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马克思主义在列宁的运用下,第一次得到实践的证明,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完全是科学的。1917年,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认可。在之后的三十年户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百年之后的今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民族复兴的实现必将成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就是如此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就是如此的具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又是内容如此的丰富。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理论体系。作为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还是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包含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中规代文学从开端、发展到结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分不开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从小到大,从边缘到主流历经三十年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第一个十年(1917年一1927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即《新青年》),标志着中国新文化动开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对当时中国整个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构成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始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社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发表了众多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理论文章。而之后又涌现出大量关于新文学的理论和创作实绩。因此在传统上我们将1917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五四新文学运动一开始,国内就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深入发展,《新青年》的作家队伍开始分化。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坚持将《新青年》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直到192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这一时期李大钊等人已经提出新文学运动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文艺要无产阶级化。悍代英、邓中夏等早期共产党集结在1923年创办的《中国青年》,掀起一次倡导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学的高峰。第一个十年是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十年新文学在这十年的发展除了是与旧文学的决裂更是对下一个十年作为主流思潮起到了理论铺垫和准备作用。
二、第二个十年(1928年一1937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关键的十年。这十年有众多的文学思潮: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海派商业文学。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全体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陷入了深深的苦闷和仿徨,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武器作为指导思想,将他们指向正确的价值观。1928年,太阳社成立和早期倡导浪漫主义的文学研究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样适应了大革命失败后复杂的现实斗争和无产阶级单独领导革命的需要,进而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在太阳社成员与鲁迅、茅盾论战中,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鲁迅、茅盾五四时期的作品无法满足当下的战斗需要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之后鲁迅和茅盾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学习下,有理有力地进行了反击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再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教条,经过这次的大讨论使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界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提升了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了解。1930年户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左翼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反动的文艺思想打退了它们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进攻,扞卫了文学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在文学事业的领导权,使革命文学在斗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左联提出文学大众化,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在左联的领导下,作家们创作了大量革命文学作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这一时期成为文学思潮的主流。
三、第三个十年(1938年一1947年)
这十年是中国最苦难的十年,这一时期,全中国被分为几片不同的统治区域: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作家们在这十年的作品也分成几种类型。
抗战初期航日救国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内容:有歌颂前线将士英勇抗日的作品、有鼓励民众奋起反抗的作品,作品中充满了对未来胜利的信心。这一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与大众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文艺属于人民的践行。
抗战相持阶段作家们的作品有的开始揭露抗战中社会的黑暗,有的则开始讨论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道路。在国统区揭露黑暗成为作家作品的主要内容。在沦陷区,爱国作家在日寇的铁蹄下,创作出民族精神鲜明的作品。在解放区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家的作品呈现出大众化特色。1942年在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讨论中,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光辉和战斗威力,对中国现代文学以至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文学的纲领性文件,使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使它与人民相结合并成为人民的文学的,是毛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哪。《讲话》的意义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文艺发展中的问题,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特别是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解决了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和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解决了革命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对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讲话》思想指引下,中国现代文学跃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一)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创作指导思想上,中国现代文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指导下,真正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和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五四新文学运动承担着反帝反封的任务,但作家创作与人民存在严重脱节。最终毛泽东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这一问题,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该怎样为人民服务。
(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也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十年中,新文学主要是反封建的主题。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暴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和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反映劳苦群众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作品的描写对象和接受对象主要是城镇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第二个十年里,作品的题材扩大了,反帝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恶的题材占了主要地位,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也比较多。反映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大量出现,特别是有些作品反映了三十代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如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第三个十年中,文学创作继承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不断发展。解放区出现了新的题材,写抗日斗争、农村土地斗争、工农业生产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反映工农兵群众的生活生产和斗争,歌颂解放区,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工农兵,成为解放区文艺作品的基本主题。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且影响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现代文学注入新鲜血液、生命和灵魂,为中国现代文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开拓了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现代文学在革命航道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不断发展。
任何一个学科的命名、理念、及知识体系的建构都是繁复的,且是源远流长。以新文学和现代文学两者而言,如果去探究它们之间是哪一个概念最先使用的?是哪一个人最早提出来的?恐怕十分艰难,也似乎不会有定论。记得钱玄同曾说,创造新文学的第一人...
一在现代中国,美国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值得效仿的师傅,备受艳羡,也因为参与了给中国制造困境的历史实践,成为被仇恨的对象。就现代文学而言,既有作家将美国美化成地上乐园,也有作家将它妖魔化成人间地狱。当然,更多的作家游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在远古先民的世界里,有仇不报是难以容忍的耻辱和失职,愤怒和痛苦的折磨似乎只有通过酣畅淋漓而又血腥残忍的复仇才能得到解脱.因此复仇作为人类早期记忆的一部分,是在远古先民争取生存过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大到部落的沦陷,小到家庭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
中国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之初,梁启超发动了以小说革命(1902)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引起中国文学体系的大变:以诗文为核心文学体系变为以小说为核心的文学体系。梁启超的灵感源于日本新潮,那时日本正在运用西方知识重塑汉语,整个汉字文化圈正在西潮影响下...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影响日强,国外民众渴求以新目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莫言凭借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幅鲜明生动的中国现代农村生活场景。在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的引荐下,莫言的作品成功地走出了国门,走进了诺贝...
文学作为社会人文意识高度凝聚后的表现,通常与社会现状以及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常对文学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可以实现对历史的深度剖析。自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的现代史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我国现代文学则是从1917年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下面...
摘要我国的网络文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网络文学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呈现出几何增长态势,现已形成了完整的网络文学产业链。随着近几年网络文学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实体书出版到改编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IP剧在商业上的成功...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承受着时代带给他的压力,接受与包容外来文化,成为当时必不可少的发展步伐.继承与摒弃也一度成为当时的话题,但是中国的实际国情带给文学上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接受并融入外来文化,并与之将相辉映是这百年积...
通过译介较传统经典较浅显易读、更贴合数字阅读时代受众需求的网络小说,由浅入深地培育海外受众市场不失为现阶段可行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之一。...
对于中国农民而言,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参照.城市生活的强大吸引力,历史地形成了中国农民进城的大潮.在现代文学中,不少作家不仅关注农村农民的可悲生活,也关注着为了生计奔波在城里的农民.夏衍的《包身工》、老舍的《骆驼祥子》、欧阳予倩的《车夫之家》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