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剧表演中的创作素质训练和观察生活训练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14 共10629字
论文摘要

  表演艺术极具魅力与吸引力。演员会为了创造一个角色投入全部的心血,调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把自己象一块铸铁一样融化,只为了重新创造另一个“我”——角色。表演并不象某些人说的那么玄乎、深不可测,但要创造出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血有肉、打动人心的人物形象,确实需要掌握一套科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艺术教育之表演教学应运而生。戏剧表演教学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表演基础培训、创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及技巧、完整人物形象的创造。

  表演基础培训阶段对于整个表演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有前辈老师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开坯”,是极为形象和恰当的。通过这一阶段培训,要激发学生对表演的热爱,最大程度地调动创作积极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作素质,并且能够把这些素质与创作相结合;树立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的创作观念,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吸取创作素材,并加工提升为艺术化了的生活;清晰舞台行动、规定情境、舞台事件等表演基础理论,能掌握舞台行动的基本规律,最终能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行动,创造出有一定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一、 创作素质训练

  表演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是演员的“三位一体”,即演员本身既是创造者,又是创作材料和工具,而他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艺术品本身。这一特性决定了演员必须运用自己的身心去塑造人物,演员需要对自身的创作素质进行训练。

  (一)训练内容

  1.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观察生活的能力。生活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是平淡平常的。这一点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感受极深,他们常常会反映,我一直在观察啊,可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呀。然而演员需要一种不寻常的观察力,能够从平常的生活中捕捉到创作素材和灵感,能够发现现象下面隐藏的耐人寻味的东西。这种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需要经过训练的。

  2.注意力

  正常人在生活中都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真正的看、听、思考、感觉等等,但在舞台上,由于一切都已预先知道,再加上当众孤独,都会让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注意力集中,因而不能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这种在创作中集中在行动的对象身上,并能随着行动的发展积极地给予、接受、反馈,注意力是需要经过培训和训练才能拥有的。

  3.想象力

  想象就是用我们的内心视觉去看,并且看到正在想的东西。然而演员需要的想象力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首先,演员的想象要具有行动性,及通过想象能够促使人物行动得到积极、有机的发展。再有,演员的想象要具有形象性。演员的思维应该是形象性思维,只有心里想到了,才能在眼里出现进而呈现出来。演员的这种想象力是需要不断培养的,生活的积累、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广博、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是丰富、活跃的想象力的基础。

  4.感受力

  感受力是指在假定虚构的情境中去感受角色以及角色生活的能力。一个演员如果缺乏感受能力,就不可能做到体验,更无从体现了。再有,如果在创作中没有感受力,也不可能准确的把握行动,因为感受是行动的第一个环节,没有了这个起点,行动又何来的有机呢!人物的情感是在行动中流露的,当不具备真挚、细腻的感受力时,也就创造不出人物的情感体验。在这需要说明的是流泪并不代表就是有感受力,切忌挤情感挤眼泪。

  5.思考判断力

  思考判断力是指演员在创作中,在虚构的情境中,能够像活生生的人那样产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活动,进行思考,并对不断变化的情境进行判断。真实准确的思考与判断力是创造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必须素质。

  6.适应力

  适应力是对规定情境的变化、对手给与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即“怎么做”。演员就是要通过“怎么做”去展现鲜明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表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如果一个演员不具备灵敏、鲜活的适应力,就不可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7.形体、语言表现力

  形体、语言表现力是演员在创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将感受、体验到的人物内心生活、思想情感体现出来的能力。在实际创作中,演员并不是体验到了就能够体现出来的,也不是感觉到了就能自然、准确表现出来的。演员只有对形体、语言这两大创造人物形象的支柱训练有素,才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真挚、细腻、鲜明、生动地体现出来。

  8.信念与真实感

  信念与真实感是演员在创作中应具备的“以假当真”的信念,且能够把假定的、虚构的生活变得真实可信。这是每一个学习表演艺术的人必须掌握的本领。斯坦尼就曾说过:“对创造性的假使,也就是虚构的、想象的真实,演员也能同样真挚的去相信,并且要比相信实在的真实更加着迷......从“假使”出现的那一刻起,演员就从实在的现实生活领域,进入到另一个他所创造和想象出来的生活领域中去。演员相信了这种生活,他就能开始创作了。”

