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优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10-27 共1059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情绪管理是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情绪对管理影响较大。情绪是人体高强活动意识的基本反射现象,它虽然具有不同的表现,但一般不外乎积极和消极两种。人在工作生活顺利时,表现欢喜、快乐、爽朗等情绪,这是积极的;而在不如意时,则往往表现烦恼、寡言、抑郁等情绪,这无疑是消极的。人的情绪受各方面影响,是由客观存在的复杂纷纭的情况导生的。文中是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第一篇:游戏疗法对提升自闭症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效果

  摘要: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障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行为,对其情绪进行干预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1例自闭症儿童实施游戏干预,旨在探讨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并总结在游戏干预过程中教师对儿童进行游戏引导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游戏疗法;自闭症;情绪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1.1 案例描述

  小高,男,10岁,一直在北京康复机构训练,现插班到本校二年级。3周岁时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主要表现:几乎无语言,与他人无目光对视和动作交流,不能理解教师发出的指令。与很多自闭症的儿童相比,小高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甚至于无法正常在学校上课。镜头回放1:新来的“喷火龙”。与机构的训练不同,学校正常教学需要孩子们坐在位置上35 min不离开。这对小高是一种煎熬,他一会儿走出教室,一会儿爬到桌子上。老师一上去制止,他就开始号啕大哭,不管怎么哄都没用。最后,35 min的课堂在小高的哭闹中结束了。我以为他只是开学偶然的一次,哪知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只要一不如他的意,他就哭闹,大喊大叫,有时甚至自伤及攻击他人。通过观察、记录、访谈,我们发现小高存在非言语交流障碍,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他兴趣狭窄,且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他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因此,来上学以后,他变得烦躁不安,并缺乏安全感。

  除以上行为外,小高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发脾气时,他会跑到操场上拔草吃缓解情绪,家里发脾气时家人用手抚摸全身可缓解他哭闹的状态。

  1.2 个案分析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1]。通过3周的观察和分析,我清楚地了解了小高的情绪状态,在设计和选择游戏方式进行情绪调整时,就更有信心和把握。在观察小高的表现过程中,了解现状的同时发现其兴趣点,即小高喜欢的游戏方式、感兴趣的游戏疗法等,为进行情绪调整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2 游戏导引课堂情绪

  2.1 游戏导引课堂情绪干预设计

  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也都逃脱不掉的。个案的情绪问题非常严重,教师在课堂中找寻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但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我们发现小高热衷于沙子类的游戏,并且能安静下来参与到沙子游戏中,但是他又会出现吃沙子的行为,所以最终我们选择用大米代替沙子,既可以满足其触觉发展的需要,相对于沙子又卫生、安全许多。

  2.2 游戏导引课堂情绪干预实践

  2.2.1 定位游戏,评估情绪基点:

  游戏疗法最重要的精髓之一就是跟随儿童的兴趣,只有儿童有兴趣时,他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接收信息。我前期观察记录和访谈,设计了小高的游戏课程形式,并对参与形式、预期效果等进行了预测,以便后期调整,详情见表1。

  表1 游戏设计表 

1.png

  在教师的这样预设下,让学生逐渐参与到其中,慢慢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从而对自闭症谱系的学生起到情绪干预的作用。

  2.2.2 设计游戏,找准情绪支点:

  确定他会有什么样的游戏方式可以选择,这样的游戏方式中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操作,教师就有了稳定的把握。因此,根据小高的情况设计了表2。

  表2 课堂情绪评估 

1.png

  良好的游戏互动,能让教师更了解自闭症儿童,离他们的世界更近,也有助于他们的康复教育。在情绪调整的游戏疗法中不要预设任何课程目标,以儿童自主活动为中心,儿童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还要创造条件支持他玩,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全身心地陪着他玩,并在玩中保护他,关心他,让儿童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你在时刻关注他,和你在一起是安全的[2]。因此,我们的初阶目标是让儿童先接纳我们,在此基础上他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形成对我们主动、自然、长时间的关注,建立初期安全感。

