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柔力球运动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1. 1 研究柔力球运动概念是柔力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主观现象,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可以是概念反映的对象。”[1]可以说,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也不会有科学的发展。这是因为一切科学都是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而概念又是构成人类思维的“逻辑细胞”,是思维最基本单位。如果概念不清晰,就容易把一些相临界的事物或现象混淆,而柔力球运动概念本身作为该运动最核心概念,必须加以认真界定,它的清晰界定对这项运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柔力球项目的基本概念是这项运动发展的必然需要。
1. 2 研究柔力球运动概念有利于加强运动交往和学术交流 科学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认识的高度概括、什么是柔力球运动? 柔力球是如何分类的? 哪些表现形式可以归入到柔力球运动的范畴?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是何处? 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对“柔力球”这一本质概念的理解。柔力球运动概念的界定和理解是柔力球学习的“入门”知识,是表达柔力球理念的基本起点。如果概念不清晰,会给我们的项目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甚至有时会阻碍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随着现在柔力球运动在国际推广和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更需要用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学术用语去宣传和推广,这就急需我们必须加快研究的步伐。
1. 3 研究柔力球运动概念有利于运动技术发展方向的确定 柔力球运动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我们分析柔力球运动中的实践问题。柔力球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发展时间短,理论相对缺乏,但在这 20 年的时间里,技术发展迅速,众多爱好者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出了很多新颖的动作,但这些新技术的产生是否符合柔力球运动的规律,却各执一词,究其原因就是大家对什么是柔力球运动这一核心概念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此,发展中就出现了各种矛盾和无法解释的问题,如在套路中“摆动”技术为什么是错的,而“摆翻”技术就是合理的; “划圆”与“划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不能像羽毛球一样用手腕挑球等等这些问题,大家似乎明白,但又找不到理论依据,那么技术的创新和技术的合理又从何谈起。所以,20 年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回到基本面来探讨。
总之,要准确表达对柔力球运动的理解以及发展方向的确立,就必须研究清晰、明确、规范的柔力球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柔力球运动概念认识的准确与否,反映了对柔力球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所以,研究、界定柔力球概念对于丰富柔力球理论知识、提高柔力球运动技术、发展柔力球运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以时间为轴、从历史角度研究柔力球运动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对柔力球运动基本概念给予重新的定义。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本人作为柔力球运动的较早介入者,分别以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身份参加过柔力球运动历次比赛,亲身经历了柔力球运动发展各个时期的演变,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截止到本文撰写完成为止,本人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上有关柔力球的所有文章共 90 篇、硕士论文共 10篇,( 采用篇名包含“柔力球”三字检索) 并研究了正式出版柔力球书籍共 5 本,其中包括一本德国出版的太极白龙球着作( 在欧洲国家,柔力球被翻译为太极白龙球) ; 浏览了部分柔力球网站( 迄今为止还没有柔力球官方网站) ,对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
2. 2. 2 专家访谈法 针对研究的内容,本人访谈了国内柔力球界的部分专家和学者,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访谈提纲,面对面的与专家进行交流,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2. 2. 3 逻辑分析法 采用推理、逻辑分析等思维形式,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3 柔力球概念制定的方法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又是组成判断的基本单位[1]。概念明确,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才能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如何用精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概念,就要靠定义。所谓定义,就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明的说明[2]。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明确概念的内涵,就明确了事物的特有属性。定义一般由被定义概念( 指被揭示其内涵的那个概念) 、定义概念( 指用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的概念) 和定义联项( 指用来联合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词)组成。下定义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属加种差定义法。概念是从属加种差定义中派生出来的。
