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珠三角小小说作家群在中国文学界一直都很活跃,佳作不断,成绩斐然。肖建国是其中一位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立足于珠三角地域特有的文化,并与这里的历史元素、城市精神、时代特色紧密结合,体现出作者独树一帜的创作个性。 茶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茶马古道的悠远历史承载着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之有关的传奇故事也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作家肖建国创作的《两个伙计》这篇小小说中,在粤文化语境的氛围里 ,作者把茶文化这一元素与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两个伙计》立意新颖,讲述了一位茶庄的老伙计黄师傅的传奇故事。五十多岁的黄师傅在老东家开的如意茶庄做了几十年了, 老东家在世时很器重他,茶庄的生意也相当好。但老东家下世后,少东家作了主,茶庄的生意也越来越差。 少东家为了节省店里的开支,就想办法赶走老了无用的黄师傅,让另一个年轻伙计阿康来替代他。黄师傅也在无奈的叹息中准备离开。 就在他离开前为少东家做的最后一笔生意中,少东家才发现了黄师傅在古董茶具研究方面的惊人才能,然而这一真正的“无价之宝”却早已绝尘而去。 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小小说的有限篇幅中一波三折。其中关于茶壶的传奇故事让读者领略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读者对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断层和衰落而深感忧虑。
作品一开头便定下了一个文化基调,即粤文化语境,开头第一句便讲道:“羊城西门的如意茶庄有两个伙计,一老一少。 ”“羊城”即指广州,是粤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城市,也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近代以来商业尤其发达。粤文化是中国最具地方色彩的文化类型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域。 围绕着茶文化主题,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找出三个不同的视角,从而看到作家对这一主题三个层面的演绎。
一、视角一:中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黄师傅”
在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黄师傅是一位对中国茶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人, 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很丰富,对茶叶、古董茶具的鉴别能力很强,他的个性和人生经历都被作者赋予了传奇色彩。
黄师傅在少东家的眼中是“有些能耐”。他的能耐首先表现在“鉴茶”方面。“黄师傅看茶从不问客商,更不用品,他只需抓起一撮茶叶放在掌心,然后双手合拢,猛地呵上一口气,捂紧。 少顷,放到鼻端,眯着双眼,用力一嗅,跟着报出:武夷头水岩茶、安溪明前铁观音、福州香片六月白、杭州龙井……”[1]这种不看货只靠闻就能如数家珍的鉴茶能力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也常常令供货商“大眼瞪小眼”,也凸显了黄师傅的这种鉴茶能力可不是一般的能耐,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无人能及。
其次,黄师傅的“能耐”更加表现在鉴别古董茶具方面。 一把底部有裂纹的茶壶正要被少东家扔掉时,黄师傅却把它收了起来。 若干年后,当洋客商吉姆逊来到店里时,黄师傅对这把茶壶的一番解读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黄师傅娓娓道出了这把壶的来历和传说,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把壶是集看曼生的款、卢仝的诗、叶时春的手才得以问世,故称‘三绝壶’。 ”[1]
最终,吉姆逊愿意出一千个大洋买下这把壶,但黄师傅却又坦诚地提醒他这把壶可能是赝品,而吉姆逊仍然坚持买下来,因为他这个中国通对黄师傅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人品和才学都非常钦佩,他说:“这把壶若是这正的‘三绝壶’,那就是国宝了,像你这样的人也不会卖给我的。 这把壶肯定就是赝品,但它仿造的工艺绝对值这个价钱。更主要的是,我不但爱壶,更爱你们中国的文化,这把壶可以说是让我找到了了解你们中国茶文化的钥匙,这才是无价之宝。 ”
这段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黄师傅这一人物形象所显示出的人格魅力,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如此深刻认识的人必然会具有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这样的人又的确是我们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发扬者。只可惜当少东家认识到了黄师傅的“价值”,想要把他追回来时,“门外早已不见了黄师傅的踪影”。
黄师傅的传奇故事是全文的一条主线。黄师傅的命运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这也是中国茶文化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的曲折动荡历程的写照,让我们读者在惊叹黄师傅这一传奇人物的经历时,也在思考我们中国很多传统文化在当下共同面临的诸多困境。
二、视角二:喜爱并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洋买办“吉姆逊”
“鹰钩鼻子蓝眼睛的洋买办” 吉姆逊是个有名的中国通,对中国茶文化也有相当的了解,他能够很容易地辨别出少东家给他看的一些茶壶都是做工粗糙的赝品,又能看出黄师傅拿出来的那把茶壶是世间少有的宝贝。同时,他对中国茶文化中的曼生、陆羽等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描写都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西方人眼中的非凡意义。
作者借助这样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展示中国茶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让我们看到,这种文化魅力是可以超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跨越民族界限,体现东西方共同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向度。所以,在吉姆逊看来,这把“三绝壶”是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一把钥匙,哪怕是件仿制品,仍然可以让西方人感受到东方古老的茶文化的神韵。作品的主题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然而吉姆逊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还没有达到像黄师傅那样炉火纯青的程度。吉姆逊在鉴别黄师傅拿出来的古董茶壶时, 根据作家的经验及茶壶的特征,认为这把壶是一把“曼生壶”,并且对历史上曼生壶的来历也略知一二。他说:“曼生是乾隆年间宰相陈鸿寿的名号,他一生爱茶爱壶,家里常年供奉茶圣陆羽之像,曾亲手绘制十八壶式,得到乾隆的交口称赞,但流传下来的壶式却极少。 ”[1]
吉姆逊根据这把壶的特征,再加上壶身上那些诗文和鬼斧神刀的篆刻手法,认为这是一把曼生壶。 但黄师傅却说他只看对了一半,这把壶还有吉姆逊所不了解的更多更神奇的内容,他如同讲天书一般道出了这把壶所潜藏的令所有人都惊叹不已的文化传奇,不由得人不叹服。 作者通过这段描写向读者表达着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极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地研究和发掘,才能领略到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和美学特征,否则只能是不全面的一知半解。
