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保定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探究
【1.1 1.2】保定民间舞蹈概述
【1.3 1.4】保定民间舞蹈的特征、形成及发展
【1.5 1.6】保定民间舞蹈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保定民间舞蹈的自然生态
【第三章】保定市民间舞蹈的社会文化生态
【第四章】保定民间舞蹈的现实关照
【结语/参考文献】民间舞蹈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保定民间舞蹈的现实关照
4.1 保定民间舞蹈文化生态的现状
保定民间舞蹈一向以丰富多彩而着称,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甚至有的舞种已经趋向消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中“河北省民间舞蹈调查表”的统计显示,保定民间舞蹈共有 37 个舞种。其中秧歌是目前流行最广的民间舞种,在保定市的 24 个县市流行;龙灯舞、旱船、狮舞流行范围也很广,流行区域分别为:23 个县市、22 个县市、19 个县市。
通过我们对保定市民间舞蹈现状的调查发现,保定现在有民间舞蹈 36 种、235 个,其中约 72%即 169 个现在还活动着;还没有消亡但已经长期不活动的有 39 个,约占现存舞蹈总数的 16.6%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省先后五批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保定民间舞蹈共 33 种。
从现存的 36 种民间舞蹈来看,大一部分属于保定本土的舞蹈样式。比如安国市的架鼓舞,从民国初年开始,就和别的舞种比如秧歌舞等一起在元宵节、药王庙祭祀时活动,后来由祭祀舞蹈逐渐转变成了娱乐性的舞蹈,并且借助于这里的药材市场而流传了下来。
有一些保定民间舞蹈是由外来舞种演变而成的。比如易县摆字龙灯舞。这原本是清朝乾隆年间成立泰陵衙门时由承德避暑山庄带过来的,原来一直是西陵守陵衙门拜年时的表演项目,舞龙的人都是西陵守陵人员。后来,随着清王朝的瓦解,守陵机构解散,守陵人员都转变为本地农民,与当地的民间文化不断交流,先是将摆字龙灯舞演出给当地百姓,后来又将制作、演出技艺传给他们,于是,摆字龙灯舞就逐渐演变成了当地农民表达自己情感和意愿的民间舞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展开,还有一些外来舞种传入与保定地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成本地民间舞蹈的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一部分保定民间舞蹈受到了政府部门重视和积极扶植,这些受到扶持和支持的保定民间舞蹈,演出比较频繁,发展也比较迅速,甚至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人模仿和学习。如,狮舞、易县摆字龙灯舞等几种民间舞蹈十分活跃,经常在各级各类民间活动中担纲主角。同时,由政府组织的各级各类舞蹈大赛近年来也在不断地举行,保定市也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各种民间舞蹈的活动。例如:参加了北京“龙潭杯”庙会民间舞蹈比赛、中国沈阳秧歌节、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民族民间舞蹈比赛)、河北省舞蹈比赛、华北区舞蹈比赛等各种重大舞蹈赛事,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些优秀的保定民间舞蹈节目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或被国家级的新闻媒体宣传和报道等。即使如此,一些保定民间舞蹈特别是那些受众面小的民间舞蹈仍然相对沉寂,有失传的危险。
4.2 保定民间舞蹈的明显变化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保定民间舞蹈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保定民间舞蹈受到重视,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在保定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各市县纷纷挖掘、整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舞蹈,开始对民间舞蹈有了一定的资金投入,开始注重民间舞蹈的加工和重新包装,积极推荐本地的民间舞蹈参加各级各类舞蹈活动,希望以此来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对当地独特的民间舞蹈,一些县市进行了集中学习,规模培训,集体推广,一些县市邀请了专业人员进行了加工整理,录制了音像,出版了专着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保定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
2. 大量保定民间舞蹈逐渐脱离了旧的思想内容,加进新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如顺平地平跷就在传统的颤颤步的基础上加进了大量街舞、现代舞蹈的手、肘部动作,使地平跷这种地域性的民间舞蹈风格更加多样、欢快的意向更多,表演的形式也更加活泼、自由,对幸福、美满心境的自由表达更充分,表演人数也由小众向大群舞发展,变为 12 人、24 人或更多。
3.保定民间舞蹈在动作上吸收了许多现代流行舞蹈元素,杂糅了多种舞蹈表演形式,肢体动作不断展开,动作幅度不断加大,舞姿更加开放和自由,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定州七巧舞”,这是一种充溢着浓郁的保定地方风格的民间舞蹈。现在它不仅吸收了其他秧歌的表演形式,还在胯部动作中揉进了迪斯科、街舞等现代舞蹈的动律,表演也从即兴性逐渐向程式化、编排作品的方向发展。
4.保定民间舞蹈的音乐伴奏多采用录音带形式,并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传统的保定民间舞蹈多由当地民间乐队进行音乐伴奏来表演,在乐器、乐曲、乐队人数等方面都有相对固定的规制和传统。由于录音伴奏带携带便利,成本低廉,旋律的选择上自由开放,音响效果也更加贴近现代审美,因此在民间舞蹈的表演中被广为采用。
5.保定民间舞蹈的参加者有男女两性表演变为多由女性表演。过去的保定民间舞蹈在表现以男女情爱为主的题材时,都是由男女两性来表演的,曾吸引了大量男女青年的共同参与。现在,由于男性劳动人口的外流,舞蹈的参加者大多为女性,还有部分儿童和中老年人。舞蹈中男角多由中老年妇女女扮男装,或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排练演出。即使是一些需要体力的鼓舞,也多是由妇女来完成的。
6.保定民间舞蹈的表演内容向舞戏合一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保定民间舞蹈内容大多是“剧情”化的,特别是秧歌类民间舞蹈表现更为突出。这是民间舞蹈与戏曲长期合作、交流的结果。当前,保定民间舞蹈除了向保定本土戏曲剧情借鉴之外,还大量吸收了外来剧种的内容,使保定民间舞蹈这种“舞、戏”合一的艺术形态更加鲜明。
