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以舞蹈为代表的艺术性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也在新教育思维的推动下,相继开展了形式各样的舞蹈艺术教育。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出一系列的关于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合作教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合作教学所倡导的自主体验、团体互动、交流探索、认知重构很好地反映了舞蹈教学的发展性、团体性、交互性、创造性等特征,能够将学生个人与舞蹈团队统一起来,以此实现了个人有发展、团队出成绩、教学提质量的多重目的。
其实,早在合作教学模式从国外引进来以后,就有学者开始将此方法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只是当时的结合更多地出现在课堂艺术教学中,受众也主要以幼儿、中小学生为主。在高校中,艺术教学与合作模式的结合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尤其在舞蹈教学领域。因此,为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本文拟从合作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中进行深入挖掘,找到高校舞蹈教学蓬勃发展的“适宜土壤”,为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1 高校舞蹈中合作教学介入的必要性。
1. 1 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模式。
合作教学虽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它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精确描述了知识内容的“联系性”,强调了学习生活的“多边性”,提倡了学习主体之间的“合作性”.因此,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流行的合作主题。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合作教学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竞争性教学的不足,将教学活动描述为各方面因素紧密联系、全方位合作运行的体系,这有利于将教育的视角投射于每一名学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其非认知品质的发展。
合作教学主要是基于动机、发展、群体动力、建构主义、教学工学等理论发展起来的,现在已开发出探究型、指导型、结构型、过程型 4 种形式。合作教学的创设主要是以师生、生生以及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设计为先决条件,强调学习主体间的充分探讨与互动,主要以小组团队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最后再辅以客观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合作教学是一种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法。
一方面,合作教学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教学方式,而是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相支撑,并具备基本元素、开发形式等内容,是一种体系化的教学思维; 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具有实践性,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心智成长、改善社会心理为目标,通过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协作共进的课堂环境,以此来实现更大价值教学目标。
1. 2 高校舞蹈教学特征适合合作教学。
一般来说,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团体性、交互性、创造性的特征,这些存在的特征为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合作模式与舞蹈教学是相适应的。首先,舞蹈教学具有团体性( 也可以说是团队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实质的团队性; 二是形式的团体性。一段舞蹈由编排到表演,其实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它涉及编创人员、导演人员、表演者、舞美灯光以及剧务造型等主体。因此,即使是一段独舞( 或者单人舞蹈) ,它也是团队协作的“结晶”.除此之外,更多的舞蹈是由多名舞者共同协作完成的,通常在人数上表现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譬如高校舞蹈教材中所列的民族舞、民间舞、集体舞、交谊舞等。其次,舞蹈教学具有交互性特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舞蹈教学更多地表现为探讨与交流,即在持续不断地交互中完成舞蹈教学的整个过程。这里面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舞蹈技艺交流、学生间的舞蹈协作交流、舞者与编导间的编排表演交流以及整个舞动团队与观众间的情感交流等。再次,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创造性特征。创作性是舞蹈本身就具有的特性,主要指的是编导的编排创作与舞蹈演员的即兴表演创作。作为高校教育课程,舞蹈表演的这种“模仿 + 创作”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此,综合以上舞蹈教学的特征,我们认为,合作教学模式的介入是适宜的,它将有利于学生舞蹈团队的凝聚力,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 3 合作教学能够有效解决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舞蹈教学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舞蹈基本功较差、提不起学习兴趣、缺乏创造性思维、认不清舞蹈教学的真正目的等。针对当前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学者及一线教师都表示出了些许担忧,甚至开始怀疑舞蹈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对此我们认为,在高校中开设舞蹈艺术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合作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合作教学法强调多主体参与,倡导多边学习活动。我们知道,教师讲授只是学生获取舞蹈知识的途径之一,时空局限性较大,而合作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拓展了知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舞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了舞蹈技艺。其次,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高校舞蹈教学的真正目的。长久的应试竞争教育,降低了很多学生的合作情商,使得他们只知“孤芳自赏”,而不懂“合作共进”.这种思维显然与当前社会的潮流相违背,不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社会,而合作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舞蹈的编排、表演实践则可以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此培养起学生的乐于创造、善于创造精神。
2 利用合作教学模式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
2. 1 积极引导,提倡合作。
动机学理论认为,作为学生内心自发的学习意识,内部学习动机更加稳定,更容易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集体合作的活动中去。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之间往往只强调竞争关系,而忽视分工合作。因此,高校舞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让学生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首先,学校应提倡团队文化,这不仅仅是舞蹈教学的需求,而且也是学生团队品质养成的客观要求。当然,这种团队文化的创建涉及多个方面,创设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其次,教师应具备合作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视自己为舞蹈团队的一份子。在设计教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展开,并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促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再次,在舞蹈团队内部设立相应的组织,从形式上将不同的学生划归入统一的团队中。学生组织的构建,既可以由教师倡导发起,也可以任由学生自主发起。譬如教师按照性别或年龄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指定学生组织者,交给小组任务,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成立形式多样的舞蹈社团,聘请专业人士担任指导教师,并充分利用社团的影响力广泛吸纳成员,开成“学生事、学生办”的良好氛围。