  9.形象感

  形象感是演员在创作过程中要具备善于捕捉形象的能力。演员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人物形象,演员二度创作的过程就是将文字变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情境的过程。从接触剧本开始,演员就需要在心中孕育具体的人物形象,这一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捕捉过程,他是人物形象创造的基础。

  10.节奏感

  演员的节奏感一般分为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外部节奏指外部行为、形态上的节奏感;内部节奏指内部心理、精神上的节奏感。外部节奏是以内部节奏为创作依据的。总之,演员具有的节奏感应该传递人物的内心情感、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最终使观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11.幽默感

  在表演创作中,幽默感是特定的表现形式或方式,是交流适应的一种特定的形式。对于演员来说,幽默感是难能可贵的,幽默感会使演员的表演焕发出诱人的魅力和智慧的光彩。

  (二)怎样进行“创作素质训练”

  创作素质训练是表演训练的开始,它以一种轻松的外部形式承载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这一教学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开启和解放演员的创作天性,全面地调整和训练演员的创作素质,使其适应表演艺术创作的需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就是创作工具和材料,必须加以训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表演的热爱、调动上台的欲望,最终让参与成为一种下意识、把上台当成一种习惯。本文中提到的创作素质内容简称为“七力四感”,它们是创作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各种素质和能力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训练依然要有科学的步骤和方法,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每个素质的核心和重点,把训练分成几个部分来进行,需要强调的是,练习多以游戏式的形式进行,但每个练习主要的训练目的教师心里都必须十分清楚,要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提要求等形式引导他们达到训练目的。

  1.松弛与控制

  紧张是初学表演者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当众孤独引起的畏惧、艺术虚构带来的困难、听到批评后无所适从,更加不自信、各种私心杂念、长期不正常的形体、发声习惯都会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紧张。心理紧张会导致身体失控,身体紧张又会影响到演员心理,总之,让演员松弛下来是创作素质训练要做的第一步。松弛是和有效的控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做到松弛,首先是要能察觉到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然后有意识的控制和排除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紧张。由于演员紧张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以训练也从这两方面来进行,各举一例来展示训练过程。

  (1)身体紧张与放松练习

  该练习是让同学们有意识的学会控制自己每个部位的肌肉,并充分感觉肌肉松弛与紧张的状态。具体内容包括:让同学们仰卧在地板上,全身放松,双手自然地放在身体的两旁,眼睛自然闭合,调整自己的呼吸到均匀自然地状态。然后根据教师发出的紧张与松弛的口令(两个口令中间要间隔5秒左右),有顺序的使自己的身体部位(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紧张起来,然后松弛。最后是全身紧张起来然后全身放松静卧片刻,再缓缓站起。

  (2)自我介绍练习

  自我介绍能够锻炼学生在当众孤独下的心理素质,同时还锻炼了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具体内容有:每个同学上台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但介绍的内容不是实际情况,而是凭想象编出来的(班级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可以鼓掌、提问,当然也可能发笑)。例如:可以说自己是著名演员,刚刚拿了国际大奖,领奖的场面如何盛况空前;可以说自己是地球卫士,刚才阻击了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故的发生;可以说自己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名间谍,如何开展着地下工作等。

  2.注意力训练

  演员的注意力集中训练既包括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涉及到创作方法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创作方法上要善于为自己的行动创造出具有诱惑力的目的等。但以下主要是从创作素质方面来举例说明注意力集中训练的过程。

  (1)唱歌接力练习

  通过唱歌接力练习能够训练注意力集中,让他们在练习中去发现只有注意力集中并保持连续不断才能做好练习。具体练习内容是:十几个同学(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围圈站立,先有一名同学在圈内边走边唱(在练习开始前有老师规定歌曲的主题或是歌词中一定要带某字或词),在这过程中他还要寻找好接力的目标,但不要提前暗示给目标。当唱到4至5句歌词以上时就站到目标面前去唱,那位同学就要按照练习要求的内容唱起来,并且两人互换位置进入圈内开始边唱边寻找下一个目标。训练中如果没有接下去的同学在练习结束时要接受善意的惩罚。在游戏告一段落时,老师可以问同学们做这个练习的感受,比如可以问每次都成功的同学有什么秘诀等。