3. 1 对现有概念的分析
3. 1. 1 逻辑混乱 给柔力球运动下定义是对这一项目理性认识的开始,在现有出版的白榕《新编太极柔力球教与学》中和李恩荆《太极柔力球与小球运动》中,柔力球运动定义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融传统( 太极) 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为一身,易于推广 和 普 及,具 有 发 展 前 途 的 优 秀 民 族 体 育 项目。”[3][4]在这个描述中,比较清晰的说明了柔力球运动是中西结合的一个新兴民族体育项目,但对于项目特征的描述却并不清晰,并且描述中掺杂了很多修饰性的定语成分,而这,并不是严格下定义的表述方法。因此,这个定义本身并不能准确把握这个项目特征,也不能称为真正的柔力球运动定义。
3. 1. 2 定义不清 根据上面谈到概念制定的方法,我们知道,种差加上邻近属概念等于定义项。定义项揭示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共有本质属性和特有本质属性的统一,邻近属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种差反映了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邻近属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并不一定是最近的属概念[1]。选择种差应考虑两个要求: 一是运用种差把被定义概念与邻近属概念中的其他概念区分开来; 二是运用种差增加邻近属概念的内涵以缩小邻近属概念的外延,使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之间具有全同关系。
3. 2 柔力球运动的逻辑学界定
3. 2. 1 “弧形引化”的界定 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一个明确的概念,就是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清晰的。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某类事物具有决定性的特有属性。在哲学层面也就是某事物赖以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弧形引化”这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2年柔力球运动规则制定之初,因为发明创编组在给柔力球定位项目特征时就明确的按照太极运动中“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指导思想,要求所有接抛球队员必须顺来球方向的路线,连贯流畅的完成“迎、引、抛”三个技术环节,并创造性的提出了接抛球过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引化过程,相对于其他持拍球类项目中,球与球拍接触时的相互关系,由球与球拍接触时的一个“点”变成了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而“迎、引、抛”三个技术环节在共同构成“弧形引化”的同时,这一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弧形引化过程”,这一理念的建立为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包括 2011 版最新《柔力球竞赛规则》发现,“弧形引化”作为柔力球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所做出的解释为: “柔力球从接球到抛出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连续、光滑、完整、没有拐点的弧形曲线,这个过程成为弧形引化”。[5]这种下定义方法仅仅看到了运动的表面现象,却没有抓住运动的本质特征,弧形引化过程作为柔力球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其弧形引化必须是求球和球拍共同完成的曲线过程,而柔力球的竞技和套路形式又决定了这个曲线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连续不断,是各类圆或弧的集合体,因此,我们认为,弧形引化是球和球拍共同完成的单个或多个曲线( 圆周) 运动的集合体。而一个弧形引化的过程,自然就是这一集合体中一个完整的“迎、引、抛”过程。
3. 2. 2 “弧形引化过程”是柔力球运动的本质特征柔力球运动作为在太极运动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体育项目,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和丰富,逐渐形成了以“柔、圆、退、整、灵”为主要运动特点的项目,具体来说,1) 柔是所有技术动作的灵魂。柔为缓冲、退让。柔力球运动正是在来球时缓冲、退让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运动形式。可见,“柔”是柔力球运动的灵魂,离开“柔”,将脱离柔力球运动的本质。2) 圆是运动的核心。圆是化解力量和聚集力量的最佳选择,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长的距离和最大的速度,它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柔力球运动特有的形态标志。柔力球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以划圆或划弧为核心,人体在打球时是动态的,渐变的,处于运动的多关节,多角度的复合状态,要想使划出的圆达到物理学意义上的绝对圆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能说,柔力球运动就不是在划弧或划圆运动,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要最大可能地使球拍控球的弧线过程保持在“一个圆心”、“一个半径”、“一个平面”的圆弧上,这样才能使动作有力度也有美感。也符合体育运动中追求的更高更强。
3) 退是运动的前提,柔力球每一个动作完成都是以退为前提,只有退的时机、方向、力量恰到好处,才可能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有了合理的后退也才能蓄集更大的力量,正所谓“以退为进”的战略思想,是柔力球技术的重要环节。
