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和法规建设”。军民融合就是逐步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模式转变,构建和形成军民均衡、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目的,是新时期兴国之举,强军之道。随着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信息化战争步伐加快,武器装备对战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战争中能否准确、及时、高效地将装备配送至所需单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推进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装备物流保障水平,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确保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军装备物流现状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经过近些年的摸索,我军装备物流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开展并完善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了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展了军民结合物流体系建设。但是仍无法满足现代信息化战争对物流精确保障的紧迫要求,主要还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1 装备物流系统观念不强
我军军事物流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军对装备物流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大部分人对装备物流还都是局部认识,尚未形成现代物流的系统观念。物流本身是一个连续、循环的系统过程,需要过程中的各方协同,才能共同完成同一目标。而当前我军仍采用传统的物流模式,采购、仓储、运输、供应保障等环节相互分离,常常出现只注重某一物流环节,而忽视与其他环节的相互作用。在装备物流管理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各节点之间的功能未能实现有效衔接。此外,装备物流作为后勤物流的一部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1.2 装备物流军民融合程度有限
我国军民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理论正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军民物流融合虽然在抢险救灾等几次特大非军事活动中有所体现,但基本上还是以军事物流为主,民用物流主要依托自发行为,存在军民各自为政局面,军民之间缺乏统一指挥的协调机构,没能形成系统的、有机的融合。另外,日常装备物流还是由军方控制,承制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各承制单位根据装备物资生产情况自行组织发运,未能从资源集约化角度考虑,往往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此外,由于安全保密等原因,民用物流很难介入装备物流,难以发挥出合理、有效的补充作用。
1.3 装备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是覆盖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工程。在各级单位中,由于受经费、资源等条件制约,信息化设备配置上差距较大,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平衡。有的单位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而有的单位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各单位对同样的信息化设备熟悉、使用程度的不同,设备发挥出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导致了现有的装备物流设备相互之间配套性差,无法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除此之外,全军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各单位之间存在系统标准不配套、接口不规范、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军队内部信息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而影响了军民信息融合的发展进程。
1.4 装备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我军军队院校物流教育及物流专业培训工作开展严重不足,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既能研究理论又能实践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情况势必严重制约装备物流发展。由于装备物流人才队伍相对较弱,部分单位虽然已完成信息化系统和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却无法保证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效能。现有的装备物流人员,长期依赖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系统化、技术信息化、军地一体化知识普及率低,能力亟待提高。
2 美军装备物流军民融合经验借鉴
美军一直注重军事物流研究,具有先进军事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上采取 “军民一体化”模式。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装备物流军民融合理论应用于战争实践,以及时、准确、高效的后勤物流,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分析和吸取美军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实践经验,对我军开展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2.1 法规制度完善,国防动员高效
经过多年实践,美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动员法规,如《海运法》《国防商务法》《民航预备队条例》等都明确了动员征用要求。其中,美国《商船法》明确规定,新船建造必须适用于国防和军事用途。完善的制度体制,为美军战时快速征用民机、民船等设备提供了法律依据。美军依据动员法规体系,在战争态势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类别的动员。如武装力量的动员等级划分为6类、工业动员等级划分为六级戒备、民航军事管理等级划分为三级征召。各种等级的动员都配有详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由谁决定启动动员,启动几级动员,以及动员响应时间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征用、租用了大量的船舶、飞机、汽车为部队运送物资。仅在危机升级阶段,美军就征调了22个货运、客运公司的200多架大型运输机,向海湾地区输送20万人,400多万吨油料、弹药作战物资,1 000余架直升机,3 200余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量火炮和车辆。事实证明,美军实行装备物流军民融合,为获取战争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信息平台共建,军民信息共享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建立了以计算机和卫星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军事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信息传递快,指挥控制能力强。在此基础上,美军全面建立军民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减少繁琐的采购流程,实现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美军根据装备物资的需要,对优质供应商建立供应商信息资源库,并提供军民信息系统交互平台。军方在平台中对所需装备物资发布需求,明确装备类型、交货时间等详细要求,利用平台就可以在供应商资源库中自动按条件筛选出合适的供应商。这种采购模式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针对性更强。平台内的供应商,将企业简介、业务范围、产能情况等做以详细说明,定期对产成品、在产品等情况进行数据更新,便于军方及时了解企业现状及生产能力,为准确进行产品订购提供依据。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军民信息交互,数据动态共享,可使军民双方在某一时间节点上,了解某一订单装备物资生产、存储、运输的详细进程,形成装备物资订单一体化管理。利用军民共享信息系统中全自动货单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初步实现了装备物资全寿命周期的可视化,促进美国军方实现装备精确保障的目标。
2.3 军民高度融合,社会化保障度高
总结以往战争经验,美军越来越重视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建设。美军通常采用供应商直接保障模式,尽量减轻军用仓库和军运力量负荷,减少流通环节,节约物流成本,降低军费开支。据统计,美国国防部50%以上的空运和85%以上的海运都由民间力量承担,大量的日常生活服务、物资供应、技术维修等都由民营企业负责。军民融合之路有效解决了军用物资供给、维修保障的后顾之忧。伊拉克战争中,阿帕奇系列直升机完全由承包商提供全方位保养和维修服务;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70%保养由承包商承担。
2.4 资源精确集成,军事效益提高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充分整合、集成资源,大大缓解了后勤供给压力。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军利用多国后勤预置船队,重要物资已配置到位,并且随着战争态势的变化,随时补充调节供给。在战时,美军采用供应商直达前线的保障模式,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精确的点对点保障,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在人员配备上,大量的装备物流人员及物流保障人员由预备役人员承担,便于现役军人能够最大化地投入到一线战斗中,优化了人员配置。美军通过对资源的集成,提高了作战能力,有力保障了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且大幅降低了军费开支,明显提高了军事效益。
