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分析论文第五篇: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著作《紫色》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研究
摘要: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并通过其进一步凸显出作品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本文以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着作《紫色》为例,围绕作品本身,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叙事风格和具体表现,进而探讨在这样的叙事风格之下,《紫色》这部作品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意蕴。
关键词:《紫色》 ;文学作品;叙事风格;
《紫色》代表了作者艾丽斯沃克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讲述了在种族主义和男权社会背景的压迫之下,生活在美国南部的黑人女性西丽是如何通过艰难的反抗,最后实现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艰辛历程。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在叙事风格上也别具魅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
1“百纳被”叙事
“百纳被”就是将布料通过拼接,做成的具有实用性能或艺术价值的布艺品,也被叫作“拼布”。做“百纳被”这种工艺是美国黑人的文化遗产,在当时黑人女性的生活中,缝制“百纳被”是其主要的生活内容。在一张张“百纳被”中,也包含着她们的创造精神。在“百纳被”的缝制过程中,黑人女性就像将零碎的生活积累起来,她们在“百纳被”中驻存进她们的思想和情感。在作品《紫色》中,作者有意进行了一个缝制“百纳被”场景的设置:小说中的人物莎格将自己的黄裙子奉献出来,由西丽、索菲亚以及莎格姐妹三人,共同合力进行“百纳被”的缝制,将黄裙子剪裁成花朵的图案,缝在“百纳被”上,称其为“姐妹的选择”。这些拿旧裙子裁制成的黄色的花朵,明亮的颜色也代表着生活的希望和光亮。这样的缝制“百纳被”的场景设计,不仅体现出了黑人女性的温暖友谊,而且也象征着种族的矛盾正在逐渐瓦解,逐渐走向了文化交融(吕晶晶,2020)。
《紫色》这部作品的叙事具有显着的“补丁拼补丁”的特点,这部书信体的小说由94封信组成,即“94块布”。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并没有交代完成主要任务的细节或者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随意抛出了几封写给上帝的信。这些信不仅逻辑不通、语法混乱,而且书信中的情节内容也较为松散凌乱。随着作品叙事的深入,作者逐渐将这些零散的“破布”拼接起来,以主人公的成长线为“牵引”,将其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和关键内容编织起来。在这92封信中,西丽有56封是写给上帝的,还有14封写给妹妹内蒂。这些信中,有70封所采用的语言都是黑人的方言英语,这些信的内容对于主人公的拼搏、奋斗、苦难与成长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讲述。之后,莎格偶然发现了内蒂在离家出走的那几年写给姐姐西丽的22封信,被丈夫埃尔伯特私藏起来,压在了木箱底下。这些信讲述了西丽妹妹内蒂的非洲之旅。通过非洲之旅,内蒂对于黑人的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思想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定。在信中,内蒂讲述了一个个旅途中的故事,对于黑人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赞美之情,这些故事也都是“百纳被”叙事中的主要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黑人文化元素。这些信也将作者之前的叙事空白有效地填补了起来,并且巧妙地将主人公的故事和其他任务串联起来,使得这个小说的女性主义的文本体系更加完整。对于主人公西丽来说,它的成长历程就像是“百纳被”的缝制过程一样,从破碎走向完整,从痛苦走向成熟。西丽的童年到成年这一过程,由这90多封信中的内容一个个拼接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人生故事。在这些信中,有黑人女性的痛苦、挣扎,也有意识的觉醒和成功。作者利用这些信,将过去与现在、非洲与美洲“缝制”在一起,给整个小说这张“百纳被”增添了各色的图案和不同的质地。读者通过抚摸和感受这张“百纳被”细密的针脚和各异的“布块”,也能够深刻地感知到在当时的种族歧视和文化矛盾的社会中,黑人女性的压抑和痛苦,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在苦尽甘来、获得了自我独立以后的眼泪和欢笑(黄迎,2020)。
2 内聚焦叙事
在叙事学中,内聚焦叙事包括不定式、固定式以及多重式几个分类。而对于《紫色》这部小说来说,它所采用的就是不定式的内聚焦叙事,而且叙事的视角是第一人称,包括两个内聚焦者,分别是西丽和她的妹妹内蒂。不定式内聚焦就是对于小说的聚焦者来说,并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而是从多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分别展开叙事,在小说中隐去叙述者的存在。《紫色》作为书信体小说,对于小说叙事的聚焦者而言,也赋予了其较大的主观性,而且还使得小说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种小说的叙事策略和风格,也决定了《紫色》这部小说的独特魅力所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小说的核心,与主人公“合二为一”,让小说的内容给人们带来更深刻的触动和记忆。在小说的叙事中,读者能够看到和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情绪和感受,不仅有痛苦,同时也夹杂着欢乐,但是读者却无法看到西丽的自我评价。出现这种缺失的原因有两种,首先就是西丽本身人格上的自卑以及性格上的胆怯、懦弱,其次就是文章的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局限性。在小说中,在西丽继父和丈夫的眼里,西丽是丑陋的,是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劳动力,但是在妹妹内蒂的眼中,西丽作为至亲的姐妹,是身处于紫色花海中最美丽夺目的一朵花。而莎格则看到了西丽心灵的善良和魅力,并且在莎格的带领之下,西丽走出了牢笼和束缚,重获新生,成为一名自信且独立的黑人女性。小说结尾处的情节设置,也体现出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互相谅解,同时也进一步深刻探讨了种族、性别歧视的社会问题。第一视角叙事难免内容不够充实,具有局限性,而第三视角的叙述可进一步对这一单薄的叙事做出弥补,并且让读者清晰地看到黑人女性的成熟和独立的过程(黄艳红,2017)。
