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表扬行为研究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赵艳霞;王蕊
发布于:2018-10-24 共4089字

  摘    要: 幼儿园小班教学多开展集体活动, 教师表扬行为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与发展,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愉悦感,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又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 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法分析了10个幼儿园小班集体活动中教师的表扬行为, 结果发现, 教师的泛化表扬行为呈现频率较高且间隔时间短, 教师的表扬内容贫乏且形式单一, 存在幼儿对于教师表扬行为反应不明显等问题。

  关键词: 幼儿园; 集体教学; 表扬行为; 有效性;
 

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表扬行为研究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包括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四部分内容, 其中指出, 教师属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 能够引导幼儿的性格和行为, 一方面, 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评价, 另一方面, 教师的评价既发挥着引导与塑造幼儿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作用, 也对幼儿的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自信心和个体发展, 良好的评价能力也有助于教师科学客观地表述教育工作的情况与教学效果, 总结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以便采取更适宜的措施改进和完善教育工作。

  有研究表明,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在口头评价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育评价素养方面, 一方面, 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评价应当体现出发展性和激励性;另一方面, 教师对于评价内容的把握不准确, 存在不科学、不客观的评语, 可能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表扬行为的现状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赏识教育, 多数人认为教师应该多表扬幼儿的行为和赏识幼儿, 甚至认为表扬越多对幼儿越好;笔者不认同上述观点, 盲目表扬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只有积极的表扬方式才能树立儿童的自信心, 使儿童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实现健康成长。鉴于此, 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法分析并统计了10个幼儿园小班集体活动中教师的表扬行为, 结果显示:

  (一) 表扬行为的发生频率

  幼儿园小班一节课15分钟左右, 结果显示 (表1) , 教师表扬行为的发生频率较高, 两次表扬行为的间隔时间较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且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能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

  表1 两次表扬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

表1 两次表扬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

  (二) 表扬行为的分类

  按照表扬行为的具体程度, 笔者将观察到的164次表扬行为分为笼统和具体的表扬行为;其中笼统行为包括很笼统和比较笼统两个层次, 后者的教育效果强于前者。

  调查结果显示 (表2) , 教师使用笼统表扬行为的占比较高, 达到79.8%, 表现为语言内容敷衍、表扬形式单一且缺乏生动性;笼统表扬行为广泛出现在各种教学情境中, “对”“好”“嗯”等简单又不明确的言语已成为幼儿教师随口而出的表达习惯。此外,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使用口头表扬, 非言语表扬局限于点头、微笑和鼓掌。

  (三) 表扬行为的发生方式

  笔者将幼儿教师表扬行为的发生方式分为言语表扬和非言语表扬, 分类统计结果显示 (表3) , 教师的言语表扬以口头表扬为主, 共发生了110次, 占表扬行为总数的三分之二, 非言语表扬仅占三分之一。笔者从观察记录中发现了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教师表扬行为的发生频率较高, 言语表扬 (随口而出的口头语) 成为主流, 表扬效果欠佳。第二, 教师的表扬内容不够具体且普遍笼统, 同一内容反复运用。第三, 教师的表扬方式单一, 除了言语, 只有点头、微笑等非言语行为, 诸如拥抱等拉近距离的方式较少使用。第四, 教师表扬行为的效果不明显, 究其原因, 教师对于表扬行为的感情投入不足, 也缺少对幼儿的关爱和个体差异性的关注, 长此以往, 幼儿会对教师的表扬习以为常或无动于衷, 很少给予积极的回应。

  表2 教师表扬行为的分类统计

表2 教师表扬行为的分类统计

  表3 表扬方式的分类

表3 表扬方式的分类

  二、教师表扬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幼儿教师表扬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表扬频率较短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 幼儿教师使用表扬行为的频率较高且两次表扬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 这与魏志红[9]的研究成果相一致, 即表扬是教师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形式, 在幼儿发生良好行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有研究者发现, 过于频繁的表扬行为会失去内在的意义[1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短时间频繁出现的“真棒”“真聪明”“太棒了”等言语表扬未能发挥积极的强化作用, 导致表扬行为贬值。

  2. 表扬行为程度的原因分析

  为了激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和集中注意力, 教师更多地使用口头表扬, 辅助使用微笑、点头和鼓掌等非言语表扬, 这些笼统、不具体的表扬行为已经内化为幼儿教师的教学习惯, 无需视具体情况思考程度相符的表扬行为。

  3. 表扬方式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的表扬方式比较单一, 言语表扬有利于幼儿明确教师的表扬对象, 从而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但是笼统的内容无法反映幼儿的个体差异, 无助于幼儿明确努力的方向, 无法发挥积极的效果。此外, 教师使用非言语表扬时缺少情感投入, 注重使用带有激励效果的动作, 忽视了拉近师幼沟通距离的行为。

