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一、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概述
(一)以法治国概述
1、以法治国的含义
2、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二)以德治国概述
1、以德治国的含义
2、以德治国的必要性
二、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一)依法治国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执法、司法态度
(二)以德治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德治观”
(三)“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引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
3、“以德治国”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加强
4、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
(四)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更加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对高中生的关注。高中生处于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孩子塑造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更是打下良好学习基础,为高中学习积累知识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本文着重对家长的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自我效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家长教育,高中生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能反映出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的判断和推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丰富,这个概念目前已经获得了大量心理学是正的研究支持。已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人有很广泛的影响,它能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高中生阶段是个性转向成熟的过程时期,伴随着身体的变化,高中生会逐渐把关注从外部转向自身,并产生属于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形成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独特看法。在班看来,家庭、同伴和学校都是高中生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其中家庭更是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地方。在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家长对待孩子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更是对孩子的自我效能产生重大影响。
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曾指出在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的研究上,不仅有着行为结果的影响,更是受到人在长期的行为模式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固定的认知所形成的对行为结果与效能的期望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行为人主管意识领域里的一部分[35],在Bandura 社会认知理论中有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的描述,区别于传统的信息学的能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中有关自我效能感的描述着重从行为主体内心世界出发,着重从个体心身机能的发挥的角度来探讨行为主体在选择行为模式中所体现出的作用。在这种观点下,每个个体都有着独立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对自身能力、经验等进行反复思索和评估,来影响着行为主体的活动。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一Efficacy),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影响下,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对于自身所要进行的行为,从行为的动机、行为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完成既定目标所需要的各种组织和执行的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在这一判断过程中出现并持有的固定的信念和态度即是自我效能感。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用通俗的话语表述即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能力所产生的判断,是主管意识领域的一部分,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虽然是行为主体对于自身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仅仅是行为主体对于即将实施的行为的一种预测,它是主体从思考该活动开始,在分析完成既定目标所需能力的基础上,对活动作出选择,并且反映到大脑的全过程。对于自我效能感,从其概念表述上可以看出这种主观判断取决于行为主体的行为能力如何,然而,实际情况下,它多数是取决于行为主体对自己的相信程度,相信自己通过自己所掌握的部分来完成一定的目标。
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社会认知理论中认为青少年在一定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等都受到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对青少年今后面临选择、处理问题时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其所产生的相对应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前述的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中提及到自我效能感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自我效能感所产生的作用也可以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可以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其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行为能力所产生的判断,是主管意识领域的一部分,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行为主体在面对新事物或者新的环境时所产生的或者说是所具有的一种对于自身能力的相信程度。对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概括:第一,自我效能感局盯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采取何种态度,是坚持亦或者放弃,由于从本质上看,自我效能感是对自身能力和自信程度的一种反应,因此,在面对困难时,自我效能感强的主体往往会选择继续坚持,而自我效能感较差的主体则会选择放弃;第二,自我效能感决定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如何以及定位的持续时间如何,这种作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我效能感通过对人们以往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能力的总结进行的主观判断,因此,在判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以往实践经验的影响,成功的或者是失败的经验,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也影响着人们今后的行为模式和对待某种行为的持续时间。第三,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简言之即是,自我效能感高的行为主体,自信程度也相对较高,对于自身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有着很好的把握,那么,当行为人面临困难的时候,在这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其思维和情感也会受到波动,当然,这种波动往往会朝着有利于行为人发展的方向进行。第四,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到人们活动时产生的情绪,这一作用也是基于自我效能感的本质而言的,自我效能感强的主体在活动时其情绪是激昂奋进、自信有活力的,然而,自我效能感差的主体则会在活动时有种被动接受或者怯弱、紧张、焦急、不敢前进的情绪。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行为主体对于自身所要进行的行为,从行为的动机、行为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完成既定目标所需要的各种组织和执行的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即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能力所产生的判断,是主管意识领域的一部分,这也就决定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要是取决于做出这种主观判断的根源不仅依赖于行为主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评价和预测,这种预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出来的,而是以一定的内部或外部的环境为支撑的,自我效能感决定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如何以及定位的持续时间如何,这种作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我效能感通过对人们以往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能力的总结进行的主观判断。而上述所指的这种环境主要是指与行为主体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且影响着行为主体的判断能力的环境。具体而言,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这种外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的社会信息来源、生理信息来源[40].前者主要是行为主体对于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所产生的,具体是指实践的成败经验,这种经验影响着个体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知,影响着个人对于自信程度的把握。从这种经验所产生的作用来看,成功的实践经验往往能够提升主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实践经验则对主体在对自身评价时产生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家长、老师对行为主体的一些言语上的劝导也是社会信息来源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劝导或鼓励都对行为主体传达着某种间接地自我效能信息。生理信息来源则是从个体在面对某种即将实施的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心动态,或紧张或镇定或自信或平静。经调查研究表明,采取各种方法或措施减少行为主体面临某项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紧张焦虑的反应,消除这种主观恐惧的情绪,有利于行为主体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对于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从主体上将其限定为高中生而言的,它是指初中生对于自身将要实施的或者面临的某种行为、活动,通过对自身行为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自信程度的分析,所表现出来的对自身的主观判断,它在性质上与自我效能感没有差别,在影响因素上,也同样受到社会信息来源与生理信息来源等的影响。
