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缘起
职务犯罪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查办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为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查获犯罪人,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构普遍建立于 1956 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职务犯罪侦查制度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健全,手段日益齐备,职务犯罪侦查已成为国家反腐败体制中打击腐败的重要力量。
①与此同时,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难,公众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认知度不高,体制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办案规模、工作力度与发案状况不相一致,职务犯罪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干扰阻力大,侦查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惩治职务犯罪的现实需要,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成效与公众期待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实务中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尚未取得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二、公众视野下的职务犯罪侦查权问题
( 一) 职务犯罪侦查公众认知度低
职务犯罪侦查权作为检察权的一部分,其与刑事侦查、审判系统不同,检察权更多地在司法系统内部运作,从检察权的内部配置来看,其中仅有控告申诉、民事行政申诉等一部分检察服务职能更多地直接与公众接触。在公众对检察工作参与度本来就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职务犯罪侦查权在实际运行中更是直接针对少数群体,社会公开性更弱,公众认知度也较低。以香港廉政公署为例,香港廉政公署不仅在香港深入人心,甚至内地公众也普遍知晓,其中一个很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香港廉政公署卓有成效的公众宣传。经过香港廉政公署多年的努力,香港市民不仅对贪腐保持警觉,也广泛支持香港廉政公署的工作。②反观内地,公众普遍不了解职务犯罪与职务犯罪侦查,不了解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传统的检察宣传格局下,整个的检务宣传( 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业务) 都存在主题不够鲜明、特点不够突出、内容墨守成规、传播信息单调等缺陷。实务中多以检察信息、队伍建设、工作报道等内容为主,内部刊物、内网、汇报宣传等内容杂多,而直接面向社会普通公众的外部宣传少之甚少,更多的是临时性、非常态的宣传。随着检务公开的推行,我们的职务犯罪侦查开始从被动的司法角色走到公众面前,职务犯罪侦查作为检察机关职能的一部分,在宣传中不够突出鲜明,最基本的职能宣传实际上都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更缺乏对公众感兴趣的程序公开、诉讼进展、案件剖析等诸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宣传,没有取得足够的公众认知和社会效应。
( 二) 职务犯罪侦查隐形化
当前,网络监督和反腐十分活跃,大量的腐败案件最终也进入了司法领域,但公众对此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侦查的介入知之甚少,每当传媒曝出贪腐问题,纪委跟进相对迅速。虽然我国法定职务犯罪侦查机关是检察机关,但大多数公众影响较大的案件都是由纪检监察部门首先介入,进入司法程序后,公众只会从媒体等渠道获悉“xx 案件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此后案件便呈隐秘状态,后面即使经过司法追究,但在公众视野下,职务犯罪侦查在整个案件推进过程中呈现隐形化状态。
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犯罪之一种,与其它腐败问题相互交织,在公众心中,一般不会区分职务犯罪侦查与反腐败的区别,公众心中的职务犯罪侦查就是反腐败。公众更关心的是向有关机关的举报是否得到有效处理,腐败问题是否得到有力打击。职务犯罪侦查的隐形化固然与现行反腐体制③和反腐办案模式有关,但职务犯罪侦查机关这种隐形化的办案方式和国家对腐败的多头控制,却直接弱化了公众对职务犯罪侦查的认知,减损了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法律权威。
( 三) 职务犯罪侦查缺乏公信力
近年来,尽管检察机关在办案力度和规模上均有实质提升,但由于公众对职务犯罪侦查的认知度较低,公众普遍缺乏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了解,即便是在大案、要案中,公众看到的也多是纪检调查和公诉审查。囿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意识和能力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一些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意识和能力不强,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等现象,对有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执法、司法腐败举报线索,检察机关查办不力,给公众留下案件久侦不破,或是不了了之的结果,继而使公众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决心和能力缺乏信心。此外,由于公众缺乏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必要了解,虚假或是经扭曲放大后的涉及职务犯罪侦查个案经非理性的干扰和误导后,如未经及时的消除和引导,容易对公众心理、情绪和行为的选择产生影响,进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公信力受损。
三、结语
笔者认为,目前公众视野下的职务犯罪侦查问题可归结为公众对职务犯罪侦查的认同④问题。“认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人们通过认同,建构了自我在社会上的主体性,使自我获得一种归属感和一种信仰支持,从而维系和促进社会体系的稳固和良性发展。”⑤公众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认同,对于职务犯罪侦查的线索获取和案件侦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众对职务犯罪侦查的认同就是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对职务犯罪侦查职能、侦查活动及其结果的尊重、认可和支持,具体而言,就是使公众普遍知晓职务犯罪侦查权,相信检察机关对公众的举报能保密处理,相信检察机关能够对职务犯罪进行有力公正打击,从而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给予最大程度的信任、合作和支持。
近两年来,随着区域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涉农征地拆迁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由于大量涉农资金迅速涌向农村,也诱发了该领域贪腐行为的发生,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一、案件主要特点近两年来,某基层院先后查办涉农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系...
一、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当前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趋利徇私税务系统职务犯罪带有明显的趋利、徇私性,有些税务人员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淡化了理想信念,经不起物欲利欲的诱...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某一行为如若构成犯罪,则其所必须具备的全部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它决定了此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严重程度,是评估行为人是否认定为犯罪的重要准则。任何一种行为构成犯罪,都必须...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的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为此,我们要及时地解决当今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中面临的问题,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这个“政治之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地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一、职务犯罪管辖相关理论及司法现状职务犯罪泛指一切具有职务、职权的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既包括非国有公司、企业等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行为,也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行为。本文...
2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主体刑法适用问题研究及案例评析基于司法实践中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主体在法律适用上存在诸多分歧,本文拟从农村中基层组织人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认定、农村中基层组织人员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
第二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其他相关犯罪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法集资所谓非法集资,顾名思义,是指违反法律的集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若要正确地界定非法集资的概念和范围,必须从法律法规对非法集资的规定着手。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较早提出非...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一)国外相关立法的启示目前,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具有更为自由的资本流通空间,但是对于非法集资的行为仍然持严格监管的态度,并进行了刑事立法。例如,美国的《综合...
一、新加坡职务犯罪预防机制考察根据透明国际2014年公布的清廉印象指数(CPI),新加坡由腐败印象指数排名从2013年第5名降到2014年的第7名,但其仍然是亚洲清廉指数最高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在预防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民营企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其中民营企业中频繁出现的职务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如何预防民营企业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