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揿针是一种持续埋藏于皮内或皮下的针灸, 将中医传统经络腧穴理论与皮部理论相结合, 在临床上较传统毫针针刺有明显优势, 具有高效、安全、操作简便、疼痛轻、适用范围广泛及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近年来研究表明, 揿针在近视、干眼、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及术后疼痛等眼疾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 总结揿针在治疗眼科其他疾病的临床运用及效果, 有助于揿针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揿针; 眼科疾病; 临床运用;
Abstract: The needle is a continuously buried in the skin or subcutaneous acupuncture, which combines meridian acupoint theory and cutaneous reg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ared with the acupuncture needle, needle has obvious advantages.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ffective, safe, simple operation, light pain,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and no influence on patient activity.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shows that the needle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of myopia, eyes, Xerophthalmia, Electric ophthalmia, Hordeolum, and postoperative pain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Therefore, it can help the needl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by Summarizing the needl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There is an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Keyword: Press-needle; Ophthalmology Diseases; Clinical Application;
揿针, 又称为皮内针、埋针法[1], 属于中国传统针刺的延伸发展, 是将中医腧穴理论和皮部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2]。皮内针最早是由日本赤羽幸兵卫于1950年发明, 其后由承淡安老先生开始在我国开始推广使用。经过6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发现, 皮内针对于内科、妇科及骨科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随着技术的进步, 其现已发展为安全性高的针体纤细的一次性皮内针具, 为临床运用提供了很大便利[4]。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使用揿针对眼科电光性眼炎、近视、麦粒肿等疾病进行治疗, 并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揿针治疗眼科疾病的运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揿针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
1、 揿针
揿针外观呈图钉型, 其尾部与针身垂直, 针身精细 (直径0.2mm, 长度0.3~1.5mm) , 一般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选择不同针体[5], 属于针灸中的浅刺法, 将其刺入皮下并固定在相应穴位, 进行局部穴位一定时间的埋针, 对皮部较长时间的刺激,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素问》中提及“静以久留”。揿针可以延长留针时间, 通过量效的积累达到维持或延长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4]。揿针与传统的毫针针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不影响患者运动, 可以久留皮内, 长效针感, 起效快; (2) 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 (3) 疼痛轻, 可以对特定腧穴进行柔和、持久、良性的刺激, 减少患者对于针灸的恐惧心理[6]; (4) 透气性好, 不易过敏, 黏附性好, 不易脱落[7]; (5) 不影响美观。
2、 揿针在眼科疾病中运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揿针是传统针灸的延续和发展, 是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理论的结合。《灵枢·经脉》云:“经脉者, 所以决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说明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抵御病邪、反映证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以及沟通内外的作用。《素问·皮部论》云:“皮者, 脉之部也”“凡十二经脉者, 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指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也是脉络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位于体表最外层, 与经络气血相同。《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十二皮部理论”是揿针有效治疗疾病的基础, 十二皮部是皮肤-络脉-经脉-脏腑各层次的最外部分,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具有祛除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8];同时脏腑内部的病变也可以通过脏腑-经脉-络脉-皮部的层次, 由里到表、由内到外反映在皮部。因此, 皮部具有卫外御邪、保卫机体和反应证候、协助诊治的作用[9]。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既可以反映疾病的病灶之所在, 也可以行针灸以治疗疾病。脏腑的病变往往在体表的腧穴反应出来, 通过针刺体表的腧穴调节脏腑的气血, 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云:“五脏有疾也, 应出于十二原, 十二原各有所出, 明知其原, 睹其应, 而知五脏之害也。”因此, 针刺皮部腧穴同样能达到调整虚实、防治疾病的目的。
眼属于五官之一, 主司视觉, 可察秋毫、视万物、辨形状、别颜色。《灵枢经·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之为睛。”《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说明眼的正常功能的运行离不开经络传输脏腑精血并与经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眼部周围穴位丰富、皮肤较薄且神经分布较为密集。揿针针体短浅而且尖细, 通过对眼周穴位的持续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引导经络气血上濡于目, 从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 使揿针治疗眼科疾病效果更为突出[10]。
3、 揿针在眼科疾病中的运用
