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第五篇: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情绪管理方面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情绪管理方面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所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选择90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控制,观察组在常规血糖控制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对比,并评价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 血糖指标方面,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要更低(P<0.05),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干预前所有患者的SAS、SD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但干预后却发生了明显变化,观察组SAS、SDS评分要更低(P<0.05),情绪得到更好的控制。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要更高(P<0.05),患者综合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生活、干预方面要更加满意。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心理干预治疗之后,可以更好地让患者血糖趋于平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状态情况,并提升患者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影响更加积极,有助于辅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改善老年患者现有的情绪与疾病管理方面问题。
关键词:心理干预治疗;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情绪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90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5) and control group(n=4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blood glucose control.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e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In terms of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ere all lower(P<0.05), blood glucose was better controlled, SAS and SDS scores of all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intervention, SAS and SD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P<0.05), mood was better controlled.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P<0.05),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y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life and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an be stabilize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emotional state can be improved,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life can be improved. The influence is more positive, which helps patients face the disease better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emotional and disease management problems of elderly patients.
中国为糖尿病大国,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4%,其中约1/4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且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和抑郁焦虑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即T2DM加重抑郁焦虑的发生,而抑郁焦虑增加T2DM的风险。这其中又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大、并发症多、病程长、血糖相对控制差,焦虑抑郁更加明显,严重威胁老年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他们不仅要面对经济和医疗方面压力,还要面临着一定的精神心理等方面压力,负性情绪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1,2]。关于糖尿病治疗方面,临床上往往更加注重的是药物治疗,但是对于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对疾病带来的影响关注度有所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从而容易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长此以往导致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或产生其他心境障碍[3,4]。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有慢性疾病病史的老年人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老年人常见的消极情绪,使其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干预治疗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为主的负性情绪问题的关键性手段,在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人文关怀,注重身心健康双方面的恢复,才能取得更好的疾病管理和情绪管理效果[5,6]。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心理干预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情况进行对比,评价是否能对患者血糖和情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作用,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心理干预应用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所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选择90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患者年龄65~87岁,平均75.97±3.12岁,满足其诊断标准要求,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3~18年,平均5.24±1.31年。其现有的健康情况尚可,无严重并发症、心境障碍、精神障碍或痴呆类疾病,对于心理治疗干预能够充分理解、配合、合作。排除恶性肿瘤、精神障碍、重大器官或系统障碍及重大并发症患者,本研究均经过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符合伦理学标准要求,与此同时,患者不存在如上相关疾病病史,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满足对照试验原则标准方面要求,可以成立对照并评价分别干预后的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降糖方法,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调整其药物治疗方案和方法,定期集中进行健康讲座,着重从饮食、运动、自我管理方法进行常规讲解、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具体如下。
1.2.1 个案化心理干预:
每周进行两次个案化心理干预,每次为期30 min,根据患者现有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糖尿病治疗等情况,了解患者现有心理健康所需,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干预策略,按照患者年龄及个体情况差异,调整干预的时长和周期[7,8]。开展个案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方法,由专科护士、心理治疗师协同完成。开展干预之前首先进行患者一周期内的相关情况的交流和互动,充分让治疗师了解日常疾病干预过程中患者的状态等情况,然后结合患者上次治疗情况以及患者与治疗师的沟通交流情况加以判断,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具体干预的过程中,定期开展集体治疗,根据患者现有的社会功能等方面情况,组织集体心理干预,围绕着患者现有的情绪管理方面经验进行交流和互动,鼓励患者倾诉和表达内心的担忧。根据每一次的干预结果,系统性地制定干预方案,并且跟踪性进行测评,围绕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情况再度进行周期性的心理干预。
1.2.2 情感支持:
加强对于患者的情感支持,从社交人际关系方面出发,着重对患者加强心理方面支持,同时加强病友之间的情感交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增强情感支持,从而取得患者在治疗方面的配合和信任[9,10]。鉴于普遍老年群体都存在着黄昏心理,尤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之中最为常见,因此为了更好地消除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患者在情感方面的支持,着重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加强与患者家属及主要监护人的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根据每一阶段个案化心理干预的结果,与家属明确需要对患者给予的帮助和情感支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情况的优化,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社交,与周围朋友或家人加强沟通交流,倾诉内心烦恼。给予患者家属正确的指导,明确在患者进行倾诉过程中避免打乱和否定,适当给予肯定和安慰,加强情感认同。对于患者本人,在原本健康教育基础上,向患者细致并耐心讲解患者需要配合的地方,明确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控制的积极影响作用,焦虑抑郁为主的负性情绪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威胁,以及对血糖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患者认同之后,尝试纠正患者在饮食、治疗、运动方面的不良认知,尝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日常饮食运动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之下有效地进行控制,同时鼓励患者分享自身疾病控制和情绪管理的经验,加强病友之间的沟通,增强长期管理和情绪管控的信心。
1.2.3 放松训练与音乐疗法:
对于伴有失眠或者是睡眠情况不良的患者,可以采取放松练习的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睡眠,从而优化现有白天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等情况,放松训练的开展,可以根据患者现有的情况以及接受能力集中进行宣教或个案化心理干预时进行指导[11,12]。开展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在个案化干预时,了解患者现有睡眠等方面情况,根据情绪情况进行指导,然后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深呼吸。让患者养成习惯,每日进行两次,5~10 min/次,并配合音乐疗法开展干预。主要选择轻音乐或古典音乐,根据患者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以舒缓音乐为主,通过欣赏音乐配合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身体肌肉。睡眠不良的患者着重在睡前进行此类干预,以促进患者入睡。根据患者现有的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配合白天运动,选择八段锦或者是太极拳,散步等运动,以这样的运动方式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和情绪情况[13,14]。着重宣讲适宜的运动量对患者身心健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促进患者的配合、合作,并指导患者正确运动,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情绪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干预后血糖指标进行观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2)观察干预前后两个时段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问题越严重。(3)进行满意度的对比,总分为100分,越高表示其对相关治疗和现有的干预方法、措施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指标情况对比
在干预后阶段,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要更加满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S A S情况高度相似(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SAS评分发生改变,观察组SAS要更低一些(P<0.05),干预更加满意。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指标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对比
注:SAS为焦虑自评量表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DS评分情况对比
不同时期患者SDS有明显不同,干预之前两组间患者SDS评分高度接近(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之后,SDS评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DS评分情况对比
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2.4 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的满意度评价情况对比
在干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要更高(P<0.05),患者综合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生活、干预方面要更加满意。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的满意度评分情况对比
3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病程相对较长,而且其他基础疾病较多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之老年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黄昏心理,从而更加容易导致疾病控制难度加大,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5]。身心健康是彼此互动的关系,患者心理健康情况不良,那么更加容易导致现有的疾病控制情况不良,而各种身体健康情况,也容易导致精神心理受到影响。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病情反复出现,偶尔伴有并发症的出现,再加之老年患者在社会与家庭方面支持相对较少,社会功能有所减退,更加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出现。而且相比之下,糖尿病患者在内分泌代谢方面的病理改变较为明显,往往会因为不同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功能紊乱,直接作用焦虑抑郁的发生。为了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且提升患者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老年患者现有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那么就必须要积极采取适应性的方法,加强在心理方面的干预,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让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疾病控制。并在这基础上,让患者现有健康情况得到优化,避免糖尿病与负性情绪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选取的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对照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降糖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采取心理干预治疗之后的患者,现有的负性情绪状态得到改善,而且现有临床血糖指标明显优化,对于生活和干预的满意度有所提高,这也充分验证了相关方法的临床应用对患者产生了积极影响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优化作用。综上所述,目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疾病干预的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治疗之后患者的健康情况得到了明显优化,对其心理加以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和管理情绪,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和现有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缓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 16(10):219-220.
[2]吴静微.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观察[]糖尿病新世界,2020,23(3): 156-158.
[3]王晓秋.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效果[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5):181-182.
[4]徐昕,寿涓,黄倩,等.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3):389-392.
[5]王霜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9, 16(3):248.
[6]刘金荣,刘志超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4):276+297.
[7]何艳覃素娇,谈佳基于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在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0,26(20):96-98.
[8]冯鹏,吴雪,吴文星.等.精细化质量管理对特需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负性情绪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1):146-149.
[9]徐昕,寿涓,黄倩等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3):75-78.
[10]张红爽,何莉,钱萍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1):115-116.
[11]梁碧莲细节护理管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6):623-627.
[12]刘彦丽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5):2718-2720.
[13]肖丽萍,杨木兰情志护理对长期血波透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负面情绪.自我行为管理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8):228-231.
[14]张静怡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0,33(21):278-279.
[15]聂猿,周璇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58)-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