4) 整是运动的根本。《太极拳谱》认为: “力发之于足,行之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6]所谓“整”,就是要把身体前进的速度、身体扭转的速度、出球的速度都加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力。柔力球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一个连续弧形引化过程组成的,始终是在一条连贯完整的弧形曲线上,是不可分割的“一条圆弧”。球入球拍后,以两脚为支撑双腿同时发力,通过运动动力链,使力量由下通过腰上传至手臂及球拍和拍球进行各类圆弧运动。出球的快慢和力量大小都来自于腿和腰带动的全身合力,而不仅仅是上肢的力量,在此过程中,手臂的肌肉和关节并不单独发力,主要起到出球方向的控制作用。
5) 灵是目标。柔力球运动绝不是以慢为好,以缓为佳。而是特别强调运动中对灵性的展示,具体表现为身体灵敏、编排灵慧、战术灵变、线路灵巧、落点灵活和接抛球方式灵动。“灵”作为柔力球运动的目标,不仅展示了柔力球运动多变、多元的一面,也充分体现出运动本身所呈现出的高超技巧。因此,“灵”作为柔力球运动发展的最高目标,成为其显着的特征之一。
从运动特点可以看出,“柔、圆、退、整、灵”作为其外在表现,其“弧形引化”是柔力球运动贯穿始终的运动形式,来球时的主动伸拍迎球到球入拍时的主动退让、有意识引导运动节奏和轨迹到利用惯性的抛出,都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圆弧运动。( 而“弧形引化过程”
正是柔力球运动的本质特征。这正是柔力球运动的特殊矛盾,而事物的本质决定于事物的特殊矛盾。) 所以说柔力球所有动作具有“弧形引化过程”正是该运动的本质属性,是柔力球概念的内涵所在。
当然许多太极运动也具有划圆性质,如太极拳、太极剑等。但是柔力球与其最大区别在于手中持拍,并通过拍子来控制球的运动。人、拍、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比徒手的太极拳或持器械的太极剑,在器械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上更丰富。柔力球运动将“弧形引化过程”这一特征最充分的反映了出来,这是任何其它的太极类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柔力球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有此本质属性,才得以区别于其它的体育项目。
3. 2. 3 关于“划圆”与“划弧”之辩 柔力球运动到底是在“划圆”还是在“划弧”,在柔力球界已经争论许久。有人认为,柔力球在竞技比赛规则中明确规定,“球在入球拍后运行的弧形曲线不得超过 360°必须出球,否则违例”[5],因此柔力球运动仅仅是划一个弧,而不是圆; 但也有人认为,柔力球套路比赛中,强调“环环相扣、势势相连”本身就是更多圆的叠加,因此应该成为“划圆”运动。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圆”和“弧”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圆是指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表明圆是一个由半径加圆心组成的在一个平面内的闭合几何图形。
而作为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因此圆上任意一段长即为圆弧,这个概念表明,圆是各个长度不同的弧组成,圆本身作为弧的集合,是依附于弧而存在,各个长短不一的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因此划弧可以解释相关竞技规则,但并不违背柔力球本身是以划圆为基本运动形式。所以,“弧形引化过程”作为柔力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符合该运动特点的。
这里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划的弧可能因为弧线的曲度问题,所构成的多个弧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就认为不是在划圆运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前面已经说过,圆是由弧构成,弧是圆的一部分,每一个弧无限放大或缩小都能找到圆心和半径,有了这两点,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圆,这正是由圆弧关系决定的。至于说不同曲度的弧构不成一个圆,讨论的却是多个弧的组合问题,而不是一个弧和圆的对应关系。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各个不同曲度的弧连续组合还是构成了一个完整连贯的曲线,而这些曲线可以看成各个大小不一的圆的集合体的片段,依旧符合柔力球运动规律是在“环环相扣、势势相连”的形式下进行。
因此,这两种观点其实谈论的是一个问题,对于“划圆”与“划弧”在我们进行研究和交流时,是具有一致性的。
3. 2. 4 对“柔力球”名称的界定 1991 年底发明柔力球运动时,当时名称为“太极娱乐球”,并且在申报的国家专利上也是该名称,反映了发明者自身将该项目定位于健身娱乐的大众体育项目。1992 年在全国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创编组认为该项目打法类似于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借鉴并保留“太极”这个名称,便于今后推广。但因为“娱乐”二字过于通俗化,就改为了“柔软中蕴含力量”的一种简化说法,即命名为“太极柔力球”。这个命名客观上对柔力球运动,在当时的发展初创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广作用,很多柔力球爱好者因为熟知太极拳而对柔力球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随着柔力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一是项目自身的发展需要一个重新定位,在名称上是继续借鉴太极系列,依附于太极运动这一系列中,还是另辟新径,走出一条合适自己的新路呢? 这一问题日益显露,而且对于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也对柔力球这一项目的归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项目的归属直接影响到对该运动的基本概念的探讨。二是 2003年推广到国外之后,名称问题引来了很大的争议,一些国外的爱好者认为“太极柔力球”这五个字,具有一种神秘感,并直观的认为自己没有太极拳的基础,一定学不会这个运动,对国外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有鉴于此,在柔力球运动出现了竞技和套路两种表现形式,同时套路中出现了武术风格、舞蹈风格、南拳风格、技巧风格等多种载体时,已经极大丰富了柔力球运动的内涵,并不断突破了太极运动的框架,为了摆脱太极运动这一概念对柔力球运动发展的限制,多方位全方面创新该项目,2004 年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正式下文去掉“太极”二字[4],将该项目命名为“柔力球”。使得柔力球运动和太极运动由以前的隶属关系变为并列关系,这一作法,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专家的认可,是柔力球运动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柔力球运动这个名称先后经历了 3 次更改,应该说每一次的更名都体现出了项目发展的需要,大家也从每次更名中渐渐认识到项目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需求。