  (二) 面对教师表扬行为的幼儿反应

  本研究根据调查数据总结了教师表扬行为的幼儿反应, 包括无动于衷、一般接受、积极回应三个层面。“无动于衷”指幼儿面对教师表扬没有明显的面部反应且表情木然;“一般接受”指幼儿面对教师表扬出现面带微笑的表情, 但是没有其他积极行为;“积极回应”指幼儿从教师的表扬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表现出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倾向。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 面对教师的表扬, 幼儿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般接受, 其次是无动于衷, 较少表现出积极回应。具体而言, 无动于衷和一般接受的幼儿表现普遍出现在笼统的表扬行为之后, 不排除个别幼儿平时很少受到教师关注, 因教师偶尔的一句表扬言语出现积极回应的行为。幼儿是否积极回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课堂教学魅力的影响。幼儿面对不同表扬类型的反应有较大区别, 当教师给予幼儿回答或行为具体的表扬时, 幼儿会做出积极回应, 继续主动学习;当教师给予幼儿泛化的表扬时, 幼儿表现为微笑或者没有反应。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 幼儿既不会表现出欣喜愉悦的表情, 也没有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倾向。

  (三) 影响教师表扬行为的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非参与式课堂观察总结了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表扬行为的客观影响因素。

  1. 客观环境

  首先, 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表扬行为的真实性和创新性。

  其次, 骨干教师与新手教师的任教时间不同, 对于幼儿和幼儿园存在不同的客观看法和主观情感, 进而深深影响着表扬行为的程度。具体来说, 骨干教师更加关注幼儿, 新手教师把重心放在幼儿园的要求。

  再次, 教师的教育评价理念存在差异, 即每个教师都有自己认可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念, 理念不同则教学风格不同, 直接导致表扬形式的差异化;教师的日常教学反思与学习也影响到表扬行为的效果。

  2. 办园质量与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目前, 有些幼儿园在办学质量和班级规格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班级人数较多、配备“两教一保”的班级相对较少, 导致教师难以顾全每一名幼儿、保教结合工作不完善。

  三、教师表扬行为的有效策略

  (一) 幼儿教师表扬频率的策略

  笔者认为, 要解决表扬行为频率高、两次表扬行为间隔时间较短的问题, 幼儿教师首先要增强表扬的针对性, 拒绝频率快、内容泛化的表扬形式, 表扬内容充分展现教师的真诚和真情, 可以结合幼儿的性格特征采取更加恰当的表扬方式, 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其次, 教师的表扬行为应该兼具全面性和客观性, 全面性指教学中不遗漏应该表扬的对象, 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影响师幼情感;客观性指教师表扬应当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 特别是面对小班的幼儿, 幼儿教师的表扬频率和内容应有助于幼儿潜能的发挥和社会性培养。

  (二) 幼儿教师表扬行为程度的策略

  笔者认为, 幼儿教师运用表扬语言时应注意内容生动灵活、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 如此方能使幼儿感受到鼓舞, 进而营造出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还需要掌握善用眼神、常用微笑、泛用抚摸、妙用拥抱、活用手势等表扬形式, 结合具体的言语表扬, 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努力的方向, 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提高教师表扬行为的有效性。

  (三) 幼儿园教师表扬行为方式的策略

  笔者认为, 幼儿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教师可以多使用非言语表扬, 诸如亲切的微笑、关爱的抚摸、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等, 以期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营造社会性培养的良好环境。

  总之,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 幼儿教师需要改善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表扬行为, 促进幼儿在身心欢愉的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 可以采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增强科学评价幼儿的意识、贯彻幼儿园的教育政策以及坚持科学办园理念等途径。

  参考文献:

  [1]乾孝.表扬与批评孩子的10个法则[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3.
  [2]布丽奇特·巴恩斯.这样表扬, 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 孩子改正快![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3]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杨海燕.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3.
  [5]邴倩.表扬、儿童的能力理论与其失败后反应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4.
  [6]韩春红.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李俊茹.教师的激励风格、言语奖励与学生内部动机的关系[D].保定:河北大学, 2005.
  [8]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魏志红.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1.
  [10]锁佳迪.功能语义视角下的评价言语行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1]孙娟.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8.
  [12]边玉芳.在“棒棒棒, 你真棒”现象的背后——对教育实践中表扬运用的多视角透析[J].教育学术月刊, 2006, (7) .
  [13]孙英梅, 王常仕.关于激励方法的几点思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1) .
  [14]高晶.表扬也是一种教育[J].现代交际 (下半月) , 2010, (7) .
  [15]刘瑛.爱的表达——浅谈表扬和批评[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8, (S2) .
  [16]王呈祥.表扬与批评的外显意义、内隐意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评论, 2011, (2) .

原文出处:[1]赵艳霞,王蕊.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表扬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9):161-16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幼儿园小班教师论文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