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学艺术中呈现的符号美学, 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解释过程与理解方式。如何准确地理解文学艺术中的符号美学, 论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 给读者准确地理解文学文提供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 文学艺术; 文艺美学; 符号美学;
一、文学艺术符号传播的美
文学艺术符号传播的美。文学艺术符号的传播, 从古至今, 因为经济技术的发展, 其传播形态也就有着显着的差异。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 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头传播,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 迎来了铅与火的传播时代, 传播效率显着提升, 后进入以电为基础的声音到图像到互联网的传播时代。从口头传播到铅与火到数字化传播, 不同的传播时代呈现着不同传播形态的美。
(一) 口语传播
资源有限的口头传播时代。这一传播形态所呈现的美主要表现在信息转换间的差异性上。在这一传播过程中, 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占主体, 更具有地域化的特点。声音语言展现的是个体独特的发声与表达方式, 不同的个体呈现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在这个传播的形态中, 传播双方多是处在同一时空环境内, 双方深切地感受着对方的言行。这里文学艺术符号传播所呈现的美主要以声音和肢体语言作为承载体, 并有着少量的岩画与装饰品作为表现形式。这一时期, 文字还没有发明, 只有传播的声音以及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装饰品, 这种传播形式的美, 主要体现在文明程度较低的史前社会形态中。
(二) 铅与火传播
当文字发明以后, 文明便被记录下来。最早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 其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占卜祭祀。文字的出现, 使得文明的传播方式就有了显着的变化。掌握文字的阶层便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 进而形成社会的统治阶层。甲骨文之后, 文字介质先后经历青铜器作为文字承载体, 竹简的广泛使用, 之后纸的普及运用。在这漫长的时间段里, 无疑这种铅与火形态的传播时代有着极其美妙的形式。首先, 甲骨文的传播, 文字刻画于骨片之上, 文学艺术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根据骨片上的文字呈现形式给予内容的判定和推测, 是以一种神秘莫测的符号美学呈现在大众面前。竹简的广泛使用到纸的普及。这个阶段的文学艺术符号的变化是一种统治阶级对文学艺术符号解释权力被技术的发展而强制下放的过程。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表现的美, 具有较为通俗的表现形式, 普通人能理解这样的符号所呈现的内容, 不能说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样的文学艺术符号, 但是这以传播方式给了一个认识这一符号的途径。
(三) 数字化传播
数字化传播这一传播形态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传播形态日渐唱衰的今天, 以文字、声音、影像高度融合的以数字编码为内核的互联网数字化传播使文学艺术符号的美学形态发展了颠覆性的转变。任何一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个体, 便能通过高度发达的技术媒介进行文学艺术符号的生产。其传播的效率也是空前的。时空的界限几乎被消解。长尾理论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 主流的文学艺术符号美学在长尾的头部, 然而其尾部则可以无线延伸作为大众独特的审美形态的表现。
二、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解码展现的美
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解码展现的美, 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机械权威解码展现的美, 第二阶段是联系分散解码展现的美, 第三阶段是融合互动解码展现的美。
(一) 机械权威解码
这一阶段呈现的美, 主要表现在权威。这时期的解码集中在少数拥有庞大权力的人手中。他们所获取的编码, 可以任由自身的解码而后进行传播。其能考虑到的制约条件可以忽略不计。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美就表现为单一的美, 有规则的美。甲骨文上的文字, 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图式, 这些所有的文学艺术形态都是按照统治者的要求进行编码创造。大众只能按照统治阶层所创造的编码进行认识。进而这一机械权威的解码所呈现的美是不可逆转的。
(二) 联系分散解码
联系分散解码展现的美, 倾向于民间对于文学艺术符号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一时期的解码方式, 是以群体为中心。不同的群体其领袖不同, 以字体变化为例, 越往后发展, 形成的派系越多, 学习者的效仿对象愈多。实现联系分散的解码学习。同样的, 对于文学艺术符号, 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解码释义。以儒学、佛教、道教为例, 这三者对同一事物则是不同的解码, 儒学强调入世, 佛学强调出世, 道强调自然。这个阶段的文学艺术符号传播所展现的美是纷繁的, 美的呈现形态也是着重思考的。
(三) 融合互动解码
融合互动解码表现的美, 是以个体的喜好为依据。因为技术赋权, 草根文化的膨胀, 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 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 网红的异军突起。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文化的改变, 文学艺术符号解码展现的美走向个体化, 独立的个体拥有其独特的解码方式。当然这个解码过程中也不否认个体会受到整个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解码展现的美正往小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张政文2006《从文艺学、美学到文艺美学建构--论康德对近现代文艺美学的理论贡献》, 《文史哲》第1期。
康德1918《判断力批判》 (英文版) , 伦敦大学出版社。
李泽厚2000《美的历程》, 《广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转型时期。这可以从艺术类型与审美特征上清楚地表现出来。如果说,秦汉艺术的主要类型是宫殿建筑、陵墓雕塑、汉画像石以及汉赋的话,那么,魏晋南北朝艺术的主要类型则是音乐、绘画(人物与山水)、园林、书法、诗歌等;如果...
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中的艺术思想与审美理想是当时背景下民族理想、精神追求的重要体现。处于明中后期的中国在艺术上与思想上也正经历着艺术革新、思想解放的碰撞、荡涤与变革。马克思曾指出,一个社会的自我批判总是在其自身尚未达到崩溃但矛盾又已充分暴露的...
从文艺美学提出之时,作为跨学科、边缘学科的文艺美学,成为文学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焦点问题之一。文艺美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性学科,学科的归属是否妥帖,学科的研究范畴如何定义,诸如此类的学术问题至今仍无确切定论,而其探讨争论的过程却有助于我们对此门...
西蜀园林作为四川平原地区的地方性古典园林, 蕴含着丰富的蜀文化内涵, 同时又具有西蜀地域特色的文艺美学特征。...
方东美,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之一,作为现代新儒学代表,方东美学贯中西、自成体系,尤其在文艺美学思想方面,方东美更是成绩卓然。虽然我们看到的阐释方东美哲学思想的专着论文不少,但是,专门论述方东美文艺美学特色的论着并不多。方...
一、作为学科定位的争论文艺美学自诞生起,围绕它是否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的问题一直受到争论。在《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综述》中,龙辛总结了文艺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四种观点:一是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分支;二是文艺美学是在审美关系中确立其对象与范围...
学者普遍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异化的时代,表现在文学方面诸如: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加缪笔下的自我变成了局外人,卡夫卡书写的主人公永远进不去眼前的城堡,福克纳发出了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等等。表现在哲学思想领域:马克思论述人在机器大工业...
绪论第一节研究目的及意义黄药眠先生是当代着名的美学家、文艺学家和作家。解放后他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一级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美学、文艺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文学创作和译着,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文艺学的建...
尊重并满足大众审美趣味的文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是一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文化,只是在满足大众的娱乐性同时更要注重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性。...
虚实,是一个宽泛而又复杂的范畴,它在中国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等许多方面都有涉及。虚实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点。虚实从传统文论角度看,既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原则,也是作家创作的表现手段与方法,所以虚实方法的应运关系到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