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我国的治国之本,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进入更高阶段,《宪法》的建设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效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宪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管理体系,更好更快地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本篇论文我们就针对宪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一、宪法在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行的《宪法,序言》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国家在今后发展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集中全部力量推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努力把我国构建成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宪法当中的各项规定,都是党中央经过对当前时代形势的正确分析,及时上升到了立宪的高度,所产生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认识都是十分片面的,对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分析做出了过坏的打算.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力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我国的法律体制开始做出一些改革.
我国的改革同原苏联的改革还是有所不同的,原苏联的改革是从政治领域开始的,注重高层的管理,反而忽视了基础经济领域内的改革.而我们国家的改革则是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开了这个缺点,扎实开展,稳步实现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繁荣,逐步走向了一个人民幸福、政治稳定的富强之路.之所以会取得这些优异的成绩,就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宪法发挥的指导性作用.它采取开放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与时俱进的政治方向,为我国的国体和整体划分确立了明确的体系,解决了国家在发展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宪法的保障使得党和人民真正认识到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政府开始实行一种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仅实现了一种阶级的突破,更是一种维护阶级和利益的发展与变革.实践证明,1982 年,《宪法》的修订吻合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情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愿望,充分地尊重了国家的客观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成功.
二、宪法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丰硕成果
我国现行的宪法,其指导思想完全吻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规定了国家要在党的统一领导和马、列、毛、邓、三的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完善社会各项制度,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宪法就是保持了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致性,体现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现行的宪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自从 1992 年开始,我国的宪法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运作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主要是体现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 1978 到1997 这 20 年间实际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9. 8% ,成为了这一时期全世界当中,年经济增长率最高国家,远超过了全世界同时期约为 3. 3% 的平均增长率.整个体制建设对我国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影响,经济的结构也开始朝向对产业发展有利的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功效果.
现行的宪法还在实践当中充分体现了其稳定性和开放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伟大的实践都证明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开创出了经济特区,构建起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以及三资企业等等,充分体现了宪法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稳定性.比如说,九三年修改的宪法中,对第 7 自然段的修改就体现出了邓小平同志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胆识,体现出了宪法的指导性意义.
三、宪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保持与时俱进,推动法制建设
要保证宪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必须要确保宪法的实施,发挥出它的指导性作用,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显指出了要积极推进法制改革,健全法制,发展民主的依法治国.宪法的存在就是为了促进我国多种所有制之间的共同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的发展,不仅是宪法自身要制定出合理的指导方针,我国的一切组织都应该认真执行,而且人民群众也应该积极学习宪法,并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最高法律权益和法律效力,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宪法意识,公民也要在了解中对宪法的实施做出实时的监督.
宪法的建设必须是同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吻合的,在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世界的经济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和信息化都是我们要及时面对的发展态势,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宪法的构建同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统一性.
四、结语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我国发展方向的指导纲领,是我国的生产力取得了不断的解放和发展,进一步调动了我国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宪法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构建了新型的发展模式,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初期的社会基础.我们应该依靠宪法、实行宪法、遵守宪法,使宪法发挥出更多效力.
参考文献:
[1]李慎之.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 改革,1999( 03) .
[2]蒋清华. 论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03) .
[3]郭曰君,吕铁贞. 社会保障权宪法确认之比较研究[J]. 比较法研究,2007( 01) .
紧急状态问题成为宪法理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使得近代宪法诞生伊始学者们就将其置于重点研究的领域,亦即如何实现紧急状态下的法治化,既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又保证宪法基本价值不被破坏。...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监督制度。回溯其在中国封建社会下的制度沿革,虽然其机构名称(会稽、宰夫、御史、比部等)几经变化,但其均不脱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纠察百僚,纲维庶政的职责,但在封建皇权体制之下,审计制度充其量也是封建皇帝统御臣民的...
结论没有表达自由就没有民主政治,没有民主政治也无法形成一个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对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对此各国的限制方式表述不一,但大意都是不得损害他人的、社会的利益。如果没有正当的...
基本义务是宪法强制公民对国家履行的责任。法治国家奉行义务法定,设定义务的规范须由立法机关以法律为之,意味着只有人民同意才可制定侵害自身权利的条款。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固然强制公民履行,但其本质属于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和干预,故适用法律保留...
关于宪政,近来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中国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宪政讨论热潮.其巾,《联合国宪章》的中译者、1948年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评为世界50位杰出法学家之一的杨兆龙先生于1944年5月在《中华法学杂志》第3卷第5期上发表了《宪政之...
目录摘要一、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概述(一)以法治国概述1、以法治国的含义2、以法治国的必要性(二)以德治国概述1、以德治国的含义2、以德治国的必要性二、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一)依法治国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执法、司法态度(...
检察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并存于1982年宪法文本中。《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学界对二者的内涵和功能等并没有达成共...
宪法人格权在本质上属于基本权利, 而民法上所谓的人格权属于私法上所拥有的权利。在两种不同体系下, 人格权的发展路径以及主观权利属性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根据基本权利的客观法属性作为连接纽带, 宪法权利下的人格权与民法权利下的人格权, 可以进行间接性的互...
经过多年的酝酿与探索,中国的司法改革终于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公正”确定为司法的最高价值目标,明确指出司法改革的目标要求是“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
一、宪法解释方法在宪法学上的核心意义近些年来,宪法解释方法问题日益为我国学界所关注并成为中国宪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多重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法哲学层面之玄思,缺乏在对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和分析。宪法解释方法应以实践为指向,对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