临床研究证明, 揿针的运用范围很广。潘丽佳等[3]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 发现揿针或皮内针或埋针的适用范围涉及15大系统、166个病种, 对于颈腰椎病、近视、痤疮、扁平疣、失眠、痛经、遗尿、呃逆、面肌痉挛、胆石症、便秘、减肥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及优势。揿针可用于疼痛性疾病、慢性疾病或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每日接受治疗的患者, 同时也可以用于某些疾病治疗效果的巩固[11]。毛林焕[12]总结近3年来揿针的临床研究进展, 表明揿针治疗病种涉及内科、骨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 且对于揿针的研究已经开始从临床疗效观察向作用机制探讨的方向发展, 进一步深入探讨揿针的作用机制。近年来, 已有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揿针在临床眼科疾病中的作用。
3.1、 揿针与干眼症
马宏杰等[13]将80例干眼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研究, 观察组在对照组局部点用0.1%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揿针埋针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泪液分泌质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充分表明揿针埋针治疗对于泪液的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均可提高, 同时能够修复角膜病理损伤, 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武静等[14]观察揿针埋针对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将4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揿针埋针组与药物对照组 (聚乙烯醇滴眼液) , 每组各20例。临床结果表明埋针组患者的Schirmer I数值明显延长且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高辉等[15]将88例患有干眼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单一针刺治疗和针刺配合揿针治疗, 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在改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方面, 针刺配合揿针治疗优于单一使用针刺治疗组, 对于干眼有明显改善作用。
3.2 、揿针与近视
韩莹等[16]将58例 (105只患眼) 8~18岁近视患者随机分为皮内针组 (55只眼) 与针刺组 (50只眼) , 对皮内针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裸眼远视力及调节幅度变化临床疗效观察。针刺组与皮内针组选用同样的穴位治疗3个疗程, 结果显示: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均显着提高 (P<0.05) , 并且随着疗程的增加治疗效果更加突出 (P<0.05) , 两组患者完成所有疗程后视力较前明显提高 (P<0.05) , 且皮内针组患者提高程度显着优于针刺组 (P<0.05) , 表明皮内针与传统针刺在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但是在屈光度的调节范围变化方面皮内针的优势更为明显。李静等[17]通过耳穴埋针配合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近视眼284例,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9%, 针药结合可发挥更优的治疗效果。王利华等[18]使用揿针、王不留行籽于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635例, 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显着 (P<0.05) 。温悦华等[19]将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组 (30例) 和治疗组 (30例) , 两组同样采取眼周穴位及耳穴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揿针对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李惠芳等[20]将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近视恢复情况与采用耳压治疗青少年近视与揿针治疗青少年近视进行疗效比较 (2组均采用耳穴治疗) , 结果显示无论是耳压治疗近视还是揿针治疗近视均有确切疗效。
3.3 、揿针与其他眼科疾病
王龙等[21]运用皮内针配合雀啄灸治疗30例46眼儿童弱视,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0%, 提示这种新治疗措施对儿童弱视有明显临床疗效, 可进一步推广。张素亮[22]通过对眼睑皮肤痉挛部位的敏感点皮内针埋针治疗40例顽固性眼睑震颤患者, 结果显示治愈率为85%, 说明局部取穴配合皮内针埋针治疗眼睑震颤具有显着的效果。万爱华[23]研究埋针治疗眼睑瞤跳, 对108例患者选取2组眼部穴位交替治疗, 结果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且1年内未复发者占90.7%, 表明埋针疗法对眼睑瞤跳有很好的疗效且可节约医疗资源。苗金娣等[24]通过在脾俞穴埋皮内针治疗麦粒肿44例, 显效率达100%, 且最短治愈只需要1次即可。戚淦[25]采用揿针治疗100例电光性眼炎患者, 总有效率为94%, 最快2h痊愈, 揿针治疗电光性眼炎疗法简单、易行、无痛, 可临床推广。汪娟等[26]将56例眼科术后疼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28例) , 试验组采用埋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 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43%, 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92.86%;满意度及依从性分别为92.86%及78.5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埋针较毫针针刺临床效果更为突出, 且患者依从性较好。朱群华等[27]将114例符合白内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 观察组在白内障术后使用揿针穴位按摩眼部周围穴位, 观察揿针治疗对术后不良反应的缓解作用, 结果表明揿针穴位按摩能减轻术后疼痛及卡涩感。
以上研究表明, 揿针在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有良好的疗效, 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
4 、结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 治皮毛。”揿针一方面对局部穴位浅刺, 激发卫气, 发挥卫外固表、祛除外邪的功效;另一方面, 长时间的留针候气调气, 调和气血阴阳平衡以治疗疾病[28]。揿针的针体细短, 治疗时仅刺破浅层皮肤, 留置于腧穴所在皮下, 与传统的毫针针刺相比疼痛明显减轻, 甚至可以达到无痛;并且揿针不会伤及内脏、大血管及神经, 更具有安全性[29]。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出现, 医疗方面信息化建设出现各种在线服务,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32]。同时云医院逐步实现, 将实体医院与“互联网+”战略结合极大地方便骨科、术后等慢病患者的治疗[33]。揿针的操作简单且安全, 对于患者来说可操作性更强, 可以通过在线医疗指导患者在家治疗疾病, 并通过在线医疗进行跟踪随访。
目前对于揿针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较为广泛, 尤其在痛证[30]、骨关节及神经系统方面有良好的效果[31], 但是在眼科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多为量本小或者个案, 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未来需根据循证医学进行更多的大样本量、高质量的研究, 深入挖掘揿针在眼科中的优势病种, 为揿针的临床运用与推广提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证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 (BG/T2179.8-2008)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何玲.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 2003 (2) :38-39.