  (2)注意力与行动练习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物品,如:一本新书、一个手机、一张有错别字的纸等等。然后把其中一件交给一个同学,让他观察并发现这个物品身上有什么可以引起自己想要去做点什么的地方,如:发现有错别字,可能想去改正他;想给手机加一个保护壳等等。如果同学能够注意力集中,并且有兴趣地使自己往下做,就一直让他做到不知道该干什么为止。练习结束后教师要询问同学们在做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通过注意力与行动练习去诱导学生了解注意力集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听觉刺激、视觉,感觉综合刺激来做这样的练习。

  3.想象力训练

  之前谈到演员的想象力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那训练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个特点以及充分认识到想象力于表演的重要性。因为,想象力的丰富与否是和演员的生活素养、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他们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以丰富想象力。

  (1)讲故事练习

  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第一个讲故事的同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讲,其他同学一定要注意的听,并且展开自己的想象。当第一个同学讲到一定的时候,老师以击掌示意讲述的同学停下来,由他身边的同学开始接下去讲。第二个同学一定在第一个同学的基础上去发展故事,不能另起炉灶。就这样往下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求讲到重要人物和重要环节时一定是非常具体、非常细致,要让听得同学能产生画面感。通过这样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形象性想象力;同时由于要求故事的接龙,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及表述能力。

  (2)情境变化练习

  全班可分为两组进行该练习。在做练习前,同学们要根据教师提出的情境展开想象,并且行动起来。练习开始后,教师可提出各种各样的情境,比如:春运期间的火车站里,由于堵车,火车马上就要开了,可这时你听到有小孩在喊妈妈,还一边说着:“疼疼......”同学们应该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出新的行动。在这个练习中,教师只需要把情境说明白,不要提示学生做什么,如果个别同学没有及时的找出行动也不用着急,可以给他时间,这样的练习做多了之后一定会有所提升的。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想象与行动的关系,演员的想象一定是能够激发行动的想象。同时也训练到了感受力、信念感等素质。

  4.信念与真实感

  表演艺术的特性之一就是演员要把艺术的虚构创造成令人信服的艺术真实,这就要求演员在创造中必须具有信念与真实感。在演员的创作中,信念是真诚的相信所有的虚构,真实则是人物内心生活、情感的真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至于二者的获得,与是否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与演员的创作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中只涉及到创作素质部分。

  (1)音响练习

  利用不同的音响效果来做这个练习,如汽车由远而近、火车声、雨声、枪炮声等。如利用火车音响效果,让同学们随着火车的声音看一列由远至近的火车,然后从自己身边疾驰奔向远方。要求同学们通过想象看到火车大概有多长,他的外表颜色、它里面都有些什么、里面人多不多等等。如果在练习中有同学在想象火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时产生了紧张或被震撼的感觉,一定要加以肯定,并引导同学去体会引起这些真实感受的原因。通过练习训练学生对想象事物的信念感,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信念感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只有真诚的“相信”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产生真实。

  (2)无实物练习

  第一阶段的练习让每个同学来完成一个简单的行动,如电脑开机、手机充电、起床穿衣服、洗漱等等。在完成这些简单的行动时,要严格要求把想象中的物体想得非常具体,并表现出来;此外,还要注意行动过程的逻辑性。在完成好第一阶段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做有一定情境、任务、目的的行动练习,在给出一两个情境、目的、任务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设想。无实物练习需要反复做,极具训练价值。由此,培养学生对想象中的物体的信念感,并通过行动难度的不断加大,逐步把对具体的无实物的形体动作的真实感与信念感引导到对于虚构的情境和假定的任务与目的真实感与信念感上去。

  5.感受力与适应力训练

  感受力与适应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一些练习来进行强化训练,当然,也可以与创作方法的训练相结合。排大小练习是从前者的角度来谈:在开始阶段,全班可分为两组进行,因为参与的人愈多练习难度越大。给每个同学手里发一张扑克牌,本人不能看,把扑克牌面朝外贴在自己的额头上。各自根据对自己牌面大小的猜测开始做出反应,包括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其他人结合看到的牌面及你的行为也会对你产生态度,你需要感受大家对你的态度,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牌面最大的站在队首,牌面最小的站在队尾。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一种能够在表演中敏锐、细致的感受并接受对手给与的刺激,并准确、鲜明的传达自己的态度及思想情感给对手。逐渐使学生在表演中也能具有在生活中一样去感受和适应的本能。