  2.2.3 玩转游戏,疏导情绪落点:

  ①搓搓搓,放松不安情绪。发脾气表现为一种内在的障碍,一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和一种紧张状态。越是情绪紧张的儿童,往往越会因为他们的一些简单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我们需要从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一些适合他们游戏,让其参与其中,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其感受到我们很喜欢他们,做什么我们都是理解和支持的,和我们在一起是安全的,和我们待在一起很放松[3]。游戏1:在空空的教室地面上教师给他满满一桶大米,他看到我们走近他就会迅速收回手,对我们有一种防备的心理,于是我们抓起一把大米扔到他的身上,并对他说,你喜欢怎么玩都可以。他当时愣了一下,迅速把目光移开。慢慢地,他也开始用手抓米,还放到鼻子底下闻,随后小高开始疯狂地从桶里抓起大米扬向空中,把大米全倒在地板上,用脚不停地搓……经过这样的一段“宜泄”之后,大约两周多的时间,小高不再扬米,而是坐在地上用手把米搓成堆儿,后来可以和老师一起把米灌进瓶子里,用小铲子接住老师从瓶子里倒出的米……这时候,我知道,他的情绪开始慢慢放松下来。②藏藏藏,回应情绪行为。孩子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人的关注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由于自闭症孩子受症状的影响,他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物体上,很难对人产生关注。他们通常都会以物为导向,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物品上的时候,会把人的介入当作是对他们活动的干扰。想让自闭症孩子对人产生关注,需要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引起孩子的关注,再将注意力转向新事物,进而逐步介入孩子的游戏中。游戏2:当小高不再拒绝我们和他一起玩米后,我们就悄悄把他喜欢吃的薯片藏在大米中,使小高在无意中发现并允许他马上吃掉;老师当着小高的面把他喜欢的食物或物品快速藏进大米中,让他来找。经过这样的游戏,小高开始慢慢关注教师的动作,边玩米边用眼睛瞄着我们将把东西藏在什么地方,由此可见他在关注自己玩的物品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自己以外的人了。游戏过程中,小高的玩米游戏逐步由漫无目的发展到有目的地玩米,同时还保持了他参与活动的持久性,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教师在配合学生游戏的同时,不断制造变化、惊喜和困难,引导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时光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③运运运,聚焦依恋情绪。在大部分自闭症孩子的世界中,会把人的介入当作是对他们活动的干扰,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他人和自己的对话,也无法理解社交活动的意义。从孩子的角度看我们,会觉得我们是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在做着莫名其妙的事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周围的人可能都是“难以相处的人”。在习惯了关注非生命物品后,我们开始“悄无声息”更换和他游戏的人。游戏3:给小高任务单,明确奖励在完成任务之后。首先,小高与老师面对面,要求他用双手从米桶中将米运出来,放在老师面前的米桶里。刚开始他比较小心翼翼,动作也比较慢,等他动作熟练后,要求他将米运到另一位新加入游戏的老师面前的米桶里。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小高对新加入的老师没有产生排斥,顺利完成游戏。自闭症儿童由于缺乏与人的对视交流,他们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多为一些非生命物体,难以与人建立相互间正常的感情依恋。因此在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起基本的关系后,需要在设计的游戏疗法中加入适当的变化。游戏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弱化了外界、外人对小高情绪的干扰,也说明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了,如果能持续关注,就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模仿学习了。④传传传,共情同伴行为。在一定社交情境中让同伴发起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同伴介入侧重于社交技能和沟通技能的培养,强调利用多种同伴介入形式,通过同伴合作形式与自闭症儿童建立恰当的社交模式、强化他们合适的社交行为,从而提高自社交能力。游戏4:小高和教师A进行传米游戏,用双手从米桶中取出米,传给教师A,再由老师A传还给小高。一轮游戏过后,增加教师B,由小高传给教师A,教师A传给教师B,再由教师B传给小高,形成一个循环。在传米过程中,增加语言模仿,如:“加油!”“快一点!”“高一点!”“小心,要掉了!”等。后期教师A替换成学生A,再慢慢地教师B替换成学生B,一步一步,增加小高与同伴间的互动,而不是与教师的训练关系。同伴合作游戏阶段,由于合作人数增加,小高需要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去完成游戏,在这个阶段他会慢慢加入游戏中,从不交流到和同伴互相合作。在这个阶段,他的社会交往能力明显要比两人合作游戏阶段高,也表明孩子正在慢慢解除自己限定的规则。小组合作游戏设定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交往动机,在游戏中的旁观行为也有所减少。⑤换换换,分享他人情绪。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并不一定都从玩米开始,有的儿童最喜欢蹦床,我们就从蹦床开始,有的儿童最喜欢玩水,我们就可以选择玩水,这需要教师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孩子的最大兴趣点。同时,发展儿童的对外关注及交流能力还可以配合一些儿童喜欢的游戏。游戏5:教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颜料,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手和手掌粘上颜料,并轻轻按到纸张上,用手指印、掌印完成一幅画。找一找那个指印、掌印是自己的,说说自己这一组画的是什么,也可以把学生的小脚印按上去。小高有点小洁癖,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抗拒,我就先让他拿着画笔沾颜料画,后来次数多了,他渐渐不抗拒颜料了。大米游戏进行了3个阶段,小高也慢慢能与班级同学进行简单的合作,教师开始尝试更换主题,但是这个主题也是小高喜欢的,符合小高的兴趣特点,让他在自然环境及状态中参与游戏,教师和家长不给予过多的干预及提示,让他感到自然放松,表现出真实的情绪体验。⑥等等等,允许情绪反复。自闭症儿童在情绪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性增强的同时,往往会伴随一些怪异行为或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因为他们由开始不知所措,到慢慢观察,到后来的信任我们,以至于今后可以和我们产生交流、主动交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是否禁得住他们的考验,决定着情绪调整以及后续一系列教育实施的成败。镜头回放2:小高在更换主题后,出现了脱光衣服、到处乱跑、兴奋地尖叫等行为,我们马上制止,可是越是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越严重,后来我们发现,他是希望我们关注他。于是我们就在主题游戏中增加了陪他玩抓痒痒等活动,对于他出现的正确行为给予及时奖励,渐渐地,他脱衣服、乱跑行为就逐渐减少,好的行为在逐渐增多。在整个情绪调整过程中,每个自闭症儿童都会多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怪异行为,对于儿童出现的些许行为,我们只要保持“不管不问,不在乎”的态度,积极关注并把这些怪异行为都看成情绪压抑多年的报复性释放,儿童的积极主动的正常化行为会日渐增多。

