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声是一种在西方器乐作品与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较为常见的复调写作形式。
在音乐剧这种从欧洲起源,美国发展,直至今天在中西方皆较为流行的舶来艺术中,也常被广泛运用,并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西方音乐剧作品的运用中,支声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唱词进行完美融合,并赋予音乐剧独有的美学品格及艺术价值。
一、支声
支声,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复调写作形式,常以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而着称与运用。纵向来看(从时间发展看),从欧洲早期教会时期多声部音乐的深入运用,到作为在现代西方音乐中炙手可热的音乐写作技法,都决定了支声在音乐写作中的地位;横向来看(从地域跨度看),从西方各国音乐作品到中国本民族音乐作品,都渗透出支声的气息,充分体现出其重要性。
支声,这种在复调中较为"特殊"的技术写作形式,在音乐戏剧中也常被运用,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与魅力。除了较为正统的大歌剧以及宗教类剧目,在现代中西方音乐剧这种雅俗共赏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中,也可见到支声的身影。
二、音乐剧
音乐剧是在中国刚刚兴起就喜闻乐见的音乐舞台艺术,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形成。它的形成要归功于19世纪欧洲舞台表演形式:小歌剧、喜歌剧、哑歌剧、歌舞杂耍等。也可以说,这个舞台艺术的综合体--音乐剧,反映了人们心理需求的增大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们的这种夙愿促使了音乐剧的产生。概括来说,音乐剧是以简单而有创意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让音乐和舞蹈充分发挥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形式。
音乐剧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较为知名的是以美国百老汇为代表的音乐剧以及20世纪末期的欧洲大音乐剧。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以轻松诙谐的剧情、多元化的舞蹈类型及善用美女演绎作品为主要特征。而欧洲大音乐剧通常以史诗为题材,以情节跌宕、大场景大制作的特点着称。
近些年,中国音乐剧作品也频频亮相,在题材、舞蹈、声乐唱法等音乐剧元素中,多数都体现出了中国本民族的特色。
三、支声在音乐剧中的运用
(一)装饰性织体
谱例1选自中国音乐剧《蝶》(2007年首演/作曲:三宝)中的唱段《新娘》。此音乐剧选段中,主要由剧中人物祝英台和梁山伯演唱完成。唱段乐谱有将复调技法和主调音乐相结合之意。谱例中为梁山伯的唱段,声乐唱段与下方右手钢琴伴奏形成了装饰性织声,偶尔间插简化式的支声织体,右手伴奏时而对声乐唱段起到装饰作用,时而引导声乐进行,伴奏与人声水乳交融,合为一体。
右手的伴奏部分如同梁山伯在唱词中提及祝英台一般,对祝英台孤独美丽的状态进行呼应,形成画面性的音乐描写。这种将乐器与人声相结合的综合性支声织体,既能充分发挥乐器伴奏的特质,又能用音乐的手段将人物心理的活动进行画面性描写。而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流行中融合浓郁民族民间音乐特质的音乐剧音乐,不但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和而不同"的和谐之美,更体现出作者在理性创作中试图传达出的非理性音乐效果。而这种音乐效果恰恰展现出支声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这段谱例没有西方支声复调音乐的繁复,却有着通俗易懂"国味"十足的音乐特征。这不仅仅是中国音乐剧中支声音乐的特别之处,也是中国音乐剧音乐的魅力所在。
人声与伴奏形成的支声复调织体在中西方音乐剧中都比较常见,往往起到装饰性作用。但每段支声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意义。这种类似于主调形式的音乐,实际上却暗含着支声旋律与之相结合,充分证明了支声在默默支持音乐剧音乐的发展。
(二)支声与和声相结合
谱例2选自百老汇音乐剧《Kiss of theSpider Woman》(《蜘蛛女之吻》1993年首演/ 作曲:John Kander)中的唱段:《Dear One》。此段音乐剧选段由四人共同演唱,唱段包含主调音乐形式、支声复调音乐形式以及和声音乐形式。谱例中列出的织体时而平行,时而对比,将声音以及旋律特点突出展现,四声部相继重复主旋律,把音乐与唱词融入音乐剧剧情中,用支声织体及合唱形式(轮唱)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缠绵爱意与母爱特有的温存。
四声部共同的演唱与钢琴的和声伴奏相结合,运用较为丰富的写作手段传达着音乐剧中音乐及剧情的内涵。音乐写作技法的综合性强,融合性高,既能将音乐唱段本身在音乐剧情节中的意义展现得恰到好处,又能在技法方面将支声与和声相结合,体现出这段音乐剧音乐的独特之处。欧美音乐剧中,大多数音乐的写作技法都以和声为基础,无论是伴奏配乐还是多声部唱段,都可见其身影。而此谱例却运用了支声与其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美学角度讲,这种支声与和声相结合的技法,体现出西方美学思想特征注重逻辑思辨的特点。它将音乐写作理论技法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音乐既不显得技术繁冗、内容突兀,又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的设计美。
支声与传统和声相结合的技法,在西方音乐剧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尤其在欧洲音乐剧中的运用更为多见。这种结合的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除和声外,支声在音乐剧中的地位是其他写作技法无法代替的。
