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一直是文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文学艺术紧密相关,关涉到文学艺术从创造、发布到传播等方面,所以"自由"一方面指: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约束.拉丁文 Libertas,原意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在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即人们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能够按照规律来改变客观世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文学艺术与自由之关系中的"自由"概念多关涉的是前者.
随着纸媒的衰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步占领了文学的高地,当然,要想实现网络文学"又好又快地发展"除了作为网络文学创作、传播、接受主体的人应该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网络文学与自由之关系,它们之间应是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一方面,过度自由只会造成网络文学只是满足个人的表达,没有公共价值,从而制造文字垃圾,所以,网络文学与自由应该"不即".另一方面,如果片面地认为,因为它有弊端,就不讲自由,要对其发展进行"禁足",也不合理,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平台正.是因为网络文学创作讲自由且自由度比纸媒大,没有一些过于严格的标准,大众可以相对自主地表达,最后使文学的普及率和传播速度达到空前的广度和高度,所以,二者应该"不离".只要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当,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并带来文学的大繁荣,反之亦然.
一、网络文学与自由关系的重要性
网络文学是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而诞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文学样式,包括: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多媒体作品、网络超文本作品.李超元指出网络文学的写作是一种"在高度自由中无功利主体写作"且是它的关键特征,由网络文学的特性即可看出,网络文学与自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植根与自由之土壤,否则就不会有网络文学在当下的流行甚至垄断.[2]所以,在这里讨论网络文学与自由之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其一,网络文学由于表达的自由性,削弱了传统文学的"文以载道"的责任,强化了创作者主体的能动发挥,可见,网络文学需要自由,互联网的高度发达给它提供了自由的环境,使得网络文学的发展可以用蔚为大观来形容,它的发展逐步削弱纸媒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 2011 年底,我国有 5.13 亿网民,而这 5.13 亿网民中就有 2.27 亿文学网民,200 万签约的网络写手,职业半职业写手 3 万多人,"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拥有 240 万注册用户,"晋江原创网"有超过 30 万部的线上作品,"起点中文网"每天可以更新 4800 万字的原创文学;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创作的特征之一就是"在高度自由中无功利主体写作".[2]
故强调主体主观性的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应规范主体的行为.其二,网络文学传播、互动的自由性,可以达到快速发布、快速接受并产生大范围影响的效果,每个人都兼有信息的发表者和接受者双重身份,可以说网络文学的传播就是人们追求文学自由的最佳表现.不过,所谓物极必反,人们在自由发布自己想发布的信息的时候,往往追求着绝对的自由,将网络当做自己泄私愤的工具,制造了很多文字垃圾.
鉴于上述两点,谈网络文学与自由之关系是很有必要的,网络文学与自由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该说法脱胎于王士祯的说法即:"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不即不离"指物体若分若合或人际关系既不亲热也不疏远."[3]
二、"不即":网络文学可以追求最大的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
所谓"不即不离"也即是"不一不异","即"是融合,"离"谓分别."不即"的含义为不融合,也就是说网络文学与自由是不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网络文学从创作、传播到接受,无不在追求着自由,但是现在的境况是网络文学的创作追求着的自由不是像马克思文艺理论中所谈到的"大自由",即为了全人类的全面自由与解放,反而是追求一种个体的绝对自由.
"不即"即可以追求最大自由,但是不能紧追着不放,且要去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因为绝对自由是一种最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自由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点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了"网络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情况.我们不否认网络文学中有不少针砭时弊的作品,但是正是由于其自由的环境在网络文学中也出现了很多文字垃圾,应运而生的就是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评论,或片面、或粗俗、或独到,可以说,这些网络文学中次品尤其是针对它们产生的评论可谓是强大的语言暴力.当然,在网络上,你甚至可以不书写,可以依靠复制、粘贴、转发等网络带来的便利方式来书写,但是你在追求你的自由的过程中不能损害别人的自由,尤其是在转发一些新闻或者消息时,应该全面地衡量,因为很有可能网络上充斥的这些报道是不实的,你的每一次看似轻巧的转发很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轻则那个人被流言蜚语困扰,重则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作为主体的我们却不自知,所以,国家出台措施严惩网络谣言制造者.可见,自由与自由之间是有矛盾的,你在追求你的自由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也妨碍了别人的自由.