  3 结语

  3.1 放松·安全·认可

  游戏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了一种安全、自由、容纳的环境,使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喜悦的或是恐惧的。相比其他训练方法,游戏疗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容易被儿童接受[4]。对于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与人进行交往和交流,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更好地与其进行交流。因此,游戏疗法更容易得到自闭症儿童的认可。

  3.2 探索·挑战·优化

  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情绪体验。由于存在明显的语言发育落后及社会交往能力障碍,他们往往只能通过哭闹、叫喊、发脾气甚至自伤、攻击他人,或用冲动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反应。他们在集体中很难与同伴发展友谊,周围环境的改变或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或使他们表现出急躁不安、难以适应。而处于情绪较大波动情况下的儿童根本谈及不到主动学习的问题,所以,要灵活地、因人而异地从根本上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调整孩子的情绪,使其身心放松,训练的起点就可以从此开始。

  3.3 反思·延续·拓展

  任何干预活动都至少受到学生、教师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情绪调整活动也不例外,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本身的观念更新是否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的干预方法,常常是教师预先设计出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逐步实现目标,学生的自主性很容易被扼杀掉。而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告诫我们,如果不考虑他的需求,生拉硬拽是没有用的,孩子根本不理我们。我们只有针对他的特殊性实施教育,由儿童的活动来决定我们设计的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受学生的“牵制”。如果不能实现这个观念上的转变,就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第二篇:情绪管理对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情绪管理对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医院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19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情绪管理,比较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就医体验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早期胃癌患者SAS与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就医体验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生命体征指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就医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管理能改善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提高其就医体验,缓解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关键词:早期胃癌;消化道内镜;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水平;生存质量;