在小说中的92封信中,主人公西丽运用美国黑人的方言英语写了70封,这些信件对于叙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最开始的51封信,多是西丽对于上帝的倾诉,向上帝叙述内心的疑惑和忏悔。在有限的视角之下,西丽这一内聚焦者讲述着自己凄惨的人生故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西丽偶尔还会受到来自父亲的威胁。莎格到来以后,才唤醒了西丽作为人的感受和意识。在这里,人生的转折点就在于莎格在无意中发现了内蒂的22封信,这也使得西丽开始不再完全信任上帝,不再写信给上帝倾诉,而是转而向内蒂写信。在小说中的第52封信以后,作为第二个内聚焦者的内蒂,开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于自身的经历进行内聚焦叙述,讲述她在离家出走以后,来到非洲大地上的所见所闻,并且内蒂这一内聚焦者的叙述内容,也有效地填补了之前西丽叙述中的空白和缺失,使得整个小说的叙事更加完整(王旭,2019)。
对于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来说,叙事视角的有限性对于叙事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且还禁锢了思想情感的抒发,“我”的渴望和追求并不强烈。而第二个内聚焦者的出现,不仅对于叙事空白进行了填补,而且还进一步拓展了叙事的范围。第一部分的内聚焦叙事,阐述了女主人公悲惨痛苦的经历,反映了她处于被社会和家庭双重压迫的地位,而第二部分则对于主人公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使其勇于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重新燃起对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热情。小说的最后一封信,进一步表现出主人公已经不再麻木痛苦,而是重获新生,摆脱了传统父权社会和种族歧视的禁锢,迎来了自己崭新的未来和人生。
3 个人型的叙事声音
在叙事学中,一般具有三种类型的叙事声音,分别为个人型、集体型以及作者型。其中,作者型叙事声音在故事中的各个叙事形式里占据优势地位,其所采用的视角也是全方位的“上帝视角”,站在整个故事的“上方”进行叙事。集体型的叙事声音是指对于故事的叙事状态来说,具有一种潜在的自我指称。对于《紫色》这部小说来说,它所采用的是个人型的叙事声音。这种叙事声音带有自传的色彩,故事的叙述者是主人公本身,所讲述的也都是自身的故事。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我”,所讲述的也是过去的自我所发生的事。对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西丽来说,她不仅将其自身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而且也是所叙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漫长的叙事过程中,主人公西丽逐渐树立起了自身的叙事权威。小说前面的70封信,内容跨度为十几年,从只给上帝写信到开始具有“张口说话”的权利,给妹妹内蒂写信,这时候的信件也从私下逐渐转变为半公开的状态。在西丽与莎格一起外出追逐事业的时候,她的丈夫提出了质疑,而西丽此时也绝不软弱,坚定地“回敬”了丈夫。在这个时候,小说已经将西丽的叙事权威确立起来,并且在叙事行为之下,西丽获得了叙事声音,这具体体现在西丽所写的书信中的称呼语上,由“亲爱的上帝”再到“内蒂”,最后变为“亲爱的每个人”的这一转变过程。
小说中的最后一封信,西丽写给了世间万物和每个人,将她的叙事声音完全公开,变成了一种高声地呐喊和呼唤,对于整个小说来说,这形成了一种硬性的去向,将其推到这种公开的叙事声音中。在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从沉默无声,到逐渐发出声音,再到最后高声呼喊,象征着主人公叙事权威的逐渐确立,将她们个人化的叙事声音以黑人方言的形式逐渐确立起来,共同进行了那个时代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和主体意识的构建。《紫色》这部作品的核心是“我”,并且故事也围绕着“我”而展开,这里的“我”就是故事展现的主人公。小说以个人为主要叙事声音,讲述了主人公西丽叙事声音的自我形成过程。主人公漫长的成长经历,也对于主人公的成长史做出了系统的诠释,并将其显着的风格特点凸显出来。这不仅将作品中的核心主旨和内容完美地诠释出来,还让小说具备更深刻的感染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紫色》在进行小说叙事文本的组织时,采用了黑人文化象征符号“百纳被”的叙事方式,并且建构了黑人女性的叙事权威,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实现了主人公叙事声音的逐渐公开化,也为黑人女性这一群体发出了高声呐喊。这些都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叙事风格,将其文学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艳红.从《紫色》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歧视批判[J].青年文学家, 2017(36):146.
[2]黄迎.妇女主义视角下《紫色》与《沙漠之花》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上) , 2020(6):64-65.
[3]吕晶晶.从《紫色》谈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与教学[J].校园英语, 2020(13):14.
[4]王旭.《紫色》中黑人语言的叙事功能[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9(2):51-55.
知人论世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知人论世说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孟子曾对弟子万章说: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有也。...
本文将贵族庄园作为体现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俄罗斯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和作者个人价值观的载体,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既需要考虑到将文章思想,内涵准确地表达,也需要考虑到读者对内涵的理解.作为中西文化的桥梁之一,翻译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表达和共情的能力等。文中是搜索整理的文学作品分析论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