7.保定民间舞蹈从传统的“走街”、“打场子”表演形式向真正的舞台艺术表演演变。虽然现在一些民间舞蹈组织仍然进行“走街”、“打场子”式的表演,但由于演出的主要目的已经基本转变为有组织的集会或参加比赛,所以在编排和训练上,保定民间舞蹈更倾向于用艺术化的手段进行包装,使一些自由松散的舞蹈表现形式,向时间、结构相对集中,更适合舞台演出或舞台节目化的方向发展,更加追求审美的效果。也就是说,为了增加舞蹈的精致感和观赏性,保定民间舞蹈的表演有了专门设计,随时、随地、随意性的表演形式,越来越向专业化的舞蹈编排方向转变。
8.保定民间舞蹈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往群众自发的、松散的带有一定民间信仰性质的民间舞蹈班社,已经基本上被省、市、县、乡等各级政府牵头的舞蹈组织所替代。这种组织形式的变化大约始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1992 年版)综述中说:“建国前,大多数活动是群众自办、由会头组织的;建国后各种会档虽仍有会头,但许多活动都由基层政权和各级政府出资同文化部门共同组办,也有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筹资举办的。”①这基本上反映了紧邻首都北京的保定地区的民间舞蹈组织形式的状况。
9.保定民间舞蹈在功能上由娱神转变为自娱。传统的保定民间舞蹈的表演目的多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民间舞蹈表演逐步转变为以欢庆和娱乐为主,兼有民俗、参赛、旅游、庆典、健身、商贸等目的的舞蹈活动。而且很多有影响的民间舞蹈转向市场化的运营。如 “狮舞”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保定民间舞蹈,有专业的表演队,参与各种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参与各种民间庆典活动,配合保定旅游,参与河北民俗展演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3 保定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
保定民间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舞蹈自身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
1、从舞蹈自身来看
(1)保定民间舞蹈的各个舞种之间因借鉴和交流的增多,舞蹈风格出现雷同化倾向,保定地域特色和舞种特色正逐渐消退。由于保定民间舞蹈的各个舞种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各舞种之间的借鉴与吸收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舞蹈自身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但自身舞蹈的特点却也随之减弱或消失,许多原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舞蹈出现了严重的雷同化倾向。比如“顺平地平跷”,传统的地平跷对于手的位置和摆动幅度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是现在,由于受到东北秧歌的影响,大量的地平跷手部动作采取“拿来”与借鉴,使原本颇具特色的顺平地平跷,风格发生了转变,与东北秧歌逐渐靠近。
(2)保定民间舞蹈的表演渗入专业舞蹈元素,使舞蹈的地域特色及其原汁原味的感观难以呈现。有些专业的舞蹈院校在借鉴和吸收民间舞蹈时,由于过分注重表演的观赏性,不顾保定民间舞蹈的地域特点,随意地改变舞蹈的某些代表性动作。甚至有些专业舞蹈人员,带着受过专业训练的状态和动作习惯来表演民间舞蹈,使保定民间舞蹈表演失去了原有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3)录音伴奏带的普遍使用,影响了保定民间舞蹈情感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抑制了民间舞蹈表演的即兴性。传统的民间舞蹈是由民间乐队伴奏来伴奏的,乐队引领和把握着舞蹈表演的情绪,舞蹈会随着乐队的音乐不断调整情感的表达方式,以求达到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录音带伴奏已经预先给舞蹈者设定了表演情绪,舞蹈与音乐失去了表演中的磨合与自我阐释,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的血肉关系逐渐被疏离。虽增强了表演性,但观众在民间舞蹈中所能够享受到的自我生命力的冲动却大打折扣了。其次,乐队即兴伴奏是乐队的一项创造性活动,由以录音带替代乐队,使民间音乐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自然发展的机会变为不可能。离开了民间音乐的相伴相生,民间舞蹈的发展也终将变得不可能。
(4)保定民间舞蹈表演者和表演内容的明显变化,使保定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发生变化。原本有鲜明的男女对舞特色的舞蹈,由于男角长期缺席,不得不女扮男装,舞蹈中的情感交流会产生差别。两性间的情感火花会被同性舞伴间的同质和同情所替代,使舞蹈表演缺乏真正的阳刚之气。
(5)舞台表演形式改变了保定民间舞蹈的自发、自娱、大众参与的基本性质,违背了民间舞蹈不拘形式、不拘技巧,即兴起舞、随机应变、自由发挥的基本舞蹈精神。
调查发现,目前活跃着的大部分保定民间舞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纯粹的民间舞蹈了,而应该算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用艺术手段包装过的、由被挑选出来的一些人表演的、以民间舞蹈为素材的舞蹈。这种被改造过了的保定民间舞蹈,能够参赛、展演,登上舞台,但却不再是普通保定百姓人人都能够自愿参与,能够自由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反映自己的精神面貌的舞蹈了。
2、从社会影响来看,保定民间舞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对保定民间舞蹈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保定文化主管部门及相关文化单位的主管领导对保定民间舞蹈了解甚少,即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 33 个(30 种)民间舞蹈也只是有所了解,至于那些小的民间舞种则全然不知。他们对本地区民间舞蹈现状心中无数,手中材料多半是多少年前的,一部分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者在办班挣钱。
(2)保定民间舞蹈的传承形势严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村大量的青年劳动力外流,再加上各种经济利益的驱动,年轻人已经不愿再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种不能马上见到经济效益的民间舞蹈了,而很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年龄都已在六七十岁以上,已经无力再传授民间舞蹈,保定民间舞蹈中的许多舞种面临失传的危险。