强调柔力球运动的项目归属并列于太极运动,并不是否认柔力球运动脱离太极思想和原理。相反,太极思想中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正是柔力球运动的本质特征,是柔力球运动所追求的目标,从形式逻辑的语言来说,是柔力球这一事物类应具有的特有属性和固有属性。没有这个特征,也就不能成其为柔力球。但需要指出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不能独立存在,它是依附于事物的类。犹如跳高、跳远等运动中有明显的抛物线( 或曲线) 运动,但不能归属为太极运动范畴。
3. 2. 5 柔力球运动的表现形式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柔力球运动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些具有柔力球本质属性的事物。也就是所有的柔力球表现形式。在讨论一个概念的外延时,必然要涉及到分类问题。分类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划分为几个小类以明确其逻辑方法。外延明确了,有助于概念的明确。
柔力球运动是 1991 年发明的,发明之初只有竞技一种表现形式,即比赛双方在一个规定的场区内,隔网进行对抗,动作没有固定的顺序,完全是按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其规则类似于羽毛球运动,采用三局两胜制,但对于结果的判定不仅仅看球是否落地,还要看球在拍上这一弧形引化的过程是否正确,这就大大提高了对动作规范性的要求。竞技的项目设置也有单打、双打以及团体等。
2002 年之后出现了套路,即以技能为主导的表现难美新形式,表演者手持球拍,伴随音乐,在规定时间里做各种技巧动作,强调动作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完成。这些年来出现了武术类风格、舞蹈类风格、技巧类风格太极类风格等,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将一些摆翻、绕翻、抛接等技巧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进行演练,可以是单人的、双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因此从形式上划分,我们以动作是否有一定顺序的属性作为划分标准,把柔力球的外延划分为不同的两部分,即竞技对抗练习和套路表演。
3. 2. 6 在柔力球概念中,“民族体育项目”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共同文化、共同语言的四大特征的人们共同体,是对人类的一种文化学上的分类[7]。
在中国各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是构成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和体现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元素,随着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体育也经历了原发、传播、融合等文化发展模式,部分体育始终为个别民族所实践,部分体育则扩散到更多的民族,少数体育则不仅传播到全面,甚至走到世界( 这时,这种体育的民族性往往会逐渐消失,如果个别民族还能保有其原始的发展样式,则其民族性会保留的更多) 。
这其中,有些体育的文化形式属于同源不同型,如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武术,但武术文化形态各不相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射箭运动,但其活动方式以及寄寓其中的文化思想各不相同。还有一种民族体育的发展机制是,某项民族体育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族习惯的限制因而只能被其本民族所实践和接受,当然,还有一些体育运动经过人为的改造之后得以传播到其他民族。总之,民族体育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文化类型,她在与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流行的世界体育有着极大差异、具有古朴、自然、轻松、和谐以及生活气息浓厚、娱乐色彩浓郁等特点,是当今世界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8]。柔力球运动是一项由中国人发明的体育项目,而且该项目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思想,结合太极运动的方式,强调运动中“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太极理念和文化内涵,具有浓郁中国太极特色。因此,我们认为,柔力球是符合中国民族体育项目的范畴。
另一方面,世界体育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世界各民族空前的人口混杂,移民和通婚等造成民族的自然融合,这就使得各民族体育逐渐融合成为一种世界体育文化成为可能,奥林匹克体育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世界体育文化。所以,世界体育是在现代各民族体育的基础上,经过文化的传播、交流乃至融合的产物。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民族消失,世界成为单一的民族共同体时,民族体育就是世界体育。但柔力球这一运动本身属于民族体育范畴这一属概念不能改变。
根据以上分析和比较,从逻辑学的视角对柔力球运动概念可作如下界定: 柔力球运动是指练习者手持柔力球拍,以球在球拍上做缓冲退让性的弧线或圆的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一项民族体育项目。在定义中,“柔力球运动”是种概念; “民族体育项目”是柔力球运动的属概念; “练习者手持柔力球拍,以球在球拍上做缓冲退让性的弧线或圆的运动为主要特征”是种差。
