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近年来陕西舞台精品生产的综述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7-16 共3746字
论文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舞台艺术繁荣发展的内在源泉。近年来,陕西舞台精品生产,以创新推动发展,以政策扶持推出作品,以资金倾斜推出精品,以关注生活,关注现实,惠及百姓推动发展,精品生产亮点纷呈,呈现出了以下几大倾向。

  一、涌现出一批精品,在国内外活动中大放异彩

  新时期,陕西省以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易俗社百年庆典、东西部手拉手陕西·上海文化周等活动为契机,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努力抓创作促繁荣,推出了一批思想深刻、受众面广、雅俗共赏、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同时,对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以来涌现出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剧目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反复修改,不断提升,倾力打造,使其在国内外艺术活动中大放异彩。大型舞台木偶皮影剧《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参加了第 21 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荣获本届艺术节最高奖项———“最佳剧目奖”。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荣登 2011-2012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秦腔》入选 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大唐赋》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创作金奖。儿童木偶剧《太阳神鸟》荣获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出奖。《关中往事》获得第六届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西安市豫剧团的豫剧《女贞花》参加中国第二届豫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演员表演奖。

  二、剧本创作数量相对稳定,创作题材体裁不断拓展

  2013 年,为了进一步摸清全省舞台艺术生产状况,我们采取了实地调查、开座谈会,下发统计表等形式,对全省各市(区)及省直院团舞台精品生产情况,开展了全面调研,除杨凌区和省京剧院未报送材料外,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
 2011 年—2013 年全省各市(区)创作剧本未来排剧本数调查表
  结合报送的调查表统计分析,2011 年 -2013 年全省新创剧目共 524 个,2011 年新创剧目 181 个,2012 年新创剧目 188 个,2013 年新创剧目 168 个。其中大戏,2011 年全省新创剧目 38 个,2012 年全省新创剧目 39 个,2013 年新创剧目达到 40 个。新创剧目每年稳定在 170 个左右,大戏稳定在每年 40 部左右。
  总体来看,数量不少,体裁不断拓展,涉及剧种广泛,囊括了秦腔、京剧、晋剧、话剧、舞剧、歌剧、长安道情、木偶、杂技、曲艺、交响乐、民族器乐等艺术品种。新的艺术品种不断涌现,如信天游歌舞剧、陕北秧歌剧、杂技主题晚会、实景舞剧、歌舞音画等,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艺术形式。如: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上,参演剧目达50 台,涉及艺术品种及剧种达到 14 个之多。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秦腔》《家园》等在题材、体裁上都有所创新。呈现出多角度描绘陕西人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睿智聪慧的典型形象;彰显出陕西以人为本、崇尚品行气节、关注社会民生、豪迈进取的时代特质。

  三、现代戏创作题材不断拓宽,关注民生成为新亮点

  2010 年以来,我省现代戏创作成绩显着,推出了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秦腔》《关中往事》《家园》、话剧《两万五》、眉户现代戏《山沟沟里的年轻人》、商洛花鼓现代戏《月亮河》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这些剧目关注普通百姓、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普通劳动者的痛苦与欢乐、挫折与成功、梦想与追求,体现了我省剧作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秦腔》《家园》。《西京故事》第一次将触角深入到了小人物农民工的生活。揭示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在城市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在城市机会多,困难也多的尴尬境遇,以及在时代浪潮中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梦想,从而演绎了世间百态、各色人等鲜活的个性,表现了普通人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勇敢坚忍的精神信念、折射出小人物身上具有的真、善、美的人性价值与精神气质。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秦腔现代戏《秦腔》,以农村改革为背景,以陕南一个村镇为焦点,讲述了中国乡村改革开放过程中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表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秦人与秦腔的关系,抒发了作者对农民失去土地、农村传统文化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与深切同情。这两部现代剧目,拓宽了我省现代戏创作的题材领域,将我省现代戏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家园》第一次将舞台艺术的视角伸向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心灵伤害方面来。以陕南泥石流给小山村造成的灾难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灾害带给人们无法抗拒的生活困难、财产损失与精神折磨,艺术地再现了市长张永安在指挥救灾中所见、所闻后的自我反思,决心为群众彻底解决问题的心理历程。塑造了小梅、梅奶奶等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四、歌舞剧、音乐剧创作新意频传,亮点纷呈