而且意识形态要根植于物质的土壤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也就是说,它想实现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如果网络文学总是过度的追求自由,倡导自由甚至追求绝对的自由,就会使它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变成束之高阁的完全个人化创作,受众面就不会那么广,就会把自己的最大优势--受众面广(亲民)丢掉.当然,另一个极端是投入资本的怀抱,也就是说网络文学在追求绝对自由的过程中,已经舍本逐末,顾此失彼,失去了自己最本真的东西,"娱乐至死"不说,还祸害大众,迎合着世俗的需要,迎合着低俗的大众审美,在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过程中反而失去了自己"最本真的个性",最终在追求绝对自由的道路上坠入堕落之渊,可谓生于束缚,死于自由.所以,网络文学可以追求最大的自由,但不是绝对的自由,就是所谓的"不即".
三、"不离":网络文学植根与自由的土壤
"不离"即:不分别,网络文学与其土壤自由不可分,网络文学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依托比较自由的环境,否则其自由、快速地表达人内心情感、接地气的特性就会很快淡化,当它的这一价值淡化的时候,网络文学也就没有了它存在的地位、价值和必要,所以,对于网络文学而言,自由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
约翰 密尔在其着作《论自由》中说:"第一点,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据我们所能确知,那个意见却可能是正确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不可能错误性.第二点,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题目上的普遍意见亦即得势意见也难得是或者从不是全部真理.既然如此,所以只有借敌对意见的冲突才能使所遗真理有机会得到补足.第三点,即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全部真理,若不容它去遭受而且实际遭受到猛烈而认真的争议,那么接受者多数之抱持这个意见就像抱持一个偏见那样,对于它的理性依据就很少领会和感认.第四点,教义的意义本身也会有丧失或减弱并且失去其对品性行为的重大作用的危险,因为教条已变成仅仅在形式上宣称的东西,对于致善是无效力的,它妨碍着去寻求根据,并且还阻挡着任何真实的、有感于衷的信念从理性或亲身经验中生长出来."据密尔所说人天生就有表达的自由,如果过度限制会使人的理性丧失同时走向偏执还会阻碍新观念的产生,这是违背人性的,而孕育于自由的网络文学很好地迎合了人性的这一点,它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地借助论坛、贴吧、QQ 空间、开心网、人人网、FaceBook 、猫扑、天涯论坛等表达自己的想法,新浪微博负责人许景阳向外界透露称,"目前新浪微博的 2.5 亿用户中,平均每个人都拥有 100 个粉丝,每人每天使用新浪微博的时间达到 60 分钟".[5]
所以,如果因为网络上确实有很多负面的信息就否定网络文学的自由性,一方面那是违背人追求自由之天性的,另一方面,如果不谈网络文学的自由,对于网络文学自身而言就会遭到极大地贬值.严复指出:"须知言论自由,只是平实在说实话求真理,一不为古人所欺,二不为权势所屈而已."[6]
网络文学的自由表达可以让每个人平等地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让信息更多元,让文化更丰富,同时,使文学更加接地气,不再是文学精英们的专属品、大众的奢侈品,而是大家的共同财产.网络文学的大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热播的电视剧《后宫 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吴雪岚)在晋江文学网上连载的同名小说,讲了后宫女人争斗的故事;《盛夏晚晴天》由当红网络作家柳晨枫所着,该小说在红袖添香网站的点击量超过 1600万次,评论超过 7000 条,是 2012 年华语言情小说大赛的年度总冠军;由郝蕾主演的电影《浮城谜事》由天涯网友看着月亮离开的帖子《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改编而成,影片很好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人伦道德崩溃、婚姻秩序混乱的事实.同时,网络的自由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表达便利,我国正在逐步推动网络问政,CNR(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设置了专门的民生论坛,一贯严肃的《新闻联播》在结束时,也提醒大家关注其新浪微博,借助网络平台,政治可以真正地做到"亲民",真正地通过百姓在网络平台所做的表达做到倾听百姓心声.当然,网络文学之所以如此深得民心的原因就在于其平台给大家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表达的空间.