(3)对保定民间舞蹈发展动力的认识存在偏差。许多人认为保定民间舞蹈的生命力及其文化价值只在于娱乐性的活动当中,而忽略了民间宗教信仰在民间舞蹈生存发展中的原动力作用以及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实,民间舞蹈是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连的,如果民间舞蹈仅仅被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就很容易被其他现代娱乐方式所替代,比如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电影电视、篮球、麻将、旅游等。但如果将保定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活动结合起来,其发展空间将会被大大开拓。
(4)民间舞蹈急需资金支持下的抢救和保护。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但能够得到抢救和保护的舞种还十分有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舞种和代表艺人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其文化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保护和抢救是当务之急。
(5)保护措施存在偏差。在当前政府对保定民间舞蹈的有选择的保护中可以看到,政府的保护更多的是在政治功利、经济利益和政绩驱动下的保护,而不是以民间舞蹈的发展为目的保护,且保护的过程缺乏文化的标准。
4.4 对于保定民间舞蹈文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面对保定民间舞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保定民间舞蹈进行保护,使保定民间舞蹈文化生态沿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呢?
4.4.1 针对舞蹈工作者的建议
1、编排凸显保定地域文化底蕴的民间舞蹈在保定民间舞蹈的创作上,舞蹈工作者们要坚持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在各种时髦的舞蹈现象面前坚持对保定地域文化的“守土”之心,在真正理解保定地域文化特质、地域文化精神、地域文化风格的基础上,编排出符合保定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编排出在更深层次上凸显保定文化底韵的民间舞蹈。
2、重视保定民间舞蹈的加工过程保定民间舞蹈的加工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保定传统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对于舞蹈工作者而言,保定民间舞蹈文化的开发利用有其自身的特点,运用何种方式加工保定民间舞蹈素材,怎样赋予舞蹈形象以时代感,再通过何种方式将其传播出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保定民间舞蹈的加工过程最好是方便可取的,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影音载体等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再将舞蹈融汇于各种娱乐方式当中,形成大众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样,保定民间舞蹈才能具有广阔的传播市场。3、保护保定民间舞蹈的“自然传承”模式保定民间舞蹈,是在保定地域文化浸淫下形成的,有其特定的地域风格,保持舞蹈的“原汁原味”是保定民间舞蹈的基本要求。但是民间舞蹈若从生活中走上舞台,成为演艺性的舞蹈艺术,还必须进行加工提高。例如大型原生态歌舞 《印象野三坡》就是一部将保定民间歌舞精髓和经典的汉族古典舞蹈整合重构,再现了野三坡浓郁的地域风情。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这是一种“自然传承”模式,而保定的民间舞蹈文化需要这种“自然传承”的保护。以“谨慎地继承、创造地发展”的态度对待保定民间舞蹈,在传承中保存民间舞蹈的根本传统,又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保定民间舞蹈文化不断丰富和提高。
4、保护保定民间舞蹈的“娱乐活动”模式民间舞蹈原本就是产生于民间,带有浓厚的民众自娱自乐的性质。因此,舞蹈工作者要积极引导民间舞蹈在民众的自娱性活动中保护和传承。一般来说,在节庆的时候亲戚朋友济济一堂,自娱自乐,舞蹈的演出、欣赏、创作便会应运而生,这时侯不需要有人去专门去教,只需要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久而久之便能够掌握。这样的民间舞蹈形式因为是以自娱为主,所以不同的人在跳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自编的情况存在。而这个过程也将是舞蹈工作者进行过滤和分析,并将保定民间舞蹈与其他形式的舞蹈进行融合的最好时机。将保定民间舞蹈文化恰如其分的运用在娱乐活动之上,这是保护保定民间舞蹈的最好方式。
5、保护保定民间舞蹈的“开发应用”模式传统的保定民间舞蹈给我们提供了最原始的文化素材,丰厚且沉重,如何让民间舞蹈本身既保持自己的个性,又不致于流失?“开发应用”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其实,开发也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开发应用”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更为系统和完整,是在尊重保定民间舞蹈本来风格的情况下进行,使那些拥有几千年的民间舞蹈文化继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4.4.2 针对政府的建议
1.加强立法,落实保定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政策由于保定民间舞蹈艺术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努力而形成的,来之不易,一旦失去就很难再重新恢复,所以,政府应为民间舞蹈制定相应的的立法保障体系,虽然我国先后制定颁布了《着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政策还都停留在文件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制度层面。为此,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的具体实施细节,要根据保定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时完善法律程序,为保定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保定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 推陈出新,拓宽保定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保定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途径的。