4 小 结
柔力球运动是指练习者手持柔力球拍,以球在球拍上做缓冲退让性的弧线或圆的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一项新型民族体育项目。这一概念是相对客观、辩证而全面的,反映了柔力球运动的本质特征,重视了柔力球运动理念与技术的统一,考虑到了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未来发展情况。既从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给予了描述,又充分考虑到了项目的本质特征。同时,“弧形引化过程”作为柔力球运动的本质特征,也正是对这一概念最好的诠释。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义可以更好更全面的描述柔力球运动。
参考文献:
[1]韩铁稳. 普通逻辑[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 26.
[3]白榕. 太极柔力球[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4]李恩荆,曹东平,王大平,等. 太极柔力球与小球运动[M].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柔力球专项委员会编. 2011 版柔力球竞赛规则[M]. 北京: 内部资料,2012,3.
[6]王宗岳[清]等着,沈寿点校考译. 太极拳谱[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7.
[7]王岗,王铁新.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2.
[8]周伟良.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9]李恩荆. 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6) : 79 -81.
[10]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中国武术教程( 上)[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8.
[11]黄建军. 柔力球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 3) : 52 -55.
[12]郑薇娜,王宏. 项群比较视角下柔力球套路美与难的特征及创新启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 6) :80 - 82.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可以带动全身活动的运动,长期坚持可以使锻炼者的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增大肺活量和增强心肺功能,并且可以降低安静时的脉搏,提升全身肌肉力量的协调能力。这些活动对于全民健身计划都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练习太...
文化是一种积淀,传承得以让积淀不断厚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唯一没有断代发展的国家,自古就秉承着传承为纲的遗风。武术是以经验认知为主导的文化事象(周伟良语),其发展的基点在于传承。展开武术传承这幅历史卷轴,师徒制始终担负着关键角色。明...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易于推广和普及,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体育项目。该项目摒弃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
1前言柔力球运动是一种以太极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弧形引化为技术核心,以套路演练和竞技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球类运动。在项目创编之初,曾起名为太极娱乐球后又广泛改为太极柔力球,这都揭示了这项运动与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之间的深厚渊...
4研究结果与分析4.1概念的界定4.1.1象形象形,有两种解释,其一就是象其形;其二就是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
4分析与讨论4.1本文有关概念的界定4.1.1意象意象是文艺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部分,在历经几个历史发展时期最终凝聚形成。它在传统美学理论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哲学、艺术理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与中国的思维方式、文化精...
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起源于我国山西省,是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副教授白榕先生于1991年发明创编的,在创编之初他吸收了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原理,并参照羽毛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的场地、规则方面的合理内容逐渐摸索而成。1992年柔力球正...
引言沧州以武术闻名,沧州是众多武林豪杰聚集的地方,也是许多优秀拳种的发祥地,其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推广、传播中华传统武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沧州又是华北平原回族聚集地,这里曾涌现过大批的全国著名的回族武术家,八极、六合、查拳、滑拳、弹腿...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山西晋中卫校白榕老师发明的一项深刻蕴含古老太极哲学思想的新型运动项目,最初采用持拍隔网对抗的运动形式,后来又产生了以表现艺术性为主的套路运动形式。该项目自发明以来,一直采用太极柔力球这一称谓,其发明人白...
如果说,在人类社会早先的时候,人与野兽争夺食物和领地中,不能与野兽讲情面,而使用打打杀杀来保证生存,人的搏击能力被充分调动和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