  6.观察与模拟、表现力训练

  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因此,生活素材的积累对于演员来说至关重要。而生活的积累首先来自于观察,观察又是和模仿紧密联系的,因为演员往往是通过模仿来把观察到的素材通过自己的身体再现,并最终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中。至于表现力,前面谈到的内部创作素质的训练,或多或少都和它的训练有关系,是体验与体现的关系。关于观察与模拟的训练载体主要的有静物模拟、动物模拟、人物观察,人物观察练习将在下一章节中做详细阐述,在这一部分谈到的练习为动物模拟练习。

  动物模拟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前提都是要求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地点可以去动物园,可以留意身边和家中熟悉的动物,可以通过观看《动物世界》或是有关动物视频。第一阶段:模拟动物的静态造型,然后按照该动物的活动特点、行为方式活动起来;第二阶段:可以有两、三个同学一起做,自由组合、即兴做练习,要求同学在练习中建立相互的关系,并活动起来。如果能有一些小小的情节就更好。第三阶段:在之前练习的基础上经过同学们的观察、琢磨、发展成带有一定情节性的、有一些小事件的练习。

  通过动物模拟阶段的训练,能够培养同学们通过观察抓住对象主要特征的能力,并且通过想象,充实内心活动,建立起一种强烈的信念感,为过渡到对人的观察与模拟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由于动物与人外形的巨大差异,在表现动物时,恰恰极大地锻炼了形体表现力。

  二、观察生活训练

  “观察生活”练习要求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捕捉人物的内外部性格特征,并以此为创作素材,组织、加工、排练成具有浓厚生活气息、有鲜明人物形象、能展开人物之间相互行动的表演练习。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创作素质训练与创作人物形象联系起来。同时,在学习捕捉、挑选、组织、积累创作素材,认识并学习组织舞台行动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内外部创作素质的锻炼。

  (一)观察生活的训练意义

  1.树立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源泉的正确创作观念

  艺术是对生活的形象反映。以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世界为本质,现实主义戏剧的创作同样是以生活为创作的唯一源泉。戏剧演员只有深入的了解生活、真诚的拥抱生活,才有可能创造出生动、鲜活、打动人心的人物形象,创造出反映火热现实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观察生活”教学阶段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一真理,牢固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念。

  让受训者知道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并不难,但“知道”与在创作中自觉去遵循这一原则是不一样的。对刚接触表演的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载体将生活与创作最直接的联系起来,让其亲身体会到只有踏踏实实的依据生活去创造,才能获得成功,尝到创作上的快感。“观察生活”练习便是一个合适的教学载体,首先人物的外部性格特征都是学生从生活中看到、听到的;再有,练习并不是小品,更谈不上是作品,它不强求要有完整的结构、激烈的冲突、深刻的思想内容,但一定需要的是“水灵灵”的生活气息,鲜活的人物形象或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侧面。

  随着当今戏剧市场的繁荣,受众的观剧机会越来越多,当走在散场观众中,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观后感”,有些会说:演得真像,生活中不就那样吗!也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怎么可能,尽在那瞎弄,你见过象她那样的吗?在这我想说的是,真实是表演的生命,而表演真实与否是以生活为标尺的!在这个思想开放,各种表演理念不断提出,相互交织影响的时代里,一定要在我们的表演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的树立以生活为创作唯一源泉的正确创作观念,坚决杜绝生活逻辑上的、情感上的生编乱造,这对于他今后的创作道路是否能走得久、走得远,至关重要。学院的表演教学十分重视“观察生活”练习这一教学环节。其实,在学院教学历史的各阶段都很强调“生活”的重要性,只是从表演系80班才开始把“观察生活”练习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并延续至今。

  2.在学习表演的初始阶段打下“创造形象”的烙印

  戏剧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由此可见,创造人物形象是演员的最高任务。这一任务决定了演员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就是善于观察生活。前苏联戏剧教育家尤·斯特罗莫夫在他的书中写到:“应该教会他们善于以艺术家敏锐的眼光在周围的生活中摄取创造舞台形象所必须的材料。”

  表演教师瓦.达维多夫也曾说过:“演员要经常不断的观察,要像海绵似地把他在周围看到的一切汲取进去。此后,在需要创造这一或那一性格时,演员的观察所得将会突然呈现出来。”在学习表演初始阶段进行的“观察生活”练习于学生来说就象是画家的铅笔素描一样,为将来的人物形象创造积累着素材。他们需要从生活中去观察、捕捉人物的内外部性格特征,创造形象的要求也就此提出。

