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危害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梅毒疾病的发展,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可靠的实验结果是诊疗的重要依据,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俱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开展室间质量评价(EQA)是提高医疗机构梅毒检测技术和梅毒防治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本院性病实验室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部临检中心)和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省皮防中心)开展的梅毒血清学室间质量评价,现将2010~2012年EQA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质控品
由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广东省皮防中心统一按时发放,部临检中心每年3批次,省皮防中心每年2批次,分为梅毒非特异性和梅毒特异抗体两类。室内质控品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仪器和试剂
水平摇床采用姜堰市康健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KJ-201BS型振荡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测定采用上海荣盛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试验(TRUST)诊断试剂;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采用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的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剂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
1.3方法EQA质控品放置室温30min,检查有无破损、泄漏现象,离心备用,把EQA标本、室内质控标本和常规检测标本同时测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2、结果
2.1部临检中心的EQA结果
每年进行3次测定,只回报定性结果,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测定结果全部符合,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2010年只采用TPPA法测定,结果有5项不符合;2011年起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采用TPPA法和TP-ELISA联合检测,2011年结果全部符合;2012年有2项不符合,均为假阴性,成绩为优良。见表1。
2.2省皮防中心的EQA结果
每年进行2次测定,分别进行非特异性梅毒抗体定性、定量测定,以及特异性梅毒抗体的定性、定量测定,定量结果不允许超过靶值一个滴度范围,结果为全部符合,成绩为优秀。
3、讨论
许多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缺乏临床症状,病例的发现诊断、病程进展、治疗效果往往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测,实验室检测是梅毒诊疗的重要手段,加强实验室检测的质量管理,是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EQA可以客观地反映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能协助实验人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开展EQA是性病实验室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部临检中心的EQA开展得比较早,省皮防中心的EQA是近期开展的,本 院 均 参 加 了部 临检中心和 省 皮 防中 心 的EQA,在2010~2012年的EQA测评中,取得了优良和优秀成绩。在部临检中心的EQA测评,2110~2012年共有7个样本不符合,均为单项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阳性的样本均符合预期结果,作者认为临界值样本是造成不符合项的一个原因,通常一套EQA样本中,试验的靶值覆盖范围由阴性到高稀释度的样本5份,而临界值样本易造成合格率出现偶然的降低,也提示依靠肉眼判断结果的试验,有时存在不确定性。除了临界值样本原因外,反应板的选择和清洁、反应时间、静置环境等也是造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在2010~2012年的EQA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为全部符合项,主要是做好了试剂的选择、反应时间的控制、检测仪器的校正等工作,可减少不符合项的产生,尤其是反应摇床质量,不稳定转速、不准确反应时间的摇床,在定性试验时可以改变弱阳性或者临界值样本的检测结果。
TPPA法是目前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方法,不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对各期梅毒检测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因用肉眼判断,会使结果准确性下降,TP-ELISA是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抗原,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对各期梅毒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存在假阳性现象。
在2010年的EQA中,TPPA法检测有5个不符合项,针对这个问题,从2011年开始,对TPPA检测不好判断的结果采用与ELISA联合检测方法,使不符合项大幅降低,2011和2012两年只有2个不符合项,作者认为,在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采用TPPA和TP-ELISA联合检测可减少单独TPPA法测定引起的假阴性结果,也可减少单独TP-ELISA测定可能造成的不符合项,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胥国强等和徐海英的观点一致。梅毒的检测方法不仅沿用许多传统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不断出现并被应用,TP-PA虽是目前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方法,魏寿忠等,何惠等认为免疫发光法灵敏度和准确率比TPPA法有一定优势,李晓梅也认为免疫印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TPPA法。对梅毒抗体的检测有不同的方法、试剂,其检测结果也存在差异,实验室如何选择一种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虽然梅毒血清学试验看似简单,但要做好也不容易,通过EQA活动,认为规范各种检测方法,加强质量控制,开展试剂评估,做好常用设备(洗板机、加样器、反应旋转仪等)的维护及校准,保证实验室主要技术人员的稳定,加强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在岗持续培训等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铭英,魏万惠,王红春,等.2007年全国首次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室间质量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9,15(1):47-49.
[2] 杨阳,顾伟鸣,金月兰,等.上海市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J].检验医学,2009,24(12):922-926.
[3] 程艳杰,王广杰,王旭梅,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8):503-504.
[4] 高俊,黄文红.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假阳性结盟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39-1440.
[5] 周艳萍,倪诗强,黄勇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灰区”结果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4(5):876-877.
[6] 胥国强,宋清秀,蒲泽宴,等.4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的比较及应用评价 [J].国际检验医学 杂志,2011,32(16):1869-1870.
[7] 徐海英.ELISA筛查联合TPPA应用于400份血清梅毒检测的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6):7960-7962.
[8] 魏寿忠,林桂花,陈依平,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1351-1352.
[9] 何惠,周迎春,刘基锋,等.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69-1470.
[10]李晓梅.梅毒血清学实验的方法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0):1751-1752.
目前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原因还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梅毒螺旋体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但是多数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梅毒血清固定的认识不够,仍会反复用抗生素治疗,而忽视其心理问题。随着就诊次数的增加,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尤其...
梅毒是由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诱发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病症, 该病症患者不仅自身疾病困扰严重, 而且还会因HIV易感性的增加而提高艾滋病传播风险。...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成人梅毒相关性肾病是梅毒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由于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不一,症状隐匿且不典型,以及患者常常隐瞒病史等原因,极易导致误诊、漏诊。本院曾在处理骨科患者时意外发现...
神经梅毒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由于苍白密螺旋体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后所致。在梅毒感染的每个不同阶段都可见到该病,因而其临床表现就显得较为复杂,且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临床症状为眼肌麻痹的患者,此类神经梅毒患者相对较...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适合标本量比较大的检测,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适用于梅毒治疗效果观察,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适用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出标本的验证检测, 三种检测方式结合应用, 可以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 具有临床推广...
梅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致,已问世数百年,当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患者工作、生活和学习。梅毒属于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常侵犯患者的黏膜、皮肤、内脏器官,尤其其临床表现呈复杂多样性,进而极易造成...
梅毒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复杂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1].梅毒几乎可以损害全身各器官,如溃疡、硬下疳、皮肤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心脏损害、树胶肿损害等,梅毒还具有传染性,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本研究就探讨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
性传播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性病的控制策略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早期发现性病感染者并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可有效控制传染源,防止性病进一步传播。...
0引言脑血管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模式转变,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临床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影像学技术发展,使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得到明确诊断和分型。但临床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仍易误诊误治,罕见病的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减少医患纠...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系统性传染病,被列为国家乙类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