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与之伴生的网络文学,同样是文学的一次革命。它的革命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门槛的消失,意味着文学精英权力的消失,社会管理的消失,文学精英引导与规范的消失,评选机制的消失,这里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实现了大众文学权利的平等,它使得文学一路狂奔,走向了大众的狂欢。这是新技术带来的一场革命,首先是传媒与传播方式的改变,当然也会随着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而发生新的改变。
第二,全民写作变成了现实。因为网络我们看到了文学写作者如此广泛地存在着,文学精英写作的局面被打破了。文学作品海量涌现,面对这个文学的海洋,我们试图依赖批评家推选出代表时代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几乎再难做到了,而网络依靠点击率挑选出来的作品也绝非最优秀的作品,精英与草根都不能有效地发掘出好作品。精英的失效,是个人面对海量作品的无从挑选,也存在一种固定的、传统的文学观念与鲜活的、变动不居的文学现场不相符合的内在矛盾。而草根们以点击率来投票,也非文学作品优劣的评价。文学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与创造,对文学价值的判断决非一场群众运动可以实现。新的文学淘汰与选拔机制目前还看不到端倪,还远没有到建立起来的时候。这种优秀作品淘选的失效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将决定文学作品是作为一种消费品还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累,文学史是否因此而消失,还是酝酿着新的更大的可能。
第三,文学创作的方式不再是个体独立的写作。线上即时性的特点,使得写作者与读者走到了一起,构成了文学的共生关系,读者一方面直接参与到文学的创作中来,另一方面,写作者实现了紧贴读者内心渴望的可能,人民性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写作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喜爱的东西。我们从前高喊贴近人民的口号时,因为客观距离与主观意愿,我们都很难做到,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一种虚假的替代与强加。人民性意味着普及、通俗,甚至是低俗,文明社会从来离不开精英的引导,离不开教育,顺从普罗大众的追求,结果将走向无边的欲望,走向低俗。顺从普罗大众的追求只是市场的追求,而不是文学的追求。网络文学的面貌证明了这一点。它勾画出的现实图景,恰恰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失去精英与精英文化。草根的胜利对政治与经济来说是一种自由与民主的胜利,但对文化却并非好事。文化需要做的恰恰是确立权威,传统的权威、经典的权威、标准与标杆的权威,文学史就是一种权威的确立,失去权威我们将毫无建树。
第四,资本的介入,全版权运营,让一场自发的文学创作活动披上了商业的色彩,文学成为了消费品,加入到消费社会的大合唱之中,它最大的追求不再是文学,而是点击率。从网络延伸向传统出版、影视、游戏、动漫,它正在改变文化的格局与当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最大的特点便是人们需要什么就喂给他们什么。很多文化产品不只是脱离艺术的规律,也突破了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十多年来,网络文学从文青时代、形神时代到小白文的商业时代,由最初怀有文学理想的一代到现在的小白文的叙述模式、娱乐化的价值取向、“浅薄”的阅读者需求,商业化大潮已经把阅读群体“低幼化”“、低知化”了。
第五,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一方面无所禁忌,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极大的解放,从古典仙侠封神体系的新设定,到中国神话世界的再创造,都是一种想象力的建构;从青春文学、奇幻玄幻、盗墓、穿越、言情、悬疑,发展出类型文学,它是通俗文学的一次大发展。另一方面,代际交替,从 70后、80 后、90 后的青春话语权之争,网络文学从当初70 后的“文青作品”发展到 90 后的“没有文学,只有文本”,游戏的精神,反文学的出现,网络文学因为不能扎根深厚的文学传统,终因底气不足而无法走远。
因此,许多有文学理想的网络文学作家开始把眼光转向传统文学,传统文学作家也开始重视网络作为新传媒的巨大作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开始走近,这也许是一条必然之路。网络催生文学的新变,但网络只是技术,是媒介,它不是文学。文学只有一个,不会有两个,它是几千年来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文明之果,不可能一朝断绝。也许,网络文学不过是一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现象,数十年后,将不会有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分,那将是一个融合后的新的文学时代。
文艺世界是人类文明中一个最为多采多姿的领域。文艺创作的形式多样化,而且每一朝代都有其优秀的作品: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勒克莱齐奥是法国当代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23岁时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荣获法国雷诺多文学大奖,至今已经出版包括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翻译等在内的多体裁作品四十余部。他的作品被译为至少17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
南帆新著《文学理论十讲》系统阐发了文学的意义和文学理论的使命, 建构了理解与阐释文学问题的坐标体系, 以关系主义为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学感性论, 多角度、多层面地回答了文学以何种特殊的方式重新介入社会历史。...
自朱光潜在1931年出版《文艺心理学》以来,文艺心理研究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收获颇丰,硕果累累,而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形态和研究途径迄今颇有争议。刘峰杰提出了从文艺学、心理学的双重视野出发,研究文艺活动状态中的心理问题,但将文艺心理视为一种独特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内幕,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危急存亡的关头。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民族大冲突的历史时代。政治的动荡带来了文学的冲突与变革,它向文学提出了远非文学自身应该承受的历史重责。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中...
一、文学的高与低与通俗文学相对应的是所谓高雅文学,一个高字显示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中的俗相对,显示了二者的不同.若深究起来,这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于它们在主流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艺术地位的高低之上.从二者的命名上便可以会意到高雅文学较之于通俗文学...
文学的意义包括作者赋意、文本传意和读者释义三个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层面和过程。西方文学理论史对文本的意义生成是以作者、文本、读者为中心,其根本缺陷在于把意义设想为某种类似于物品那样的东西,认定有一种绝对的客观的作为意义构成物的实体存在着。...
无论是见面还是在不同场合提及大连的王晓峰,我总是条件反射般地把他与大连文学联系在一起,这当然是从一个特定角度说的,王晓峰所关注的和他实际的文学活动肯定不会仅仅局限于大连文学,但每当见到他和想到他时我的感觉分明是:他与大连文学同在大连文学给...
一、背景近几十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目前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的热点领域。与此同时,在文学研究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文本的尝试和努力。ReuvenTsur的《建构认知诗...
强制阐释论是张江教授新近针对当代西方文论提出的一种论,与此论针锋相对的也是由他提出的本体阐释论.两论紧密相关。在张江看来,如何对待文学或文学性,是区分和隔离两论的关键所在:前者反文学或文学性,后者则以文学或文学性为文学理论批评的旨归。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