试想,如果它不能给人提供充分地自由表达的空间,其亲民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人为的限制、干预网络文学甚至将其自由的土壤抽离,那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不仅是贬值那么简单,甚至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也就行将就木了,此所谓网络文学与自由之关系中的"不离".
四、探讨网络文学与自由关系的意义
网络文学与自由的关系不应该太近,如果寸步不离、亲密无间,就会使网络文学的写作变成个人化写作,形而下的写作,从而,迎合大众的低级审美趣味.与此同时,它还会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从而投入资本的怀抱,在那个"绝对自由"乌托邦里充斥的是资本的诱惑.可以预言试图走向绝对自由的网络文学将是两个结果:一个是堕落,即:走向了资本,在资本的束缚下反而变得更加不自由.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将网络文学与自由之关系"悬置"即置之不理任由其发展,或者采取行政手段"一刀切"完全禁止,迫使网络文学放弃所有的自由,此二者皆不可取.
总之,只有网络文学与自由之关系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状态时,才能使其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否则就只能离文学的道路越走越远,要么向低级趣味的创作路上走去,要么向失自我、被同化的道路上走去.
参考文献:
[1]《中国百科大辞典》总编辑委员会.中国百科大辞典(普及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1391.
[2]李超元,等.凝视虚拟世界: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79.
[3] 玉辉 . 佛礼佛俗 [M]. 北 京 : 大 众 文 艺 出 版社,2009:209.
[4](英)约翰 密尔(John Stuart Mill)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5]魏德龄.新浪微博称平均每人每日微博使用时间达 1 小时[N].2011-12-6
[6]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M].刘中树主编.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与现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作为作家的沈从文,用抒情、唯美、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用平静优美的感悟式的散文化语言表达了他对评论对象的品味。从他的《沫沫集》等一系列批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
君子、文人“固穷观”正可以看做文艺场信仰符号生产本性与颠倒式经济的中国本土化表达。“君子”、“文人”及其作品作为信仰符号被文艺场生产, 因而赋予了崇高性, 作为外界对场内人的评价和场内人对高位置精英的评价。...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与之伴生的网络文学,同样是文学的一次革命。它的革命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门槛的消失,意味着文学精英权力的消失,社会管理的消失,文学精英引导与规范的消失,评选机制...
本文从文艺复兴运动对建筑活动的影响,对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思想的继承,阿尔伯蒂的建筑理论及其哲学基础以及阿尔伯蒂比例理论的继承发展与评价进行了浅析。...
王元骧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以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了起来,重点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本质、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观点,这说明他的理论实践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我们惊呼当代文学及其理论失语、陷入原...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开始出现的,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学批评则被称为是继报刊批评、广播批评、电视媒体批评之后的第四媒体批评。网络文学批评从一开始就抛弃了正统文学批评所讲究的逻辑性、思辨性的特征...
反映性是文学不可排除的本质属性, 但要体现反映论在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价值, 还须克服传统反映论文艺观存在的直观论、机械论和唯智主义的倾向, 而使之与实践论相结合, 突出人作为一个知、情、意统一的整体存在在反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文学本质论旨在回答文学是什么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对文学存在的事实做出说明,并且还与文学为什么即文学价值论问题、文学应如何即文学的审美理想问题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
基于文学评论视角探讨了冰心散文的语言艺术特点,其散文语言内涵深刻,语言艺术具有柔婉、纤巧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创作技巧体现浓郁的节奏感与韵律之美,且蕴含深深的哲理。...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西方历史上的14世纪至17世纪300年,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