三、视角三:缺少文化眼光的“少东家”“阿康”
在少东家和阿康眼里,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就是金钱,商人的唯利是图行径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对于年事已高的黄师傅,少东家就开始有点厌弃他了,因为黄师傅“背驼了,头发也白了,除了眼睛,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 ”在少东家看来,他对茶庄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只是白拿工钱。 于是在阿康的鼓动下,少东家让黄师傅到后房去干重活,而让阿康穿上长衫看柜台了。少东家只是知道黄师傅年轻时的确有些本事,却不知道黄师傅对茶文化和古董茶具的独特认识和深入研究。 他只看眼前利益,却看不到深藏在黄师傅身上的文化素养。 最终,少东家还是变着法地要把黄师傅赶走。
其次, 在洋买办吉姆逊来店里选购古董茶具时,少东家却想把一些做工粗糙的赝品卖给他。这一行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商人的奸猾,也让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出他经营的茶庄之所以越来越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他以前也是经常拿粗糙的赝品卖给客人赚昧心钱的。 可惜吉姆逊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对古董茶具的辨别能力比少东家还要强。 正是由于缺乏文化眼光和文化素养,少东家不仅看走眼了黄师傅,也看扁了洋买办。
最后,当少东家和阿康见识了黄师傅的真正本事以后, 他们才意识到了黄师傅才是真正的 “无价之宝”。 然而这一恍然大悟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黄师傅可以为他们赚更多的钱,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懂得了黄师傅身上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当他们打算追回黄师傅时,门外早已不见了他的踪影。 这给读者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考。 商业利益往往是摧毁文化的致命原因。 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不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只是追求商业利益,那么其优秀的文化就会渐渐地消失。 由此联系到我们当下,我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对文化的破坏几乎比比皆是,也让许多悠久的文化被摒弃,真的是得不偿失。
这篇小说从以上三个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美妙传奇,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构思和逼真的形象塑造, 把深刻的文化主题融入小小说的短短篇幅中,虽短小精悍,却有新颖的立意。 在当下的现实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如果抛弃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陷入一片苍白。作者在这里也是在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重要观念,这也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所在。 也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更多地去学习和了解我们中国绵远的茶文化,领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意。
参考文献
[1] 肖建国.那年大雪[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13.
叶梅,这位湖北恩施籍的土家族女作家,以执着自信地展现鄂西秀美神奇而又雄浑险峻的自然风光和书写鄂西土家族儿女的生存境况、精神品格及其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命运的作品名扬文坛。研究者则称其作品为土家族文化小说[1],极力挖掘其作品中所蕴涵的土家族优...
张炜是一个立足于大地的歌者,在这样一个追求物欲的时代,他的作品像一丝丝清新的风吹过文坛,而《刺猬歌》中呈现的民间意识也为文坛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指向与借鉴。一.《刺猬歌》中的民间立场与视角民间概念最早是由陈思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月光》是海子的一首现代朦胧抒情诗歌。诗人于1964年出生于农村,是颇具影响力的当代青年诗人。自1982年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到1989年卧轨自杀,海子短暂的创作生涯给我们奉献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晚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被打破,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被强行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成为殖民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应对外来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着书立说表达自己对...
在钱钟书《上帝的梦》中,作者称上帝“真不愧进化出来的。他跟原始的决然不同。他全没有野蛮人初发现宇宙时的迷信和敬畏。他还保持着文明人惟我独尊的自信心。...
辽宁新宾是满族文化的故乡,那里有深厚浓郁的关东文化,连绵的群山、肥沃的黑土、风云际会的历史、波澜壮阔的现实,都在这里交汇、融通、碰撞诗人林雪以执着的热情,义无反顾地书写、表现、歌颂这块热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林雪诗歌里,故乡的意象内敛而...
在远古先民的世界里,有仇不报是难以容忍的耻辱和失职,愤怒和痛苦的折磨似乎只有通过酣畅淋漓而又血腥残忍的复仇才能得到解脱.因此复仇作为人类早期记忆的一部分,是在远古先民争取生存过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大到部落的沦陷,小到家庭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池莉、刘震云、方方等一系列为代表的作家相继发表了贴近市民生活、言说世俗窘迫的作品,掀起了文学界新写实主义的热潮,在获得民众支持的同时掀起了评论界的评论热潮。新写实主义小说在大的方向上仍可归于写实主义流派,但在写实的基...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封建等级社会中,男人是世界的中心,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与权力,反而被神权、政权、族权和夫权紧紧包裹着.《周易》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列子》云: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
第2章人与城的互喻:多维的都市女性世界虽然半殖民主体的都市眩晕体验显示出半殖民环境对人性的异化与扭曲,将人与都市的距离拉远,使人对都市产生一种排斥感。但是穆时英笔下的都市女性世界却为我们认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打开了另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