偏差甚至价值扭曲的状况。

  网络中充斥着许多落后、腐朽文化,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判断力、辨别是非力、道德约束力,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自控力不强等问题,有时可能会误入歧途。网络文化中享乐、拜金、利己等错误价值观侵蚀着部分大学生的思维,渐渐使其思想极端化,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使其产生模仿行为,这不仅对大学生身心有害,还可能对社会和国家造成威胁。

  3.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一平台,甚至被网络异化[7].不少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快感与自我安慰,不愿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导致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部分大学生沉浸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当中,逐渐忽视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甚至逐渐丧失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际、沟通的能力,这实质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的表象,让大学生更加无法适应、接受现实社会和生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改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首先,国家要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民网络行为,通过网络把控并抵制网络文化糟粕,维护网民合法权益;其次,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加强优秀网络文化影响力,及时发现并清理网络文化糟粕,坚决抵制西方国家文化侵蚀行为,使网络文化走上法治化、规范化道路。

  对于网络中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政府要严格把关、加强监督,不断提高违法不良信息的研判力、处置力,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的秩序,大力整治各种落后腐朽的网络文化,督促网站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设网络文化人才,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树立中国网络文化标杆[8].

  (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的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我们应该在网络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优秀的、先进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高地,高举鲜明的优秀网络文化旗帜,以网络兴文化,以文化促网络,形成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氛围。

  高校要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掌握校园网络舆论主导权,发挥组织的作用,定期开展网络文化教育工作,扩大优秀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同时也要监管学生网络文化行为,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提升精神境界,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面对复杂多样、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大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中落后腐朽的文化,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自律,争做网络道德模范[9].

  对于优秀网络文化,大学生要积极吸收、主动传播,参与构建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对于低俗网络文化,大学生要自觉抵制、主动举报,自我监督、自我促进,遵纪守法,为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献一份力,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大学生要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理性对待网络,积极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规避网络文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与环境,弘扬文化主旋律,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匡文波互联网络。上的文化竞争[J]文化月刊,1998(08)。

  [2]文秀,于新城网络生存的文化意蕴探寻[J].实, 2001(0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1:1-83.

  [4]谢向波网络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2)。

  [5]张逸阳,叶定剑,郭非。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7)。

  [6]张纯,袁琳。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7]莫立华,张洪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9)。

  [8]吴婧,甘守伟。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黑河学院学报, 2019(11)。

  [9]杨晓茹,亢升网络空间治理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8)。

  文献来源:蔡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品位·经典,2021,(23):117-120.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化论文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