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围绕犯罪这一社会现象,通过各种学科综合运用,以达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最终目的。它通过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研究,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一、犯罪心理学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行为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犯罪心理学以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揭示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规律,防止最容易成为犯罪人的人演变为犯罪人,提高工作效率,把其他与犯罪有关的人的心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来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1)犯罪人,这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是指实施了违法行为,但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3)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根据某个人的品性和习惯,预测其将来有触犯刑事法律之虞;(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5)揭露与惩治犯罪有关的人员,具体指警察和司法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与研究现状
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有了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记载,重视从经济角度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1)认为贫困是导致人们欲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原因。(2)则认为富裕是导致人们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如“性善论”、“性恶论”等理论对我国犯罪心理学思想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发展到现今社会,随着犯罪心理学从西方的传入,20 世纪初研究以西方着作为主。1939 年,孙雄编着的《变态行为》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非常出色的一本专着。20 世纪 50 年代犯罪心理学在台湾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犯罪心理学应运而生。1983 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犯罪心理学》教材。1997 年中央政法委组织中国法学会犯罪心理学者参加调研出台《犯罪心理的调查报告》。
二、犯罪综合动因论
犯罪综合动因论认为,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主体内外因素所构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结构。由于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个体犯罪的原因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因而人犯罪不是某一单一的因素致使其犯罪,而是综合动因、主体内外动因等多种因素互为动力作用的结果。
(一)主体因素
(1)不良的心理因素。体现在消极错误的认识和低下的认识能力,道德、法治观念淡薄或错误,不良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动机,消极情绪和低级情感,问题人格和危险心结以及变态心理等。(2)异常的生理因素。包括脑机能障碍,内分泌异常,物质代谢异常,染色体异常以及麻醉品中毒等。异常的生物学因素易使主体的心理活动偏离正常轨道,容易造成心理变态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3)年龄因素。年龄决定着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化水平,决定着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化问题及其行为。
(二)主体外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影响和影射着犯罪人产生何种犯罪心理,哪种环境背景下的犯罪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和具备哪些类型,掌握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人的影响以后,便于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和犯罪率的掌握、调控。(2)自然环境。自然因素总是和社会因素相结合对犯罪心理产生影响。比如自然灾害发生时多抢、盗的发生。冬季盗窃多发,夏季性犯罪多发。时间因素的影响使黑夜的犯罪率高于白天。由于地域条件的便利边境和沿海地区多发走私案件,偏僻地区多发抢劫案件等。(3)情境因素。
指的是直接影响犯罪人形成某种犯罪行为动机的周围环境,包括侵害对象,现场条件和气氛,现场其他人因素,各种挫折情境以及机遇等,对犯罪动机起着诱发和强化的作用。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人们俗称的测谎技术。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成果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等研究成果,通过国产 PG-I、A 型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应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这项实验心理技术是指包括经公安部审定监制的 PG-I、A 型心理测试仪硬件和专用软件包在内的六大阶段技术的总称。分别是: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技术;综合法心测编题技术;心理测试前访谈技术;心测仪与计算机实测操作技术;同步声像图谱综合评判技术;测后心理讯问技术。
(二)具体分析心理测试技术
具体案例分析六大阶段:某日, 陕西省某县邮政局金库内发现丢失 5 万元现金。被盗的前一天,该县 A 所邮政局职工周、何甲两人携带 25 万元来金库交款,会计吴和出纳何乙点收后,何乙又从金库保险柜中提款 15 万元交A所(因为A所次日要提款 40万元),由周点清后放入 A 所在金库的保险柜里。钥匙由 A 所所长龚保管。第二天龚、何甲、周三人来提款时即发现现金被盗。
1.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技术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本案第一阶段:从作案动机上分析,作案人为什么只拿走 5 万元?由此是不是可以排除外来人员作案的可能性,作案人可能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弥补亏空,或者嫁祸给 A 所。从现场勘查发现金库及保险柜门、锁完好,无明显撬压痕迹来看此案不具备临时起意的特征。
犯罪心理动态分析要掌握几个原则:(1)对事不对人,针对案件所有人只能用一套题进行测试。(2)顺时针的原则,要从动机的产生、作案时的时间知觉、方位知觉、作案后的行为进行分析。