  (二)“观察生活”练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观察生活”练习旨在养成密切关注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地理解生活的创作习惯,为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要求学生学会创造符合生活逻辑、有一定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要求在创作练习的过程中了解舞台行动、规定情境等表演基础元素,并能在自己为“人物”设定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行动起来,做到行动过程的环节(感受即真听真看、判断即真思考、产生态度、做出决定)没有缺失;要求练习具备清新的生活气息、生动的性格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不强求结构的完整性,只需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攫取某个或几个人物的一个小片段即可。

  焦菊隐先生说:“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先有心象才能创造形象”,而“心象”首先来源于生活,来自客观。焦先生在导演《龙须沟》、《茶馆》等戏时,首先要求演员做的就是去观察、体验和角色相关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类似角色的外部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于是之老师在谈他创作程疯子这一角色时就曾写到:“记得去年十月一日,组织腰鼓游行的时候,正值《龙须沟》体验生活在进行中,我发现我们的总领队于夫同志脸上有一种笑容,是属于北京人的,是与角色有关的,我回来反复模拟和发展,结果成了现在程疯子脸上的基本样子。”。

  于是之老师在这一段话里谈到了他在创造人物形象时在生活中捕捉和角色相关的外部性格特点(面部表情),以及如何“练”到自己身上,最终成为角色的面部基本表情。表演艺术家们这样成功的创作实例还有很多,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在表演基础教学阶段一定把“观察生活”练习扎实的进行下去,以夯实学生的表演基础。

  (三)怎样做“观察生活”练习

  1.寻找观察对象

  对于学生来说,在创作“观察生活”练习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观察对象,因为找不到有鲜明特点的人。笔者在研究生教学实践阶段曾收到一个一年级的本科生发的信息,原文写到“师姐!我现在在王府井步行街,在这已经3个小时了,但我看谁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怎么办呢?”下面将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做出阐述。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生活中内、外部性格特征及其鲜明的人是不多的,所以通过细致观察,只要他(她)身上有一个特点引起你的兴趣,就不要放弃,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想象的基础,是创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根基。焦菊隐先生就曾说过:“演员体验生活时,应先普遍深入这一阶级阶层中去观察体验,不该奢望一下子找到典型,应先找类型,最后形成典型。”

  我们的同学在进行观察生活初始阶段时可以先为自己设定观察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型的人,定下来之后确定观察的地点,比如,观察交通警察就应该去马路边,尤其是交通状况不太通畅的地段;观察工人就应该去工厂;观察市井百姓就应该关注胡同生活等等。当积累了一定的“类型特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典型创造”了,比如一个典型的交通警察人物形象一定是集合了多个警察身上的特点创造出来的。演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应该“敏锐地去感应,把生活的里里外外不遗漏,一丝一毫地记载下来,记在情感中,记在笔记本里。一定要‘先找类型’。典型是存在的,但他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哪一个人身上,只存在于作家笔下和演员的创作里。”

  2.实践练习三步走

  “观察生活”练习的第一阶段是最初级的模仿,即对观察对象的形体动作和外部性格特征的模仿,学生不需要对观察到的人物做有效的分析、研究。例如有位同学的练习是一位老大妈拎着菜篮子,满脸笑容的在胡同里走着,嘴里时不时的小声念叨着。学生只是在胡同里看到了这样一个走路都带着微笑的老太太,她当时还没有去研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没有分析她为什么会边走边笑,嘴里还边念叨。但这一作业在初级阶段是合格的。教师在这一阶段首先需确定学生是真的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观察了,可以通过在看完练习之后的提问来进行了解。如:你在哪观察的人物啊、她(他)当时正在干什么呀?穿什么样的衣服啊?有什么样的特征吸引了你啊?你现在做的练习中有哪些和你观察到的内容不一样啊?从学生回答中就能了解到他(她)是真的观察了,还是在编造杜撰。在这一阶段教师还需告诉学生捕捉人物外部性格特征的着眼点,眼神、手势、步态、衣着打扮、面部表情、习惯动作等都是需要重点观察的。

