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中东地区“越反越恐”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3 共9987字
  摘要

        在关于中东恐怖主义的研究中,西方学术界倾向于从宗教视角探寻该地区恐怖主义的根源。尽管这种研究范式在西方学界非常流行,但由于它反映的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固有的误解和偏见,因此缺乏全面性。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诞生于中东地区的一神教,具有一些相似性。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是长期往来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商人,该地区广为流传的故事因而成为伊斯兰教教义的重要来源。②“如同其他宗教一样,伊斯兰教崇尚和平、关爱生命。”③在中东地区,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形成均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侧重于宗教极端主义受众群体的成因。近年来,中东、非洲乃至欧美国家大量青年成为宗教极端思想的追随者,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本文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突出表现为地区国家工业化、民族国家建构以及地区主义的失败。阿拉伯国家的自身建设问题,以及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都是造成此类现象的重要原因所在。同时,西方大国和地区国家将反恐问题工具化则是造成“9·11”事件以后中东“越反越恐”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中东地区宗教极端主义蔓延的原因
  
  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今中东恐怖主义的主要思想根源,中东地区宗教极端主义的形成和扩散既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也有着国家治理和地区治理失败等方面的原因。
  
  (一)工业化失败是少数阿拉伯国家青年成为宗教极端主义思潮追随者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尽管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工业化作为现代国家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并未削弱。工业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是现代国家保障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普遍没有实现工业化,阿拉伯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也严重滞后于世界其他地区。此外,工业化也是培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的中产阶层的必要条件。
  
  根据收入水平,阿拉伯世界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收入的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另一类是其他低收入的阿拉伯国家。尽管收入水平不同,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湾阿拉伯产油国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开采一夜暴富,迅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工业化的提升或完成,也不意味着充分就业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部分阿拉伯产油国虽然建立了石化工业,利用石油财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真正从事这些行业的并非本国就业人口,而是外来劳工。相反,大量本国青年却坐拥财富而无需就业。这可以从海湾阿拉伯国家外来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中看出,如卡塔尔的外来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1%,而阿联酋的外来人口更是高达88.5%,即使是本国人口较多的沙特,外来人口比例也占32.99%(见表1)。
  
  海湾阿拉伯国家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其他阿拉伯国家则大多因为国家财政极为贫弱,不仅从未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产业结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被日益边缘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弃儿”.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并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农业和畜牧业仍然是相当一部分阿拉伯国家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阿拉伯国家的就业形势,特别是青年就业形势一直非常严峻。联合国发展署出版的《阿拉伯人类发展报告》揭示了阿拉伯国家面临的严峻现实。据2009年《阿拉伯人类发展报告》统计,2005年阿拉伯国家约有20.3%的人口生活在每天不足两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其中,埃及低于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的人口比例为41%,也门低于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的人口比例为59.5%.2005年,阿拉伯国家平均失业率为14.4%,其中毛里塔尼亚失业率为22%,而当年全球平均失业率为6.3%.①同样,美国和平基金会发布的“2015年脆弱国家指数”根据人口压力、难民和流离失所群体、不平衡发展、贫困和经济衰退、国家合法性、公共服务、人权、安全设施、外部干预等指标,对全球178个国家进行了统计,索马里(第二)、苏丹(第四)、也门(第七)、叙利亚(第九)四个阿拉伯国家进入全球十大脆弱国家的行列。②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政府缺乏为青年群体提供就业保障的能力而导致其无法工作时,他们便会寻求其他“实现自我”的途径,其中不乏走向街头进行示威抗议,或者接受极端宗教意识形态的蛊惑走上战场的人。2011年发端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此后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示威抗议浪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量青年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对政府抱有不满情绪。突尼斯青年布瓦吉吉自焚事件充分显示了青年失业可能对政权稳定所造成的巨大冲击。除了活跃于街头的青年群体外,有的青年则追随极端组织,并最终走上战场。
  
  青年群体不仅是“基地”组织的中坚力量,也是“伊斯兰国”组织重要的招募对象。2001年“9·11”事件的21名肇事“基地”组织成员中,有17名是来自沙特的青年。①有数据显示,“伊斯兰国”组织外籍战斗人员数量已逾万人,有些来自失业率较高的贫穷阿拉伯国家,如突尼斯(约6,000人)、约旦(约2,000人)等,有些则来自富裕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如沙特(2,500人)等。②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刑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