  近年来,陕西的歌舞、音乐舞蹈剧创作新意频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先后涌现出了大型乐舞诗《大唐赋》、大型交响套曲《长安》、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大型情景乐舞《耀瓷丰韵》、大型陕北信天游歌舞剧《兰花花》、陕南情景歌舞《秦巴山水间》、陕北风情歌舞《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大型演唱、演奏音乐会《音画三秦》、大型木偶励志儿童剧《太阳神鸟》、音乐舞蹈诗《统万风》、西部风情歌舞儿童剧《陕北娃娃》等。这些作品或偏重于展示大唐文化青春靓丽、豪迈进取、雍容大度、宽厚包容的胸怀;或通过交响乐的艺术形式,用音乐描绘古长安最具经典和代表意义的形象,展示出长安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历史风貌;或以新的视角与表现手法,通过对乡情、恋情、风情的深度挖掘,勾勒出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新陕北,反映了新时代陕北人厚德载物、青春靓丽的生活内质;立体地展示了陕西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动态地再现了耀州陶瓷千年不熄的精魂;全方位地展示了陕南独特的民风民情,人民的勤劳善良与风趣。总之,这些歌舞、音乐剧以新的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抒写了陕西人和谐奋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的青春活力,刻画了陕西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文明智慧、时尚靓丽、青春阳光的性格特质。

  五、小戏小品创作活跃,闪耀着地方风情

  近年来,陕西的小戏小品创作异常活跃,以其短小幽默,接地气,贴近生活受到群众的喜爱。从我们调研统计情况看,2011 年 -2013 年全省小戏小品创作230 多个,占到戏剧创作总量的 50%以上。尤其是宝鸡、安康、商洛、榆林等地的小戏小品创作异常活跃,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近三年,商洛征集、创作小戏小品100 多个、安康 71 个、宝鸡 50 多个、榆林近 30 个。
  2011 年,宝鸡的小品《神圣的草地》获全国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奖;洛南县剧团静板书管委会的《四大京》获“中华颂·天鹅湖杯”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赛三等奖。2012 年全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中,参演剧目达到 100 余个,涉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歌颂航天人精神、描写干群关系,移民拆迁、环境保护,校园生活,邻里关系等,诸多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参演剧种有秦腔、眉户、道情、汉调二黄、汉调桄桄等;表演形式有小戏、话剧小品、音乐小品、喜剧小品等。汉调二黄小品《三怕妻》别出心裁,迎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小品《福满人》讲述的是发生在养老院的故事,感动了观众。此外,还推出了陕北小品《住店》《莎莎、莎莎我爱你》《可爱的局长》等精彩节目。小戏类中《生死状》《宋江与李逵》《击掌断亲》3 个剧本荣获优秀剧本奖,《沉醉的梦》等 25 个剧本荣获剧本奖。小品类中《留守女人》《有事儿找村长》《工地上的婚礼》《三人行》4 个剧本荣获优秀剧本奖。大赛演出受到观众们的热捧,剧场场场爆满,场外一票难求。

  六、作品取材本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

  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举办以来,各地艺术创作均注重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历史与地域文化色彩。很多作品都取材于当地非遗保护项目,或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如:榆林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吴起的陕北民间歌舞剧《山丹丹》、安康的紫阳民歌剧《汉水姐儿歌》、汉中的民间歌舞剧《汉上华章·风雅颂》—《汉雅》、铜川的《耀瓷丰韵》、延安市的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陕北民歌音乐剧《延河谣》、陕北民间歌舞剧《风雪直罗》、现代豫剧情景剧《梦回延安》等。如:
  《米脂婆姨绥德汉》反映陕北女子的美丽动人和对爱情的忠贞,陕北小伙的诚实勇敢,宽广胸怀。用“娶亲“”雕石“”划拳“”秧歌”“腰鼓“”三十里铺”“走西口”……“黄土高原”“窑洞”“老树”……全方位地展示了陕北丰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地域特色,尤其是该剧音乐,在保持了陕北民歌地域色彩的同时,又增加了时尚元素,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耀瓷丰韵》以耀瓷文化为主线,用耀瓷魂、天人歌、漆水情三个篇章,陈炉窑火、青花牡丹、耀州老碗;药王养生、柳书墨韵、妙善观音、磐若玄奘;玉华飞红、雪打灯笼、盛世瓷光八个小节,立体地展示了铜川源远流长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动态地再现了耀州陶瓷千年不熄的精神之魂,巧妙地书写了铜川钟灵毓秀的人文风貌,人杰地灵的神奇历史华章。
  纵观近年来陕西舞台精品生产,虽然有诸多亮点,呈现出了量的增加、质的提高繁荣的景象;但仍然存在前期调研筹划不足,数量多,但高质量剧目少,作品题材、体裁局限性大,扶持力度不够,资金配套缺乏,传统剧目的挖掘不够,改编剧种传统继承弱化,艺术理论研究滞后,戏剧批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希望引起每个戏剧人的思考,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