谱例3选自音乐剧《Kiss of The SpiderWoman》中的唱段《Where You Are》。这段音乐剧由一位主唱、若干位伴唱兼舞蹈演员共同演绎。此唱段为典型的"音乐剧"歌舞形式,演员在歌唱与舞蹈中演绎着剧情。该唱段音乐形式活泼欢快,写作技法同样运用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相结合,谱例中94-95小节为分合式支声织体。唱段音乐的开始由伴唱舞蹈演员循序渐进的带入,既不唐突,又有特点,易被观众所接受。而这段谱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将伴唱的旋律与主唱一致进行重复模仿,伴唱进入时间比主唱晚3拍,形成类似于合唱中的轮唱形式,以此将歌伴舞的音乐剧特点放大。同样,提高了音乐的流动性,从而加大了舞台的画面感,运用支声技法将歌唱与舞蹈结合得更加紧密自然,带动观众深入剧中情节,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在音乐剧中,这种含有主唱加伴唱,结合舞蹈表演情节的音乐形式除和声技法外,常由支声技法来完成。从美学角度讲,这种支声的运用不仅仅对于音乐剧中歌唱的部分起到艺术作用,同样对与舞蹈的配合、演员的对白、整体的剧情甚至是舞美设计,都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它对给予情节画面感、提升演员间的默契与交流、完善演员的二度创作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语
支声的写作技法在音乐剧中较为特殊。它时而带有传统中国特色,与民间音乐结合;时而带有西方特色,与和声结合。
有时又在作品写作中成为"主角",并低调隐藏,起着烘托性作用。支声在音乐剧中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超于其他支声的艺术表现形式,原因在于它不仅局限于音乐本身,更多是对音乐剧中三个元素的结合以及舞美配合给予支持,呈现出剧中画面感。它在一定意义上完善了音乐与剧的自然融合,帮助音乐剧运用音乐,更确切地体现其"剧"的本质。单纯从音乐角度讲,支声织体在中西方音乐剧音乐中的运用,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相融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体现出美学思想中"和谐"的特质。
参考文献:
[1]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运用[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戴定澄。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马惠文。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调性初探[J].音乐探索,1992(1)。
[4]朗多米尔·保罗。西方音乐史[M].朱少坤,余熙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5]慕羽。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6]张天彤。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音乐文化[J].音乐探索,2000(1)。
[7]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8]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在我国,音乐剧出现时间不长。20世纪20年代音乐家黎锦晖创作了《小画家》《麻雀和孩子》等比较知名的儿童歌舞剧,在当时创作的歌舞剧为我国之后音乐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是当代一门极具综合性、包容性、通俗性的表演艺术,它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创作题材各异、风格类型多样,自19世纪末起源至今已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发展。音乐剧属于戏剧范畴,音乐剧作为一门特别的综合戏剧艺术,从戏剧渊源和艺术发展而言,它是戏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总而言之,我们生存的每一瞬间,我们内部和外部都存在一种速度和节奏。[1](P871-879)可见,大千世界的进步包含一定节...
一、新疆音乐剧的总体特征新疆的音乐剧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体现出民族化、多元化它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对其他艺术的精华持拿来态度,虽然在形式规范和艺术界定上相对模糊但以当今百老汇音乐剧为例,音乐剧都离不开音乐、舞蹈、戏剧诸要素,就看它偏重于是...
音乐剧是一种从歌剧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追溯到欧洲的轻歌剧、喜歌剧、娱乐歌舞表演等音乐形式,其音乐里既有对大歌剧的继承,也包含有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黑人音乐元素,因此仅从音乐素材上看,音乐剧已经是聚塔成沙、集腋成裘。从整体来看,...
打击乐艺术在中国可谓是既古老又年青的艺术,锣鼓艺术的繁荣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前行的脚步。数千年来,锣鼓艺术的产生、发展、繁荣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原始鼓的猎捕动物功用、古代帝王享乐功用再到民间群众社火、祭祀,锣鼓文化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文...
《歌舞青春3》作为北美票房冠军榜位的迪斯尼新片,以将近五千万美元的票房成为北美电影史上首映周末票房不可匹敌的音乐剧.其不俗的战绩与剧组中的高水平歌舞人才是分不开的.受这部经典之作的启发,笔者认为发展中国音乐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精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