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义务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 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中看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这一做法,明确了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对人员的一个有效保障,也是从宪法学意义对国家义务进行系统的考察。
一、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的理论基础
( 一) 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的分析法学基础
分析法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注重体现国家义务的观点,认为法哲学的基础是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针对于这一问题,美国分析法学家霍利菲尔德认为: “权利应包括自由权、权力权、豁免权以及要求权。”这四种权利在进行转化过程中,可转化为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利两种。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利相比,不具备权力权和豁免权,但具有要求权和自由权。国家有义务满足个人的要求权和自由权,并且不能对个人进行强制。由此可见,个人的要求权和自由权是国家义务的基础。
( 二) 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的宪法哲学基础
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的宪法哲学基础,主要是从客观价值秩序这一问题来阐述的,现代宪法中,国家需要保证公民的自由权和要求权,也就是满足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自由。同时,在对这一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西方法律进行有效借鉴。西方法律中,强调客观法律和主观权利。客观法主要是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提出约束人行为的法律条文,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大众利益。主观权利是指自由人对自身权利的一种追求,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实际生活需要。
主观权利是客观法律建立的基础,客观法律必须考虑到主观权利这一关键性问题。从这一问题来看,主观权利的建立,要明显先于国家法律构建。同时,主观权利的内容也并非是法律规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规定。
法律只不过是为了更好满足这一要求,从公众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文和框架,对这种权利予以肯定,使之能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相应的保护。主观权利是公众意识的一种体现,法律在承认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会予以保护,并对违反这一权利的行为人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处罚。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也是介于主观权利和客观法律这一基础形成的,自由权利意识对国家义务有着重要影响,基本权利的价值越高,国家保障义务也就越大。
二、国家义务的本质特性
( 一) 国家义务的政治性与道德性
关于国家义务这一问题的分析,学者们通过会考虑到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性,二是道德性。马基雅维里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时,主要侧重于统治权问题。即国家应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能够更好地保障公民利益,并且他提出了国家的目的,就是分享共同利益。国家在建立过程中,必须要以满足公众利益为主,并且能够对违背公众权益的人进行有效处罚,而相应的处罚条件,渐渐地就形成了现代法律的基本框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马基雅维里注重人的自由权利平等性,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在罗马时期,自由权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得到了法律的有效保障。
( 二) 国家义务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自律性和他律性是国家义务的重要属性,也是从不同角度对国家义务的一种现实分析。关于这一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义务的自律性和他律性,无疑要站在公众利益角度进行考虑,要保证国家能够更好地满足公民基本权利。但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他认为国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使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马基雅维利则认为,国家要注重保障公民的司法财产,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否则的话,必然会走向灭亡。洛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认为,国家是保护人民的。由此可见,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最基本的义务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公民的自由权、私有财产权等。这些权利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是基本权利无法保障,国家义务无法履行,国家将不复存在。霍布豪斯与格林一样,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他认为国家的义务是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社会上出现的灾难进行接触,对人民进行有效救治,确保人民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生活。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发展过程中,自律性和他律性具有统一性,其中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的内容及构成
( 一) 我国宪法文本对国家义务的规定
首先,我国宪法文本中对国家的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宪法第 33 条中,做出了如下解释: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宪法第 33 条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国家以宪法最高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保障。
其次,宪法构成的基本法律条款中,对公民权利都有着相关规定,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这些法律规范,构成了我国国家义务体系。在法律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人格尊严权、住宅权、通信私密权等基本权利,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基本权利体现出了国家义务。
最后,我国宪法总纲以及其他国家机关职权的相关规定中,还做出了其他基本权利和国家保护义务的规定。其中,宪法总纲中较多的谈及到了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以及国家保护义务。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规定,主要有拥有权、继承权、转让权等权利。宪法第 11 条中,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予以保护。此外,国家机关职权中,也考虑到了公民基本权利等内容。例如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等。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以法律形式进行保护,充分体现出了国家义务。
( 二)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保障义务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保障义务,是为了更好地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保护,让国家法律在实际保护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此,在进行立法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考虑和照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条款,一旦公民基本权利遭受侵害,可以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对被害人予以保护。在实际保护过程中,则根据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进行执行。这种模式下,对传统的人权保障观念进行转变,能够更加明确人权分类。同时,国家通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进行人权保障,具有实质性意义,能够真正解决人权问题,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体现出了国家义务。除此之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法律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保护工作,其工作必须以国家法律和国家现实状况作为基本参照。
[ 参 考 文 献 ]
[1]陈慈阳。 宪法学[M]. 台北: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2][美]杰克·唐纳利。 王浦劬等译。 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陈醇。 论国家的义务[J]. 法学,2002( 8) .
[4][法]来昂·狄骥。 宪法学教程[M]. 沈阳: 辽海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一、问题提出:公租房的社会权表达自2009年住建部提出公租房建设政策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青岛、厦门等城市纷纷开工建设或收购了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房房源。这种由政府建设、低于市场租金限价出租、能长期稳定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成为...
合宪性解释也应当是一种独立的解释方法。宪法是法律体系中最高位阶的规范,其他位阶较低的规范应当以高位阶的规范为方向进行解释,这是法律体系内部秩序性的要求,法院在适用法律的司法过程中也是这样做的。...
第二章基本权利法律缺位2.1基本权利的实现。基本权利(FundamentalRights),指由宪法加以确认和规定的,公民在政治、人身、社会等方面的基础性的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内容,旨在让所有人有尊严地活着,且生活得更美好。基本权...
结语我国有根深蒂固的崇尚国家权力而漠视公民权利的文化传统,政府体系庞大,行政权扩张迅猛而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在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研究中,不可否认在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社会正常秩序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国家紧急权的行使能维护国家...
第四章法律缺位下的宪法司法适用4.1宪法司法适用的实践。在之前已经论述到,为了保障基本权利,法官在基本权利法律缺位的情形下不得不援引宪法来解决私主体之间有关基本权利的纠纷。适用宪法做出的裁判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司法实践中。分别列举有关公民言论...
一、内涵及类别的区分在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中,长期困扰宪法学者的一个基础问题就是什么是宪法权利?依据宪法而产生的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宪法所规定的权利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质的规定性的不同?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与民事权利有本质上的区别,从内涵上讲,基本权...
婴儿接种疫苗死亡毒奶粉瘦肉精等多起恶性事件,呼唤理论界和实务界加强对健康权的研究,加大对健康权的保护力度。然而,目前我国学界不但对健康权的概念众说纷纭,对于健康权的性质也存在诸多争议。争论主要围绕着健康权究竟属于人权、基本权利、宪法权利、...
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特征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本权利是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基本权利的存在有其绝对正当性,但其行使绝对有界限。一个基本的法理是:如果人人都享有绝对的自由,则人人均无自由可言。因而,公...
第三章基本权利法律缺位的根源探讨3.1基本权利的历史性。关于基本权利法律缺位的原因,有部分学者将其归于立法技术水平的不足以及立法者的懈怠等主客观原因。不能否认这方面原因的存在,但我们可以据此提出一个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足够高明,立...
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宪法规范应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研究课题。就此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宪法司法适用的相关制度以及理论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并分析了大量司法案例,对上述问题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