  胃癌是目前我国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远期生存率仅为20%左右,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1,2]。早期胃癌为肿瘤病灶尚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无论病灶直径大小或者是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类型,此时及早接受手术治疗完全能够实现彻底治愈的目的[3]。消化道内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但患者由于恐惧癌症、担忧死亡而普遍背负着沉重的身心负担,给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4]。近些年来就医体验越发引起临床的重视,并且与护患对立形势直接相关。情绪管理是借助个体以及群体干预以实现提升自身驾驭情绪的能力,被工商管理领域视作是领导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尚未有应用于此类患者护理工作的报道,本研究探讨情绪管理在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医院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19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早期筛查(血清学、血清肿瘤标志物)[5]结果为早期胃癌,现于医院做进一步确诊及治疗;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如实知晓本研究方案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条件: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是插入途径存在严重急性炎症反应、内脏穿孔;具有出血倾向;血红蛋白<50g/L;高度脊柱畸形;食管或者是十二指肠巨大憩室。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9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NM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已经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术前仔细评估患者消化道内镜耐受性,仔细询问其既往病史,有无安装起搏器、佩戴义齿、麻醉药物过敏史等。利用宣传手册+口头宣讲+视频宣教+图片宣教的方式详细介绍消化道内镜实施方案、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等内容。诊疗完毕,麻醉后2~4 h饮水,进食,当日以温凉的半流质食物为主。主动询问患者主观感受,重点关注咽部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做好相应预防及护理工作。消化道内镜取活检患者仔细观察粪便颜色,询问有无腹部不适,及时反馈活检结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情绪管理,组建情绪管理小组,由1名高年资的护士为组长,6~8名护师或者是护士为组员,全面负责本组患者护理管理工作。联合科室医师、健康教育护士及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情绪管理相关理论培训,掌握实施步骤、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情绪管理相关知识。具体情绪管理方案如下:

  (1)躲避阶段:患者普遍不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情绪管理小组成员在病房内播放早期胃癌相关的视频,叮嘱患者自行观看,通过视频宣讲转变患者错误思想认知,重点强调早期胃癌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而消化道内镜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手段,患者无需过度担忧。再辅之以良好的引导以及宣教,帮助患者接受现状、主动配合。

  (2)转移阶段:情绪管理小组在消化道内镜诊疗前后灵活运用愉快记忆法、自我暗示法、幽默化解法转移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与早期胃癌患者一同回忆过往高兴的、愉快的事情,促使其身心处于愉悦状态以对抗负面情绪;鼓励患者自我心理暗示,如“没关系的,我能行的”“相信自己,我一定能够过关”等暗示性语言宽慰自己,维持平和的心态,战胜悲观、沮丧、恐惧心理;幽默被誉为永不生锈的情绪发动机,情绪管理小组借助幽默的笑话以及短视频开导患者,借助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者是动作进一步化解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

  (3)释放阶段:由情绪管理小组牵头,建立同病患者病友会,让患者能自由畅谈心声,交流自身的心得体会,利用病友间无缝隙交流传递战胜疾病的正能量,聆听情绪低落患者心声并予以有效的开导,促使患者感受到他人的关怀,为其负面情绪提供宣泄途径。

  (4)升华阶段:情绪管理小组组员通过亲身示范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技巧以对抗情绪波动,耐心宽慰患者,强调消化道内镜诊疗效果。大笑能够锻炼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功能,与组员或者是家人交流时尽可能诱导患者大笑。

  (5)控制阶段:早期胃癌患者在情绪管理小组帮助下掌握对抗负面情绪的手段,如深呼吸、静思、冥想等,以自主控制致病风险因素,维持机体健康水平。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健康评分: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6]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7],SAS、SDS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均为100分。SAS临界值50分,SDS临界值53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