3 推进我军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举措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民用物流发展迅猛,其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因此军事物流要在完善自身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民用物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军事实力、提高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同时还要借鉴外国、外军先进经验,针对现代信息化战争对物流精确保障的要求和目前存在问题,通过完善法规制度、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信息互通、加大培养力度等举措,实现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相互融合、相互转换的功能,促进我军装备物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1 完善法规制度
针对我国国情,加强军队与地方法规研究,立足军民融合式发展,尽快开展新的国防动员立法制度建设。可充分借鉴美国国防动员法相关规定,制定我国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制度。
法规应明确军方和地方各层次职能部门所承担的任务、职责权限范围等,使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式建设和发展有法可依。法规内容要尽可能翔实,充分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切实可操作,并且执行性强。国动委、武装部等机构要加大法规制度宣传,抓好制度的落实情况。国动委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动员,培养国民忧患意识,使之树立强烈的爱国心和荣辱感;武装部结合军方需要,平时安排相应的训练或演练,使民众明确战时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以便快速、准确响应国防动员。
3.2 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物流系统观念和装备物流军民融合意识,充分认识到装备物流军民融合的重要性。一是军方要改变以往军事物流各环节分离的管理方式,增强装备物流体系认识,以系统的观念重新认识装备物流,逐步了解装备物流对战争的制约作用,明确装备物流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装备物流的战略地位;二是军方在保证信息等安全的条件下,主动邀请、吸纳具有先进物流经验的地方优秀企业参与装备物流建设,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三是民用物流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装备物流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积极参与到装备物流中来,加强军民有机融合。
3.3 加强资源整合设施设备
作为开展物流活动的主要资源,对实现物资生产、筹措、存储、包装、流通、供应、保障等功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装备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中,逐步实现军民通用,平战通用。装备物流设施设备要与装备生产、仓储、配送等设备配套,并与国家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设施设备相衔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大型民用运载工具等也要符合国防建设需要,并与军事运输力量相配套。对于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及其他运输工具等,尽可能实现军地一体化、标准化、通用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同时,借鉴已开展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服务模式,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推动装备物流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3.4 促进信息互通
信息在物流系统中,是关键因素。信息的微妙变化,会影响事态的根本变化,战争中信息的作用更加凸显。首先要构建全军军队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军方内部统一信息技术标准和接口,在装备物资需求、采购、仓储、运输、供应、保障等各环节实现物资全寿命周期信息的有效融合。在军队物流信息平台运行顺畅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军队与地方相互衔接的物流信息平台。平台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定位导航和北斗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手段,将装备物资备战情况、流通过程等重要信息有效集成,做到信息共享共用,物流实时数据跟踪,全程有效控制。
由于军队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战争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装备物流军民融合的同时,要做好保密资质审查、信息安全管理、安全保密教育等工作,确保涉密信息的绝对安全。
3.5 加大培养力度
在我国,物流是新兴行业,装备物流更是如此。人才是引领装备物流发展的主导因素,推进装备物流融合式发展,就要从人才培养上着手。
一是要加强人才引进。针对军队里专门从事物流体系研究的人才稀少情况,可考虑对于长期从事民用物流实践的突出优秀人才,特招入伍,直接为部队服务。二是要加大定向培养。完善依托国民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在地方高校和军校设置物流学科专业,并扩大招生比例,增加物流方向国防生,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更好地为装备物流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对现有军事物流人员以参观见学、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向民用物流先进单位学习,及时更新掌握前沿物流知识。同时军事物流人员也要根据装备物流特点、装备的特性,以及以往积累的经验,引领民用物流人才快速融入装备物流中来。
4 结 束 语
军民结合物流体系建设已列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为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力度:军事物流要充分利用民用物流的补充作用,逐步实现高层次的社会化保障;民用物流通过参与军事物流,逐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积极推动装备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将会显着增强我军的装备保障能力,并能获得明显的军事效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丰,姜大立,甘明.信息化战争军事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11-13.
[2]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15.
[3]张姣芳,陈晓和.我国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5):43-47.
[4] 伊拉克战争动员及启示 [EB/OL].[2012-12-06].
[5]王丰,姜大立,彭亮.军事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358.
[6]邹世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37-42.
[7]王丰,姜大立,杨西龙.现代军事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61-362.
[8]汪贻生,李建树,王丰.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一体化平台建设需求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135-139.
[9]王树礼,盛卫超,倪明仿.装备物流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211-232.
[10]余敖军.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的途径与构想[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217-219.
武器装备作为战争的物质基础,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效、快速、可靠的武器装备物流网络是实现战时武器装备快速部署、便于武器装备供应和充分发挥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战时武器装备物流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物质、技术、输运和管理手段保持或者恢...
一、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物流概念及特征(一)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物流概念1.云仓储。在传统电子商务物流中,电子商务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将自己的货物交由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由于涉及到加盟、多次转手等原因,这一过程会产生巨大配送冗余问题。...
商流决定着物流,物流反过来影响着商流。美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很高,这与美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受经济制约。通过分析美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特点,对探索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以及如何创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
在分析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之前,首先要理解它的概念。笔者认为,物流大通道是建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物流活动之上的,并融入了物理通道和以资金流、信息流等为主的虚拟通道等因素,物品跨越了国家以及地区等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