四、 家长教育方法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对子女的日常生活进行抚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管理的模式以及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分类和概括,这种教养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是家长与子女的相处模式的体现,是家长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给子女的表现,这种情感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子女教育以及性格的塑造方面。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完成一定的目标,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能力和对问题的把握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其对高中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本研究调查显示,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着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的家长教养方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家长会以情感温暖的方式管理教育孩子,会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理性对待,同时也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其自我效能感也会有所提高。相反,严厉型、溺爱型、忽视型以及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下,家长对待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采取过分严厉、过分溺爱,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理不睬等不合理的做法。在这种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往往会表现出缺少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散漫无纪律、质疑自身能力、对待学习不认真等不良的影响,极度不利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一)、家长教育方法的分析与讨论
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单位,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作为家庭最具影响力的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细致的分析家长对孩子在学习、生活、思维、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家长文化程度密切切相关、家长的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孩子的性别、孩子所处的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都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关注程度较高,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学习上的督促,更重要的是对其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过分干涉[56].除此之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其对于子女的教育关注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母亲在家庭分工中是抚养教育孩子的主力军,对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相对较高。同时,家长所体现出的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有所区别,很少会出现放纵溺爱型、任其发展型等不利于高中生学习、生活的教养方式,而是采取宽严相济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家长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权限,也会在行为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方面给予孩子指导,养成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采取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过程中也会严格要求自身,多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与讨论
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关的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出,对行为主体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家庭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些家庭因素中,又可以分为家庭外环境因素和家庭内行环境因素。所谓家庭外环境因素指的是家长的文化曾度和受教育水平,其中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除此之外,家庭的结构如何,父母的工作、家庭的收入等等都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对于家庭内环境因素而言,则主要是指除了家庭外环境因素在内的其他一切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其中尤以家长的教养方式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着力于从家长的教养方式这一内在的因素为切入点予以分析,通过对两百名高中生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可以将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或者称之为权威型、严厉型,溺爱型、民主型(又称之为宽容理解型),信任鼓励型以及忽视型等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的教养方式。在这众多的类型当中,又因为父亲和母亲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采取的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对高中生有着不同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父亲或者母亲宽容理解、信任鼓励,能够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则对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相反,如若父亲或母亲过分干涉孩子的隐私、采取严厉的手段压制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甚至是某些合理的想法、行为,亦或者是对于孩子的要求无限制的满足,这种或放纵或严厉或溺爱或忽视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良好发展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同时,在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父亲严厉的程度较高,并且,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家长对于子女的管制、甚至是一些隐私的干涉大都视为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在调查结果中甚至出现部分高中生对于严厉型教养方式赞同并支持的情况。除此之外,受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的影响,对这种传统的家庭分工,使得中国大部分家庭,父亲往往要承担起负责家庭日常经济开销的责任,因此父亲的较多精力多投放在工作上,而教育子女、抚养子女的责任则就由母亲承担。因此,在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对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相对较高,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成果,还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三)、家长教育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
首先,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着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的家长教养方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家长会以情感温暖的方式管理教育孩子,会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理性对待,同时也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这种自由不仅包括人身自由还有一定的情感自由和精神自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其自我效能感也会有所提高。相反,严厉型、溺爱型、忽视型以及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下,家长对待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或者过分严厉,或者过分溺爱,认为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应该满足,或者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理不睬,仅满足其温饱就视为已经履行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在这种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孩子或者缺少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家长的帮助,或者蛮横无理,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散漫无纪律,对待学习不认真,自身的行为能力和判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相对受到影响,更加不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其次,家长的教养方式也与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家长的职业等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受教育文化程度越高、所从事的职业多为知识阶层或者教育工作、家庭结构健全、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家长往往会选择民主型这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同时,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自我效能感也相对较强。最后,在明确家长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哪些影响的基础上,应当建议家长朋友采取正确的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养方式,其中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较为合理和科学,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当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给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结论
总之,高中生处于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孩子塑造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更是打下良好学习基础,为高中学习积累知识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不断加强对高中生的教育,为其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芸芸。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2] 贾红彬。 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05).
[3] 邹玉龙。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01).
[4] 林晓丰。 浅析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目录摘要一、宪法解释的含义及原则二、宪法解释的必要性三、西方主要国家的宪法解释制度之比较四、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及其存在问题五、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之完善参考文献摘要宪法解释制度是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依照一定的解释...
题目:我国违宪审查制度该何去何从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引言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2研究现状1.2.1违宪审查制度发展概况1.2.2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现状1.2.3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1.3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3.1本文...
目录摘要一.人权具有普遍性二.人权具有特殊性三.人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参考文献摘要从人权的概念产生开始,历史就确定了人权的普遍性,人权是所有人仅仅由于是人而拥有的一些权利,是生来就具有的,人权属于任何时代任何地区所有的人,不管...
目录摘要关键词前言一.人身自由(一).人身自由的概念1.公民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2.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二).人身自由的内容1.人身自主2.行动自由二.人身自由权(一).人身自由权的概...
题目:中国宪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法律依据二.在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基本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是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