保定民间舞蹈的保护应该对所在地区及其生活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防止强势文化的强行入侵。
对熟悉或掌握保定民间舞蹈的人员,要在物质上予以支持、在精神上予以鼓励,保证他们发挥才干,专心从事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保定民间舞蹈,要组织专业或相关人员进行加工和整理,尽快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把保定民间舞蹈的资料留存下来。
加强宣传,通过竞赛、现场表演、建立网站、印发宣传手册、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民间舞蹈活动中来,这既丰富乐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和发展了保定民间舞蹈艺术。
保定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民俗性,可以作为保定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展示机会,也能为保定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所以发挥市场作用,以文化旅游的开发为平台,挖掘保定民间舞蹈的市场价值,也是对保定民间舞蹈的最好的传承。
3、加大投入,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对保定民间舞蹈进行传承与发展保定民间舞蹈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传承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保定市政府应该设立一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为保定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经费保障。同时,加大对保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民间舞蹈教育的经费投入,因为学校是开展保定民间舞蹈教育的最好阵地,能够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与普及优秀民间舞蹈的教学,使保定民间舞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们从小就接受保定民间舞蹈文化的熏陶。倡导在学校中成立民间舞蹈艺术兴趣班,建立保定民间舞蹈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研究骨干队伍。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变的中国古典舞 《孔乙己》 选材独特,舞蹈动作的运用也是少见的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从一个文学作品中挖掘一个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
民间舞蹈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广泛流传于社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当前,民间舞蹈创作的生存环境...
民间舞蹈是我国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当前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重大冲击的新形势下,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与...
舞蹈包含了音乐、表演、戏剧、文学等多门艺术,是一门综合体艺术。在这些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舞蹈可以通过音乐传递感情,表达思想,又可以将音乐的结构运用于舞蹈的动作创作上。编舞者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舞蹈段落的编排,可以说是...
舞蹈能够直观地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舞蹈是美的艺术,充分表达舞者的内心感受,反映的是真实的艺术.在最近的舞蹈比赛中,往往以舞蹈中的难易系数评价舞蹈是否突出.所以,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也是舞蹈技巧,对舞蹈自身魅力及其中的感情没...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质上是人们内心情感通过肢体语言的流露。下面是舞蹈论文题目100个,供大家参考阅读。...
1我国的广场舞蹈沿革背景以及发展情况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国家社会经济,随着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引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时代,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当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中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技术性极强的艺术门类,优秀的舞者,首先应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较好的体形条件和舞蹈技术能力,这是舞蹈表演的基础.舞蹈技术不是舞蹈的一切,舞者即使圆满完成了技术技巧动作,也还不能完全达到舞蹈表演最终目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即艺术表...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社会自然环境,生长着一个由各种舞蹈门类组成的相关舞蹈团体和组织共同聚集而成的大型舞蹈群落,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用舞蹈生态学的观念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较为明确的分析出其发展机制,为...
四川天府之国西南部,有一块别具特色的区域凉山,汉语或许意喻凉爽的山。在彝族语言诺苏方言中称凉山为诺苏木地,或是宁木,意思为诺苏的家乡。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就生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