2. 2 着眼内因,创建联系。
在群动力理论中,个体是构成“群”的基本元素,群的力量及于每个人,而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则推动着“群”的发展变化。因此,对于舞蹈教学这个“群”来说,要想提高它的质量,则应要着眼于学生内部,同时还要善于创建各种联系。
如图 1 所示,在一个舞蹈教学“群”中形成了两种联系,即教师甲与学生 B、C; 教师乙与学生 A、D.在此联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发生教授与接受双向运动,而学生之间则是生生关系,具有相互影响、合作协作的作用力。此“群”能否向前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联系。据此,我们认为,首先,要善于分析“群”中各主体间的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打下网络基础。譬如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主要有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师生、生生之间通常发生作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通常会兼具舞者、编排、导演等多重身份,而学生在舞蹈中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以师者的身份向学生传递舞蹈知识,又要以其他角色组织安排学生具体的舞蹈表演。其次,要善于利用关系,使“群”之力推动个人发展。例如,在进行舞蹈基本功练习时,可以以小组练习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影响带动力,促使个人持之以恒、天天练习。当然,也可以由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去帮扶其他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 3 交流探讨,群体互动。
交流互动与合作探讨是合作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其实,交流探讨的实质在于将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鼓励他们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人”.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舞蹈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群体互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后,接受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刺激了他们将自己想法公之于众的欲望; 二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尤其是同乡之间或者同寝室之间,它可以由一个学生带动若干学生,或者部分学生带动全体学生。首先,对于高校舞蹈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采取“个人收集 + 群体互动”的方式。教师根据教材向每一名学生分配任务,然后任由其搜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由学生轮流汇报自己的收集成果,可以以图片、音像资料的形式展示,也可以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展现,再由教师与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其次,对于舞蹈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批到练功房进行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最后,对于具体舞蹈的学习,可以采取“自由组合 + 汇报展演”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己组织人员,自己安排、自己导演,以展演的方式向教师呈现学习的成果。
2. 4 知识建构,自主创新。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对于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而在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自由的、主动的,它为学生知识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吸收、自主构建创造了较大空间。合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其知识的重新构建。对此,在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中,首先,我们要容许学生自我思维的发展,对于其练习现代舞蹈( 例如街舞) 要持开放态度,不能一概否定、嗤之以鼻; 其次,要积极创造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舞蹈、练习舞蹈提供空间。例如,除了专业院系,很多高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练功场所,这限制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对此我们建议高校在开放专业练功房的同时,增建室内或露天活动场地。再次,以物质形式对自主编排、自主导演舞蹈的学生以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例如以“舞蹈命名”给予学生荣誉奖励。
3 结语。
合作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以团体的力量来推动舞蹈教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欣。 高校舞蹈教学新思路[J]. 北方音乐,2010( 11) : 27.
[2]刘云。 合作教学模式开发初探[J]. 现代企业教育,2012( 2) : 131 -132.
[3]安华文。 利用合作教学模式提高舞蹈教学质量[J]. 华章,2012( 30) : 182.
[4]刘丹。 新时期舞蹈教学应有的特点[J]. 大众文艺,2012( 7) : 283.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利于增强舞蹈的美感、减轻学生的疲劳感和保持舞蹈的平衡。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呼吸训练的作用,将其融入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以提升舞蹈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是对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实施方法的有效革新,这一应用过程不仅极大提升了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针对舞蹈动作与形象的训练也使得学生对于动作技术掌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舞蹈教学不同实施阶段分析,表象...
高校舞蹈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意义重大。了解当前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准确把握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推动高校舞蹈艺术教学创新发展,对促进大...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特的功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创新能力是高素质舞蹈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在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却远远不够,还存在着...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舞蹈一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的一种理想方式,它集技巧性与实践性为一体,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技能课和修养课,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舞蹈教学...
舞蹈是一门肢体的艺术,是表演者以肢体为语言来表现人体运动的艺术,其不仅是一种审美形式,更是育人的方法,故而,高校舞蹈教学应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地担负起这双重重任。一、改革课程体系当前,我们的舞蹈课程体系比较陈旧,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
舞蹈类课程教学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有效支持,通过舞蹈教学,将现实的生活与情感真实的折射出来,因而作为高校舞蹈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元素与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将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寻求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