  做“观察生活”练习的第二阶段需要合理观察对象的内心生活,把握他(她)的性格逻辑。由于我们在生活中首先看到的是人物的外部特点,所以在“观察生活”练习中更多的是采用“由外到内”的方法。当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捕捉到了人物的外部性格特点后,接下来就需要努力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了解形成这样或那样特点的原因,力图把握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性格逻辑。要完成第二阶段的创作任务,深入生活是重要途径。只有深入到观察对象的生活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或是成为他们的朋友,才有机会在观察、体验、再观察、再体验的过程中去接近观察对象的心灵。

  有些学习者为了完成好“观察生活”练习,不仅和观察对象打成一片,还成了好朋友。两位学习者选择到民政局的离婚大厅观察,连续去的三天中都发现了同一对年轻夫妻,进到大厅谁也不看谁,往那一坐等着叫号,等报号器播报他们的号时,两人就像比赛一样往指定的工作人员面前快速走去,由于男孩个子高,步伐大,女孩还起着小跑往前冲。坐下之后,工作人员还没开口呢,俩人把结婚证,离婚申请书、户口本都拿出来了,当工作人员问离婚的原因时,几乎是同时开口,然后话里夹枪带棒,但语气又都是平缓的你一句我一句,都没有大声嚷嚷,女孩说:“他那么优秀,我实在是配不上,只能离婚啊”,男孩说“办事永远不出错的人还会说配不上呢?”,女孩边哼哼边说:“给你点颜色就开染坊了”男孩赶紧接话:“用得着你给吗?我家染坊都开非洲去了,签字吧!”女孩说:“用不着你说,你签啊!”男孩停顿了一下,也边哼哼边说:“凭什么我先签啊,说不定又在打什么鬼算盘呢?”女孩狠狠的盯了男孩一眼,飞快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起身头也不回的走了,男孩赶紧跟着起身,但并没有跟上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这样跟在女孩后面.......观察的三次过程都大同小异,最后都是女孩签字后就先走了。第三次男孩也没签字,但走出大门后就没再跟着而是停下来开始抽烟,这时来“观察生活”的训练者走过去跟他借火,并站在一起抽烟,可能是男孩此刻心理十分苦闷,正需要和一个人倾诉苦衷,我们的学生正好充当了“倾听者”的角色,于是就开始聊上了。他了解到男孩内心其实并不想离婚,但是他的母亲对妻子不满意,而且他们又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矛盾不断升级,妻子当然能感受到婆婆的不满和挑剔,年轻女孩的气盛让她和婆婆发生了正面的冲突,男孩当着母亲的面数落了妻子,因为他觉得妻子冲撞母亲始终是不对的,母亲毕竟是长辈,做晚辈的应该忍让一些。他也想过哄好妻子,向他赔礼道歉,但又怕这样做会纵容妻子对母亲的不尊敬。但他心里是爱着妻子的,想和她一起生活下去。而妻子不能理解他这样的做法,至此事情闹到了这一步。通过和观察对象的谈话,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呈现《民政局》这个练习时不仅把握住了人物的外部特点,同时也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珍惜爱情和妻子,但又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的尴尬丈夫形象。

  做“观察生活”练习的第三阶段需要展开想象,合理“延伸”观察到人物的行动,并结合多个同类性格人物,最终创造出“典型”人物形象。将生活形象转化成艺术形象离不开想象,而且这种想象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行动性,只有展开了行动性的想象才能真正开始艺术创造。《民政局》这个练习的结尾是男孩追上了女孩,情急之中终于说出:“我不想离婚,你也别走,好吗?”女孩停住了往前走,男孩着急的再次问道:“好吗?老婆!”这时女孩才缓缓转身并走向男孩。假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男孩不想离婚的心理,却没有展开行动性想象,没有去合理“延伸”人物行动,就让他象生活中那样女孩离开,男孩跟着或是留下来抽烟,那这个练习的冲突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深入不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无法触及人的情感生活。再有,“典型”人物形象的创造一定是集合了同类型多个人物的内外部性格特点创造而成的。“观察生活”练习《后海舞者》中的两个爱好交谊舞的中年人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汇报时更是博得观众的一片掌声。学生在创作时是观察了后海众多舞者之后,糅合多人身上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他们共同的特点即对交谊舞的热爱创作而成的。

  参考文献:
  [1][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04.
  [2][苏]尤·斯特罗莫夫.演员创造在体现的途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48.
  [3]于是之.于是之论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