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外国哲学论文 >

柏拉图关于幸福的见解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2 共1628字
论文摘要

  几千年来,人们憧憬和向往幸福,而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却如同一个无解的命题,困扰着孜孜以求的人们.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奠基人之一柏拉图,早在他两千多前的着作《理想国》中,就深刻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独特的关于正义和幸福的见解.

  一、幸福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从个人心灵的和谐亦即个人正义出发,认为幸福是个人灵魂的一种和谐状态,并对这种状态进行了重点的描述.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成理智、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分别存在于人的大脑、胸腔和肠胃,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关系.

  欲望用以感觉,是人的感官渴望得到的各种满足;理智用以思考,它拒绝不被现实社会接受的欲望;激情服从于理智,当欲望越界时,激情将成为理智的助手,控制无止的欲望.

  个人正义即是用理智控制激情,用理智压制欲望,用激情牵引欲望,从而建立起三者的平衡,实现个人灵魂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理智对欲望和激情的良好控制,需要人们实现自我主宰和自身的井然有序;只有实现这种和谐,一个人才可能成为节制和幸福的人.

  二、学习和教育是获得幸福的主要途径

  在论述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关系时,柏拉图还进一步指出,欲望带来的感官享受转瞬即逝,只有借助学习知识获取理智的过程才是快乐和真实的,才是人类追求稳定、持续幸福的主要渠道.换句话说,幸福是基于理性的教育而得到的.

  柏拉图认为,满足身体感官的事物远不如满足心灵需要的事物真实;追求确定的理智所带来的精神幸福更具真实性和可持续性.而这个追求精神幸福的过程,就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提升认知,使欲望遵循理智的引导和控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受过教育、获得幸福的个人,应当引导和带动其他人走向幸福,这充分体现出柏拉图以国家(社会)和谐幸福为最大正义的理念.

  三、幸福应当坚持物质消费的适度

  幸福是适度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度就是使事物或人类自身处于最适当的状况下,最不易被其他事物改变或影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半胜于全".《理想国》对适度原则有许多阐述.

  柏拉图认为,节制犹如一支音乐指挥棒,它将人们内心的理智、激情、欲望协调得秩序井然,就如同对各种乐器巧妙编排,演奏出和谐的交响乐.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在处理幸福与物质的关系时,适度性原则尤为重要.

  柏拉图认为,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不必然地导向幸福,没有实现物质适度或均衡的国家也并不必然地成为正义、幸福的国家.《理想国》以手工艺人举例说明,贫和富均能导致一个手工艺人的技艺退化:当一个工匠贫穷得买不起工具、学不了技艺的时候,他将无法改进手艺以更加接近幸福;而当一个工匠阔绰富有的时候,却会日益懒惰懈怠、不务正业,导致手艺大不如昨,同样与幸福无缘.因此,任何极端的状态都不是幸福,物质财富的占有亦不例外.

  综上所述,人们要追求和实现幸福,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本质是人内心和谐统一的状态,需要运用理智对自身的欲望和激情进行良好的控制;其次,要懂得怎么样获取幸福,要把学习和教育当作追求幸福的途径,通过不断获得的知识来滋养身心,同时,引导身边的人去认识真理、恪尽职守,从而实现国家的幸福;最后,还要明白适度的道理,要妥善处理好幸福与物质的关系,不要把幸福毁于对物质的过度追求.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道德文明等诸多危机,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取幸福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才会出现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拜金享乐主义盛行、道德水平持续下滑等一系列问题.问题棘生,幸福感消失也就在所难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研读柏拉图以及《理想国》关于幸福的论断,也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虽然其中包含了柏拉图在特殊历史情境下的一些唯心主义观点,但仍不乏一些致予当下的重要启迪,引发人深远的遐想.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 . 理想国 [M].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12.

  [2] 柏拉图 . 柏拉图对话集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4.

  [3] 柏拉图 .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M]. 合肥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