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

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克服研究前言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11-18 共306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进入 20 世纪以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成为一大哲学潮流。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就西方哲学传统而言,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辩证法的对立面,而是超验玄学的同义语。很多现代哲学家或哲学流派都以反形而上学的形象出场,并以破除传统形而上学作为开辟新学说的前提。站在世纪之交的尼采,应称得上是旗帜鲜明地反形而上学的代表哲学家之一。他自称反形而上学家,宣称要向传统形而上学开战。尼采以自己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抽去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两块基石--道德和逻辑,告诉世人传统形而上学自以为把握了世界的终极本质,实则是一厢情愿。不过,当尼采用强力意志对世界的根源和本质做出概括时,他又落回到了旧形而上学传统中去。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启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后期谈论艺术,并将尼采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课题。正是通过海德格尔的解读,一个形而上学家的尼采形象才得以建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即便后人指责他的阐释是对尼采的误读,阐释中也包含着深邃的思想。海德格尔具有强烈的反形而上学的意识,他在对尼采的解读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即对欧洲虚无主义的克服。

  在海德格尔的巨着《尼采》中,他"根据一些重要的例证依次端出尼采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由此试着对尼采关于艺术之本质"进行探讨。其中第四命题是"艺术乃是针对虚无主义的别具一格的反运动".笔者选取这一命题为切入点,探究海德格尔的艺术的本质及其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1.2 研究现状。

  结合本文的中心和研究目的,笔者从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思想和虚无主义问题三个方面搜集资料,主要围绕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艺术与虚无主义的关系进行文章写作。

  国内学者邓晓芒在其文章《欧洲虚无主义及其克服--读海德格尔<尼采>札记》中比较了海德格尔与尼采克服虚无主义的不同路径。根据海德格尔的解读,尼采是通过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来克服欧洲传统虚无主义的,这种方式的深刻性在于它不但揭示了欧洲虚无主义的源头, 而且暴露了这种虚无主义的本质。

  但这种克服未能成功,原因在于尼采仅仅立足价值立场,试图用一种新价值代替旧价值。海德格尔自己则追问存在,企图通过追溯西方形而上学源头来克服虚无主义,但也是无果而终。尼采反对把世界的本质归为逻辑,他以强力意志替代认识,甚至替代形而上学。学者张凤阳在其着作《现代性的谱系》中把艺术审美作为人类面对现代性危机的一条出路,阐释了尼采的强力意志和海德格尔的诗意存在。

  从国外来看,对尼采的解读者繁多,甚至出现一人一意的局面。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尼采》一书,使世人真正把尼采当作一名哲学家来看待。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观有过深入研究,曾发表《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导言》一文。他认为艺术作品在海德格尔那里之所以能显现真理,艺术作品的特征恰好在于它不是一个对象,它立足于自身之中。由于它立足于自身中,它不仅属于它的世界,而且世界就在它里面。意大利哲学家詹尼·瓦蒂莫在其着作《现代性的终结》一书写道,"虚无主义的问题不是一个历史编纂学的难题。更可能的是,它就是海德格尔把历史(Geschichte)与命运(Geschick)连接在一起意义上的历史性的(geschichtlich)难题","对尼采来说,虚无主义是指人们在《强力意志》第一版开头看到的注释中所指的'人类从中心滚到了 X'这样一种境况。"他认为,从《存在与时间》的话语开始,存在不是指留存下来的东西,而是诞生和死亡的东西,因而艺术的存在不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在某种意义上迫使我们并要求我们超越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年鉴·第二卷<海德格尔与尼采>》中,Michael E. Zimmerman 梳理了海德格尔对尼采阐释的发展,认为海德格尔与其说是不知内情的误读,倒不如说是采取特定方式以表述自己的思想。

  对于"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海德格尔一直更多地用基础存在论阐释。

  无论如何,海德格尔对尼采的阐释是批判也好,误读也好,两位思想家其实都行进在一条共同的道路上,那就是以艺术的视角穿透了现代性的迷雾,直面虚无主义的困境。

  1.3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可能的创新点:研究海德格尔者甚多,阐释其艺术本质观的也不在少数,但这种阐释多是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文本依据。但笔者认为,一方面,以往在对海德格尔艺术本质的研究上,《尼采》一书多扮演辅助角色,或者被用于尼采研究的辅助资料,但是海德格尔后期的尼采讲座开设了近十年之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海德格尔解读尼采的重视;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关于艺术的本质必须深入到其背后,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虚无主义的克服,才能说的清楚。

  关于艺术的第四命题涉及艺术、虚无主义以及二者的关联,与笔者的写作意图最为吻合。

  研究方法:(1)文本分析法。哲学研究首先要立足文本,笔者力求在理解作者本意的基础上对艺术第四命题进行解读,也只有通过文本的研究,才能不断深入,厘清海德格尔艺术的本质与欧洲虚无主义之间的关系,审视他的尝试性克服。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纯粹的逻辑是无法自行前进的,它只能在对历史的真实发生过程中产生。海德格尔同意尼采关于欧洲虚无主义并不是指某种学说或理论的说法,更重要的是虚无主义乃是一个历史事件。因为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才能理解虚无主义的到来,以及虚无主义危机的深刻性。

  (3)哲学思辨的方法。海德格尔的思想无不体现着欧洲大陆上德国哲学的思辨传统。哲学家们的很多范畴本身就与大众日常的理解有所不同或根本就是两回事,海德格尔的艺术范畴亦是如此。因此,在哲学思辨的过程中,概念、范畴才得以展开,它们之间的关联才能理顺清楚。

  1.4 写作思路。

  本文围绕海德格尔关于尼采的第四命题展开,文章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前言,分四个小节,分别阐述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写作思路。第二章为海德格尔与艺术第四命题,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对海德格尔进行简单介绍,侧重在他将尼采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后的思想,第二小节对艺术第四命题进行文本介绍。第三章阐释艺术,分为两小节。笔者选取的文本类型是一位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思想的解读,故而要以这种解读为起点,逐层深入,由被解读者到达解读者。第一节为强力意志与艺术。强力意志是尼采的核心范畴,海德格尔将"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置于首篇,通过讲解强力意志实际上到达了他艺术本质的观点,故而围绕强力意志实现关于艺术本质的一个侧面说明。第二节为艺术的本质,通过引入海德格尔着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从正面来阐释艺术的本质。第四章围绕对艺术第四命题的论证展开,分为四个小节。首先介绍虚无主义,然后以"上帝之死"详述海德格尔讲解的尼采所面对的虚无主义以及海德格尔自己面对的虚无主义的深刻内涵。

  尔后,需要解决的是命题中"反运动"一说,艺术是如何成为针对虚无主义的反运动的,或者说,在前文对艺术以及虚无主义分述之后,二者的联系是怎样在艺术第四命题中形成的,这构成了命题论证的尾环。最后,在海德格尔的解读中,探索这种反运动的本质是什么,是否获得成功。第五章为结论,分三小节,一是对海德格尔进行的尼采解读做出总结,二是对艺术第四命题做出评价,通过前文明显看出,艺术第四命题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审美艺术,自然更不可能是对审美艺术的特征概括或规律总结,它在本质上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是对欧洲虚无主义的一种克服尝试。三是对虚无主义的两种克服方式--克服的价值之路与克服的存在之路--做出评价,以艺术的方式探究两者有何异同,又为何皆未通达克服的目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海德格尔论文
返回:西方哲学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