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截至 2014 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 59.7%。
此外,2013 年大量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74 个重要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 29.1%,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新能源汽车因其油耗低、污染小的特点,推广该产业发展成为缓解交通对能源和环境压力有效途径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列入到国家安全战略中,2009 年,我国国务院也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2012 年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近期目标,到 2015 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量争取达到 50 万辆;到 2020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能力达到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 500 万辆。但是,根据中国汽车协会不完全统计,2009~2010 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 1.3 万辆。2011~2014 年 10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汽车总销量如下表所示。截至 2014 年 10 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不到 10 万辆,与《规划》中2015 年预期累计销量达到 50 万辆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显示,201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与欧洲、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尽管 2014 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 2013 年全年销量,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相对于 2013 年汽车总销售量近 2200 万辆(见下表),年增长达到约 270 万辆的销量水平,新能源汽车的总量仍然微乎其微。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然而技术创新需要适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笔者主要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产业发展环境问题,从产业组织政策、相关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体验中心、信息反馈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促使新能源汽车稳步快速发展,保障我国汽车产业成功转型。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现状
我国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09 年将其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研究制订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其中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立了发展规划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参与人员主要负责研究和部署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在技术方面,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进一步深化核心技术研究,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财政政策方面则是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和车船税优惠政策,对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而且国务院最近审议通过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方案,从 2014 年 9 月 1 日~2017 年底,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购税,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最终购买成本。示范运营方面,出台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政府用车示范效用。同时从环保角度,提出加强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考核管理等。2013 年 3 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对国产、进口汽车统一考核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对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优惠。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截至 2014 年 10 月,电动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针对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公布了 61 项标准,而且成立了电动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与制订工作组,参与电动汽车国际标准制订。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汽车企业和相关行业加大了研发投入,电机技术、电池技术、整车控制和车身轻量化、增大续航里程等技术攻关有了一定突破,试点城市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深圳、杭州及合肥等地,都因地制宜地创建了独特的示范运营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些汽车企业和消费者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心存疑虑,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不完善,企业盈利模式尚未形成,体验及信息反馈机制存在不足,产业组织政策有待改善等。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一些学者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大的目标层面,张政等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标导向本质是发展经济,而不是改善环境,更多的侧重于提高地方 GDP,这一目标的确立与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偏差。
(张政、赵飞《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年〉)张芳、汪沁等认为,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缺乏对整个产业链的整体考虑,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张芳《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对策》,《经济纵横》,2011 年第 12 期)(汪沁、张露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与评价》,《经营与管理》,2013 年第 11 期) 兰德忠则从法制角度揭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标准缺失和扶持与激励政策缺失问题。(兰德忠《浅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法制对策》,《法制与经济〈上旬〉》,2013 年第 4 期)张贵群、徐敬岩等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工业技术经济》,2014 年第 2 期)(徐敬岩《中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比较分析》,《企业导报》,2013 年第 8 期)除了要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外,还应针对整个产业发展生命的各个阶段制定更加适合的发展对策,尤其应注重初始阶段完善产业组织政策、基础设施规划、运营过程中相关人才培养、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等问题。
在产业组织层面上,相对于传统汽车产业,需进一步完善设计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产业的组织政策,目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实力仍然较弱,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远不及日本丰田普锐斯和美国特斯拉。同时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融资途径较少,大多以技术创新为市场立足点的中小企业,未能将其优势发挥出来。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完整清晰的规划体系,各城市充电模式不同,互通性比较差。一些地区提前建设大量公共充电设施,整体布局不完善,造成部分充电桩等设施利用率低,上海、南昌、深圳等地出现了已建充电桩空置现象。另外,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未纳入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中。进行充电桩建设时土地使用权不清晰,而且由于城市土地规划中修改土地利用性质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充电站和换电站的用地指标。一些充电站建在临时用地上,但临时用地有效期比较短,企业巨资建设的设施刚建成就可能面临拆迁的厄运,造成资源浪费。由于缺少政策激励及明确的法规要求,居住区、车站、商业中心等公共停车场也缺乏建设公共充电桩的热情,造成了电动汽车出行范围严重依赖公共充电站的局面,降低了用户体验满意度。此外,一些充电桩建设采用的标准不统一,造成衔接性和协调性比较差,不利于管理,整个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在新兴产业研发、技术创新及后期运营发展过程中,创新型和专业型人才对所从事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庄剑波《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对我国的启示》,《上海汽车》,2013 年第 6 期) 面对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的缺口将逐步增大。例如,杭州市电动汽车售后保养和服务人员的缺乏引起的服务不完善,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在技术创新方面,虽然我国已取得较大成就,但是关键核心技术仍由美、日等发达国家掌控,我国总体上还在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大力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有利于我国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有助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前期资源及资金的利用率,后期运营配置技术性人才能有效改善市场运营环境,提高用户满意度。(张嵎喆、罗晓军《我国工业发展面临要素供给挑战及应对之策》,《经济纵横》,2014 年第 8 期)从营销和反馈平台建设角度看,虽然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行驶里程不足方面有顾虑,对生产工艺过程、相关具体参数等了解较少,可能出现消费者意愿与消费行为不一致现象。一方面,我国在建立体验中心方面存在不足,目前仅有北京等极少数几个城市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另一方面,缺乏市场对车辆技术需求的反馈平台,不能及时更新市场消费动态,相关企业应拓展新的营销模式,逐步打开私人消费市场。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不仅要突破核心技术,建立我国自主品牌,还需要从生产研发、市场销售、日常使用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更适宜的自主技术创新环境。