  (2)生存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8]测定,包括生理(28分)、心理(24分)、社会关系(12分)、环境(32分)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3)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

  (4)就医体验评分: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医患沟通,通过自制量表评定,每个维度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就医体验越好。

  (5)护理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调查表评定,满分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早期胃癌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1.png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1.png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1.png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就医体验评分比较(分)     

 1.png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就医体验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早期胃癌患者就医体验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就医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1.png

  秩和检验:u=3.085,P=0.002。

  3 讨论

  3.1 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早期胃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胃癌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早期胃癌病情并不十分严重,但患者普遍缺乏此方面知识,特别是对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的恐惧,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差[9,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组间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早期胃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原因在于情绪管理以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科学为原理,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不仅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干预以转变患者思维观念,调节其情绪变化,还强调患者主动掌控自身情绪,主动与被动相结合之下更有助于改善早期胃癌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

  3.2 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早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是个体对自身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的主观反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11]。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原因既有疾病本身因素,又有社会环境因素[12]。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确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关注疾病本身转向改善与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13]。本研究中两组早期胃癌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提升,组间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早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原因在于情绪管理注重患者体察自身情绪变化,适当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以适宜的方式释放负面情绪。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情绪管理小组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了临床浓厚的人文关怀,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故其生存质量大幅提升。

  3.3 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早期胃癌患者生命体征

  在消化道内镜诊疗前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情形,使其生命体征指标剧烈波动,影响诊疗工作顺利进行,故予以良好的干预十分有必要[14]。本研究中两组早期胃癌患者干预后生命体征指标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早期胃癌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因在于,受应激状态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行之有效的干预可以下调生命体征指标上升幅度,使其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

  3.4 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缓解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导向,坚持眼光向下,聚焦服务群众、开拓创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护理满意率已经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参照指标[15]。以往所用的常规护理管理对疾病本身的重视程度较高,忽视了早期胃癌患者的心理变化,由此使得护理服务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点成为诱发护患纠纷和冲突的主要原因[1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就医体验评分、护理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绪管理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原因在于情绪管理重点从早期胃癌患者心理着手,通过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化解其内心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早期胃癌患者亦可以掌握良好的自我调节方法,在情绪波动时自主对抗。种种举措不仅契合早期胃癌患者的护理需求,还符合护理管理工作前行方向,使其获得的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情绪管理能够进一步改善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提高其就医体验,缓解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许欢,李科梁颖茹,等.2004-2016年广州市胃癌流行情况及发病趋势[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11):835-839.

  [2]许洪芳,朱琳黄叶花等.胃肠癌患者症状负担及经济负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14).2478-248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9(3):118-144.

  [4]冯艳.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8):103-105.

  [5]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1);8-14.

  [6]李伟张茜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理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 17(11):98-100.

  [7]全黎莉强化情绪调节能力干预对早期胃癌患者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763-2767.

  [8]陈玉梅张华,闫树英等.胃癌患者症状困扰及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37-5339.

  [9]何碧霞,李跃文,洪月芬心理弹性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作用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1):33-38.

  [10]田慧子,王会英李静燃快速康复护理对中青年胃癌术后病人康复和心理复原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5)-859-862.

  [11]何湘军,邹丹凤,胡朝,等心理干预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睡 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538-3542.

  [12]Yao K,Uedo N,Kamada T,et al. Guidelines for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Dig Endosc ,2020,32(5):663-698.

  [13]窦欣宇朱守林周晓敏心理复原力及反刍性沉思在胃癌患者术后压力知觉与创伤后成长间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6):424-429.

  [14]彭敏,周鸳陈云云参与式饮食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0):42-44.

  [15]Yoshida N,Doyama H,Yano T,et al.Early gastric cancer detection in high-risk patients:a multic 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n the effect of second-generation narrow band imaging[J]. Gut,2021,70(1):67-75.

  [16]孙怡,虞吕,蒋妙,等基于健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74-7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