[3]潘丽佳, 陈燕荔, 周丹, 等.皮内针疗法及其应用[J].河南中医, 2015, 35 (4) :888-889.
[4]郝洋, 刘炜宏.新型揿针临床应用偶拾[J].中国针灸, 2013, 33 (S1) :87-89.
[5]李清玲.新型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 2017, 35 (6) :202-204.
[6]闻慧.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J].上海医药, 2014, 35 (22) :34-35.
[7]杨北成.一种无菌独立包装粘贴型揿针:中国, 205867099 U[P].2017.
[8]张欣, 刘明军, 尚坤, 等.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研究思路[J].中医杂志, 2013, 54 (15) :1343-1345.
[9] 罗永芬, 吴菊梅.针灸学基础[J].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4:20.
[10] 吴青兰, 刘惠, 兰轶, 等.揿针应用于眼科临床的前景[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6 (4) :208, 211.
[11]宋雪, 杨大伟, 张立源, 等.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 (2) :262-265.
[12]毛林焕.近3年揿针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 (12) :151-152.
[13]马宏杰, 冯磊, 王家良, 等.揿针埋针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18 (3) :273-276.
[14]武静, 马晓昀, 何琳萍.揿针埋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 (5) :1033-1036.
[15]高辉, 赵晓东, 马国娟, 等.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干眼症[J].世界针灸杂志, 2016, 26 (2) :37-42.
[16]韩莹, 李上封, 付竞, 等.皮内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科技大学报, 2017, 40 (10) :1306-1308, 1312.
[17]李静, 张士军.耳穴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近视眼284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01, 20 (4) :28-29.
[18]王利华, 刘薇, 杨慧英.揿针针刺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635例临床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42 (4) :294-294.
[19] 温悦华, 江瑜, 佘黔肃, 等.浅述江瑜教授运用新型揿针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J].饮食保健, 2016, 3 (13) :97-98.
[20] 李惠芳, 朱志.耳压与埋揿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疗效对比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89 (5) :31-32.
[21]王龙, 周志跃.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2) :286-287.
[22] 张素亮.皮内针埋针治疗顽固性眼睑震颤40例[J].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 (3) :309.
[23]万爱华.埋针治疗眼睑瞤跳108例[J].中国针灸, 2001 (9) :55.
[24]苗金娣, 杨永红, 张会芳.脾俞穴埋皮内针治病麦粒肿4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 (4) :118.
[25]戚淦.揿针、指压治疗电光性眼炎100例初步报告[J].江苏中医, 1960 (9) :29-30.
[26]汪娟, 游旭利, 吴炳玉.埋针治疗应用于眼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 2017, 35 (3) :200-202.
[27] 朱群华, 尹红艳, 李智, 等.揿针穴位按摩应用于白内障术后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 2017 (27) :163.
[28]张福蓉.揿针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29]杨光, 李志勇, 周颖, 等.针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 1996 (7) :11-12.
[30]石华锋, 罗桂青, 李磊.揿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 (5) :148-149.
[31]朱瑜琪, 王智耀.揿针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 (7) :141-143.
[32]薄翔.在线医疗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 2016.
[33]李建宏, 潘安, 吴自力, 等.基于实体医院的云医院就医新模式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6, 11 (7) :17-19.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以显着结膜充血、脓性或钻液脓性分泌物为特征的眼科疾...
距今800多年前,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刘完素医师曾经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微观概念:玄府理论,用以作为火热论的支撑依据之一。他认为,玄府是人体无处不有的微观结构,是气之升降出入的道路之门户,可开可闭,但以通为用,贵开忌闭。一、玄府学说的来由。1.确...
《目经大成》是清代医家黄庭镜于1741-1774年撰写,由其后人于1817年刊行的眼科名著,在中医眼科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其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中医眼科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还发现黄庭镜对仲景学说十分推崇,书中提及仲景之名达16...
《眼科奇书》首创寒气学说,纠正了外障眼疾独火论治的思想。该书理论及用药用量或为因地制宜,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但书中主张一切外障眼疾“按此主方,百不失一”,未免有矫枉过正之疑。...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志英教授编著,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明芳教授审阅,南京中医药大学陆绵绵教授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李传课教授作序,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ISBN978-7-117-13366-1/R13367)。它是一本以图片为主...
在眼科众多临床症状中,因肝病引起是最为常见的病症。从近年来的眼科疾病临床诊疗病例发现,不少患者都是因情志无法得到舒放,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起眼科病症。我们使用泻肝法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眼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与西药对照,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是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会受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所影响,主要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性激素水平有关。...