(3)要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相信原有的东西,尤其是口供。(4)重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不要用聚合思维。经过分析,确定了六名嫌疑人:A 所所长龚某、何甲,局出纳何乙、金库守卫李某、局会计吴某、金库守卫陆某。
2.综合法编题技术目前我们常用的编题方法有自我认知法、现时心态法、违法过程法、相关于不相关法、紧张峰测试法、准绳问题测试法、犯罪情节测试法、犯罪情节测试法、怀疑-知情-参与测试法,本案中由于几个嫌疑人对现场都十分了解,应该使用现时心态法、自我认知法和犯罪过程法,根据作案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这样的顺序编制题目。分别进行测试。
3.测前心理访谈技术测前访谈,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近主试与被试的心理距离,取得被试的信赖;并且唤起被测人对事件的认知。结合本案,应分别对六名嫌疑人进行测前谈话,以了解不同嫌疑人在接受测试前的心理状态及是否紧张等。
4.实测操作与同步评图技术首先,应该做好仪器的调试准备。检查电脑系统、传感器功能。其次,应该检查被测人生理因素,被测人手上是否有汗,是否有老茧等。最后,应该检查测试仪的可调控水平。变态人格的人、情绪过于激动和正在经历某种应激事件的人慎做心理测试。被测年龄应该在 14-75 岁范围。本案六名嫌疑人年龄均在 25-55之间,符合被测年龄要求。
5.测后图谱分析评判技术国际上通用的三个评判指标为皮电、呼吸和血压,采用的是自动记图加人工评判。皮电,呼吸和对人的观察是评判时的主要依据,血压在评价中的权重比较低。
6.测后谈话及讯问技术通过谈话对被测人进行心理诱导,防止被测人过激的行为(如伤害、自杀)。分为三类:(1)对被测人经鉴定为无辜者的谈话。(2)对被测人经鉴定为违法犯罪者的谈话。(3)测后谈话具有不同于审讯的特点。本案,应该对六名嫌疑人分别进行谈话讯问。
四、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分析
(一)以心理学相关科学知识作为依据的科学性
首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靠心理学的基础,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根据认知心理学,经历性记忆是至关重要的,个体将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时、地、人结合起来,编码记录永久的贮存在长期记忆里。由于作案经历是特殊经历,对作案人的刺激最为强烈。所以根据犯罪对其内心产生的心理痕迹来对犯罪人进行测试是非常科学的。
(二)编题方法具有科学性
编题它是在全面分析案情、掌握案件情况和了解侦查机关获得的证据等各个方面,在对案件作出正确分析的基础上编纂测试题目,它的关键在于它是对案件作案人行为和心里活动的重现。
(二)在侦查活动运用中的科学性
虽然心理测试技术还没有正式被列为具体的侦查手段,它只是以辅助手段的角色协助侦查活动的进行。但如果能准确、恰当的运用这项技术这,对侦查活动的帮助是非常大的。首先,它有助于排除无辜。在保障人权的现今社会,使无罪的人免受刑事处罚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有助于发现和了解余罪、得到新的线索。
最后,了解犯罪动机、心理指向、犯罪前后心理事实的真相。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具体运用到实案时,应该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将案件已知的所有线索、情报、物证结合起来,穿插到对案件的编题中。依据实际案情,来安排测试地点、设计测试过程等。要灵活应用,掌握它的实践性的具体含义。
参考文献:
[1]罗大华.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教程纲要.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3]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4]范刚.刑事侦查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一、侦查到案措施体系的概述(一)侦查到案措施体系的概念目前,国内尚无学者提出具体的侦查到案措施体系的概念,只有部分学者界定了侦查到案或强制到案,如孙长永教授界定强制到案为侦查机关为调查或指控犯罪案件而以强制方法迫使嫌疑人或其他...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业务因价格便宜、形式新颖、方便快捷,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手机短信开始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移动短信业务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伴随拇指经济的...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技术侦查凭借其高科技性、隐蔽性、客观性等优势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被广泛运用于犯罪侦查.新刑诉法的实施为技术侦查的适用提供了刑事诉讼法上的法律依据,解除了侦查机关适用技术侦查措施于法无据的担忧.但在我国,技术侦查一...
由于毒品、有组织犯罪的高度隐蔽性,使得常规侦查措施束手无策,于是各国纷纷引入诱惑这一特殊侦查措施。我国在毒品犯罪的侦查中也广泛使用这种措施。不可否认,诱惑侦查对查处毒品等高隐蔽的犯罪确实是一把利器。然而,这种侦查措施也潜存侵犯人权的风险,...
内容摘要侦查到案措施体系是指在侦查阶段,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适用于不同案件情形的多种侦查到案措施所组成的逻辑严密的统一整体。在大多数的案件中,侦查到案都是整个案件侦查中的关键一环。因此,侦查到案措施体系本身的完善与否将...
当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的转型,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时,犯罪方式也日益呈现智能化、技术化、高隐蔽性、集团性、组织性、反侦查性的特点,这导致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困境,结案率“难产”,其中尤以职务犯罪的侦查难度最为明显,因此在新的执...
大数据包括海量数据集、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结果。大数据具有4V特征。大数据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方法的革新与进步,为职务犯罪调查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一、大数据与现代侦查概述(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大数据(BigData)或称海量数据,它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
一、职务犯罪侦查同步录音录像的价值概述(一)法律价值的概念及本质法律价值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法律,而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所以法律价值实际上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而从结构体系来理解,法律价值则是法律调...
语言学应用于侦查领域, 产生了言语识别这一门新的刑事技术学科, 方言识别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在为侦查提供线索和方向, 推动案件侦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其在侦查应用中却存在些许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