改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技术创新导向为特征,通过相关技术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整车和零部件的性能,持续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的满意度。针对上述发展政策和发展环境存在的不足,调整或补充现有发展对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循环和稳步发展。
初期降低产品最终市场价格,有利于逐步打开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同时还需要不断培育和拓展市场,调整产业组织政策、供给不同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后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依赖于不断收集市场反馈信息,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技术、完善政策,从而进一步改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1.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和调整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公共政策,良好的产业组织政策可获得比较理想的市场绩效。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增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际行业竞争实力,应加大对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的政策扶持,减少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鼓励“比亚迪”等电动汽车行业领头企业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创建自己的知名品牌,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通道,不仅关注政府金融政策的引导推动效应,还应逐步加大市场的调配作用,建立一个层次明晰、渠道广泛的融资体系,满足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胡迟《“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经济纵横》,2014 年第 8 期) 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不降低技术和环境排污标准等限制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在资本等方面准入壁垒,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大企业和小企业各自的优势,正确引导不同规模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良好发展,拓展市场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2.结合各层次规划推进新能源汽车辅助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市场逐渐成熟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用地缺乏保障、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应尽快从制度上将充电站建设纳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对应的交通专项规划中。(潘海啸、汤諹、吴锦瑜、卢源、张仰斐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城市规划学刊》,2008 年第 6 期)建设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充电设施,参与国际充电设施标准的制定,同时开展区域和城市多层次充电站布局规划,并逐步建设,满足出行者充电需求;同时构建各城市统一的充电监控和电能管理平台,方便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相关人才
逐步设立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尤其是培养维护保养技术人才以及电动汽车联网相关管理和控制技术人才。维护研究创新型人员的知识产权,提高研发积极性。在不同类型的院校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专门的培训,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不同主体部门输入研究创新型和技术性人才,根据社会需求配置不同的人才,引导辅助产业发展。
4.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除了在示范城市直接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达到示范效果,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运营模式,如整车租赁、融资租赁、电动汽车共享服务以外,应在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的建设投资,让更多的消费者对新能源的基本知识、各项技术指标加深了解,开展免费试驾活动,充分提升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水平,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越性。
结合当前智能城市的构建,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中的应用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加快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技术,搭建信息反馈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使出行者更好地体会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优质服务。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是全球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成为未来汽车转型的必然方向。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私人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汽车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除了积极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实行相关补贴、降低最终产品购置成本之外,还要不断培养相关人才,引领产业更好发展,同时完善辅助设施建设环境、完善产业组织政策,构建体验中心,加强消费者的认知,拓展私人消费市场。
通过建立良好的产业组织政策,提高充电站布局和能源服务的科技水平,培养各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探索新市场营销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促使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汽车产业成功转型。
服装产业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传统制造业,因此也集聚生产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劳动密集型等传统制造业的特点,一直缺乏优秀的专业设计人员,严重限制了服装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新兴产业群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力。为此, 如何针对产业实践成果, 针对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下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公路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作为一种连接不同区域和地域人民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较J决的发展和进步,而正是诸多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我国公路是事业原有的...
系统梳理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最新动向,有利于把握国外政策的关注重点与调整趋势,对新形势下我国制定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前言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即要求产业的发展由发挥比较优势向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转变,发展的方式也要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实...
一、引言201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收入增速与去年相比有所放缓,但仍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良性调整,新兴领域业务快速增长。我国目前软件产业的规模很大,增长速度快,相关研究的深入有利于调整软件产...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服务业得到空前发展,全球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以工业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开始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所带来的经济产值越来越大,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日渐上升,并成功发展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
1我国稀土产出和出口现状我国作为世界稀土产出和出口大国,如何完善稀土市场,并且保护这种珍贵资源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稀土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包括稀土的开发、冶炼加工以及市场应用等。当前,我国稀土...
我国印刷技术,曾被世界各国效仿并且使用多年,但是随着西方国家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照排印刷技术很快取代了起源于我国的铅字印刷术,它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而且无金属污染,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可获取准确的数据和高清的图像,这一...
2013年,中关村科技租赁(北京)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科技融资租赁公司被获批成立,该公司主要为中关村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该公司的融资方式新颖,业务特点鲜明,值得广大融资租赁公司学习采用,结合我国融资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